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关中驴产后期(n=18)和发情期(n=6)血浆17β-雌二醇(E_2)、孕酮(P)和辜酮(T)的浓度。测定结果表明,产后第一次发情前血浆E_2浓度较低(12.22±1.92pg/ml),第一次发情期逐渐上升,排卵前第一天和第二天达到较高水平(19.48±2.16pg/ml和20.41±3.27pg/ml,±SE,P<0.05),排卵后降至基础浓度。产后第一次发情前血浆P浓度较低(2.74±0.51ng/ml),排卵后逐渐上升,第四天和第五天显著和极显著高于排卵前P水平,血浆值为6.19±0.66ng/ml和8.09±1.09ng/ml(P<0.05和P<0.01)。产后第一次发情前血浆T浓度较高,发情期下降,排卵后逐渐上升,第五天和第六天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发情期T水平,分别为313.11±37.57pg/ml和356.73±46.37pg/ml(P<0.05和P<0.01)。产后第一次排卵前P/E_2和P/T比值均较低,排卵后上升,第五天分别达到861和25.83。产后第一次发情前T/E_2比值较高,发情期下降,排卵后上升,第五天达到33.34。排卵前后间隔6小时采样的分析结果表明,排卵前第30~24小时,E_2浓度急剧上升达到峰值。排卵后P浓度于第78~96小时达到较高水平。血浆E_2与P、E_2与T均呈中等负相关(r=-0.42和r=-0.41)。P与T为极显著正相关(r=0.92)。周期性发情期血浆E_2、P、T浓度的分泌范型和产后第一次发情期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2.
采用非特异性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放射免疫(RIA)测定等方法,测定了15头杜洛克杂种母猪第1胎产后断奶1~3d(未妊)及第2胎妊娠30~40d、41~50d、51~60d等不同时期的细胞免疫水平和外周血浆中孕酮、17β雌二醇含量。结果,未妊与不同妊娠期母猪之间T淋巴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差异(P>0.05);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妊娠猪明显低于未妊猪(P<0.01),不同妊娠期间差异不显著(P>0.05);妊娠初期外周血浆17β雌二醇含量较低,孕酮含量明显高于未妊猪(P<0.01),不同妊娠期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周血浆孕含量与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r=-0.51,P<0.01),表明孕酮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7头妊娠母猪从配种至妊娠36天通过颈静脉持久导管频繁采血,其中3头采血至分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血浆中硫酸雌酮(E_1S)进行测定。妊娠20天以前—般低于0.5毫微克/毫升,25至30天达到1.7~7.5毫微克/毫升的峰值,36天降至0.5毫微克/毫升以下。处于发情周期的非妊娠母猪,其E_1S始终小于0.4毫微克/毫升。据此,可利用E_1S含量进行猪的早期妊娠诊断。  相似文献   

4.
45头杂种母猪于配种后第28天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浆中硫酸雌酮含量。以0.5ng/ml为界线作判断妊娠与否的标准。妊娠诊断的准确率是100%。妊娠母猪的血浆硫酸雌酮水平和胎儿数呈正相关(r=0.501,n=43,P<0.01)。  相似文献   

5.
