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5月26日在大竹县城西乡茶园村7组首次发现稻水象甲虫害,并已呈扩展蔓延之势。在各级农业局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住了稻水象甲。为了减缓稻水象甲的扩散蔓延速度并对其进行有效防控,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稻生产损失,总结稻水象甲防治工作的一些经验措施,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其种植的安全性是我国粮食供应的重要保障。稻水象甲是一种生活在水稻田中的害虫,主要以水稻的叶片和根为食,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产和发育,且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稻水象甲虫害疫情一旦大规模暴发,将会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基于此,分析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1稻水象甲的发生趋势 稻水象甲属于国家植物检疫对象,原产美国东部平原和山林中,自1988年传入我国,吉林省于1993年在集安首先发现,近几年随着水稻种植范围的扩展和引种等自然、人为因素,其危害逐步向中西部水稻产区蔓延。  相似文献   

4.
风对稻水象甲起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浙江省双季稻区稻水象甲起飞行为的研究表明,风是影响其迁飞扩散的重要因子。稻水象甲起飞前需要较长时间的展翅准备,因而风力稍大便无法起飞。其自身的飞行能力不强,一般情况下不会形成远距离自然扩散。因此,应严格控制人为传带以延缓其蔓延速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异常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子市场放开、农产品流通贸易、耕作制度变化等因素影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异常,表现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重大病虫暴发频繁,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等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等新病害时有发生并逐年加重;细菌性条斑病、稻水象甲等检疫性病虫害传入文山市的危险越来越大。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工作任务加重,难度加大,使病虫测报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基于此,重点分析了文山市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现状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不同施肥处理、水稻不同栽插期稻茎毛眼水蝇危害状况。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施肥处理稻茎毛眼水蝇危害株率差异不明显,水稻不同载插期稻茎毛眼水蝇危害株率差异较大,随栽插期推迟危害株率明显增加。并优选出对稻茎毛眼水蝇具有一定抗性的81个水稻品种(系)。  相似文献   

7.
稻鸭共生对土壤养分和水稻病虫害防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上海淀山湖稻区,设置稻鸭共生田间试验,研究稻田养鸭对水稻土壤养分、田面水和水稻病虫害防控的影响.试验分为四个处理:(1)稻鸭共生(DR);(2)受稻鸭共生区田面水影响,但无鸭子进入(ND);(3)受稻鸭共生区田面水影响,无鸭子进入,但人工除草(NDW);(4)不受稻鸭共生区田面水影响,水稻单作(CK).结果表明:无论...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不同施肥处理,水稻不同栽插期插茎毛眼水蝇危害状况。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施肥处理稻茎毛眼水蝇危害株率差异不明显,水稻不同栽插期稻茎毛眼水蝇危害株率差异较大,随栽插期推迟危害株率明显增加。并优选出对稻茎毛眼水蝇具有一定抗性的81个水稻品种(系)。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稻田杂草群落的变化动态,运用植物群落生态的方法研究了规模稻鸭生态种养、常规稻鸭生态种养和水稻单一种植稻田杂草的群落变化特点及控草效果。结果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杂草密度显著降低,与水稻单一种植比较防效为94%;水稻分蘖到孕穗期稻田杂草主要由看麦娘(Alopecuruspratensis)、稗草(Echinochhloa crausgalli)、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鸭舌草(Mouochoria vaginalis)、水竹叶(Murdannia triquetra)和鳢肠(Eclipta prostrata)组成,抽穗期到成熟期主要由水花生、稗草、狗牙根和水竹叶组成。研究还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水稻分蘖期物种丰富度、Simp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略高于水稻单一种植,Pielou指数低于水稻单一种植;孕穗期到成熟期物种丰富度、Simp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低于水稻单一种植,Pielou指数显著高于水稻单一种植。水稻全生育期规模稻鸭生态种养与常规稻鸭生态种养比较稻田杂草密度、杂草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但杂草生物多样性指数略有提高。说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显著改变稻田杂草的群落结构和组成,可抑制杂草发生危害,达到有效控草目的。  相似文献   

10.
