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Spaldings Prolific是国际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和国内外重要抗源。以含有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SpP的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YrSpP及其轮回亲本Taichung29为材料, 用目的基因所在2B染色体上88对微卫星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分析,发现用WMC441引物在近等基因系与轮回亲本间稳定扩增出特异性DNA片段。经F2代群体162个抗、感单株检测证实,该片段位点与抗条锈病基因YrSpP连锁,遗传距离为10.9 cM,确定WMC441为抗条锈病基因YrSpP的标记,并可用于该基因的检测和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2.
南大2419(Mentana)是中国小麦条锈菌重要鉴别寄主之一。采用经典遗传分析与等位性分析相结合方法,通过分小种(菌系)鉴定,分析南大2419所含抗条锈病基因和遗传特点及其与已知基因的异同。结果发现:南大2419对Su-1和86036菌系的抗性正交由3对隐性互补基因控制,反交由2对隐性重叠或独立基因控制;对CY26小种抗性正交由2对隐性重叠或独立基因所控制,反交由2对隐性互补基因控制。正反交抗病遗传特点不同,可能与细胞质效应有关。等位性分析表明南大2419所含的3对主效基因与已知基因载体品系中的主效基因Yr7、Yr8、Yr9、Yr10、Yr17、Yr19、Yr22、Yr23、Yr27和YrSu不同,为未知基因,暂定名为YrMen1、YrMen2和YrMen3。  相似文献   

3.
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Lee中抗性基因Yr7的微卫星标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Lee对条锈菌(PST)菌系CYR27的抗性谱进行遗传分析,并运用微卫星技术对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Lee中的抗条锈性基因进行标记。【方法】将Taichung29*6/Lee 与Taichung29杂交、自交和测交并对双亲及其杂交后代进行苗期抗性鉴定。采用SSR技术,利用抗性供体Lee中含有目的基因Yr7的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Lee,选用Yr7所在的2B染色体上88 对和Yr22、Yr23所在4D、6D染色体上22对SSR引物,对供试的Taichung29*6/Lee、Taichung29和Lee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分析。【结果】根据F2分离群体的抗感单株分离比例,确定Taichung29*6/Lee对CYR27菌系的抗性为1个显性基因,2B染色体上的Xgwms526引物扩增出多态性谱带为Xgwms526/212bp和Xgwms526/216bp,并证明其DNA片段位点与抗条锈基因Yr7存在遗传连锁关系;用标记Xgwms526扩增F2作图群体的单株DNA,在75株抗病单株中,有22株扩增出A型带(Xgwm526-212bp),51株扩增出H型带(Xgwm526-212bp和Xgwm526-216),2株扩增出B型带(Xgwm526-216);在31株感病株中,有4株扩增出H型带,27株扩增出B型带。【结论】通过Map Manager QTX 17b软件计算,确定Xgwm526标记位点与Yr7基因位点的遗传距离为5.3cM,标准差为2.3,LOD值为18.4。该标记Xgwm526可作为Yr7基因的SSR标记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M853-2是一个通过杂交和回交选育的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苗期对中国小麦生产上流行的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sf.sp.tritici)主要生理小种表现良好抗性。研究易位系M853-2抗条锈菌的遗传规律,对揭示其遗传机制和抗源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感病品种铭贤169和易位系M853-2作亲本,通过杂交制备F2代种子,用人工接种方法研究M853-2及其杂交后代对小麦条锈菌不同生理小种的苗期抗性,并进行了遗传分析,最后对其中一个接种群体进行了SSR标记。【结果】M853-2对条中29的抗锈性遗传受2对显性和1对隐性基因的独立控制,对条中30的抗锈性遗传受2对隐性和1对显性核基因以及3对隐性胞质基因的共同作用,对条中31的抗锈性遗传受2对显性(互补作用)基因的独立控制,对Su-4的抗锈性遗传受1对显性和1对隐性核基因以及2对显性(互补作用)胞质基因的共同控制,对Su-11的抗锈性遗传受1对显性基因的独立控制,将该抗锈基因暂命名为YrElm2,并对该接种群体利用BSA法进行了SSR标记。从305对SSR引物中筛选到1个位于4BL上的SSR标记Xgwm495,连锁分析表明,YrElm2与Xgwm495的遗传距离为7.60 cM,该抗病基因位于4BL上。【结论】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M853-2对小麦条锈病有良好的抗性,对所接种的菌系CY29、CY31和Su-11表现为核基因遗传,对CY30和Su-4表现为与核质互作有关的抗病性遗传,说明易位系M853-2可以作为抗源在我国小麦抗锈育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抗条锈病新种质三属麦1号进行抗条锈病鉴定和遗传分析,明确三属麦1号含有的抗病基因数目,并挖掘其抗条锈病基因。【方法】利用CYR29、CYR30、CYR31、CYR32、CYR33 5个条锈菌优势小种对三属麦1号与铭贤169(感病品种)及二者作为亲本杂交的F1、F2代和BC1代进行了抗锈性遗传分析,并对其抗条锈基因进行微卫星标记。【结果】三属麦1号对供试的5个条锈菌优势小种均表现免疫,并且对条锈菌小种CYR31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YrS1。采用分子标记定位技术,筛选到位于小麦3D染色体短臂上的5个SSR标记(Xwmc674、Xcfd79、Xcfd34、Xgwm2、Xbarc68)与YrS1连锁,最近的标记为Xwmc674和Xcfd79,其与YrS1的遗传距离分别是8.7和4.1cM。【结论】三属麦1号具有优良的抗条锈性,而且具有5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的抗条锈病基因YrS1位于小麦3D染色体短臂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培育和广泛应用抗病小麦品种是防治条锈病最经济有效和环境友好的措施.由于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群体中毒性变异频繁,发生新生理小种常导致主栽品种抗病性'丧失',引发条锈病大规模流行,严重威胁我国主粮安全供给.本研究通过监测和评价已知抗条锈病基因对我国目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选育小麦新种质N95175和新品种远丰175,并检测其是否含有来源于小麦-簇毛麦易位系92R149的抗白粉病基因或抗条锈病基因。【方法】利用92R149/咸87(30)//小偃6号杂交组合选育N95175和远丰175,并以N95175、远丰175及其亲本92R149、咸87(30)和小偃6号为材料,利用与抗白粉病基因Pm21共分离的SCAR标记及与抗条锈病基因Yr26紧密连锁的SSR标记Xgwm11和Xgwm18,对N95175和远丰175所携带的抗病基因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鉴定。【结果】从N95175中扩增出与92R149相同的SCAR标记特异条带,而在2个感病亲本咸87(30)、小偃6号和远丰175中没有扩增出该条带。N95175和远丰175的扩增产物与抗条锈病亲本92R149相同,与2个感病亲本不同。【结论】导入N95175的抗白粉病基因为Pm21,导入N95175和远丰175中的抗条锈病基因为Yr26。  相似文献   

