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秃杉中幼林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腾冲县对11~14年生的秃杉人工林开展大量元素N、P、K和微量元素Zn、Mn、B、Cu等不同肥料的连续施肥试验。连续4 a的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秃杉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说明秃杉在中幼林期不必施肥。研究结果可为秃杉人工林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不同坡位秃杉人工林生产力和土壤肥力,在德化洪田林场同一坡面上、中、下坡位种植秃杉林,设置标准地观测试验,11年生时比较不同坡位秃杉林生长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随坡位降低,秃杉的树高、胸径、材积和蓄积等生长量提高,而且土壤通气透水性增强,土壤养分含量增加。秃杉造林宜选择下坡种植为佳。  相似文献   

3.
腾冲县秃杉人工林立地条件与林分生长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样地调查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法、显著性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法,分析不同坡向、坡位、坡度、土壤等立地因子下的秃杉人工林树高、胸径平均生长量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坡位、土壤厚度对秃杉人工林林分生长均有显著影响;影响秃杉人工林林分生长的最主要立地因子为坡位、坡向和土壤厚度;秃杉最适生的立地条件为坡下部、阴坡、土壤深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滁州市红琊山林场麻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3年的修枝施肥交互试验,以及不同肥料种类和不同施肥量对比试验,初步掌握了修枝与施肥,以及施用不同肥料和同一肥料不同施肥量对林分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修枝可有效地促进林分生长,尤其是对造林密度大的林分;施肥虽可促进林木生长,但在施肥时也增加了成本,综合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62块典型样地进行调查,采用相对直径株数累积百分数、正态分布函数、Weibull分布函数、Logistic生长函数等对不同密度和不同年龄的秃杉人工林分进行了直径结构分析和函数拟合,并进行了统计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随林分密度减小,直径株数累积百分数曲线规律性右移;在任意的相同株数累积百分数所对应的不同密度的直径,密度越大,直径越小;Logistic生长函数对于腾冲秃杉人工林直径分布的拟合效果优于Weibull分布函数和正态分布函数,可用于该研究区秃杉人工林林分直径分布及生长量预测。  相似文献   

6.
NL-80106杨树早期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NL-80106杨树林中进行早期施肥试验,结果表明:6种同价值不同种类的肥料和对照(不施肥)共7个处理,施肥2年后其胸径、树高生长量差异极显著。施肥增产效果依次是:复合肥>尿素>磷酸二铵>大豆饼>过磷酸钙>硫酸钾。尤其是增施复合肥、尿素、磷酸二铵、大豆饼肥料,2年后林分蓄积生长量成倍增加。单纯施硫酸钾肥料对其胸径和树高生长比对照均无显著影响;施过磷酸钙肥料对胸径生长有显著影响而对其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桂西北天峨县高楼山林场境内,采用不同肥料配方(即:配比肥A为氮25.5%、磷5.3%、钾6.0%;硫酸铜0.2%、硫酸锌0.5%、硼砂1%;配比肥B为氮20.9%、磷6.0%、钾9.0%,硫酸铜0.2%、硫酸锌0.5%、硼砂1%;配比肥C为氮磷钾复合肥,总量为≥48%)对秃杉幼林进行施肥试验,探讨秃杉幼林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4 a生秃杉幼林平均地径为7.12~8.33 cm,平均树高为2.86~3.59 m,平均冠幅为1.92~2.39 m2,显示出配方B对秃杉幼林生长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自2001年开始,在闽清美菰林场开展了秃杉引种并安排秃杉火力楠混交造林试验,秃杉火力楠混交林比例设3:3和1:1两种,秃杉纯林为对照。人工林12年生时研究结果表明:秃杉与火力楠混交可以提高生长量,改善林分结构和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肥力。在该试验条件下,秃杉火力楠混交林采取3:3的比例其效果更好。秃杉火力楠混交林研究为秃杉人工林合理经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秃杉人工林林下植物和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0年生不同造林密度秃杉人工林林下植被生长状况调查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秃杉人工林造林密度增大,林下植被高度、覆盖度和生物量减少,土壤物理性质不良,土壤养分含量降低。秃杉人工林生长过程中要经常调整密度以促进林下植被生长,从而改善土壤理化状况,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0.
根外追肥对秃杉一年生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秃杉1年生实生苗进行根外追肥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结果表明:根外追肥对苗木的高、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追肥5个月苗高达21.3~26.0 cm,地径为0.39~0.47 cm,而对照则分别为17.7 cm和0.27 cm。不同肥料对苗木高、地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差异显著,其中大肥王、复合肥对苗高、地径的增长效果较好,其苗高分别比对照增加55.45%、74.55%,地径分别比对照增加167%、141.6%。在秃杉实生苗培育生产上可首选复合肥进行根外追肥。  相似文献   