放射免疫法测定枫泾(FJ)和长白(L)青年母猪(各4头)首次发情周期内外周血清中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17β-雌二醇(E_2)、孕酮(P_4)、和睾酮(T)的含量。测定结果,初情期开始日龄FJ猪平均为104.3±11.50天,L猪为235.0±1.95天。两猪种首次发情周期内外周血清中同种生殖激素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首次情期内,FJ和L猪的FSH平均含量分别波动在28.6±8.6~49.4±6.0ng/ml和16.8±2.5~38.9±0ng/ml之间;FSH总平均含量FJ猪组(37.8±2.7)显著高于L猪(27.0±3.1ng/ml)P<0.05;FJ猪发情0~2小时的FSH平均含量(34.4±2.1ng/ml)极显著地高于L猪(22.2±1.7ng/ml)P<0.001。排卵前LH峰均值FJ猪组(5.31±0.75ng/ml)显著高于L猪组(1.83±0.75ng/ml)P<0.05。发情当天(0天)E_2达峰值,FJ和L猪组分别是30.5±3.9和20.4±5.3pg/ml,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FJ和L猪组各自的P_4(ng/ml)和T(pg/ml)分泌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γ_F=0.71,P<0.05,γ_L=0.95,P<0.01。LH、FSH的含量高很可能是FJ猪高排卵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甜菜碱对巴马香猪繁殖性能、初乳成分及血浆代谢物和繁殖激素含量的影响。选取3~7胎次巴马香猪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单栏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5 kg/t甜菜碱盐酸盐。试验期为母猪配种后第3天至分娩后第21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甜菜碱显著降低仔猪死亡率(P<0.05),增加断奶仔猪数(P=0.087);饲粮添加甜菜碱显著增加初乳中乳蛋白和尿素氮含量(P<0.05);饲粮添加甜菜碱显著降低妊娠第75天血浆总蛋白(TP)含量(P<0.05),显著降低妊娠第105天血浆TP含量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P<0.05),显著增加妊娠第75天血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及产后第7天血浆AST和ALP活性(P<0.05),且妊娠第105天血浆ALP活性呈增加趋势(P=0.073);饲粮添加甜菜碱显著降低妊娠第45天血浆催乳素(PRL)、孕酮(PROG)、促卵泡素(FSH)和雌二醇(E2)含量以及妊娠第75天血浆PRL和PROG含量(P<0.05),且妊娠第75天血浆E2含量(P=0.061)和妊娠第105天血浆FSH含量(P=0.062)呈下降趋势。综上所述,饲粮添加甜菜碱可改善初乳成分和血浆代谢物含量,降低血浆繁殖激素含量,进而增加断奶仔猪数。  相似文献   

7.
雌酮硫酸盐(E_1S)是胚泡分泌的雌酮(E_1)的代谢物。在子宫内膜中,E_1在雌酮硫转移酶的作用下,代谢为E_1S。许多研究者曾报导,早在配种后15—30天,妊娠母猪血清中和尿中的E_1S含量明显增高,并且指出测定血清E_1S的含量是母猪早期妊娠诊断的有效手  相似文献   

8.
乳牛分娩前后血浆类固醇激素浓度变化与胎膜滞留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76头乳牛[其中胎膜滞留(RFM)牛25头,正常(NRFM)牛51头]分娩前后血浆类固醇激素的浓度。结果表明,产前一个月内RFM牛血浆孕酮(P_4)浓度长期显著低于NRFM牛(P<0.05或0.01),并于产前20、9天突然显著下降(P<0.05或0.01)。血浆雌二醇(E_2β)浓度,RFM牛于产前14、3天突然显著升高并显著高于NRFM牛(P<0.05或0.01),而产前9~6天显著低于NRFM牛。血浆睾酮(T)浓度,RFM牛于产前20、6天突然显著升高并显著高于NRFM牛(P<0.05或0.01);产后1天仍为高水平(P<0.05)。血浆皮质醇(F)浓度,RFM与NRFM牛分娩前后无甚差异。产前6天时血浆P_4与E_2β浓度表明,RFM只出现在P_4<3.5ng/ml,同时E_2β<180pg/ml的牛。  相似文献   

9.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牦牛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的乳脂孕酮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对应用乳脂孕酮测定进行耗牛早期妊娠诊断的方法作了探讨。4头牦牛发情周期乳脂孕酮水平的变化类型与奶牛基本相似。发情期的乳脂孕酮含量低,为0.10±0.01(S.E.)ng/10μl;发情终止后4~5天,孕酮含量开始显著升高(P<0.01),并分别于周期第16,17,21和22天(周期长度分别为20、24、25、27天)达到峰值,平均为1.69±0.10(S.E)ng/10μl,下次发情前2天孕酮含量急剧下降到较低水平,于下次发情时重返到基础水平。15头牦牛妊娠12—30天的乳脂孕酮含量维持较高水平,平均为2.18±0.05(S.E)ng/10μl,妊娠18、20、22、24、26、28和30天的孕酮含量极显著高于8头未孕牛授精后相应各天的孕酮含量(P<0.01)。