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粳稻颖果石蜡切片中染色时间的摸索及其解剖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典型粳稻品种辽粳294和盐丰47花后不同天数的颖果为试材,对传统石蜡切片技术中固绿步骤的染色时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花后不同天数的颖果染色最佳时间差异很大,即发育的前期颖果幼嫩,固绿染色时间反而较长,需要20~25s,而后期随着颖果逐渐充实,染色时间相对缩短,只需10~20s.利用改良后的方法,对颖果结构进行观察发现,花后第4天~第22天颖果果皮结构石蜡切片完整清晰,第4天~第12天颖果整体结构完整清晰,染色分明.观测表明,两品种颖果背部维管束截面均近似椭圆形,从整体上看,两品种颖果背部维管束表现为从基部到顶部由粗到细的象牙形管-束状结构,由居中的导管束和周边的若干筛管束构成.通过改进的切片方法可以对颖果的解剖结构进行清晰地观察.  相似文献   

2.
以不同基源的党参为试材进行冰冻切片,种子经过前处理、冷台固定、冷冻切片、展片、染色、观察并拍照等步骤,结果表明,当冷台温度为-20℃、OCT包埋剂冷冻5~8 min、切片厚度为8~12μm时,可以获得较清晰的种子横(纵)切面图,切片组织完整性和图片清晰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为了得到‘蓝塔’(Sabina chinesis ‘Lanta’)圆柏茎段横切面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其扦插生根解剖学发生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选择‘蓝塔’圆柏当年生16 cm长茎段,剪取基部5 mm为材料,对传统石蜡制片法软化、粘片、染色等步骤进行改良。【结果】结果表明:20%盐酸浸泡24 h和水煮4天优于浓盐酸浸泡24 h、水煮10天、甘油-乙醇浸泡10天这3种软化方案;合理的脱水、透明时间为每级2 h ;最优切片厚度为10 μm;采用明胶粘片剂与40%乙醇的混合液较传统粘片方法不易脱片;番红染色60 min、固绿10 s得到的切片染色清晰且省时间。【结论】该研究为‘蓝塔’圆柏茎段切片技术提供了一套具体的操作步骤,同时也为与‘蓝塔’圆柏茎段结构相似树种的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储藏板栗时,若方法得当,可避免板栗出现腐烂现象,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种植户的损失,还能保证果实的质量。结合河北迁西县板栗的采收与储藏技术进行简要探讨,旨在提升我国板栗果实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南瓜富含糖类、维生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蛋白质、脂肪及多种氨基酸,是一种天然健康富含营养物质的食品。以南瓜为主要原料,通过切片、护色热烫、浸渍、冷冻、真空油炸等工序工艺调控,研制一款低脂南瓜脆片。首先以南瓜脆片的硬度和感官评分为试验指标,分别选择切片厚度、热烫时间、壳聚糖浓度、冷冻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以感官评分和脂肪含量为试验指标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最终确定低脂南瓜脆片的最优加工工艺条件为切片厚度3.5 mm,热烫时间80 s,壳聚糖质量分数2.0%,冷冻时间1.5 d。最后,用该加工工艺制作真空油炸南瓜脆片,测定营养成分,并对新鲜南瓜、切片南瓜、热烫南瓜、浸渍南瓜及真空油炸南瓜脆片的总糖、维E、胡萝卜素及肌醇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所制作的南瓜脆片水分和脂肪含量分别为7.68%和11.98%,其形态完整、无破损、外观为金黄色、非常酥脆、口感无油腻、有油炸风味和南瓜香气,是一款低脂且耐贮藏的南瓜产品。  相似文献   

6.
<正>夏秋季特别是进入秋季以后,是板栗果实迅速进入膨大期的时间,这一期间果园管理做得好,板栗果实才能实现充分膨大,果肉饱满,中期不落果,病虫危害率低,果实品质好,上市时就会受到消费者欢迎。这一时期工作主要是要抓好肥水管理,做好中后期病虫防治工作。及时补充肥料。据研究,一般每100公斤板栗发育成熟需消耗纯氮、钾各4.5~5公斤、磷1.5~2公斤。肥料的  相似文献   

7.
改良冷冻法测定梨果实的石细胞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梨石细胞的提取效率,以黄金梨和茌梨的果实为试材,在冷冻提取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的冷冻时间和冻融次数来研究其对梨石细胞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中以处理(1)(3 h+3 h+3 h)反复冻融处理的提取效果最好,石细胞提取的量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增加冻融次数有利于梨果实石细胞的提取;在冻融次数相同时,每次冷冻时间满足3 h后,再增加冷冻时间对提取效果影响不大。冷冻法提取石细胞效果与冻融次数密切相关,在满足基本的冷冻时间后,增加冻融次数可以显著提高梨石细胞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不同板栗品种之间果实质地差异,采用质构仪穿刺测试和质地多面分析(TPA)法测定了16个品种板栗果实的质地特性。结果表明:板栗果实表型和质地性状变异丰富,穿刺果面硬度、果肉平均硬度、TPA硬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与果面韧性、果面脆性和紧实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果质量和果实横径与果实硬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将17个指标(果实表型和质构仪参数指标)组合形成果实硬度、咀嚼特性、果实大小和黏附性因子4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298%。聚类分析可将这些板栗品种根据质地和表型参数分为7类,不同类别之间差异较大,表明这些特征参数可作为板栗种质资源的评价指标,为板栗鲜食品质鉴定、加工利用和品种选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浅析影响石蜡切片质量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摘要:石蜡切片技术是组织学、发育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实验方法,同时也是病理学中观察病理变化的重要手段,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但是许多实验人员未经过严格而系统的培训,操作中由于经验不足,操作不当,常出现切片碎裂、切片脱落、染色不均、模糊不清及细胞结构染色对比不明显等现象而影响观察。笔者在阅读了大量的石蜡切片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体会,将影响石蜡切片质量的关键因素分为了实验试剂、时间和温度的选择三方面,分析了其对石蜡切片过程各环节的影响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详述了如何控制这三方面以提高切片质量。  相似文献   

