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昆仑雪菊中2个查尔酮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的大小顺序,解释这2个化合物抗氧化活性产生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1++G(d,p)计算水平下对2个查尔酮化合物进行了电子结构、酚羟基氢键解离能、分子轨道能级差3个方面的数据分析。[结果]2个查尔酮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大小与分子结构中酚羟基数目及分子内氢键数目多少呈正相关,与酚羟基氢键解离能、分子轨道能级差呈负相关。[结论]理论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所测结果一致,解释了试验上2个化合物抗氧化活性大小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喜树碱类似物分子结构参数与抗肿瘤活性之间关系。方法综合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分子力学(MM2)、统计学及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 MFA)等方法建立抗肿瘤高喜树碱类似物的二维(2D)、三维(3D)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结果所建最优2D-QSAR方程的交叉验证系数(q2)和拟合相关系数(R2)分别为0.658和0.762;Co MFA模型的q 2和非交叉验证系数(r2)分别为0.727和0.974,预测相关系数R2 pred为0.782。结论建立的2D/3D-QSAR模型具有良好统计学意义及合理、可信预报能力,可预测未知化合物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瑞香科沉香属植物柯拉斯那(Aquilaria crassna)沉香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从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2-(2-苯乙基)色酮(1),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2),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3),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4),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5),5-羟基-6-甲氧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6),6-甲氧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色酮(7),6-甲氧基-2-[2-(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8),6-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9)和6-羟基-2-[2-(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10)。化合物2~10为首次从柯拉斯那沉香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4,5,7和8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硅胶、葡聚糖凝胶、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越南红土沉香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过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其结构为:(-)-aquisinenoneD (1),6,7-二羟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 (2),6,8-二羟基-2-[2-(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 (3),6-甲氧基-7-羟基-2-[2-(3-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 (4),6-羟基-7-甲氧基-2-[2-(3-羟基-4-甲氧基苯基)乙基]色酮 (5),假虎刺酮 (6),nor-ketoagarofuran (7)。其中,化合物1为色酮聚合物,化合物2~5为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化合物6~7为倍半萜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越南红土沉香中分离得到。采用pNPG法对部分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3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_(50)值为78.56±9.19μmol·L~(-1)。  相似文献   

5.
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方法用于皮质类固醇类化合物的3D-QSAR研究,较系统地分析了立体场、静电场、疏水场、氢键受体场与氢键配体场及其协同作用对皮质类固醇化合物与人体CBG亲合力的贡献,并建立相应的3D-QSAR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静电场与立体场协同作用建立的3D-QSAR模型(r2=0.995,q2=0.882),对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预测能力.通过静电场、立体场等值面可直观分析到叠合分子周围的各种作用对化合物与CBG间亲合力的影响,对皮质类固醇类化合物的结构改造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ODS、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技术从瑞香科(Thymelaeaceae)拟沉香属(Gyrinops)植物柳叶拟沉香(Gyrinops salicifolia Ridl)分离得到9个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其结构,并采用Elman比色法对全部化合物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柳叶拟沉香中分离的化合物结构分别为:6-羟基-2-(2-苯乙基)色酮(化合物1)、6-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化合物2)、6,8-二羟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化合物3)、6-甲氧基-2-[2-(3-甲氧基-4-羟基苯)乙基]色酮(化合物4)、6-羟基-7-甲氧基-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化合物5)、(5R,6R,7S,8R)-5,6,7,8-四氢-5,6,7,8-四羟基-2-(2-苯乙基)-4氢-色酮(化合物6)、5α,6β,7β-三羟基-8α-甲氧基-2-(2-苯乙基)-4氢-色酮(化合物7)、(5S,6S,7S,8R)-2-[2-(4-甲氧基苯)乙基]-5,6,7,8-四羟基-5,6,7,8-4氢-色酮(化合物8)和8-氯-6-羟基-2-(2-苯乙基)色酮(化合物9)。