根据配后16和24天两份乳样的乳脂孕酮含量诊断怀孕与未孕的准确率分别为78.9%(15/19)和100%(11/11)。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L-精氨酸(L-Arg)对母猪繁殖性能及血浆一氧化氮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36头2胎次母猪(长白×大约克),随机分为4组,每组9头母猪。各组饲粮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 L-Arg+1.70%L-丙氨酸(L-Ala)(0 L-Arg组)、0.4%L-Arg+1.02%L-Ala(0.4%L-Arg组)、0.7%L-Arg+0.51%L-Ala(0.7%L-Arg组)和1.0%L-Arg+0 L-Ala(1.0%L-Arg组),各组添加L-Ala以满足等氮平衡需要。试验期从母猪配种当天到分娩。结果表明:1.0%L-Arg组比0 L-Arg组显著提高了窝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P<0.05),随着饲粮中L-Arg水平的提高,窝产仔总数和初生个体重有上升趋势(P>0.05);母猪妊娠第30、60和90天,1.0%L-Arg组血浆中Arg、鸟氨酸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0.7%、0.4%、0 L-Arg组(P<0.05或P<0.01);母猪妊娠第90天,各组间的血浆脯氨酸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但第30、60天差异均不显著(P>0.05);母猪妊娠第30、60、90天,1.0%L-Arg组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和第90天血浆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0.7%、0.4%、0 L-Arg组(P<0.05或P<0.01)。经回归分析,母猪的窝产仔总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血浆中各氨基酸、一氧化氮含量及TNOS和iNOS的活性与饲粮L-Arg水平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或P<0.01)。结果提示,饲粮中L-Arg水平变化对母猪妊娠后期血液生化指标影响明显,饲粮中添加1.0%L-Arg对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妊娠母猪尿雌酮水平以及作早期妊娠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们已研究了妊娠母猪外用血浆中硫酸雌酮(E_1S)含量,并以它为标准作早期妊娠诊断(未发表)。由于猪只采血比较困难,费人力,特别是妊娠母猪,还有可能因采血的应激反应导致流产,因此作为妊娠诊断手段在实际应用上有局限性,不象奶牛用乳汁中孕酮含量作妊娠诊断那样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首次对关中驴公驴(n=13)血浆睾酮(T)、17β—雌二醇(17β—E_2)和皮质醇(F)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T水平的变化与光照时数和温度正相关(r=0.67,P<0.05和r=0.61,P<0.05),繁殖季节(3—9月)平均水平(2.18±0.27ng/ml)极显著地高于非繁殖季节(10—2月,1.50±0.18ng/ml,P<0.001)。T水平的季节性变化与公驴全年性活动的变化和精液品质的改善基本一致。6月份高温能抑制公驴T的分泌,情期受胎率下降。17β—E_2水平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与T不同,4—9月平均水平(25.43±12.08pg/ml)显著高于10—3月(10.56±2.76pg/ml,P<0.05)。全年17β—E_2水平与温度正相关(r=0.59,P<0.05)。T/17β—E_2比值在一定范围的变化是调节公驴生殖功能的重要因素。F平均水平无明显季节性变化,但与T水平呈正相关(r=0.62,P<0.05)。  相似文献   

13.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首次研究了13头屡配不孕的尾根脂积症(adipopexis of tail head,简称ATH)奶牛和14头非尾根脂积症(non-adipopexis of tail head,简称NATH)奶牛外周血浆孕酮(P_4)和17β-雌二醇(17β—E_2)的水平。结果表明:成年母牛在发情周期第5—17天、青年母牛在发情周期第7—17天的血浆P_4水平,在屡配不孕的ATH牛显著或极显著地低于NATH牛(P<0.05或P<0.01至P<0.001);成年母牛在发情周期第3—5天的血浆17β-E_2水平,在屡配不孕的ATH牛显著和极显著地高于NATH牛(P<0.05和P<0.01);成年母牛在发情周期第5—17天的血浆17β—E_2(pg/ml)/P_4(ng/ml)的比值,在屡配不孕的ATH牛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NATH牛(P<0.05或P<0.01至P<0.001)。青年母牛在发情周期第5—11天的血浆17β—E_2/P_4的比值,在屡配不孕的ATH牛较明显地高于NATH牛,到第13—17天,前者显著地高于后者(P<0.025)。