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新农村》2017,(5)
<正>近几年来,江苏省滨海县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所将玉米秸秆应用于平菇、蘑菇等高产栽培的同时,将其进行了"三改"应用于香菇的栽培,取得了生物转化率较原来提高80%以上的好成效。所谓"三改":即改双面接种为单面接种;改整体转色为单面转色;改全暴露为与封闭、半封闭相结合,使玉米秸秆袋栽香菇的高产潜力得到有效发挥。现特将玉米秸秆袋栽定向出菇高产新技术的要点作一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笔者将玉米秆应用于香菇栽培,通过改双面接种为单面接种、改整体转色为单面转色、改全暴露为封闭、半封闭相结合的措施,使玉米秆袋栽香菇的高产潜力得到有效发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其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笔者将玉米秆应用于香菇栽培,通过改双面接种为单面接种、改整体转色为单面转色、改全暴露为封闭、半封闭相结合的措施,使玉米秆袋栽香菇的高产潜力得到有效发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其袋  相似文献   

4.
郏广斌 《北京农业》2003,(11):15-15
玉米秆富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及淀粉、蔗糖等,是生产香菇的优质原料.但因其结构致密,组织坚实,使制袋和出菇管理存在吸水性差、水容量小、制袋成品率低和后期补水难,菌袋易硬僵等弊端.针对这些,进行了多种试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进行"四改":改双面接种为单面接种;改整体转色为单面转色;改全暴露与封闭、半封闭相结合,使玉米秆袋栽香菇的高产潜力得到有效发挥.现介绍关键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在常规玉米种植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增三改五提高"。"一增"就是增加玉米种植密度,传统玉米种植模式栽培密度一般为4000株/亩,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后,栽培密度可提高至5000株/亩以上,近几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栽培密度最高可达到6000株/亩。"两改"一改是栽培技术,采用覆膜栽培,二改是灌溉技术,大水漫灌改为滴灌,三改是施肥技术,将  相似文献   

6.
《今日农村》2004,(5):30-30
玉米秆富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及淀粉、蔗糖等,是生产香菇的优质原料。但因其结构致密、组织坚实,使制袋和出菇管理存在吸水性差、水容量小、制袋成品率低和后期补水难、菌袋易僵硬等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多种试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是改双面接种为单面接种;改整体转色为单面转色;改全暴露为暴露与封闭、半封闭相结合,使玉米秆袋栽香菇的高产潜力得到有效发挥。现介绍关键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玉米秆富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及淀粉、蔗糖等,是生产香菇的优质原料。但因其结构致密、组织坚实,使制袋和出菇管理存在吸水性差、水容量小、制袋成品率低和后期补水难、菌袋易僵硬等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多种试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是改双面接种为单面接种;改整体转色为单面转色;改全暴露为暴露与封闭、半封闭相结合,使玉米秆袋栽香菇的高产潜力得到有效发挥。现介绍关键技术如下。 一、原料准备 选取新鲜无霉变的干爽玉米秆,粉碎后过5目筛。考虑到玉米秆吸水难,拌料后应堆沤一夜,次日再装袋,否则灭菌很难彻底。 二…  相似文献   

8.
采用玉米秸秆和纯木屑混合进行了花菇生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只要采用适当的发茵、转色、越夏、催蕾、蹲蕾及催花管理等技术措施,在纯木屑培养料中添加40%~70%的玉米秸秆粉进行香菇栽培,同样能培育出优质高产花菇;当培养料中玉米秸秆粉含量在40%左右时,花菇产量、花菇率、风干率及生物学转化率与纯木屑栽培的相近.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宽覆膜高密度栽培技术是在常规玉米种植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两增三改一提早"。"两增"一增加密度,有效解决了以往种植模式中密度低的问题,二增加地膜覆盖率,改善了玉米生长的水肥气热等条件,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三改"一改品种,引进紧凑型品种,加大密度、合理密植,二改地膜,采用了幅宽170厘米的地膜,地膜覆盖率由原来的40%,提高到了80%,增加了一倍,三改播种机具,由原来的一膜两行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玉米秸秆栽培草菇技术,包括玉米秸秆的营养、质量要求、处理方法以及栽培季节、培养料配方、菌株选择、栽培场所、培养料预湿、装袋、常压灭菌、铺料接种、菌丝培养及出菇管理的内容,以期为玉米秸秆栽培草菇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玉米秸秆和纯木屑混合进行花菇栽培,只要采用适当的发菌、转色、越夏、催蕾、蹲蕾及催花管理等技术措施,在纯木屑培养料中添加40%~70%的玉米秸秆粉进行香菇栽培.同样能培育出优质高产花菇。当培养料中玉米秸秆粉含量在40%左右时,花菇产量、花菇率、风干率及生物学转化率与纯木屑栽培效果相近,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2.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转植酸酶玉米10TPY005、非转植酸酶亲本玉米为试材,于2011年在玉米的不同生育期以及秸秆还田期对玉米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同一时期同一种微生物数量在转植酸酶玉米、非转基因玉米及空白对照中基本相同;不同细菌菌群在不同时期内数量变化情况不同:氨化细菌的数量在生育期内明显高于秸秆还田期,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及好气性固氮菌的数量在生育期内明显低于秸秆还田期;整个生育期和秸秆还田期转植酸酶玉米3种群落特征参数(优势集中性、群落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均高于非转植酸酶玉米,同时生育期内3种生物群落特征参数也明显高于秸秆还田期。  相似文献   

