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缘“茶”。我从2006年4月至2007年6月前后三次赴香港,第一次于2006年4月随上海市茶叶学会访问台湾茶界途经香港;第二次参与2007年2月沪港中、小学茶艺学习交流;第三次是2007年6月应香港茶道总队之邀,带领上海馨悦茶学社的茶艺队员访问香港长者茶艺队。  相似文献   

2.
申文 《上海茶叶》2006,(4):34-34
当今中国盛行茶艺,各地都有各种形式的茶艺演示活动,这是中华茶文化繁荣和发展的象征,但是,茶艺虽传承于中国的传统茶道,却与古代的茶道又有所不同,可谓是一种中国式的创新“茶道”。  相似文献   

3.
《上海茶叶》2007,(4):F0003-F0003
由上海市茶叶学会和闸北区上海市馨悦茶学社和杭州市老年绿茶道队两支老年茶艺队伍联袂在上海大宁国际茶城,举行“2007沪杭两地老年茶艺交流”会。  相似文献   

4.
追随着现代人向往返朴归真、闲适自然的心态,久别已远的茶艺如今又格外受到都市人的青睐。越来越多的“茶君子”已不满足于只是到闹市街头的茶馆里品茗观茶艺,而是走进了各种各样的茶艺馆、茶艺训练班、茶艺学校、茶趣园,去学习泡茶的技法和品茶的艺术,准备把茶艺带回家去.既可以在闲暇之余自己静下心来悠然自得在体验茶艺,也可以在家里摆茶道招待客人,以茶会友增进友谊。如此足不出户便可以随时享受茶艺之乐,比起到茶馆里品茗赏茶来,自然是另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5.
在杭州喝茶     
胡越 《上海茶叶》2005,(2):40-40
上海茶艺培训工作的起步在全国并不处于领先地位,但上海的一批茶人秉承“海纳百川,敢为人先”的地域文化特质,自觉弘扬以“团结、奉献、开拓、创新”为主要内容的茶人精神,在众多方面都属于开创性的举措,在全国有广泛的影响,主要有:最早把茶艺职业培训引入学校职前教学领域;最早制定出茶艺培训等级标准和相关文件;最早编写、  相似文献   

6.
自当代茶艺学的一门新的学科“茶席设计”在上海诞生以来,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它不仅成为上海培养高级茶艺师的必修科目,同时也成为全国各地培养高级茶艺师、茶艺技师和高级茶艺技师的必修科目。一些大学也同样开设了“茶席设计”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相似文献   

7.
《上海茶叶》2005,(4):36-36
1999年,黄浦区回民小学在老西门街道的帮助下成立了校少儿茶艺队,并在复兴东路清趣阁成立了少儿茶艺实践基地。之后,又进入区少儿茶艺培训领域。在社会的支持、纳入正规的教学研讨轨道,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不到一年校茶艺队就在市区少儿茶艺中崭露头角。正如校领导所说,我们起步较晚,但由于赶上了好时光、抓住了好机遇,因此发展得比较快。  相似文献   

8.
逸茗 《上海茶叶》2006,(2):44-44
沪北新村小学是上海市第一所少儿茶艺特色学校,早在1992年8月就成立了上海市第一支少扎荣艺队一苗苗茶艺队,学校茶艺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在上海和教育界乃至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2004年夏,沪北新村小学并入洛川东路小学,该校领导十分注重茶艺特色项目,继续将传播和弘扬茶文化、茶知识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来抓,积极开展各项少儿茶艺的教育、培训活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9.
“茶艺”是时下人们赋于中国传统茶饮之艺的一个现代名词,是现代人们传播中国古老传统茶文化的一个载体。“宋园茶艺”是随着茶文化的蓬勃发展孕育而生的。“宋园茶艺”的发展,也是上海茶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模仿到自创,到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0.
魏琴 《上海茶叶》2007,(4):44-44
徐汇区长桥街道常青树茶道队,是一支家喻户晓的群众文体团队。今年9月30日茶道队的队员们为远道而来的爱沙尼亚、美国特奥运动员作了精彩的《乌龙古韵》茶道表演,受到特奥运动员们的不断喝采,还纷纷上台学泡中国茶,  相似文献   

