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家风采     
<正>张斌(1965—),辽宁本溪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农学博士,天津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蔬菜研究所所长,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天津农业科学》、《中国蔬菜》、《中国瓜菜》编委;中国园艺学会理事,中国种子协会蔬菜种子分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天津市授衔"蔬菜育种"专家,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3月30日,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吴金水研究员为负责人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外国专家局2009年度"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农业生态系统氮磷循环与调控创新团队"试运行评估会在长沙召开。由华中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3.
<正>由天津市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管理中心、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心天津市农业信息中心共同完成的"天津市‘放心菜’质量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近日通过了由天津市科学技术评价中心组织、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志斌研究员为组长的成果鉴定,该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成果集成了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天津市‘放心菜’质量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号:201201080)、FP7玛丽居里国际科研人才交流计划项目"农产  相似文献   

4.
农业部主持的冀、鲁、豫、苏、皖五省及天津市治蝗座谈会,于7月5—6日在北京召开。到会的有五省,一市的农业行政领导干部和治蝗技术人员;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全国供销总社及中国民航局等有关单位代表共25人。在两天会期内,首先汇报了各地夏蝗的发生与防治情况,并研究了有关秋蝗防治工作的意见。一 1957年夏蝗发生与防治情况  相似文献   

5.
鄢明华     
正鄢明华(1971—),硕士,研究员。现任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农业农村部"兽用药物与诊断技术重点实验室学科群天津科学观测实验站"站长。现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常务理事、全国动物疫病净化评估专家、天津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专家、天津市动物疫情分析与风险评估专家、天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工作专家,《猪业科学》编委会副主任、《天津农业科学》编委。  相似文献   

6.
日历     
《中国农村科技》2010,(4):11-11
<正>2010.02.09—2010.03.13 2月9日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在北京召开"十二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思路专题研讨会。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联合管理办公室有关部门及相关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正>6月12日,受天津市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办公室委托,我院邀请专家对农学系崔晶博士主持承担的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中日优质食味水稻科技创新及产业化示范"进行了结题验收。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1月15—16日,"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文华,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高星,中国农学会副秘书长邹瑞苍,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林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2015—2016年冬季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天津农业科学》2016,(5):84-86
根据天津市13个固定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2015—2016年冬季天津市的气温、日照、降水3个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和特点,并与历史同期气候条件进行对比,分析冬季农业气候条件对冬小麦和设施农业生产的影响,得出"整个冬季未发生严重灾害性天气,农业气象条件整体较为有利。冬小麦带绿安全越冬,设施农业生产正常"的结论,同时提出相应的农事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9月24~26日,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京津冀种植业高效用水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进展调度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召开,项目执行组专家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科院、天津市农科院、新疆农垦科学院、河北省农技推广总站、河北省农科院等任务承担单位的责任专家及科研骨干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项目  相似文献   

11.
<正>7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办、江苏华昌企业院士工作站发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与肥料创新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来自国内肥料行业的土壤、植物营养、肥料产业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共同就农业资源与环境共性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兆良、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周健民及全国各大科研院所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介绍天津市设施种植业装备技术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天津市在发展设施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加大财政和科技扶持力度,提高设施农业水平;建立依标建设和管理制度,推动温室大棚建设标准化发展;开发新型节能日光温室,推动温室产业向前发展"三个方面的建议,详细阐述了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的方向,为天津市设施农业的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正为加快推进天津市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日前,天津市农委印发通知,决定实施"物联网+农业""电商网+农业""信息网+农业"(简称"三网联动")工程,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天津市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了解,天津市实施"三网联动"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在"物联网+农业"方面,推广新型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物联网技术在规模新型农业经  相似文献   

1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天津市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五个现代化天津"的必然要求,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要求的必然举措。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天津市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包括现代都市型农业取得一定进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农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同时通过与上海、北京等地区的对比,发现天津市都市型农业优势发挥不突出、农业组织化和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资源约束与人居环境问题亟需解决等是天津市实现乡村振兴的制约瓶颈。针对上述问题,从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支撑、加快推进农业高效绿色发展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实现三方面提出了10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DPSIR 模型的天津农业 可持续发展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琼  张蕾  李瑾 《广东农业科学》2017,44(2):160-167
基于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方面构建天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7—2013年天津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天津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得分逐年增加,从2007年的-1.0927增至2013年的1.1343,天津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上呈明显稳步上升趋势。然而,天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5个子系统发展尚不均衡,其中天津市农业系统发展所承受的压力在逐渐减小,从而对天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阻碍也较小;天津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城镇化速度加快,经济规模日益壮大,促进天津市农业可持续能力良性发展;天津市农业系统下社会、资源与环境等状态子系统发展良好;天津农业的响应子系统制约了天津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并实现天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总体而言,近年来天津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虽呈逐年上升态势,但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的方向及重点,提高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选取2013—2020年的数据,运用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并与北京、上海进行横向对比。结果表明:2013—2020年京津沪3地综合技术效率均呈下降的趋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均未达到最优水平,通过Malmquist指数分解发现技术变化是其主要影响因素。鉴于此,提出提高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4条建议:构建高质量成果产出机制、畅通转化链条、完善服务机制、增强科技金融服务能力,以期为天津市农业现代化建设助力。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8月21日下午,天津市—东京大学农业科技合作研讨会——水稻品质·食味提升分会在津举行。我校发起成立了"中国优质食味水稻协同创新联盟"。来自我校以及天津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扬州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全国20家农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代表在联盟协议上签字。"中国优质食味水稻协同创新联盟"将集中国内水稻品质食味研究领域的相关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0月10~1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环境基金(GEF)—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项目中国试点总结暨"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授牌1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在浙江省青田县举行。FAO驻中国、蒙古、朝鲜代表处代表Percy W.Misika,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李文华,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国际处处长罗鸣,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凯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高星,以  相似文献   

19.
刘宝辉     
<正>1964年生,农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987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2001-2008年于日本北海道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在丹麦国家农业科学院作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大豆分子育种学科带头人,中科院大豆分子  相似文献   

20.
专家风采     
正杨小玲(1968—),女,研究员,博士,天津市园艺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天津市农学会智库专家,青海省"三区"科技人才,天津市蔬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天津农业科学》杂志编委。1999年以来一直从事果蔬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工作,研究方向为栽培生理与调控技术、设施性能评估与装备创新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级、省市级项目20余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品种审定1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成果鉴定2项。发表第一作者论文21篇,其中,SCI收录2篇。2008年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奥运会供菜生产基地"助奥行动"先进个人;主持参与的多个科技援疆、援藏项目2014年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自2015年以来参加天津市技术帮扶组,分别担任宝坻区6个困难村和静海区19个困难村的技术帮扶组组长,2016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技术帮扶组和宝坻区技术帮扶先进个人。2019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