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冬季桑园间种套种其他作物,安排得当可以提高桑园的经济效益。最近我们调查了容县容城镇东光下壤村蚕农,他们利用桑园冬伐前后至来年养蚕前这一段时间来间种套种冬季经济作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把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东光下壤村是一个老蚕区,桑园面秘4.5公顷,养蚕户数65户,地处容城镇的边缘,近年来78%以上的蚕户充分利用村近城镇的优势,开发利用冬季桑园土地,利用晚秋落叶后到春节前后的一段时间,间种套种冬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桑园的经济效益。同时,桑园的桑叶产量质量均有所提高,饲养成绩比不套种的好。  相似文献   

2.
一、“婺绿”的溯源婺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陆羽(公元728——804年)所著的《茶经》一书中,曾评说各地的茶叶  相似文献   

3.
<正> 桑园间种、施用绿肥是提高土壤肥力的一项根本性的重要措施。它能给土壤补充新鲜有机物,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同时还能提高土壤中蚯蚓数量,改善桑园土壤生态环境。对此,我们于1984年5月进行了有关的调查研究。一、调查方法本校普七区桑园为绿肥蚕豆埋青地(鲜草亩产约1200公斤、于当年4月底直接埋青)。无绿肥地是品种桑园地。两块地相邻,肥培管理、土壤条件基本相同。对这两块地  相似文献   

4.
<正>针对新桑园产叶量低,单一的养蚕经济效益不高这一问题,近年来,我们在桑园内采用立体栽培,不断摸索集约化经营路子,提高桑园经济效益。自1992年5月开始,采用了实用价值较高、市场根基相对比较牢固的杭白菊在新桑园内间种,进行桑菊立体栽培探索。  相似文献   

5.
一、编纂沿革《痊骥通玄论》一书,见载于《元史新编艺文志》,称《马经通元方论》。《补辽金元艺文志》所载书名与此相同。在《国史经籍志》中有“《马经通元方论》六卷,卞管勾集”等记载。也有的称本书为《司牧马经痊骥通元论》(见《四部总录医药编》)。虽名称不同,但书确为一。明代正德元年(公元1506)刊印时称本书为《痊骥通玄  相似文献   

6.
两千多年前,我国人民便开始用磁石治疗疾病。公元二世纪,我国第一部中草药专著《神农本草经》将磁石正式列入书中,并说磁石“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痟,除大热烦满及耳聋。”在国外用磁石治病也有较久的历史。公元前二世纪,希腊医生  相似文献   

7.
一、雄激素的发现我国三、四千年以前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对猪去势的记载。在印度,三千多年前的《吠陀》一书中甚至记有可用睾丸组织治疗阳萎。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描述过睾丸与雄性第二性征的关系。东汉初(公元25年后)已普遍用阉人作充太监。  相似文献   

8.
<正> 邛崃县宝林乡一村二组蚕桑专业户杨学义1982年秋利用沙地和荒河坎种植了8亩带型桑园,采用县蚕桑协会研制成功的新式带型桑园,以养蚕为主体发展复合经营,经过4年的辛勤劳动,1986年采叶养蚕30张(盒),产茧1.224吨(亩桑产茧153公斤),收茧款4124元。桑园间种小麦、蔬菜、花生和出售桑枝等又收入2622元。8亩桑园共收入6646元。全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桑园栽培仿野生灵芝技术进行了探索,并对不同栽植方式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影响桑园正常生产情况下,隔行间种灵芝,667m2(1亩)桑园可提高经济效益3800元左右;菌袋平栽比菌袋立栽其收益高提87%;桑园栽植仿野生灵芝多糖含量是其它灵芝菌株的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10.
<正> 为了提高低产桑园的土壤肥力,改善桑树的立地条件,我们于81~82年进行了桑园间种绿肥提高肥力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1.
《养耕集》一书成于清朝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作者傅述凤系江西省新建县双港人。本书原只有手抄本,是一本比较完整的医牛全书,在作者家乡湖滨(鄱阳湖)沿江(赣江)一带经其子弟亲友及民间兽医转转传抄,在当时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
坡地栽桑,必须根据地形,建造:有利于水土保持的各种形式桑园,如带状桑园、等高桑园和梯级桑园等.同时根据《水土保持工作条例》、《森林法》和《环境保护法》的规定,25度以上坡地禁止开垦.但如何测量坡度和水平线,现介绍一种拉绳测坡实用新技术.此法工具简单,操作方便,尤其测水平线,比三角水平器更具有精确快速的特点,适合蚕户使用.一、工具制作拉绳测坡只需一块半园板(专测水平线的也可用等腰三角板)、  相似文献   

