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湿地松幼林施肥五年生长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江西省永丰县恩江林场贫瘠的第四纪低丘红土立地进行湿地松林施肥试验,用以检验要对N、P、肥效的反应,和不同施肥期对幼林生长的影响,施肥后五年的生长统计分析表明:N、P配合施用效果最佳;施用量为N100kg/hm^2、P2O5100kg/hm^2时,立木蓄积达到42.01m^3/hm^2,比不施肥增加90%;单施肥湿地松幼林的生长反应也达到极显著水平。造林施P2O550-200kg/hm^2时,立木  相似文献   

2.
花岗岩黄红壤杉木幼林施肥连年生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1 ̄1995年试验结果表明,在江西分宜花岗岩残积物发育的黄红壤上,杉木幼林施N、P、K及配合处理,使树高、胸径、蓄积总生长量指标分别达到5.67 ̄6.59m、8.35 ̄9.28cm、67.922 ̄96.41m^3/hm^2,较对照增长5.6% ̄20.2%、7.4% ̄17.5%、21.6% ̄56.2%。在各种施肥处理中,以50kg/hm^2P2O5的效果最佳,其连年生长量效应显著持续到第5年;  相似文献   

3.
杉木幼林施肥时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年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发育的黄红壤上杉木幼林单施钙镁磷肥、尿素、氯化钾对生长促进作用与施肥时间有关,氮肥或钾肥被分次追入的生长效应高于一次性追肥;磷肥作基肥当年造林时一次性施入效果优于1年以后1次性追肥或分次追肥效果,到第4年底时,造林时施100kgP2O5/hm2,其蓄积量显著大于钾肥与氮肥处理,所有处理中,钙镁磷肥一次性施入100kgP2O5/hm2的处理生长量最大,其胸径和蓄积与无肥对照相比第3年分别提高20.0%和64.4%,第4年分别提高16.2%和42.1%  相似文献   

4.
杉木北带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年试验结果表明,在杉木北带河南鸡公山花岗岩母岩发育的黄棕壤上,人工杉木幼林施肥后2年效应十分明显,第3年效应下降;施NP2K1混合肥(100N+100P2O5+100k2Okg/hm2)效应最好;在阳坡试区,施肥后3年,树高生长增加68%,地径生长增加78%;P2K1(100P2O5+100K2Okg/hm2),P1K1(50P2O5+100K2OK2Okg/hm2)和NP2(100N+100P2O5kg/hm2)处理效应也较显著;单施N、P肥,前2年也有效应,但肥效低于NPK混合肥,单施K肥效应不好。林分本底值对幼林生长影响极显著,干扰肥效  相似文献   

5.
杉木幼林生态系统N,P,K循环及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祥庆  何智英 《林业科学》1996,32(3):199-205
在尤溪杉木人工林生态站7年定位观测基础上,进行杉木幼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建立了养分循环的分室模型。结果表明:7年生杉木幼林生态系统N、P、K贮量分别为;7308.46、2022.96、130290.14kg/nm2,其中99.73%存在于土壤分室中。杉木幼林N、P、K年吸收量52.20kg/hm2,年存留量22.62kg/hm2,年归还量29.58kg/hm2,系统每年通过水文学途径获得N、P、K为15.92kg/hm2,径流输出9.23kg/hm2,系统中年净积累6.69kg/hm2。同时通过计算模拟,定量地描述了0—10年内系统N、P、K在各分室的运转状态及施肥效果,并计算了N、P、K达到稳定状态时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林木相关值法营养诊断及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尾叶桉、湿地松林分进行相关值法营养诊断,结果表明:1.尾叶桉:不施肥的幼林需P肥,1,6龄林需N肥,2龄林要慎施N肥,应施有机肥;1~4龄林不必施K肥,至5,6龄林时要补充K肥;2,6龄林需Ca肥,3龄林较需Mg肥。需肥顺序是P、N、K。施肥处理的以施N100kg/hm2的适宜;施P量100kg/hm2为足够,施50kg/hm2的偏低;4龄林后需补充K肥。尾叶桉施P肥效果最为显著。2.湿地松:不施肥林地较需P、K肥,林地高P时需施N肥,Mg、Ca养分足够。需肥顺序是P、K、N。施肥处理的以施P200kg/hm2的更有利于促进湿地松6龄林后的生长成材。施P肥后,均能促进幼林对N的需求,并随着施钙镁磷肥量的增大,需N量和Ca,Mg—K的拮抗交互作用也增大。湿地松施肥肥效不显著。3.林地土壤养分库存量下降的趋势及顺序与相关值诊断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苗床施肥,6个处理,3次重复,田间随机区组排列。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适宜,促进营养元素吸收利用,7~8月份苗木叶片含N量3.5%~4.0%,含P量0.2%~0.3%,含K量1.0%或稍高时,苗木生长良好。在该试验条件下,施P2O5120kg·hm2时,施纯N180kg·hm-2左右,幼苗产量、质量及施肥效益均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江西永丰第四纪红壤上,营造湿地松林进行施肥试验,3a的结果表明,施P或配合N、K使树高H、全林地径断面积GBA、全林胸高断面积BA、冠幅直径CW等总生长量分别较对照增长35%~45%、52%~109%、119%~195%、29%~49%。湿地松连年生长的比较反映出,施P或配合N、K,造林施肥的当年肥效极为显著,H、GBA较对照分别增长26%~55%、119%~195%;其后效在第2年也极显著;第3年结合追肥,其当年H、GBA、BA生长仍较对照有极显著的增长。在各种施肥处理中,以NPK完全肥料的效果最佳,但除与单施P的GBA有显著差异外,NPK与NP、PK、P无明显区别,不同剂量P之间也无明显差异。将P用作基肥和追肥及其联合施用的效果是,基施远较追施为优;同等剂量时,一次基肥比基、追或追、追各半要优。单追施N(尿素)在一次施用量较大(100kg/hm2N)时,则有显著的负效应,以第2年追施尿素的负效应最大。试验表明在该土壤立地条件下,基施P2O525~50kg/hm2时,对目前的湿地松幼林生长即有足够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花岗岩立地上杉木幼林施肥生长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4年杉木幼林的施肥试验表明,花岗岩发育的黄红壤上杉木幼对磷肥的生长效应最大,单施钾肥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但单施氮肥对幼林生长我效,而磷钾、磷氮混施能明显促进林木生长。氮、磷、钾这三种肥料的效应与施肥时间有关,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优地分年施入的效果,而氮肥、钾是分别于造林后第二年和第三年施入为好。所有处理中,以(100kgP2O5+10kgK2O)/hm^2的处理肥效最好,(100kgN+50kg  相似文献   

