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铃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棉花顶芽,嫩茎,嫩叶,苞叶,蕾和花、铃,使棉株秃顶,蕾铃脱落,从而造成严重减产。再加上棉铃虫发生世代数多,食量大,幼虫有钻蛀的习性,防治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应根据棉铃虫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抓住其生活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防治,才可达到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朝阳棉区棉铃虫生活习性和防治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在朝阳地区过去没有系统资料。作者通过两年的试验观察,初步摸出了棉铃虫的生活习性和我出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棉铃虫在朝阳地区一年发生三代,幼虫老熟化蛹在寄主根部附近20厘米左右处。6、7、8月下旬是药剂防治适期。防治棉铃虫要采用综合防治办法,人工捕杀成虫结合化学药剂杀死幼虫效果高。  相似文献   

3.
在观察棉铃虫取食麦穗及其穗序的特点的基础上 ,进一步研究棉铃虫幼虫取食不同生育期麦粒的生长指标及相应饲料的营养物质含量 ,发现低龄幼虫和高龄幼虫对小麦有不同的营养需求 ,食料中的营养物质对棉铃虫幼虫的存活率、体重、生长发育状况亦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近年来朝阳棉区连年发生,使棉蕾、铃大量脱落,轻者受害10%左右;重者达30%以上。1965年我们在大平房公社搞样板田对棉铃虫的生活史、生活习性进行了研究和调查。群众反映打扣心尖能捉到幼虫及卵。这对我们是一个启发,通过进一步的试验,总结出打扣心尖是防治第一代棉铃虫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5.
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棉铃虫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协调害虫的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通过饲喂法测定了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两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亚致死剂量(LC1与LC50)对棉铃虫3龄幼虫体重、生长发育以及驱避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棉铃虫幼虫-蛹、蛹-成虫的存活率都有影响。药剂处理后,幼虫的历期延长,幼虫的化蛹也受到影响,出现畸蛹,但各处理畸蛹率均低于15%。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幼虫体重及蛹重都有抑制作用,以高效氯氰菊酯的影响较大。在LC1与LC50剂量下,两种药剂对棉铃虫也表现出驱避作用。这些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的拟除虫菊酯对棉铃虫生物学方面存在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弄清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带毒饲料饲喂棉铃虫幼虫的方法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对棉铃虫幼虫具有一定的侵染性;棉铃虫幼虫的死亡率随病毒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蛹重和羽化率随病毒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幼虫历期受到的影响不显著。利用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棉铃虫具有较好的开发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弄清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pCPV)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带毒饲料饲喂棉铃虫幼虫的方法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对棉铃虫幼虫具有一定的侵染性;棉铃虫幼虫的死亡率随病毒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蛹重和羽化率随病毒浓度的升高而减小;幼虫历期受到的影响不显著。利用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棉铃虫具有较好的开发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新杀虫植物砂地柏果实的不同提取物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砂地柏果实的不同提取物能明显抑制棉铃虫幼虫的生长发育速率;砂地柏果实不同提取物对供试幼虫体内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作用不同,甲醇提取物和石油醚回流物能不同程度激活羧酸酯酶活性,而甲醇回流物则对羧酸酯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砂地柏果实提取物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测定了新杀虫植物砂地柏果实的不同提取物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砂地柏果实的不同提取物能明显抑制棉铃虫幼虫的生长发育速率,砂地柏果实不同提取物对供试幼虫体内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作用不同,甲醇提物和石油醚回液物能不同程度激活羧酸酯酶活性,而甲醇回流物则对羧酸酯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棉花害虫 (一)害虫: 1.棉铃虫和土产芽虫*Heliothis punctiger Wallengren(实夜蛾属之一种):这两种害虫在外形、习性和生活环境方面非常相似,卵均呈珍珠白色。老熟的棉铃虫幼虫体色由浅绿至褐色,土产芽虫的幼虫体色由灰白至暗绿。新羽化的棉铃虫蛾前翅中部有一明显的肾形斑,而土产芽虫翅上的斑则是弥漫的。棉铃虫后翅黑带的中部向后缘处有一灰白块,而土  相似文献   