从拟沉香属植物所产沉香中分离得到以上化合物均未见报道。化合物2,4,8,9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云南昆明周边黑穗画眉草(Eragrostis nigra)的抗旱生理特性。[方法]以采自云南3个不同地方的黑穗画眉草为试验材料(编号为H_1、H_2、H_3),采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在不同胁迫情况下抗氧化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及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H_1、H_2、H_3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总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均与胁迫强度和处理时间呈正相关,叶绿素含量与胁迫强度和处理时间呈负相关。3个材料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_2浓度(Ci)和H_1的气孔导度(Gs)均与处理时间和胁迫强度呈负相关。H_2和H_3干旱胁迫时Gs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小,轻度胁迫时有最大值。[结论]3种黑穗画眉草均有一定的抗干旱胁迫能力,H_1抗旱能力高于其他2种,更能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徐明哲  朴桂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22-15723
[目的]研究桑螵蛸活性成分在体外试验中抗动脉硬化的效果。[方法]利用硫代巴比妥酸法、apoB-100裂解法和共轭双烯法测定桑螵蛸的抗动脉硬化活性。[结果]从桑螵蛸药材中分离到2种N-(3,4-二羟基苯基乙基)乙酰胺(化合物1)和2,4-二丁基苯甲醇(化合物2),化合物1和2在TBARS试验中表现出低密度脂蛋白的抗氧化活性,IC50值分别为5.7和9.1μmol/L。在apoB-100的裂解试验,共轭双烯的生成都表现出抗动脉硬化活性。[结论]桑螵蛸成分具有较强的抗动脉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穆淑珍  尚上  晏晨  郝小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663-6664,6666
[目的]研究小白菊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RP-18型)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型)柱层析和结合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1H-NMR、13C-NMR,ESI-MS和ES-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小白菊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辛夷脂素(fargesin,1)、1,6-二羟基桉叶烯(1,6-dihydroxyeudesmene,2)、5,7-二羟基色原酮(5,7-dihydroxychromone,3)、芝麻素(sesamin,4)、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西米杜鹃醇(simiarenol,6)、连翘脂素(phill-ygenin,7)和青蒿黄素(artemetin,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小白菊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合成杂多酸甘氨酸超分子化合物,在进行表征的基础上探讨其抑菌活性。[方法]以Keggin结构杂多酸作为母体,将甘氨酸作为外界阳离子引入杂多化合物当中,合成了杂多酸氨基酸超分子化合物,同时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采用液相和固相的方法成功合成杂多酸超分子化合物(HGly)4FeW11Cr。该超分子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明显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该研究为拓宽多酸化学的应用和开发新型抑菌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雷  李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542-12544
[目的]建立具有良好相关性和稳定性的取代芳烃对大型蚤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方法]采用Gaussian03程序包中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计算取代芳烃的部分结构参数和毒性参数。[结果]-lgEC50的回归方程为-lgEC50=4.496+1.5×10-2MM+9.958×EHOMO+0.677×ΔQR;方程中各自变量的变异膨胀因子(VIF)分别为:1.508、1.364和1.157。取代芳烃对大型蚤急性毒性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分子量MM、分子最高占有轨道能EHOMO和苯环上净电荷增量ΔQR,且这3个结构参数与-lgEC50正相关,其标准系数分别为0.986、0.289和0.175。分子量越大,分子总能量(能量为负值)越低,化合物越稳定,毒性越大;分子量越大,lgP越大,化合物的脂溶性越大,毒性越大。[结论]该试验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很强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三唑噻吩并嘧啶衍生物对小麦赤霉菌抑菌活性(G/%)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按照分子的拓扑环境编程计算了14种上述化合物的电性距离矢量(M_D)。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了它们的二参数(M_(26)、M_(32))QSAR模型,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与逐一剔除法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_(cv)~2)分别为0.857、0.648,显示良好的稳健性和预测能力。根据进入模型可知,影响三唑噻吩并嘧啶衍生物对小麦赤霉菌抑菌活性的主要因素是C-、-O等结构碎片。  相似文献   

13.
