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抓住机遇加大力度推动退耕还草工作健康开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退耕还草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提出的一项战略性调整措施 ,是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按照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 ,黑龙江省从 2 0 0 0年开始 ,在全省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退耕还草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退耕还草 1 7 3万hm2 ,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前看黑龙江省的退耕还草工作机遇非常有利 ,意义十分重大。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多次强调要因地制宜地搞好退耕还草工作。国务院日前发出的《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对…  相似文献   

2.
永康市种草养畜的模式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永康市有关部门提出了退耕还林(果)、退耕还草、退耕还牧的工作口号,并已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民和县退耕还草有关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退耕还草是民和县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应立足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成果和技术,集中解决退耕还草中的技术关键和难点。从协调组织,优化服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保障草种供给,荒山荒坡种草技术和退耕还草适用配套技术等方面入手,提高技术含量,保证退耕还草工种的科学性和规模性,实现退耕还草工程中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1发展人工草地的意义 新修订《草原法》颁布后,国家对退耕还草、建立人工草地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人工草地生产逐步被纳入重要日程。但目前人们对退耕还草、建立人工草地的认识还只是着眼于草地的生态功能上,其实其意义远不止这点。  相似文献   

5.
从天全县退耕还草的模式,草畜配套,相关政策以及相应的效益三个方面阐述退耕还草取得的初步成效,以求在西部大开发实施退耕还草中,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推动生产型草食畜牧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秋霞 《青海草业》2001,10(1):50-51
根据《青海省退耕还林 (草 )总体规划方案》 ,全省退耕还林 (草 )总面积为 36 4 7万hm2 ,其中还草面积2 3 0 7万hm2 ,是全省退耕还林 (草 )总面积的63 2 6%。 2 0 0 0年全省实施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 ,东部农业区退耕还草的首选品种均为紫花苜蓿 ,为配合全省退耕还林 (草 )生态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 ,现将紫花苜蓿的栽培管理技术作一介绍 ,供各地参考。1 紫花苜蓿的基本特征1 1 植物学特征 紫花苜蓿系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系发达 ,主根入土深度达数米 ,根茎密生许多茎芽 ,显露于地表或埋入表土中 ,颈蘖枝条多达 10余条 ,最多达 1…  相似文献   

7.
伊犁河谷退耕还草的模式及生态经济效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还草、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政府制定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伊犁河谷需要退耕还草的面积为14.13万hm^2,河谷自然地理条件较复杂,不同地域水、土、光、热条件差异较大,本文就伊犁河谷不同地域退耕还草的模式、生态经济效益及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前,浙江省永康市农村农田抛荒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工业发达乡镇附近村庄更为严重。根据这种情况,永康市农业局畜牧部门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退耕还林(果)、退耕还草、退耕还牧的工作口号,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技术措施,经过几年努力,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草、荒山种草是一项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综合工程 ,它的实施不但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改善生态环境 ,而且在增加农民收入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缓解畜草矛盾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笔者通过退耕还草工作实践 ,就全县退耕还草工作谈谈看法 ,以供探讨。1 任务完成情况 ;2 0 0 0年 ,全县共调拔各类优质牧草种子13 1971万kg ,完成退耕还草 0 162 9万公顷 ,荒山种草 0 3万公顷 ,林草间作 0 15万公顷。其中紫花苜蓿 0 4 4 95万公顷 ,红豆草 0 0 138万公顷 ,沙打旺 0 1313万公顷 ,老芒麦 0 …  相似文献   

10.
经过50多天的生产实习和暑期考察,对呼伦贝尔盟目前的“退耕还草工程”有些粗浅的了解。呼盟在退耕还草方面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它们必须将制约呼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突出的问题有:在牧草种植和草业生产方面,传统的掠夺式经营方式没有改变;草地改变措施不得当,没有达到标本兼治和彻底根治,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全面普及和推广的力度不够,不能使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在此提出这些问题的目的是,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使他们尽快转变,更新观念,与同行专家学者共同商榷,旨在把呼盟的退耕还草工作搞的更加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巴州区作为三峡库区上游县,被列为全省2015年新一轮退耕还草工程项目区。自2015年9月下旬开始实施以来,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本文旨在梳理、总结巴州区成功实施133.33公顷退耕还草工程项目采取的新措施、新办法,以供后续的工程建设借鉴,同时,对项目工程的后续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针对种草养畜模式及南方退耕还草养畜展开深入研究,先阐述了种草养畜模式及南方退耕还草养畜的重要性,然后分别提出了几点优化措施,其中,在种草养畜模式方面,要求要丰富和创新种草养畜模式、提高牧草的种植技术、退耕还草养畜的管理等,而在南方退耕还草养畜措施,要求要积极发展草食畜牧业、制定优惠政策、注重保护天然草原等,充分彰显出种草养畜模式的应用价值,而且借助南方退耕还草养畜,可以满足生态环境改善需求,将水土流失的发生概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3.
青海湖盆地退耕还草的必要性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成海  周莲 《青海草业》2001,10(3):34-36,44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日趋恶性化的环境 ,促使青海湖盆地要尽快退耕还草。实施退耕还草后 ,不但经济效益得以提高 ,而且还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 ,在青海湖盆地实施退耕还草是势在必行 ,也是一件功在当代 ,利在子孙的大事  相似文献   