10.
天水市板栗气候适宜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天水市麦积区板栗物候调查观测资料及1971—2017 年麦积国家基本气象站实测气象资料,建立了板栗生长发育的气候适宜性评价模式,对逐年板栗各个生长发育气候适宜度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1—2017 年天水市板栗气候适宜度较高为0.67,光照适宜度较高为0.74,其次是水分适宜度为0.66,温度适宜度较小为0.65。近年来,综合适宜度呈上升趋势,温度、水分适宜度在不同发育阶段变化较大,光照适宜度较高。萌芽开花阶段温度适宜度变化幅度较大,水分适宜度升高趋势明显。果实形成期水分适宜性较差,温度适宜度较大。果实成熟期温度适宜度较小,水分适宜度较高,板栗的后期生长环境条件变差趋势明显。萌芽开花期的水分条件及果实成熟期的热量条件应该为板栗建园时主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宽城板栗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为从土壤气候角度解析宽城板栗栽培系统的自然禀赋和不足,利用宽城县基本气象站和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资料以及专项进行的土壤取样分析数据全面分析了宽城板栗栽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综合评价了宽城板栗栽培的气候适宜性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宽城板栗林土壤酸碱度适宜,有机质丰富,N、K含量和Fe、Mn、Mg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宽城光热资源完全满足板栗生长成熟需要,果实生长期水分供应充足,果实成熟期气温日较差大,板栗主要栽培区域综合气候条件优于板栗栽培适宜指标。总之,宽城板栗栽培系统拥有较好的土壤气候环境,具备栽培高产优质板栗的条件和潜力,春季降水偏少是宽城板栗高产的一个限制因素,适当的春季灌溉可较大幅度地促进板栗高产优质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扁吻鱼石蜡切片制作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新疆扁吻鱼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观察新疆扁吻鱼的基本组织结构,总结切片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利用组织学石蜡切片技术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技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扁吻鱼各个组织结构。结果显示:新疆扁吻鱼的鳃丝由两排鳃片组成,每根鳃丝的两侧又着生许多细小的鳃小片,染色后可看见出鳃动脉和入鳃动脉,扁吻鱼的肌肉切片要比鳃切片更清晰,可看见肌纤丝和结缔组织间隙毛细血管的存在,扁吻鱼的肝脏细胞较大,核仁大而明显,细胞排列紧密,本实验对新疆扁吻鱼的鳃、肌肉和肝脏的显微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新疆扁吻鱼的研究提供了切实可靠的组织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改良微气调沙藏法贮藏板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沙藏法基础上,运用介质散热装置和PE薄膜覆罩研制出改良微气调沙藏法,并对板栗贮藏介质温度、呼吸强度、气体成分、品质变化及贮藏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介质散热装置与0.04mmPE覆膜处理作用的改良微气调沙藏法,有效地改善了板栗贮藏环境,能使其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O2与CO2浓度比例,其贮藏品质得到改善,经120天常温贮藏,商品果率达93.4%。  相似文献   

14.
苜蓿根尖制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苜蓿根尖压片技术方法,为苜蓿染色体制片提供参考依据。试验以苜蓿幼苗的根尖为材料,通过对预处理液、预处理时间、固定时间、染色液及染色时间进行筛选,摸索一套适合苜蓿染色体制片的技术。结果表明:苜蓿制片过程中以8-羟基喹啉为预处理液,预处理2.5 h,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20 h,用1 mol/L HCl在60℃条件下解离8 min,用45%的醋酸在室温下软化20 min,以姬姆萨为染液染色3 h,压片效果较好。该研究为苜蓿倍性的直接鉴定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电子鼻检测冻藏草莓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德国Airsense公司生产的PEN3型电子鼻系统对冻藏不同时间草莓进行检测研究,通过对传感器响应值进行PCA、LDA方法的分析,实现了不同冻藏时间草莓样品的区分。当采用PCA方法分析时,电子鼻可以100%区分冻藏不同时间的草莓。采用LDA方法分析时,草莓冻藏10、30、90天芳香速率变化非常不显著,从90天到150天,其芳香速率距离变化较大,产生这种变化规律是因为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草莓果实芳香成分含量下降,品质变化急剧下降。此外,采用Loadings分析方法得知,传感器W1W、W6S、w2S在检测中作用最大,对区分不同冻藏时间下的草莓样品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传感器W5S、W2W,这些试验证明草莓果实挥发物可以作为冻藏草莓的冻藏时间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低温处理对燕山板栗枝条生理的影响,以燕山板栗‘燕龙’品种一年生健壮枝条为材料,采取不同低温处理,测定其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生理指标以及嫁接成活率。板栗枝条电解质渗出率、伤害率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在-20℃之前,MDA含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在-20℃,MDA含量达到最高,而在-25℃时MDA含量又降低到极低水平;PPO活性在0~20℃之间随温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在-20℃之后PPO活性又升高;成活率随处理温度降低而降低,在0℃下的枝条嫁接成活率最高(60%)在-20℃以下处理的嫁接成活率为0%。-20℃是‘燕龙’板栗枝条所受到低温极限;MDA含量、PPO活性在其承受的低温极限处出现拐点。初步认定在不同低温处理下,可以用MDA含量和PPO活性出现拐点的温度预示测定植物或材料可以承受的极限低温。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