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为政先、农为邦本",粮食是人类第一生活必需品,也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粮食基本上达到了粮食自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容乐观,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认真分析当前粮食生产现状,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紧紧抓住国家逐年加大"三农"投入的机遇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增加产量,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良好,但粮食"十连增"的背后仍潜伏隐患。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粮食生产是关系到国家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2013年,我国粮食出现了"十连增",但"十连增"的背后,掩藏着粮食安全的危机,中央将粮食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可以说是切中时弊。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 ,却于去年发生粮食紧缺 ,粮食问题再度引人关注。本文结合当前国家对三农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的重视 ,从粮食生产、粮食流通和粮食安全方面进行分析思考 ,重点探讨了粮食生产中的规模问题、流通中的利润分配问题和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的内涵 ,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或方案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保持主产区粮食持续生产能力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天下第一粮仓"吉林省榆树市解剖麻雀式调查研究,分析在新形势下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状况、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根据近些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提出了促进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虽然实现了"十连增",但是三大谷物(玉米、水稻、小麦)和大豆的进口量也再创新高,充分表明我国粮食现状是产不足需,且缺口在不断扩大。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4年经济六大任务,"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位居首位。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突破6亿吨,实现"十连增"已无悬念,而在连年丰收的背景下强调"粮食安全",显示了中央政府未雨绸缪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生产连续4年累计增产700亿kg,但产需仍存在缺口,保持粮食供给总量平衡的压力依然严重。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主产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当前形势下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黑龙江省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潜力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粮食生产的具体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实施粮食安全新战略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4年以来,粮食生产实现了"九连增",2013年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6.02亿t。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粮食需求量快速增长,粮食安全处于紧平衡态势。2014年,中央提出大力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为此,要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积极发展高效节地节水农业,解决"地少水缺"瓶颈问题;重视粮食安全后备产能技术研究开发,加强中低产田治理和区域农业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农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培育主要粮食作物高产优质良种及配套生产技术体系,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生产力;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切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研究;结合"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需要,制定重要农产品"适度进口"的国际贸易战略。  相似文献   

8.
粮食安全事关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粮食生产则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障。达川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粮食生产是全区农业发展的重头戏,尽管2009-2013年粮食实现了稳定增长和确保了粮食安全供给,但土壤状况、农村劳动力变化、城市化进程等因素制约了粮食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我们认真分析了近5年粮食生产的变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以千方百计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粮食生产总量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
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良好,但区域性矛盾问题不容忽视,优化粮食安全区域布局有利于增强粮食安全风险防范能力。文章从粮食用途角度,估算2013—2018年31省市的粮食需求量,将粮食产需划分为6个不同等级,分析我国粮食产需平衡的时空演变规律,测算了空间自相关性。结果显示:1)2013—2018年,我国粮食高产区增产而低产区减产,粮食生产重心向高产区集中,粮食生产的省域差距持续增加。2)口粮和饲料用粮是粮食总需求结构中重要的两个部分;间接用粮和粮食总需求量变动呈现“北减南增”、“东减西增”的空间变动。3)山东、四川和辽宁虽为粮食主产区,但也表现为高缺粮。有充足的粮食可输出的省份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新疆和甘肃。2013—2018年,多数省市内的粮食产需不平衡现象得到了改善,省级层面粮食安全水平提高。4)我国粮食产需呈现空间正相关,具有集聚状态,且口粮需产差的空间集聚性更强、更稳定。高余粮区集中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偏北区域,而高缺粮区集中在东南沿海。基于上述分析,文章得出平衡好口粮需求和间接粮食需求之间、粮食输入地和输出地之间的关系;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加强粮食供应链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主编速递     
《农业展望》2014,(1):3-3
<正>2013年,我国"三农"事业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新年伊始,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提出了"综合考虑国内资源环境条件、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本期《城镇化对中国农户储粮影响的区域间差异分析》针对不同地区农户储粮及其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判断,指出为更好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需要因地制宜地调整城镇化发展措施,更加科学地发展粮食生产和引导农户储粮。《蔬菜  相似文献   

11.
亮点一: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 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12039亿斤,比上年增加247亿斤,增长2.1%。在粮食生产十连增的形势下,中央再度鸣响粮食安全的警钟,是基于对世情国情农情的深刻把握和对未来发展的战略远见。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粮食生产形势、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制约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应采取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保护耕地资源、培肥地力等措施,以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粮食主产区历来都是我国粮食安全研究的热点区域,通过测算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贡献率,定量分析2000—2015年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程度,研究其供需状况,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期内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率呈上升态势,年均增加0.03%;(2)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率存在区域差异,粮食安全贡献率最低的四川与最高的黑龙江相差142%,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4省(区)的粮食产量占粮食主产区的35.64%,粮食安全年均贡献率达44.1%,表明我国粮食主产区重心集中于北方。今后应完善惠农政策,促进粮食生产健康、持续发展,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对粮食主产区农业利益补偿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少泽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2):115-117,131
主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保证种粮者的积极性,稳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利益的补偿力度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分析了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的内涵及特点,明确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的主体和客体,明确构建粮食生产者利益补偿机制的目标、方式以及实现途径,建立比较完善的补偿机制,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自给率与粮食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炳生 《中国农垦》2006,(12):27-29
粮食安全是国家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宏观把握的角度,对我国粮食需求、粮食发展与国际粮食贸易等问题进行了研穷分析与预测,进而提出了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思路,值得关注。本文的一些观点和研究结论,对于农垦粮食发展的安排,亦深具重要参考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洪凯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2):96-99,103
本文从粮食的生产、流通、储备,分析广东省的粮食安全问题,对广东近期粮食安全的目标、供求进行了预测和评价;提出了广东省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适度扩大储备规模,合理调整粮食储备品种结构,完善市场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安全治理现状与政策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粮食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粮食问题的统筹考虑有助于得到更为科学的政策启示。本文从"种在哪"、"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如何分"等方面述评了粮食安全治理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已经构建了一个包括生产、消费、分配等多个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通过中低产田改造、提高主产区种粮积极性等途径仍可实现进一步的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但受粮食属于"准公共产品"等因素影响,我国粮食生产仍面临种植区域不稳定、种粮主体积极性不高、种植结构调整滞后、经营方式有待完善、粮食市场配置效率尚需提高等诸多问题。未来的政策调控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性作用,积极引导并促成各类主体按照市场规律与政府调控目标开展相关行为,最终保障并实现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罕见的“九连增”。在粮食连年丰收的喜人形势下,2013年一号文件仍然作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艰巨”的论断,并提出了一系列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背景下,保持主产区粮食持续生产能力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天下第一粮仓”吉林省榆树市解剖麻雀式调查研究,分析在新形势下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状况、特点及存在问题,并根据近些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提出了促进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宁夏引黄灌区粮食生产现状着手,分析了宁夏引黄灌区缺水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认为鉴于全国粮食安全问题。宁夏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而且宁夏的粮食生产主要依赖于灌区的粮食生产,缺水直接威胁到宁夏的粮食安全。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水调优作物布局的初步方案;并对确保宁夏粮食安全从争取高产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特别强调了需进一步加强粮食增产技术贮备研究的必要性和急需研究解决的科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