根据上述结果,作者认为17β—E_2/P_4比例的失调是导致ATH牛早期胚胎死亡和附植失败,而表现为屡配不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饲粮添加β-羟基-β-甲基丁酸(HMB)对母猪繁殖性能及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20头3~6胎次、妊娠74 d的"长×大"母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饲粮中添加2 000 mg/kg HMB。试验从母猪妊娠第74天开始,至仔猪21日龄断奶结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初生个体重显著提高14.1%(P<0.05),仔猪7、21日龄窝重分别显著提高16.6%、11.7%(P<0.05),仔猪初生至7日龄、初生至21日龄窝增重分别显著提高28.3%和12.5%(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在妊娠第98天和分娩当天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分别提高35.3%(P<0.01)、13.0%(P>0.05),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分别提高34.7%(P<0.05)、12.6%(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初乳中IgG含量显著提高19.0%(P<0.05),分娩后第14天常乳中IgM含量显著提高21.4%(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7日龄血浆IgG、IgM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1.4%和40.1%(P<0.05)。上述结果提示,母猪妊娠后期及哺乳期饲粮中连续添加2 000 mg/kg HMB,可显著提高仔猪初生重和哺乳期增重,改善母猪及仔猪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枫泾母猪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外周血清孕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枫泾猪是中国太湖地区繁殖力高的地方猪种。本试验测定了8头枫泾和4头长白青年母猪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外周血清孕酮含量。这两个品种发情周期血清孕酮含量有相似的变化,峰值均出现在发情周期9~12天,枫泾猪为26.58ng/ml,长白猪为25.17ng/ml。在妊娠早期的变化也大致相同。枫泾和长白两种猪在妊娠-3~12天与发情周期-2~12天的孕酮含量变化也差不多,妊娠12天峰值枫泾为21.54ng/ml,长白为28.11ng/ml;在妊娠12天以后两种猪的孕酮含量均略有下降;16~20天后又开始回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外周血清孕酮含量16天后有明显差异(P<0.001),可试用于猪的早期妊娠诊断。据初步测定,枫泾母猪妊娠12及16天孕酮含量与黄体数或胚胎数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6.
枫泾小猪生殖机能的发展和孕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枫泾小公猎生殖机能发展的试验中,用小公猪4头,从3月龄开始至7月龄,每个月龄都与6~8月龄母猪配种,共配22头,受胎率分别为40%(2/5)、100%(5/5)、50%(1/2)、66.7%(2/3)和85.7%(6/7),妊娠28天胚胎数量、重量和分娩仔猪数、初生重都达成年公猪所配的效果。表现枫泾小公猪3月龄已属发身期,配种后可使母猪受胎,4.5月龄已属性成熟期,具有充分的受精能力。在枫泾小母猪生殖机能发展试验中,用小母猪25头,分成5组,分别在初情期到第五情期,各用成年公猪精液配种,受胎率分别为20%(1/5)、100%(5/5)、100%(5/5)、100%(5/5)和60%(3/5);排卵数分别为13.0、12.2、14.8、14.8、和16.6。小母猪妊娠28日龄胚胎的大小与大母猪28日龄胚胎的相似。小母猪各情期孕酮含量高水平之间,各情期妊娠早期孕酮含量高水平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情期第9天和第12天孕酮水平为27.4ng/ml 和29.6ng/ml,妊娠第9天和第12天为21ng/ml 和26.8ng/ml,与8~10月龄大母猪的孕酮水平相似。上述受胎率和孕酮水平均表明枫泾小母猪113.2日龄(体重18.9公斤)已属初情期,可以配种受胎;135.8日龄(体重23.2公斤)已属性成熟期,具有充分的受胎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益生菌和合生元对妊娠-哺乳期母猪免疫功能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64头妊娠巴马香猪,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 g/t维吉尼亚霉素)、益生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mL/(头·d)益生菌发酵液]和合生元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mL/(头·d)上述益生菌发酵液和500 g/t低聚木糖],每组16头,单栏饲喂。