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北海市的低产泥塘由于长期单一养殖对虾,滋生了大量有害微生物,导致养殖对虾年产量很低。因此,部分对虾养殖户预改为养殖效益好的大弹涂鱼,然而缺少养殖大弹涂鱼的关键技术,养殖效果不佳。技术研发拟通过改造低产虾塘进行养殖大弹涂鱼,建立了"早造虾、晚造鱼"的大弹涂鱼与对虾轮养高效养殖模式,以期形成一套高效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整体水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治技术与药物使用方法的特殊性。基于此,重点围绕鱼病防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鱼病的药物防治对策。通过系统性的细致研究与分析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生概率和养殖品种死亡风险,从而使水产养殖业可以得到健康发展,促进水产养值户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结合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气候特点和当前淡水养殖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实地调研和科学试验,从苗种供应与运输、养殖的基础条件、市场及经济效益3方面分析偏寒冷地区开展小龙虾养殖的可行性,探讨了适宜偏寒冷地区的小龙虾池塘主养模式和稻虾养殖模式,总结小龙虾在偏寒冷地区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技术难点,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海水养殖现状与环境污染负荷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广东省发展海水养殖生产具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近年来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2008年全省海水养殖产量达223万t,养殖面积18.97万hm^2,产值173亿元。海水养殖生产相应带来环境污染负荷。根据“质量平衡”法,对环境影响最大的3种养殖方式进行估算,2008年广东省对虾池塘养殖氮和磷的环境污染总负荷量分别为1191...  相似文献   

5.
罗氏沼虾作为一种优质水产养殖品种,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养殖面积逐年上升,养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在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为了充分利用池塘资源和水体空间,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进行了罗氏沼虾、中华鳖和鲢鳙鱼的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现将虾鳖鱼混养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以期为水产养殖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梅花鹿的养殖规模在贵州省的遵义市、安顺市、黔西南、黔南州等地呈逐年扩大的态势。为降低养殖风险,推动梅花鹿养殖持续健康发展,对梅花鹿养殖技术及养殖过程中的一些常见疾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饲养管理办法与疾病防治措施,以供广大养殖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7.
竹鼠全称竹老鼠,又名:芒鼠、竹溜等,属哺乳纲—啮齿目-竹鼠属。因主要以竹子的根、叶、茎为食而得名,是珍贵的野生物种。由于其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富含多种微量矿物质元素及氨基酸,营养价值可与牛肉、虾等媲美。因此,这些年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单靠野生捕捉显然已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基于此,从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对竹鼠的养殖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盐城市沿海滩涂两茬养虾气候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取得对虾养殖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射阳县水产养殖公司的生产实践资料和响水县对虾养殖场的试验资料,对比分析了对虾常规养殖与两茬养殖期间的气候条件,得在本地气候条件下,两茬养虾是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品给水产养殖者带来了丰富的经济效益,使得参与草鱼养殖的工作人员不断增多,间接增强了草鱼合理、高效养殖的重要性。草鱼的生态养殖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直接决定了草鱼的整体效益。为了更好地提高草鱼生态养殖的实效性,对草鱼养殖的场地环境、鱼种放养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为草鱼养殖业高效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南美白对虾又称凡钠对虾、白脚虾等,品种优良、养殖有较高的产量。此虾不仅成活率高,而且有较快的生长速度,肉质鲜美,在国际市场中有较高的销售量,我国也逐渐引入此虾,展开养殖。基于南美白对虾的生态习性,总结相应的养殖技术,以期为此虾的高效、生态养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确保稻虾共作的安全生产、社会供应以及政府政策的有效制定,须准确获取稻虾共作种植面积、空间分布及变化信息。现有稻虾养殖田提取方法以中分辨率时序影像为数据源,提取结果存在边界粗糙且噪声较多等问题。为获取精度高、边界规整的稻虾养殖田提取结果,该研究以高分辨率影像为数据源,提出一种基于边缘辅助任务的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模型——edge assisted segmentation network(EASNet)。该模型首先将稻虾养殖田特有的边缘“虾沟”作为一种辅助信息在设计的边缘辅助模块单独分割,然后将该模块的输出与主任务分割模块输出进行融合,使主任务既增强了稻虾养殖田边界结构信息,又能学习到稻虾养殖田特有的空间及语义信息。