13.
当前,利用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抗虫基因导入玉米,使玉米自身产生抗虫蛋白而达到抗虫目的成为可能。为了明确转基因玉米携带Bt蛋白参与微生物发酵的安全性与效应,利用乳酸菌复合系SFC-2对转Bt基因及非转基因玉米秸秆进行接种,通过对发酵过程的pH变化、纤维素降解率、分解产物定性定量分析、Bt毒蛋白含量进行全程检测,并采用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在分子水平上对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遗传物质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乳酸菌复合系SFC-2对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玉米进行接种并发酵后,4种玉米秸秆的气味具有甜酸香味、色泽好、质地松散,且pH符合发酵饲料的要求;发酵体系中pH变化情况没有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变化无显著差异;气质联机分析表明,转Bt基因和非转基因玉米秸秆发酵过程中发酵产物种类无差异,乙醇、乙酸、乳酸及甘油产生量无显著差异;转Bt基因玉米在发酵过程中秸秆的毒蛋白含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本研究结果为转Bt基因玉米的合理利用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农村沼气为纽带,通过秸秆气化集中供气、"一池三改" (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生态家园、生物链循环经济这三种"变废为宝"的农村清洁能源生态模式,可大大缓解我国能源不足和污染严重的难题,将在我国广大农村掀起一场能源革命.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实用技术》2009,(9):30-30
以农村沼气为纽带,通过秸秆气化集中供气、"一池三改" (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生态家园、生物链循环经济这三种"变废为宝"的农村清洁能源生态模式,可大大缓解我国能源不足和污染严重的难题,将在我国广大农村掀起一场能源革命.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秸秆栽培香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玉米芯、玉米秸秆及稻草为主料设置不同培养料配方栽培香菇,对各培养料的碳氮营养及不同培养料对香菇菌丝生长和对子实体形态、产量、营养成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玉米芯为主料的培养料配方碳氮营养充足、C/N比合适,香菇菌丝生长正常,子实体的个体较大、营养含量丰富、生物学效率较高;以玉米秸秆或稻草为主料的培养料配方,由于培养料密度小、质地蓬松、C/N比较低,香菇菌丝转色不好、产量低.  相似文献   

17.
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对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消除小麦秸秆还田对夏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设置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秸秆还田、无秸秆还田且不接种蚯蚓(对照)3种处理,探讨了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对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和秸秆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加快了秸秆腐熟速度,提高了土壤肥力,促进了夏玉米的营养生长,显著增加了玉米株高、基部第1、2节间直径和叶面积指数,极显著增加了棒三叶叶面积;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处理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分别比对照提高6.1%、7.8%,其产量分别比对照和秸秆还田提高14.5%、5.2%。说明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具有更好的增产效果,建议引导农民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以提高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呼伦贝尔市玉米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地区优势,围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了玉米均衡增产栽培技术研究。在引进优良品种,创新栽培模式的基础上,集成了深松改土、合理密植、秸秆还田、地膜覆盖、玉米"一增三推四改"及全程机械化栽培等综合技术,使得良种良法的相配套,大幅提高了玉米种植区的种植效益和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9.
我市从1985年引进花生地膜覆盖技术到现在,已有15年时间,前10年地膜覆盖同起垄栽培及间套种一样,不能为广大干群所重视,应用面积很小.从1995年开始,我们积极改进栽培技术,通过试验、示范,重点抓好"一推二用三改"(一推即:推广以鲁花9号、11号14号为代表的优质、高产品种;二用即:用配方肥,用化控制剂;三改即:改平作为起垄,改露地为覆膜,改纯作为间作)的落实,从而使社会效益不断提高.1999年全市起垄地膜覆盖面积达18万亩,增产花生1.98万t,间套种面积19.8万亩,增收玉米2.97t,两项累计新增经济效益3267万元.  相似文献   

20.
秸秆袋料栽培香菇培养料配方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秸秆为主料,设置不同的培养基配方栽培香菇X6,考察各培养基对香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态、产量、营养成分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培养料配方。结果表明,以玉米秸秆粉62%、木屑26%、麦麸10%、蔗糖1%、石膏1%的培养基配方培养的香菇菌丝生长最正常、转色程度好以及子实体产量与生物学效率均接近以木屑为主料的常规配方,说明该配方可代替常规木屑配方用于香菇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