分别于妊娠第45、75和105天以及分娩后第7和21天,每组选取6头母猪,前腔静脉采血,离心分离血浆,测定免疫球蛋白、免疫细胞因子含量和氧化-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添加益生菌显著降低了哺乳第7天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5);饲粮添加合生元显著降低了妊娠第45和75天以及哺乳第7天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P<0.05);饲粮添加抗生素显著降低了妊娠第45、75和105天以及哺乳第7天IgM含量(P<0.05);饲粮添加益生菌和合生元显著提高了哺乳第21天IgM含量(P<0.05)。2)饲粮添加益生菌显著降低了妊娠第105天干扰素-γ(IFN-γ)含量以及哺乳第7天白细胞介素-2(IL-2)、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哺乳第7天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P<0.05);饲粮添加合生元显著降低了妊娠第45天促炎细胞因子[(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IFN-γ和TNF-α]含量,妊娠第75天IFN-γ和TNF-α含量,妊娠第105天IL-10、IFN-γ和TNF-α含量,哺乳第7天促炎细胞因子(IL-2、IL-8、IFN-γ和TNF-α)含量以及哺乳第21天IL-8含量(P<0.05);饲粮添加抗生素显著降低了各时间点IL-8含量,妊娠第45和75天及哺乳第7和21天IFN-γ含量以及妊娠第45、75和105天TNF-α含量(P<0.05)。3)饲粮添加益生菌和合生元显著提高了哺乳第7和21天过氧化氢(H2O2)含量,以及哺乳第21天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益生菌和合生元可降低妊娠-哺乳期母猪血浆促炎细胞因子含量,增强妊娠至哺乳阶段母猪体液免疫功能,改善哺乳后期母猪抗氧化能力,这有利于母猪的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饲粮添加甜菜碱对巴马香猪哺乳仔猪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3~7胎次妊娠巴马香猪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单栏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5 kg/t甜菜碱。试验期为母猪配种后第3天至分娩后第21天。试验结束时,从每组随机选取10窝仔猪,每窝选取1头仔猪采血,测定血浆激素含量、抗氧化指标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甜菜碱组哺乳仔猪血浆胆囊收缩素(CCK)、酪酪肽(PYY)、瘦素(LEP)、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 O2)和丙氨酸(Ala)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浆鹅肌肽(Ans)、1-甲基组氨酸(1⁃MeHis)和3-甲基组氨酸(3⁃MeHis)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浆苏氨酸(Thr)(P=0.069)、谷氨酸(Glu)(P=0.055)和肌肽(Car)(P=0.055)含量呈下降趋势,血浆亮氨酸(Leu)含量呈升高趋势(P=0.069)。综上所述,母猪饲粮添加甜菜碱可降低哺乳仔猪血浆摄食相关因子水平,减弱机体的氧化水平,改变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与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东北梅花鹿发情期血浆中LH,雌二醇含量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5头发情期东北梅花鹿血浆中促黄体素(LH)和17β-雌二醇的含量。所得结果:LH在发情前(0.288~0.321ng/ml血浆)与发情后(0.364~0.841ng/ml血浆)都处于低稳水平(P>0.05),但发情时出现非常显著的高峰(2.742ng/ml)(P<0.01);雌二醇在整个发情前后没有出现显著的高峰(P>0.05),仅在发情前约24小时发现一小峰(16.4±4.4pg/ml血浆),发情后12小时发现一小峰(24.9±6.1pg/ml血浆)。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发情期血浆LH、雌二醇含量的时相变化与其他已研究过的鹿种及一些反刍家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为监测和比较配种2~20天的妊娠及未妊母猪的卵泡数量及卵泡发育状况,在人工授精当天,把24头母猪同等配对,每对随机输入已死精子(n=12)和活精子(n=12)。所有母猪用同一头公猪的精液人工输精,从发情后3天到20天,用超声图象监测卵巢卵泡。超声图象用磁带记录并加以分析。标记卵巢以确认卵泡波的存在,然后将卵泡以小(<3mm),中(3-5mm),大(≥5mm)分类。利用超声图像在21天进行妊娠诊断。妊娠母猪其小、中和大各类卵泡数量保持一定比例,而未妊母猪各类卵泡的比例在前15天保持稳定,此后,从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