在秧苗移栽后3d,每公顷用80%稻思达水分散性粒剂90g有效成分,或80%稻思达水分散性粒剂60g有效成分+10%吡嘧黄隆可湿性粉剂19.5g有效成分,对水稻移栽田中的稗草、千金子、碎米莎草和鸭舌草等杂草的防效可达90%以上,对水稻生长安全,水稻产量比对照提高11%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氮、磷流失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氮、磷流失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比较了常规种植、绿色蛙稻和有机蛙稻3种水稻种植模式下稻田生态系统的田面水氮、磷浓度特征规律,以及径流、渗漏的氮、磷流失特征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3种水稻种植模式中,田面水总氮(TN)平均浓度为:常规种植绿色蛙稻有机蛙稻,分别为18.87 mg-L-1、8.98 mg-L-1和8.20 mg-L-1。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绿色蛙稻模式和有机蛙稻模式在整个水稻季中的TN总流失负荷分别减少15.27%和25.76%。径流流失负荷为:绿色蛙稻常规种植有机蛙稻,氮的主要形态为铵态氮(NH4+-N);渗漏流失负荷为:常规种植绿色蛙稻有机蛙稻,氮的形态以硝态氮(NO3--N)为主。田面水总磷(TP)平均浓度为:有机蛙稻绿色蛙稻常规种植,分别为0.82 mg-L-1、0.64 mg-L-1和0.37mg-L-1。总磷(TP)总流失负荷为:有机蛙稻绿色蛙稻常规种植,总流失负荷占施磷量的比例为:绿色蛙稻常规种植有机蛙稻,并且以溶解性磷(DP)为主。3种模式下水稻产量为:常规种植有机蛙稻绿色蛙稻,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绿色蛙稻模式和有机蛙稻模式分别减产19.33%和8.51%。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蛙稻和绿色蛙稻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水稻田中氮、磷流失,但会造成水稻减产。由于有机蛙稻模式要求种、养条件更高,因此有机蛙稻模式下的产品往往品质最好,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2.
农业部重点实施入侵生物灭毒除害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知我国至少有 38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和 2 3种入侵微生物 ,其中对我国农业带来严重危害的植物有水葫芦、水花生、豚草、紫茎泽兰、飞机草、大米草、薇甘菊和银胶菊等 ,虫害有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稻水象甲、蔗扁蛾、苹果绵蚜、葡萄根瘤蚜、二斑叶螨、马铃薯甲虫和桔小实蝇等 ,动物有福寿螺和非洲大蜗牛等 ,微生物或病害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玉米霜霉病、马铃薯癌肿病、大豆疫病、棉花黄萎病、柑橘黄龙病、木薯细菌性枯萎病和番茄溃疡病等 ,这些外来物种给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畜牧和鱼类栖息环境、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13.
《土壤》1975,7(4):155-156
有人说:"水稻,水稻,用水养稻,不怕水多,只怕水少",这种说法对不对呢?不对。水稻土中水和气是一对矛盾,在一定空间内,水分过多,空气就会不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大面积发展了虾稻共作适水农业,该种养模式改变了田块结构及用水模式,其灌溉定额计算有别于普通农作物且具有一定复杂性,目前还未见相关研究报道。该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虾稻共作田块结构与用水特点,将1个周年划分为水稻非生育期阶段、水稻生育期虾稻分养阶段、水稻生育期虾稻共养阶段3个阶段,基于水量平衡原理,提出虾稻共作灌溉定额确定方法。以湖北省潜江市为例,通过资料搜集和计算参数确定,采用该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对虾稻共作灌溉定额进行了计算,虾稻共作灌溉定额多年平均12 945 m3/hm2。该研究成果为虾稻共作灌溉定额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指导虾稻共作灌溉用水及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期稻油轮作改良土壤结构提高水稻产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研究长期稻稻、稻稻油不同轮作条件下土壤结构、土壤养分与水稻产量的关系。本文对经30年稻稻油(DDY)与稻稻(DDF)轮作的土壤养分、土壤质地和水稻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稻稻油轮作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含量均低于稻稻轮作,土壤全钾含量高于稻稻轮作;长期稻稻油轮作土壤伊利石含量低于稻稻轮作,而高岭石含量高于稻稻轮作,表明长期稻稻油轮作能提高土壤风化程度,促进土壤养分元素的释放;Clay:SOC值能较好表征土壤结构状况,且与SOC呈较好线性关系,长期稻稻油轮作土壤Clay:SOC值均低于稻稻轮作;长期稻稻轮作水稻年均产量为14346 kg hm~(-2),长期稻稻油轮作水稻年均产量为15254 kg hm~(-2),年均增产6.3%。因此,长期稻稻油轮作能显著改良耕层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养分元素的释放及水稻的氮肥利用率,从而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6.