10.
杉木幼林施用时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年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发育的黄红壤上杉木幼林单施钙镁磷肥,尿素,氯化钾对生长促进作用与施肥有关,氮肥或钾肥被分次追入的生长效应高于一次性追肥,磷肥作基肥当年造林时的一次性施入效果优于1年以后1次性追肥或分次追肥效果,到第4年底时,造林时施100kgP2O5/hm^2,其蓄积量显著大于钾肥与氮肥处理,所有处理中,钙镁磷肥一次性施入100kgP2O5/hm^2的处理生长量最大,其胸径和蓄积与无肥对照  相似文献   

11.
对中亚热带黄红壤上中等立地条件下杉木中龄林的需肥规律、不同施肥配比对杉木径级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不同施肥配比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氮肥肥效最显著,单施N200kg/hm2,可增加蓄积量40.9m3/hm2;磷肥肥效较明显.单施P2O5400kg/hm2,可增加蓄积量31.0m3/hm2;而单施钾肥肥效不明显.P,K肥单施效应明显低于N,NP,PK和NPK肥,尤以处理N2P2K,即每hm2施200kgN,200kgP2O5,200kgK2O为最优,可增加蓄积49.1m3/hm2.以经济效益而论,较好施肥方案为N1(即施肥量为100kgN/hm2),N2(200kgN/hm2),N1p1(100kgN/hm2.100kgP2O5/hm2),N1K(100kgN/hm2,200kgK2O/hm2)和P1K(100kgP2O5/hm2,200kgK2O/hm2),其内部收益率达15%以上.沟施与撤施肥效差异不大.合理的施肥方案可提高杉木大、中径材比例.  相似文献   

12.
广西大青山马尾松人工林施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人工中龄林施肥肥效与增益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13a的观测资料表明,在红壤地区施N肥对马尾松中龄林生长不利,施P、K肥有利于马尾松中龄林生长,且肥效持续时间长,最佳处理组合为N1P3K2,即每公顷施N、P、K分别为0、240、65kg。其中P3水平树高、胸径、蓄积12a定期生长量比对照P1水平分别为6.1%,15.0%,12.3%。施肥一定时间后林地质量仍是马尾松生长密切相关的因子,施肥不会促进马尾松中龄林在空间层次上的分化。  相似文献   

14.
西伯利亚花楸不同配方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年生西伯利亚花楸进行不同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肥料配比和施肥量对西伯利亚花楸生长和结实量有较大影响。氮、磷、钾不同比例施肥配方中,合理施肥能够加速树木生长,增加结实量,提高树种抗寒性。推荐使用氮(N)、磷(P2O5)、钾(K2O)施肥配比为2∶1∶1,施肥量80 g.株-1,年最佳施肥量为尿素174.75 kg.hm-2、磷酸二氢钾108.75 kg.hm-2、氯化钾83.25 kg.hm-2。  相似文献   

