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山西省实施封禁治理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禁治理是加快山西省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的迫切需要,是保护生态建设成果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山区畜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搞好全省的封禁治理工作,要确立主要依靠自然力量恢复植被的新观念,抓封不放治,把封禁和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封禁治理工作的领导,统一部署全省的封禁治理工作,切实帮助山区群众转变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吉林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缺乏统筹协调、全面规划和优势植物品种 ,植被恢复结构和治理措施单一 ,生态功能较差。其对策是 ,东南部长白山区以封禁治理为主 ,中东部低山丘陵区以坡耕地和疏林地改造为主 ,对西部平原风沙区 ,在加强综合治理的同时 ,实施全封、半封和轮封 ,改良“三化”草场 ,实施生态移民 ,搞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 ,制定封禁治理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3.
封禁治理是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客观要求。在分析封禁治理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例举了山西实施封禁治理成功的经验,指出实施封禁治理要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生态,生产和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之间的关系,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机结合起来,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封禁治理是指在大范围内实行封禁,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小范围内进行综合治理开发,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群众收入,抓大不放小、抓封不放治的两条腿走路的水土保持战略.大力推行封禁治理,是发展经济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的重大举措,是人类对自然生态规律认识的升华.调查表明,山西省实施封禁治理的成功做法主要为认真调查,摸清民意;加强领导,搞好宣传;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严格管理,奖惩兑现;多方服务,防止反弹等方面.实施封禁治理,可促进农民传统观念的更新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促进畜群结构的调整和饲养方式的改变,促进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农业的深度开发.实施封禁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处理好大范围封育保护与小范围治理开发、自然恢复与人工辅助治理、植被恢复与合理利用、封禁区域与水保"三区"划分等4个方面的关系,做到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移民等方面的结合,同时要注意解决好思想认识、政策、资金、技术、配套服务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积极实行封禁治理 尽快增加天然植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稀少是导致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通过封禁治理 ,依靠自然修复是增加植被的一条重要途径。实行封禁治理符合植物群落生长演替规律 ,也是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实行封山禁牧 ,改变传统的散牧方式 ,退耕陡坡耕地 ,合理利用土地 ,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草产业 ,制定封禁治理规划 ,制定地方性法规 ,实行边远山区的移民搬迁 ,加快小城镇建设以及开展重点地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是保证封禁治理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胶东半岛封禁治理效果浅析赵清侠,赵建英(山东省招远市水保办,265400)于惠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水保办)封禁治理是恢复植被、绿 化荒山、保持水土最迅速有效的措施。它以较少的投入,可以获得治山保土、增加地表植被、防止土壤侵蚀、提高地力、促进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封禁治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实施生态自然修复应同时发挥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在非重点治理区实施大面积封禁的同时 ,要解决小范围治理的投入问题和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8.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山西省的小流域治理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指导思想上,治理方针上,投资力度上,组织形式上,政策措施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开创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局面,抑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今后,要继续以重点生态建设项目为龙头,大力实施封禁治理,推行专业队治理,资金使用报帐制和项目“三制”管理,把全省小流域治理和生态建设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实施封禁治理的做法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的封禁治理 ,是恢复生态、改善环境最有效、最快捷的办法。近年来山西省在封禁治理中进行的探索与实践 ,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 ,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封禁治理需要一定的扶持资金作为保障 ,须建立起高素质的科技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会昌县充分利用监督网络 ,加强封禁治理 ,实施生态修复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实行分区规划和综合整治 ,建立规章制度 ,严格奖惩 ,走出了一条人力与自然力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自1999年4月1日东胜区人民政府颁布关于禁止放牧的命令以来,通过加强宣传,严格执法,搞好配套措施,制定优惠政策,加强植被建设,实施生态移民,使封禁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大封禁 小治理 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封禁小治理”的思路 ,立足于当前治理区域广袤、水土流失面积大、治理任务繁重、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治理资金不足的现实 ,着眼于植被的迅速恢复和水土流失的有效遏制 ,坚持自然修复和人工治理相结合 ,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 ,摆正了生态建设中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自然力与人力的关系 ,是我们几十年来治荒治水、改善生态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原州区生态移民迁出区均处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贫困偏远山区,区内植被稀少,林草资源匮乏,生态脆弱。只有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才能提高林草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功能,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为此,原州区生态移民迁出区必须在先行实施全域封禁管护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土地类型进行生态建设和修复,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封造管结合,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以切实改善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4.
我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主要包括阳泉市桃河流域的平定、盂县和郊区及湫水河流域的兴县、临县和柳林,具体建设目标是五年问共完成600km^2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新增治理度48.8%。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以建设特色水土保持示范区。在治理上突出沟道工程和封禁保护,重点要解决好工程管护、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和预防监督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临汾西山地区地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总土地面积9938km2水土流失面积6694km2,年土壤侵蚀模数5700~9400t/km2.据调查,封禁治理的主要形式为封山育林和封坡育草.通过封禁,植被盖度一般可达85%,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生态工程重点小流域治理经验与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截至 2 0 0 1年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1997年组织实施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重点小流域治理项目已有 10 0条小流域通过了竣工验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提高治理成果的科技含量 ;利用一系列优惠政策 ,多方筹集治理资金 ;采取封禁保护措施 ,加速植被建设 ;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平鲁区水土流失面积 2 0 3 3km2 ,是山西水土流失严重的县 (市、区 )之一。在制订全区水保生态建设规划时 ,注意把握以构筑首都绿色生态屏障为先导 ,实行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在坚持综合治理的同时 ,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移民搬迁、明晰产权、休牧禁牧等措施 ,快速地恢复了植被。创新机制 ,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政策 ,依靠服务拉动 ,有效地调动了个户投入治理的积极性。实施封禁治理 ,依靠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恢复生态  相似文献   

18.
沅陵县在贯彻落实新水土保持法工作中,着力打造水土保持示范点,把实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项目作为加快二酉苗族乡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民生水利”工程来抓,于2012年1月2013动工兴建二酉苗族乡杨家村水土保持项目。该项目包括坡改梯,水土保持林、经果林营造,封禁治理以及维修山塘、排灌沟渠等,总投资143万元,已于2012年4月20日完工。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小流域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从1980年开始小流域治理试点和在全国推广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以来,迄今已有13年了。在此期间,无论是试点、国家重点治理还是面上小流域治理,都经历了一个完善、发展的过程,由单纯防护型治理转向开发型治理,在全国产生了一批优质、高效小流域。小流域治理,使昔日水土流失严重、默默无闻的荒沟。变成了环境优美,种、养、加全面发展的小流域经济。下面就小流域经济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移民安置工程水土保持治理项目推行代建制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开发建设项目移民安置工程基本上都是交由地方政府组织实施,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也相应转移给地方政府。但实际上,由于治理项目点多、面宽、分散,治理资金不足,技术局限等原因,导致移民安置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并未得到真正落实,水土流失问题仍然严重。实行代建制,选择有资质的专业项目管理单位代为治理,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值得推行。以龙滩水电站贵州库区移民安置工程为例,分析了水土保持治理项目推行代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