试验结果表明,在边缘辅助模块的增强下,稻虾养殖田分割结果更完整,边界更清晰,其语义精度的交并比和边界精度的F1分数分别提升了1.5%、5.8%。整体语义精度的召回率、交并比、F1分数分别达到0.970、0.964、0.930,边界精度的召回率、F1分数达到0.864、0.859,松弛边界精度的召回率、F1分数达到0.876、0.913。将训练好的EASNet模型应用到盱眙县全域,得到2020年盱眙县稻虾养殖田空间分布图,在与传统的水体季相差异法、随机森林方法提取的稻虾养殖田结果的对比中,该方法取得了总体精确度为96.71%及Kappa系数为0.934的最优结果,为基于深度学习的稻虾养殖田提取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水产养殖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然而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却无法保证水产养殖量,无法满足社会对水产品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技术已经渗透到水产养殖业中,但现代养殖技术在推广应用中却遇到了不少阻碍。因此,如何有效推广现代水产养殖技术,发挥水产养殖最大的效益,促进水产养殖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目前养殖户和部门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基于此,在分析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现状的基础上,对现阶段存在的弊端进行研究,然后探讨优化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本状况,阐述虾蛤混养的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逐一分析虾蛤混养技术的相关要点。  相似文献   

14.
虾夷扇贝为冷水性双壳贝类,因其品质风味较好、经济价值较高,经过多年的养殖与推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养殖海产品之一。分析虾夷扇贝在温度和饥饿胁迫条件下存在的应答机制,包括摄食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等生理代谢和免疫能力方面,能够一定程度地优化虾夷扇贝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15.
绿色畜牧养殖是影响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绿色畜牧养殖产品不仅增加了人们的经济收入,也对我国生态环境有着很好的保护作用。只有加大绿色畜牧养殖技术的宣传,改变传统养殖方式,合理运用绿色畜牧养殖技术,才能进一步提高国内畜牧产业的质量,使我国养殖产品立足于国际市场,并有一定的竞争力,以此促进绿色养殖业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肉鸡养殖在养殖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对养殖技术具有严格要求,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疾病风险。鉴于此,结合与肉鸡养殖有关的疾病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展开分析,从而为促进养殖业的深入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是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既能够节约土地资源,又能够实现龙虾与水稻的养分需求互补,在减少水稻种植中化肥与农药用量的同时,也能够减少龙虾养殖造成的水污染。鉴于稻虾共作种养农业模式在经济发展、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及生态环境改善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的特点及不足对稻虾共作种养生态农业模式进行分析,并对稻虾共作种养技术应用及推广前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大型海藻江蓠对养殖池塘水质污染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菊花江蓠(Gracilaria lichenoides)与南美白对虾(Penacus vannamei)、青石斑鱼(Epinephelusawoara)混养池塘水质的跟踪监测,研究了不同养殖模式下江蓠对池塘水质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江蓠对水中无机氮(IN)、无机磷(IP)有较好的净化作用,能使养殖池中水体保持很低的IN、IP浓度和较高的溶解氧(DO)浓度,维持良好的水质状况;江蓠与虾或鱼混养,对水质均有改善作用。大型海藻江蓠易调控、无二次污染、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同时其对水质调节作用优于微藻等。利用江蓠进行生态养殖,可减少药物投放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产养殖环境氮磷污染现状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形势下,水产养殖业发展速度的加快,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为了实现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结合其养殖环境的实际情况,加强与之相关的氮磷污染现状分析,并明确这种产业养殖环境的未来发展思路。基于此,对我国水产养殖环境氮磷污染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淡水鱼养殖大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淡水鱼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淡水鱼产量也明显增多。但淡水鱼养殖问题还比较多,特别是淡水鱼的高发病率极大影响着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主要探讨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的发病原因,并提出防范策略,以期尽量减少各种病害对淡水鱼养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