8.
小麦品种贵农6号抗条锈病基因的SSR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1号,对小麦抗病种质贵农6号和鲁麦17的杂交后代进行抗条锈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贵农6号携带1个抗条锈病显性单基因,暂命名为YrGn6.利用分组分析法(BSA),并根据F2抗、感病单株分离比例组建抗感池,从93个SSR引物组合中筛选到1个与抗病基因YrGn6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Xpsp3000,遗传距离为3.9 cm;将YrGn6定位于小麦IBS上.分析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及抗病性特征,认为:YrGn6可能是一个新的抗小麦条锈病基因,并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9.
DNA分子标记直接反映生物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态性,是抗病基因研究中最准确、有效的方法。文中概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的主要原理、方法、特点以及在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研究中的应用,对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抗条锈病基因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源于国际农业干旱研究中心的耐旱型小麦hm18对条锈菌优势生理小种条中33的反应型,不同于目前育种利用的抗条锈基因Yr5、Yr10和Yr15,表现为中度抗病型。用条锈菌小种条中33接种hm18分别与夏440、台长29杂交的F1、F2和F2∶3家系群体进行抗病基因分析。结果表明,hm18在夏440和台长29的遗传背景下对条中33号均表现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暂将该基因定名为Yrhm。利用台长29/hm18的F2群体及抗感亲本筛选到4对SSR引物wmc797、barc228、xgwm382和wmc817与Yrhm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15.2、6.5、9.3和14.1 cM。根据Mapmarker3.0确定标记引物、Yrhm基因和着丝点在染色体上的顺序为:-着丝点-wmc797-barc228-Yrhm-xgwm382-wmc817-。根据作图结果,将Yrhm基因定位在2DL。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小麦品种Sunco成株期对中国条锈病小种条中32(CY32)表现高抗-免疫,而小麦品种川育12则表现为高感。利用Sunco/川育12的双单倍体(DH)群体对Sunco进行抗条锈病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品种Sunco可能具有持久抗性,抗性是由一对主效基因和两对微效基因联合作用的结果;主效基因的抗性反应为抗-中抗(R-MR),微效基因单独存在作用不明显,但与主效基因结合起来会加强抗条锈病能力。同时对微效多基因的持久抗性利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51个外源DNA导入小麦新品系的抗条锈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1份春小麦品系材料进行了抗锈性苗期混合菌、成株期分小种及混合菌鉴定。结果表明,对目前流行的条锈菌优势生理小种成株期表现抗病的有34份,占鉴定材料的66.67%,其中表现免疫近免疫39.22%。分小种鉴定的结果为:对条中32号免疫的材料有40份,占78.43%;对条中33号免疫的材料有38份,占74.5%。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抗条锈病品种陕农78与感病品种铭贤169杂交获得的F1代、F1代自交获得的F2代、及F1与铭贤169回交获得的BC1代植株,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条锈病菌优势生理小种条中31、条中32对苗期进行人工接种后的反应型分析认为:陕农78对条中31的抗性是由1对隐性基因所控制;陕农78对条中32的抗性是由2对隐性基因互作所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中梁12小麦抗条锈病基因遗传分析与SSR分子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梁12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抗条锈性强等许多优良的生物学特性。为明确其抗条锈性及遗传规律,利用当前流行的中国条锈菌小种CYR30对抗病品种中梁12与感病品种铭贤169及其杂交后代代F1、F2、F3和BC1代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并对其抗条锈基因进行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中梁12对CYR30小种具有良好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YrZh12。该基因与位于小麦7AL染色体上的4个SSR位点Xwmc695、Xcfd20、Xbarc121和Xbarc49连锁,其中最近的侧翼位点为Xcfd20和Xbarc121,其遗传距离分别是3.1cM和4.9cM。系谱分析YrZh12基因可能来自抗引655,由于7AL染色体上没有其他抗条锈病基因,YrZh12可能是一个抗条锈病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小麦育种的F1、F2育种材料的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凡是用抗病品种做为亲本的组合,其F1代表现抗病的几率远较其它组合为高,在抗病亲本具有免疫的情况下,其组合大部分表现显性,且在以后世代分离出免疫植株的几率也大。F2代后代分离免疫与高抗植株的多少与亲本的抗病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亲本的免疫或抗病的能力越强,后代出现免疫植株或高抗类型的植株几率越大。  相似文献   

16.