13.
刘新民  张军 《四川蚕业》2013,41(2):44-44,46
<正>蚕桑发展历史悠久,自古有桑不隙地之说。桑树宽行稀栽,合理与旱地作物配套,对提高现有桑园产值,助农增收意义重大。西瓜是葫芦科西瓜属的栽培种,是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其生长期短,株行距大,是一种非常适合于间种的作物。桑树大行间种西瓜,在春蚕期4-5月,桑树给西瓜幼苗提供遮荫条件,促进幼苗生长,大蚕采叶后6-7月正是西瓜需要强光照的结果期,充分利用土地和劳力,大幅度提高桑园效益,形成桑(茧)—西瓜模式。1西瓜对环境的要求西瓜是喜温耐热耐旱怕涝作物,前期生长缓慢,爬地生长。适宜生长发育温度为18℃~32℃,不适宜<10℃或>40℃的极高温度。西瓜对土壤适  相似文献   

14.
桑IGS—125A型反转旋耕埋青机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桑园间种绿肥,是解决桑树肥源的主要途径。而翻埋绿肥,是一项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的农活。过去用畜力翻埋绿肥,工效低(每头牛每天只能翻埋1.5亩—2亩),绿肥覆盖率低(覆盖率不到50%),肥效损失大,不能满足园艺要求。因此,研制桑园绿肥翻埋机,对扩大绿肥种植面积,广辟肥源,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县兴桑养蚕历史悠久,早在公元221年,盂达上书诸葛亮“汉水右对月谷山,有坂月川于中,黄壤沃衍桑麻”。到明成化13年(公元1455年)安康县令郑福亦“省沃土课民树,桑棉艺术栗”,把蚕桑生产列为富民的一项措施来抓。我县的早阳乡一带,明清名曰桑园铺,大河、叶坪  相似文献   

16.
家蚕合作制种技术管理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制种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桑蚕生产的不断发展,用种量的大量增加而兴起的。它是家蚕制种单位与养蚕户之间的一种合作共赢关系,一般由村委会作中介,签订《意向合作书》、《原蚕制种及收购合同》,由家蚕制种单位提供原种和桑园管理与原蚕饲育技术指导,养蚕户利用自己的桑园、蚕房、设备和工具来饲养原蚕,制种单位负责收茧,就地制种或回制种单位制种的一种新型合同制种方式。合作制种一般以春季为主,秋季作为补充。自推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人将多年来的合作制种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工作规范,对合作制种…  相似文献   

17.
《新刻注释马牛驼经大全集》是我国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六安州(今安徽六安县)西关山岭郭怀西(字宁庵)对《元亨疗马集附牛驼经》所撰的注释本。郭氏认为“是书之成,非于元亨集内,妄有删改,特增加注释。”郭氏遍访书林,广求名手。当时所称率惟喻氏一书,“随查元亨集本,伏而读之,复查岐伯通元至论、董氏渊源塞要、宁氏疗骥全书、伯乐安骥全集,并黄帝  相似文献   

18.
<正> 古称西域的新疆,在公元25年以后,即东汉光武帝建武以后,就开始学习内地的养蚕、治丝技术了。如《后汉书》卷一一八“西域传”载:“…伊吾地宜五谷、桑、麻…。”汉时的伊吾,即今哈密。因为《后汉书》“西域传”都是“班勇新记”“建武以后”的事,在《前汉书》还没有这样的记载。  相似文献   

19.
山东是我国的老蚕区,栽桑养蚕的历史悠久。远在商周时期已有发展,秦汉时代(公元221—220年)则相当兴盛。山东桑树统称“鲁桑。”《齐民要求》一书中载有:“桑有黑鲁、黄鲁之分。”《蚕桑萃编》亦曾记述:“鲁桑为桑之始。”说明了山东鲁桑品种在桑树演化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发掘丰产而又抗寒、耐旱等性状优良的鲁桑品种,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和  相似文献   

20.
《北方蚕业》2015,(2):37-0
<正>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丝绸研究所苏超研究员主编的《蚕桑轻简高效生产技术》一书,于2014年12月出版发行,ISBN 978-7-81092-955-4,16开本,定价32元。该书针对陕西蚕桑主产区的生产现状,在对国内外蚕桑先进适用技术引进和总结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桑园轻简省力化管理、小蚕规范轻简化共育、大蚕省力规模化饲养以及桑园高值化复合经营等生产技术。该书凝聚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