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应用中,地域性特征越来越被重视。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展现地域文化内涵成为城市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基于地域特征的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2.
城市街道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主要因素,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烘托城市建筑艺术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包头市滨河新区城市街道景观地域性特色分析,研究在街道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特色的方法,以期为北方地区城市街道景观的地域性设计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状态,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街道景观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就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相关问题作进行了收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对街道景观设计的深入分析,认为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是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本通过对清江水布垭地理位置、地域化、特征现状分析,运用大地景观的规划思想,借助现代园林艺术手法对“多点”进行景观设计,使其各具特色的同时又能相互联系。提出如何在山水与化的水乳交融中创造出有个性、有特色、有化的道路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5.
武汉园博园是一座通过生态修复建成的城市生态园林,它的创新与转型为当今园博会的发展、城市园林理念的碰撞、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样本和标准,也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武汉园博园展示了不同地域的精品园林,营造出了不同特色景观效果,在设计理念、植物配置、园路设计、建筑小品方面都做到了与地域文化的巧妙融合,置身于其中,可以感悟不同的地域文化,感受文化的熏陶。因此,研究武汉园博园园林的营造方式及手法,对于园林景观设计工作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越来越注重精神的追求。因此,乡村的景观设计逐步受到关注和重视。当前,乡村的景观设计主要是建立在旅游体感的基础上,利用景观资源中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实现旅游体验需求,进而维护和提升相关的乡村地域特色,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实现其地域性、时代性以及文化性。基于此,介绍了地域文化特色表达与景观设计资源价值,分析了乡村景观设计中对地域特色文化的整合原则,探究了基于地域文化特色表达的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日益减少,很多景观正趋向同化,甚至在一些地方已经看不到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设计,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辨识度也不断降低。基于此,分析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融合与展示,阐述地域文化基础上的现代景观设计的现状,以及地域性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充分挖掘将地域文化融入景观设计的设计理念,创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城市大发展的推进,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去追求生活品质,各地特色文化景观建设日益得到重视。如何在公园景区建设中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已成为山体公园规划优先考虑的首要课题。基于此,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特点,以济南市药山公园规划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在山体公园项目中突出地域文化,塑造独具特色的景观,增强景观文化的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城市公园是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只有正确运用城市文脉,才能塑造有特色的地域景观,唤起人们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基于此,从文脉的含义入手,分析文脉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借鉴、保留、修复、转化、隐喻等,讨论现代公园景观设计中如何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历史。  相似文献   

10.
生态化成为近年来城市水土流失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分析当前城市水土流失的研究概况,探讨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是如何在城市水土流失研究的现有框架上进行更为综合的、深入的拓展.在景观生态学看来,与传统地区的水土流失相比,城市水土流失具有城乡二元景观异质性、城市化造成的过程化影响、城市水土保持的地域综合性这个三个重要特点.在此基础之上当前城市水土流失已经建立了主要包括城市水土流失的效应特征、形成机制,评价体系和水土保持在内的研究框架.景观生态学的引人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途径上为今后的城市水土流失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可操作性的思路.城市水土保持规划也足今后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1.
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才能够突出风景园林所具备的功能和优势,不同地区具有的地域特征是不同的,通过将地域特征融入到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能够突出地域特色,提高观赏性。基于此,对地域特征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地域特征给风景园林设计带来的影响,提出以地域特征为导向的设计方法,以期为风景园林设计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潍坊市虞河上游改造工程绿化景观,以创建"生态、自然、简约的郊野风光式滨水绿带"为目标。打造"旱地生态绿带,节水型湿地"。重点打造背景防护林、沿虞河两岸绿化带、水生植物、地被、重要景区五大部分。遵循郊野风光的理念,选择粗放式管理的乡土树种,并以现代、新颖的设计手法来展现潍坊地域特色和城市风情。  相似文献   

13.
潍坊市虞河上游改造工程绿化景观,以创建"生态、自然、简约的郊野风光式滨水绿带"为目标。打造"旱地生态绿带,节水型湿地"。重点打造背景防护林、沿虞河两岸绿化带、水生植物、地被、重要景区五大部分。遵循郊野风光的理念,选择粗放式管理的乡土树种,并以现代、新颖的设计手法来展现潍坊地域特色和城市风情。  相似文献   

14.
道路是城市的血管,是能够完成城市内部交互的主要公用设施。城市道路景观对城市的形象有重要的作用,设计工作不可忽视。每个地方都有特定的地域文化特征,因此每个地方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都应因地制宜。基于此,以地域文化为导向,探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特性与原则。  相似文献   

15.
乡土植物资源在城市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乡土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具有抗逆性强、资源广、苗源多、易栽植的特点,不仅能达到适地适树,满足于城市水土保持的要求,而且还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然而,据调查现对于乡土植物利用问题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或存有偏见,导致很少应用。乡土植物资源丰富,是当地自然植被中具有绿化景观功能和一定观赏性状的植物种类,对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能筛选出众多的乔木、灌木、攀缘植物、地被和草本花卉,做到植物多样性;能展示地方资源,自然风貌,景观文化的本土性,创造地方风格特色;不致引入生物侵害,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容易获取大量种苗,生产成本低廉。在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合理开发利用乡土植物资源,不仅能形成地域性植被特色景观,而且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城市水土保持应首选乡土植物。  相似文献   

16.
贵州黔东南州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如何依拓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打造黔东南州地域品牌,是推动全州重点农业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水土保持科普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作为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普教育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在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09年10月开园至2021年12月,累计参观508 687人次,先后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全国中小学生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全国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等,开展了园区科普教育活动、水土保持知识进课堂活动、“小小讲解员”志愿者活动、水土保持进党校活动等。深圳市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正在走向精细化、远程化、智慧化,而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也应与时俱进,力争将其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相似文献   

18.
甘孜州地域辽阔,光热资源丰富,立体气候明显,高原特色农牧业资源得天独厚,是四川生态特色农产品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甘孜州依托丰富的农牧业资源,按照州委州府旅游全域化的战略目标和"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经济发展思路,坚持走"科技、生态、特色、精品、外向"的农牧业发展之路,倾力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着力培育"十大产业"。目前,甘孜州面临特色农牧业基础脆弱、产业发展滞后、专业人才匮乏、农民增收难度大等问题,在坚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原现代特色生态农牧业时,应围绕建基地、扩规模,拓市场、做品牌,建园区、深加工,促改革、给政策等措施,走适度规模化、多样化、特色化之路。  相似文献   

19.
福建三明市被列为全国水土保持试点城市后 ,建立专门机构 ,制定规划 ,落实目标责任 ,利用市民学校广泛宣传 ,广开投资渠道 ,建立防护林带、沿河绿化、城市垃圾处理、防洪护岸、周山植被保护等五大水保工程 ,努力做到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与创建园林城市、创建卫生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经济建设相结合 ,形成了具有山区特色的城市水土保持格局。同时 ,强化监督执法 ,把城市水保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相似文献   

20.
芜湖城市郊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城市和典型农业区之间的过渡区域,即城市郊区,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自然地域.它虽然是从乡村演变而来,但其在结构与功能方面已不同于一般的乡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