14.
西北退耕还草生态建设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草生态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内容之一,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条件和生产实践,从种草规划,草地培育利用,技术服务,种子工程建设,草产业发展及法制,法规建设等方面探讨了西北退耕还草生态建设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调查并分析日喀则地区退耕还草(林)工程实施后生态功能效应发现,退耕还草显著提高了植被总盖度和平均高度。退耕还草5年后外来物种增多,原播种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的重要值降低,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增加,说明退耕还草使植被群落趋于稳定。随退耕还草时间延长,植被和土壤碳密度总体呈上升趋势,退耕还草5年后,植被碳密度比退耕初期增加331.81 g C·m-2。不考虑退耕初期因耕播时施肥的影响,并以退耕还草第3年的土壤有机碳为本底值,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从退耕3年后的2.74 kg C·m-2增加到5.06 kg C·m-2,土壤固碳速率为1.16 kg C·m-2·a-1。0~30 cm土壤全氮增加到2.98 kg N·m-2,比退耕1年和3年分别增加了1.60和1.64 kg N·m-2。退耕并禁牧后土壤趋于松软,地表植被覆盖物增加,土壤容重随退耕年龄延长而降低,土壤最大持水能力增大,特别是土壤0~10 cm最大持水量增加显著,5年后达52.37 mm,比第1年(44.48 mm)高7.89 mm。由于退耕还草时间较短,底层土壤容重及最大持水能力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正退耕还草是草食畜生产方式转变、适应草食畜养殖依赖人工牧草种植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发展草食畜养殖的切入点和根本性措施。实践证明,云南省昌宁县"谁退耕、谁种草、谁管理、谁利用、谁受益"的退耕还草模式深受退耕户的欢迎,可促进草业经济发展。一、基本情况昌宁县2014年度退耕还草5000亩,涉及珠街、耇街、漭水、翁堵和更戛26个村669户,158个小班,1026宗地块。其中,扶贫攻坚建档立  相似文献   

17.
发展畜牧业,牧草饲料是关键。人工种草是获得优质高产饲料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在人多地少的广大农村,如果用耕地单一种草,势必影响粮食生产,草与粮难以兼顾。众所周知,退耕还草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在人多地少的地区,退耕必然影响口粮,尽管各地采取了各种行政措施,但是,退耕工作效果甚微,水土流失仍  相似文献   

18.
有人会问,种草以后我们吃什么?根据国家计委规定,坝上地区每退耕还草一亩,补助粮食100公斤,折款160元,连续补助5年,同时,每亩一次性补助种子费50元。这主要是基于当前我国粮食生产相对比较充裕,党和政府高瞻远瞩,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长江、黄河中上游和我省的坝上地区实施以粮代赈、退耕还草项目。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积极运作实施这一项目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河北农民报,2月24日)国家计委规定:退耕还草一亩补助粮食100公斤,连续补助5年  相似文献   

19.
玉树州山羊数量约占全省的1/5,但生产效率很低。在当前退耕还草还林的生态综合治理中,应大力发展肉用山羊,必须认真总结以往的改良教训,端正认识,避免改良工作半途而废。应根据两江上游峡谷和高海拔牧区不同类型环境及牧民生产方式,确定肉用山羊改良和高海拔牧区特细纤维绒山羊的选择和选育。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三江源农牧交错区植被群落演替、土壤固碳及水源涵养能力对退耕还草措施的响应,以青海省过马营镇退耕还草封育示范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实地监测及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地经退耕还草措施后,植被群落演替、土壤固碳及持水能力的变化状况。结果显示,1)退耕还草11年后,其植被群落盖度、平均高度、植物分层及地上生物量均达到原生植被水平;而Shannon-Wiener群落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达到原生植被的80.9%和97.5%。2)退耕还草11年后,0-40cm土层的土壤容重降低5%,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分别较原生植被样地增加了12.6、9.4和11.2mm。3)退耕还草11年后,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C/N显著高于原生植被样地31.85%和37.63%(P0.05),土壤全氮密度与原生植被样地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退耕还草措施有利于农牧交错区荒漠化草地生态环境的恢复,是遏制和改善三江源区草地荒漠化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