15.
通过13a的观测资料表明,在红壤地区施N肥对马尾松中龄林生长不利,施P、K肥有利于马尾松中龄林生长,且肥效持续时间长,最佳处理组合为N1P3K2,即每公顷施N、P、K分别为0、240、65kg.其中P3水平树高、胸径、蓄积12a定期生长量比对照P1水平分别高6.1%、15.0%、12.3%.施肥一定时间后林地质量仍是马尾松生长密切相关的因子,施肥不会促进马尾松中龄林在空间层次上的分化.  相似文献   

16.
闽南山地巨尾桉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南山地巨尾桉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巨尾桉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的生长造成极显著的差异,其中,P肥对巨尾桉生长极端重要,N肥次之,最佳施肥配方是N200P150K0(kg·hm-2),即每1hm2林地施N肥200kg、P肥150kg,不施K肥。  相似文献   

17.
闽北5种乡土阔叶树种幼林生长量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小林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4):62-65,72
在福建省光泽县的杉木(中、下坡)和马尾松(上坡)林采伐迹地上营造5个乡土阔叶树种和马尾松(对照)试验林.7年生时调查结果表明,鹅掌楸、厚朴、枫香、观光木生长较好,平均树高均超过5 m,高于马尾松,而华东野核桃生长最差,平均树高仅2.9m,低于马尾松.5种阔叶树在山坡中下部生长量和造林保存率均高于山坡上部.与马尾松林地相比,阔叶树林地表层(0~20 cm)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降低,有机质、全N、水解性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20~40 cm土层土壤性质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对杉木造林前穴底、幼林及中龄林施城市固体垃圾肥,以研究该肥对杉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造林前穴底施垃圾肥肥效显著,以每穴施 37.5 kg 肥效最好,第2 年地径、树高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7.68% 和25.41% ;幼林施垃圾肥对杉木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当年肥效不明显,其中 37.5k g/株垃圾肥处理在第 3 年胸径、树高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1. 29% 和 24.14% ,不同施肥处理第 3 年对杉木生长效应排序为:垃圾肥 37.5 kg/株(记为 L37.5)> L25> L12.5> N0.25(尿素0.25 kg/株);杉木中龄林施垃圾肥具有明显增产效应,随时间推移,各施肥处理对杉木生长效应排序为:L37.5> L25> N0.25> L12.5.,且肥效渐趋明显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尾松在不同坡位生长差异显著 ,坡上部生物量为 6 6 8t.hm-2 ,坡中、下部分别是上部的 2 5、3 0倍 ;坡上部养分积累量N、P、K、Ca、Mg分别为 119 4、10 2、90 3、6 6 6、2 2 5kg hm-2 ,坡中、下部分别是上部的 2 4~ 2 8倍和 3 0~ 3 5倍 ;植被的生物量为 6~ 2 7t .hm-2 ,占马尾松地上部生物量的 11%~ 17% ,植被的各养分积累量占地上部 (马尾松地上部 +植被 )积累量的比例分别为 ,N :34%~ 41% ,P :2 8%~ 33% ,K :2 7%~ 30 % ,Ca :13%~ 38% ,Mg :9%~ 16 % ;在坡面上 0~5 0cm土层内各养分积累量分别为 ,N :386 1~ 6 713kg·hm-2 ,P :6 17~ 6 83kg·hm-2 、交换性K :5 49~ 6 2 3kg·hm-2 、交换性Ca:916~ 96 9kg·hm-2 、交换性Mg :5 3~ 6 0kg·hm-2 ;A0 层的生物量为 9 3~ 9 5t·hm-2 ,A0 层N为 10 4~ 117kg·hm-2 ,P为 7~8kg·hm-2 ,K为 6~ 11kg·hm-2 ,Ca为 46~ 73kg·hm-2 ,Mg为 5~ 8kg·hm-2 ;1年的凋落量为 3 70~ 5 91t .hm-2 ,叶 >枝 >皮 >球果 ,养分积累量N为 2 3 8~ 43 6kg·hm-2 ·a-1,P为 1 5~ 2 8kg·hm-2 ·a-1,K为 7~ 11 5kg·hm-2 ·a-1,Ca为 14 5~ 2 1 8kg·hm-2 ·a-1,Mg为 4 7~ 7 4kg·hm-2 ·a-1,不同坡位养分的归还量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0.
对麻栎幼林开展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有机菌肥与化肥对麻栎树高生长有显著影响,其中施用微生物有机菌肥2kg·株^-1+尿素2kg·株^-1对麻栎树高增长效果最好,施肥1年3个月后树高增长量为2.31m;微生物有机菌肥与化肥施肥量配比对麻栎胸径生长有显著影响,施用微生物有机菌肥1kg·株^-1+复合肥2kg·株^-1和微生物有机菌肥2kg·株^-1+复合肥2kg·株^-11年3个月后,胸径增长量分别为0.99cm和0.89cm,均显著高于施用其它配比肥的。增施复合肥更有利于麻栎的均衡生长,而微生物有机菌肥是缓效性肥料,对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增加土壤活性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