11.
《上海茶叶》2006,(3):36-36
首届全国茶艺表演电视大赛暨中华茶艺小姐评选活动上海赛区选拔赛决赛于2006年6月2日在享有“海上梨园”美誉的豫园戏苑拉开帷幕。本届上海赛区选拔赛由上海市茶叶学会、上海教育电视台和上海华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并得到上海满堂春茶叶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华氏紫砂坊、安吉银羽茶业园、上海豫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上海应昌期围棋学校对本次大赛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曾在《海派茶艺的特质》一文中感叹“上海的茶艺活动,在改革开放前的漫长岁月中实在是乏善可陈”,不料近期翻阅本市现代茶散文,却也意外得到一些旧时上海艺茶活动之珍贵资料。一人乐不如众人乐,特选其中我誉为“吉光片羽”之三例并略加点评,与茶发分享阅读后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2006的初夏,当中国的茶坛上空刚刚飘过几片忧郁的云彩,“全国茶艺电视大赛暨中华茶艺小姐评选上海赛区选拔赛”的大幕,便在占色古香的豫园大舞台悄悄拉开……  相似文献   

14.
《上海茶叶》2006,(3):6-6
“值此2006全国少儿茶艺研讨会暨少儿茶艺邀请赛在上海隆重开幕,中国茶叶学会特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5.
海葆 《上海茶叶》2005,(2):41-42
茶艺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茶的冲泡技艺和品茗艺术相结合的艺术。邬梦兆《茶人雅韵》茶诗一百首有《茶艺》词(调寄《忆江南》)云:“茶艺美,百炼夺天工。技巧沏成香满座,艺高品就韵无穷。乐趣在茗中。”形象生动的描写了茶艺的情趣,技巧百炼,艺高夺天工的品茗乐趣。茶艺之美,美在“技巧”、“艺高”、“百炼”才能“夺天工”;美在“香满座”、品之“韵无穷”,乐趣尽在佳茗中!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月26日,台湾邮政发行了《台湾茶艺》邮票一套五枚,以新颖别致的设计和横式连印的版式先声夺人,赢得了海峡两岸集邮爱好者的一致好评,为中华民族的“茶艺”传统文化点缀上耳目一新的笔墨。这套《台湾茶艺》邮票以古代传统中最具风味的“功夫泡茶法”为主题,依据泡茶的顺序“备具温壶”、“置茶温润”、“冲壶温杯”、“乾壶温茶”、“闻香品茗”来演绎这一独具特色的茶艺,  相似文献   

17.
乐勤 《上海茶叶》2007,(4):14-15
最初,我对茶文化一无所知,认为喝茶是男教师的天性。但是就在我担任大队辅导员的那年,1993年6月,沪北新村小学茶艺队的队员来我校展示。她们精湛的表演,令学校的领导、老师、同学都赞叹不己,同时也使学校萌生了创立一支中学生茶艺队的想法。因此,作为大队辅导员的我,  相似文献   

18.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了。但是关于什么是“茶道”,历代茶人却始终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随着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受各国饮茶风俗的影响,人们对茶道的理解也有了很大的差别。时至今日,人们对于这个问题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9.
如果以1989年9月18日上海市茶叶学会首次召开茶文化研讨会为上海现代茶文化兴起标志的话,上海现代茶文化已经持续发展了20年。经上海茶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20年的来所取得的成就有目皆睹,特别是在海派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国际茶文化节、少儿茶艺、社区茶艺、职业培训和吴觉农纪念馆等五大品牌,更突显以茶艺为主体的海派茶文化的地域特色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近代上海之茶艺式微 上海在开埠之前还是个中等规模的小县城,如今何以壮大到成为扬名世界的国际大都会?大抵是襟江临海的上海先民们,在锁国年久、西风日进的“风口浪尖”中,采取了开放、包容的明智态度吧。由此而逐渐孕育出的以开放、创造、扬弃、多元为基本特征的海派文化,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弘扬,最终衍化成当今“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