11.
不同立地条件下引种秃杉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杉木采伐迹地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开展秃杉与杉木、柳杉、福建柏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9年生秃杉在Ⅰ、Ⅱ、Ⅲ立地级的生长与Ⅳ立地级的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秃杉在Ⅰ、Ⅱ、Ⅲ立地级的生长好于杉木、柳杉、福建柏,其差异达显著水平;秃杉的单株材积增幅达26.0%~49.3%。表明秃杉可作为福建省杉木采伐迹地的优良更新树种,宜在Ⅰ、Ⅱ、Ⅲ立地级造林,其生长量大,效益好。  相似文献   

12.
台湾杉、秃杉引种栽培试验及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福建省闽清美菰林场引进台湾杉与秃杉进行育苗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或不同海拔营造台湾杉与秃杉纯林,其两种树种间或不同海拔之间的林分主要指标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试验还表明台湾杉与秃杉是福建省高海拔山地造林较为优良的用材树种,速生期长,可以扩大造林范围。  相似文献   

13.
秃杉种源—家系联合试验表明,秃杉发芽、物候、苗期及幼林生长等11个性状中,真叶全现、一年生幼树抽高、一年生幼树全高种源间差异显著,发芽率、发芽势差异不显著;造林11年生时,种源间、家系/种源间生长性状差异显著,在遗传方差中,种源方差分量所占比例较大,种源效应最明显。选择秃杉优良种源有贵州交、贵州格、贵州昂、贵州丹、云南滕冲种源,优良种源平均单株材积遗传增益为29.68%,实际增益为34.60%。利用种源发芽、物候、苗期及幼林生长、11年生生长性状等11个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秃杉区划为3个种源区,第1个种源区为湖北利川种源,第2个种源区包括云南昌宁、云南滕冲种源,第3个种源区包括云南龙陵、贵州丹、贵州格、贵州昂、贵州交种源,其中第3个种源区种源在广东生长表现良好,适宜在广东适生区域引种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不同整地方式及抚育措施对秃杉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福建德化葛坑国有林场进行的不同整地方式及不同抚育措施对秃杉幼林树高、地径生长影响的试验表明,带状整地和6月份穴状抚育,9月份全垦抚育对秃杉幼林树高、胸径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15.
秃杉与杉木、木荷混交林林分生长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秃杉×杉木、秃杉×木荷混交试验,并与秃杉纯林、木荷纯林、杉木纯林、杉木×木荷混交林对比,15 a的试验结果表明:秃杉与杉木、木荷混交后,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混交林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量都大于秃杉纯林,增益可达18%~28%以上。其中秃杉×杉木、秃杉×木荷混交林是种间关系较为协调并且具有较高生产力的混交模式,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秃杉生物量及其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秃杉古树目前在我国仅发现在少数地方分布,而湖北星斗山是华中地区唯一的分布地,为使这一珍贵树种不在华中地区消失,我们对秃杉的生物量及生长规律进行了采样分析,为秃杉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秃杉抚育间伐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安溪县福前农场造林密度为2 505株.hm-2的9年生秃杉林分设置极强度间伐(60%)、强度间伐(40%)、弱度间伐(20%)及不间伐(对照)4个处理,间伐3 a后,调查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等指标,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其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胸径生长、单株材积、蓄积量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而对树高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表明,对9年生的秃杉林分,选择强度间伐(间伐总株数的40%)进行抚育间伐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秃杉种内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RAPD技术 ,通过 1 1个多态随机引物对 3个秃杉种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秃杉天然群体内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各位点平均基因多样度为 0 41 92 ,3个秃杉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明显 ,1 9.5 %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间。通过秃杉种内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为今后有效保存和合理利用秃杉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海拔高度引种秃杉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德化葛坑国有林场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引种栽培秃杉,并与杉木、柳杉、福建柏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8年生秃杉在海拔550 m8、00 m9、80 m与1 650 m的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在不同海拔高度,秃杉与杉木、柳杉、福建柏的生长差异显著,秃杉的单株材积增幅达19.3%~49.3%。说明秃杉宜在海拔500~1 000 m引种,其生长量最大,效益最好,是福建省中高海拔山区杉木采伐迹地的优良更新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