氨挥发是稻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探究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氨挥发产生的影响,可为该模式的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为评估稻蛙共作模式对水稻-紫云英轮作系统氨挥发的影响,通过开展田间小区试验,采用密闭式间歇抽气法采集氨气,对水稻-紫云英轮作系统的土壤氨挥发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空白对照(CK,不施肥,不放蛙)、常规水稻种植模式(CR,施化肥,不放蛙)、稻蛙共作模式(RF,施化肥,放蛙)。结果表明:稻蛙共作模式水稻季氨挥发累积量为47.02kg·hm~(-2),占当季施氮量12.9%;其后茬紫云英季的氨挥发累积量为16.27kg·hm~(-2);全年轮作系统的氨挥发累积量为63.29kg·hm~(-2),较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的氨挥发累积量降低15.3%。稻蛙共作模式全年水稻-紫云英轮作系统的氨挥发累积量占施氮量的比例为17.4%,显著低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所占比例(20.5%)。水稻田面水的铵态氮浓度是影响水稻季氨挥发的主要因素,水稻田面水p H、水温、气温、风速等因素的影响次之,随温度上升,水稻田面水铵态氮浓度对氨挥发速率的影响逐渐增大。放蛙对水稻产量、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氮肥利用效率及后茬作物紫云英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稻蛙共作模式在水稻-紫云英轮作系统中具备一定的氨减排潜力,但该模式对稻田氨挥发影响的长期效应及其影响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稻鸭共作是实现水稻病虫害防控化学农药减施的一项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种养模式。为探明稻鸭共作模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稻鸭共作和单一种植水稻两种模式下的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对水稻重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福寿螺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其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福寿螺发生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稻鸭共作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田间蜘蛛和稻红瓢虫等天敌的数量;但对稻瘟病控制效果一般,稻鸭共作模式下,建议选择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8.
以垦鉴稻5号和垦稻12号为材料,采用负压式土壤湿度计监测土壤水势,通过防雨棚内的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水稻抽穗前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抽穗前进行-8~-10kPa的间歇控水处理,垦鉴稻5号的经济产量增加,垦稻12号的经济产量降低;这2品种的叶龄进程略有提前,株高增加,茎数减少。抽穗前进行-18~-20kPa和-28~-30kPa的持续控水处理,2品种的产量均极显著降低,垦鉴稻5号的叶龄进程表现先落后,后提前,垦稻12号的叶龄进程滞后,2品种的株高极显著地降低,茎数极显著减少,干物质生产量和叶面积减少。抽穗前进行-8~-10kPa的间歇控水处理可作为寒地水稻增产保优灌溉的土壤水势指标,抽穗前不宜持续进行土壤水势为-18~-20kPa以下的控水处理。  相似文献   

19.
水稻稻曲病作为水稻生产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病害,不仅对水稻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有较大影响,其病菌中所含的毒素还会致使人畜慢性中毒,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水稻稻曲病。基于此,结合稻区的水稻生产实际情况,对水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进行探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策略,有效防止稻曲病发生,降低稻曲病对水稻的影响,在促使水稻优质高产、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为人们的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稻田综合种养使水稻和水生动物之间共生互利,大大降低了水稻病虫草害,少用甚至不用化肥和农药,大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做到了"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粮渔双赢、生态高效",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从选好养鱼稻田、选用合适的水稻品种、浸种消毒、适时早播,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科学防治病虫害和水稻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成都地区稻渔共生模式下的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