小麦品种云麦52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性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麦52系1992年用6AL/6VS易位系92R149作抗病亲本,2007年审定并推广应用的小麦品种,目前仍高抗条锈病、对白粉病表现免疫.为了解其抗病基因,以云麦52为父本与感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小麦不育系K78S杂交构建了F2群体,对双亲、杂种F1和F2群体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杂种F1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免疫,F2群体的白粉病和条锈病抗、感分离比经卡方测验均符合3∶1,表明云麦52携带1个条锈病显性抗性基因和1个白粉病显性抗性基因.进一步用白粉病抗性基因Pm21的共分离标记SCAR1400和与条锈病抗病基因Yr26紧密连锁的标记XWe173和Xbarc181检测,亲本间和抗、感基因池间在相同位点上都扩增出多态性条带,用已知表型单株验证,表型与基因型极显著相关,SCAR1400、XWe173和Xbarc 181检测准确率分别为100%、97.91%和92.70%,因此,云麦52的抗白粉病基因为Pm21,抗条锈病基因为Yr26,均来自于6AL/6VS易位系92R149.此外,该研究结果也证明Pm21和Yr26是具有持久抗性的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17.
小麦新种质YW243抗条锈病新基因对条锈菌具有较宽抗谱,对26个不同毒性谱的条锈菌 菌系免疫到近免疫,与已知基因系抗病谱不同,可能为新的基因或基因组合。遗传分析表明,YW243 对条锈菌条中31号小种的抗性由显性单基因YrX控制。通过BSA法对1056对MseI/EcoRI AFLP引 物进行筛选,结果表明7对引物可扩增出多态性片段,通过对F2群体单株遗传连锁分析和作图软件 分析,结果表明,2个AFLP标记M54E63-700、M54E64-699与YrX连锁较紧密、遗传距离为9.27 cM,为该基因的精细作图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小麦地方品种抗条锈病基因推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抗条锈病鉴定的基础上,对其中51个抗性较好的小麦地方品种中的抗条锈病基因进行推导分析,以明确供试品种的基因背景。根据供试品种对22个条锈菌菌系的反应,与已知基因载体品种作比较,结果表明,11个品种可能含有抗条锈病基因Yr1,而Yr2、Yr6、Yr7、Yr8、Yr19、Yr27、YrHⅦ、YrSel、YrA、YrGaby、YrAlba、YrSD、YrCV分别存在于24个品种中;白老芒麦对所用的22个条锈菌菌系均表现抗病,推测其可能含有新的抗病基因或基因组合,另有17个品种可能含有未知的抗病基因;白疙瘩(地463)、鱼儿麦(地557)、无芒洋麦(地559)、有芒洋麦(地560)、老早麦(甘地828)和红秃子(甘平A7)6个品种几乎对所有的供试菌系都表现感病,可能不含有已知基因载体所含的抗条锈病基因。  相似文献   

19.
小麦条锈病是直接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性病害之一,也是世界性病害。概述了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常用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农家品种红秃麦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3-2006年,以农家品种红秃麦为母本、感病品种铭贤169为父本进行杂交,子代材料苗期分别接种条锈菌单孢菌系条中29号和条中31号,进行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对条中29号,F1群体均为抗病株,BC1也全为抗病株;F2植株抗感分离比为152:49,符合理论比3:1。对条中31号,F1群体抗感比为5:7,近似于理论比1:1,F2群体抗感分离比为49:168,符合理论比1:3。推知红秃麦对条中29号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条中31号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