11.
用常规棉和不同品种的转Bt基因抗虫棉分别饲喂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生物学指标的变化进行室内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转Bt基因抗虫棉之间对棉铃虫幼虫体重和死亡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JK-1、DB、D16、新陆早36,另外,取食转Bt基因抗虫棉叶片之后棉铃虫幼虫的化蛹率比取食常规棉叶片的棉铃虫幼虫的化蛹率减少12.5%~30.0%,蛹重减轻15.6%~41.9%,羽化率降低5.5%~80.0%。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棉铃虫的体重和发育历期,并运用SPSS软件分析,研究了转基因棉和寄生蜂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转基因棉中抗310与对照常规棉泗棉3号相比能明显地抑制棉铃虫的生长发育,棉铃虫幼虫的寄生蜂中红侧沟茧蜂和棉铃虫齿唇姬蜂均能有效的控制棉铃虫,且当转基因棉和寄生蜂共同作用时,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任一单因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棉花棉酚含量与抗虫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自身抗虫性是建立综合防治的基础,对于延缓害虫抗药性、减少环境污染极其重要.棉田调查显示,不同棉属对棉铃虫抗性程度存在差异,其长绒棉抗性较好.通过不同棉属棉酚含量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危害关系研究,表明棉酚含量与抗虫性呈正相关,含棉酚高的长绒棉对棉铃虫抑制作用明显.通过棉酚对棉铃虫剂量效应研究,表明棉酚对棉铃虫不同发育阶段都有明显的剂量效应.棉酚对幼龄棉铃虫EC50为0.205;,且随棉酚剂量增加,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增大;幼虫历期延长;蛹重逐渐减少;成虫产卵量降低,不育卵增多,繁殖力下降;使其种群数量很快降低.可见含棉酚高的长绒棉是一种很好抗虫种质资源 ,其棉酚对棉铃虫具有很好的抑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棉对高抗Bt棉棉铃虫生长发育及活动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敏感品系棉铃虫在苏棉12和玉米上的生长发育及活动频率为对照,研究了新棉33B对高抗Bt棉棉铃虫生长发育及活动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抗品系棉铃虫在转基因棉中后期主茎顶部嫩叶、侧枝嫩芽及嫩叶、蕾、铃上完成幼虫和蛹期的发育时间,分别比敏感品系棉铃虫在常规棉上的发育时间长13.4,10.7及7.0d,比敏感品系在玉米上完成发育时间长13.2~20.6d;且取食转Bt基因棉的高抗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和活动频率高,蛹重减轻,化蛹率和羽化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采用网室接成虫室内饲养的方法,研究了目前新疆棉花栽培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田间落卵量的影响及棉铃虫对不同施氮量棉花的转化与利用。初步结果表明:随施氮的增加,棉铃虫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延长,对棉花的转化和利用率提高,田间落卵量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由中国农业大学提供的PT45,PT61,WH-1这3种转基因抗虫工程菌发酵液对棉铃虫的药效研究,结果表明:PT45,PT61,WH-1三种菌种对棉铃虫幼虫具有较好的毒杀和忌避作用。其中PT45杀虫效果较好,WH-1的杀虫效果较差。3种菌对棉铃虫幼虫的生长发育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韩晓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771-771,790
不同食料对于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这与取食食物的营养含量有很大关系.试验表明,人工饲料组饲养的棉铃虫幼虫历期短、体重明显重于仙人掌饲料组,而且发育比较完全;饲喂食用仙人掌的棉铃虫比饲喂人工料的棉铃虫,其幼虫体重下降115.4%,幼虫历期增加10.9%,平均蛹重下降118.5%,蛹历期延长5.8%.  相似文献   

18.
转Bt基因抗虫棉棉铃虫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1995~1997年就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及棉铃虫的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虫棉对棉铃虫具有很强的内在抗性,对初孵幼虫致死率达90%以上,对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严重,其毒力随幼虫龄期的增大而降低。在棉铃虫大发生年份,对二、三代棉铃虫不进行药剂防治则显著减产。初步提出抗虫棉的棉铃虫防治策略为:二代以保棉株生长点为主,三代要重点防治以保蕾铃。其防治指标是: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200~300粒,三代百株累计卵量80~120粒。  相似文献   

19.
<正>1棉铃虫1.1为害特点。棉铃虫是一种典型的杂食性害虫,常年发生。主要以幼虫取食棉花的组织,初孵幼虫取食棉花的生长点及上部果枝生长点,随后转移至幼蕾铃为害,虫粪排出蕾外,被蛀棉铃易烂、脱落或成为僵瓣。幼虫有转移为害的习性,1条幼虫一生可咬食蕾铃20个左右。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分属4类杀虫剂的氰戊菊酯,甲基对硫磷,灭多威和硫丹4种药剂分别处理不同抗药性水平的棉铃虫3龄幼虫,系统观察处理试虫各龄的历期,预蛹期,蛹重和雌雄比,以比较药剂对抗药和较敏感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