邵玉田  杨超  夏吾炯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2,(7):1447-1449,1464
[目的]对卷柏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从传统中草药卷柏全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采用柱层析色谱法及制备型薄层色谱法对化合物进行纯化,再通过核磁及质谱分析的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最后用MTT法测试化合物的抗癌活性。[结果]试验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巴西棕榈酸(1)、葡萄糖(2)、β-谷甾醇(3)、穗花杉双黄酮(4)、selaginellin(5)、selaginellin M(6)和selaginellin A(7);并且在所测试的3种化合物中,以化合物7抑制HeLa癌细胞生长的活性最好。[结论]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卷柏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田珈源  罗青春  梁华忠  谌晓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51-16553,16556
[目的]合成查尔酮类似化合物,并研究其抑菌活性,以寻找高效、安全的抑菌活性化合物。[方法]以苯甲酰氯类化合物和胺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酰氯的胺解反应设计并合成了16种查尔酮类似化合物,对其分子结构经红外光谱(IR)和氢核磁共振波谱(1H NMR)进行确认。[结果]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当浓度为100 mg/L时,化合物A2(2-氯-N-苯基苯甲酰胺)对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和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ua sclerotiorum)的抑制率分别达90.27%和92.56%。[结论]产物A2为查尔酮的类似化合物,且属于天然产物,在自然界中能够自然降解,不会引起环境污染;而且其化学结构简单,人工合成也比较容易,可以以此为先导化合物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和改造;研究其结构和活性之间的关系,开发出高效、低毒、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的新型抑菌剂。  相似文献   

15.
闵勇  刘卫  姚立华  张丽  杨金  古昆  邱明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51-7152
[目的]为了开发石榴籽的药用价值,分析研究其药用物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从石榴籽中分离得到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通过结构解析和波谱数据确定其组成。[结果]化合物1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易溶于氯仿,有20个碳,包括12个C,4个CH,2个CH2,2个CH3O,推出化合物分子式为C20H22O6,化合物骨架为二倍体双四氢呋喃类木质素。化合物2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易溶于氯仿,有20个碳,包括7个C,8个CH,3个CH2,2个CH3O,可推出化合物分子式为C20H22O6,其确定为二芳基丁内脂型木脂素。[结论]确定2个化合物分别为连翘脂素和罗汉松脂素,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中草药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探索中草药的作用机制,开发新型中草药水产动物饲料添加剂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用黄芩、杜仲、金银花3种常见中草药进行试验研究,以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药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并测定其含量;将各组药物提取液分别对嗜水气单孢菌、温和气单孢菌、鳗弧菌等常见的水产动物致病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各药物的提取液对水产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杜仲提取液对嗜水气单胞菌和鳗弧菌的抑菌效果较好,黄芩对温和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较好,复方药物的体外抑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药物配比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的浓度。[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出具有特异抗菌作用的新型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虫草素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复合体。透射电镜、X-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带负电的虫草素中和无机层片电荷而插层到镁铝层状双氢氧化物[Mg-Al-NO3]中。实验结果显示,通过简单的离子交换,可制得新型生物有机纳米复合体,该类纳米复合体将有可能成为生物活性分子的贮存库或载体。  相似文献   

18.
小麦品种间溶剂保持力差异及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小麦溶剂保持力与品质特征的关系。[方法]试验选用黄淮麦区近年来推广的具有较高产量的品种19个,分析了品种间4种溶剂保持力之间的差异及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4种溶剂保持力品种间在0.01水平有差异,乳酸SRC与蛋白质和湿面筋呈显著正相关;碳酸钠溶剂保持力与硬度和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峰值黏度、稀懈值和糊化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水溶剂保持力与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稀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硬度呈显著相关;蔗糖溶剂保持力与蛋白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吸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溶剂保持力可作为品质分析的一项指标,用于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丁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627-14628
[目的]建立一种预测有机物对孔雀鱼急性毒性(pLC50)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QSAR)模型。[方法]基于化学拓扑理论,计算了19种有机物的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d)。运用多元统计回归方法,建立这些有机物对孔雀鱼pLC50与Md的QSAR模型。[结果]经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了它们的最佳三元数学模型,传统的判定系数(R2)为0.958,逐一剔除法的交互验证系数(Q2)为0.920。[结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及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浙贝母鳞茎中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与休眠解除的关系。[方法]将浙贝母鳞茎分别在4和10℃条件下保湿贮藏至75 d,贮藏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鳞茎各部位酚类物质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同时比较了发芽鳞茎与休眠鳞茎中酚类物质含量和PAL与PPO活性的差异。[结果]低温解除休眠过程中,鳞茎及芽内酚类物质含量均呈降低趋势;10℃处理30~45 d和4℃处理45~60 d是酚类物质减少、解除休眠的关键时期;浙贝母各部位酚类物质含量与其PPO活性均呈显著负相关;顶芽中酚类物质含量与PAL活性呈显著正相关;鳞片中酚类物质含量与PAL活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酚类物质与浙贝母鳞茎休眠有一定相关性,酚类物质含量下降是低温处理解除浙贝母鳞茎休眠的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