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损益进行研究,为国家制定新的补偿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从价值的哲学概念入手,构建农用地综合价值体系,运用收益还原法、当量因子法和影子价格法对四平市农地综合价值进行量化和评估。[结果](1)农地综合价值为1.33×106元/hm2。其中,经济价值为4.56×105元/hm2,生态价值为3.74×105元/hm2,社会价值为2.87×105元/hm2,农地发展权价值为2.18×105元/hm2;(2)农地非农化实际补偿价值为4.50×105元/hm2;(3)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损益为8.84×105元/hm2,损益价值占农地综合价值的66.3%。[结论]2012年四平市的农地非农化实际补偿价值仅占农地综合价值的33.7%,证明被征地农民的土地权益受到严重侵害,认为对农地价值认识的局限、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征地制度不完善、农地产权不清晰是造成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土地问题贯穿我国几千年发展史,虽然国家不断出台各种农地流转的相关政策法规,但是仍有多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民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从而使得农地流转市场无法正常运转。邳州市是江苏省的文明起源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该地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进行研究,分析土地流转现状及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涉农问题的社会保障、提高农民维权意识等方面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3.
声音     
<正>用金钱衡量科学家的价值,太低级,太庸俗。——袁隆平(回应个人品牌市值达1008.9亿元成为名义上的"首富")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的现象有加重趋势。农民权益易被侵犯,根本原因是中国土地制度与管理体制改革还不到位,核心是在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方面仍存在重大制度缺失。——韩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为当前土地的流转奠定了基础,拓展了相应的渠道,并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土地流转可以使得农民得到更多的收益,并使土地的资源能够得到高效利用,更好地适应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的现实状况,也为发展农业建设的新型经营主体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土地流转合同中的经济问题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权益,需要加以注重并不断解决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下,农村的土地流转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三权分置"的政策保障下,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增加农产品供给和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这一目标的实现。基于此,对目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进一步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为农村更好地进行土地流转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开展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及颁证工作是农村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土地承包合法权益、推进土地流转和推进农业规模经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以云南省宁洱县为例,分析土地确权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江西省土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增收,但囿于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土地流转方式创新不足、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江西省土地流转对农民财产性收益增长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应通过进一步明确农民的土地权益、创新流转方式、完善征地补偿标准、探索土地有偿退出机制等途径,促进土地流转与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土地都掌握在单位和集体经济组织手中,政府的土地调控权和作为所有者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这就需要为政府提供一个土地经营平台,通过一定的途径将控制在单位、集体经济组织手中的城市土地转移到这个平台上,由政府实施集中经营。这个平台就是土地有形市场,这个平台的支撑,就是土地收购和储备制度。土地收购储备,就是由政府依照法律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农村土地非农建设开发过程中因农民利益受侵害而引发的土地承包纠纷时有发生,给农村的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基于此,分析农村发生土地承包纠纷的主要原因,从加强领导、宣传贯彻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调节机制和做好仲裁工作4个方面阐述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乡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城镇化建设受到地方政府和公众的关注和重视,为推动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国家逐步将农村土地流转合法化,保障农户权益,出台相应乡村旅游新政策,为农民或返乡人员带来发展的契机。但随着旅游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法律问题,引发一系列违规用地、破坏土地资源,不利于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和管理。为了更好地运用土地政策,加强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引导,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健康发展,集中梳理了当前乡村旅游用地中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民营水保大户是新形势下水保发展一支不可忽视的主力军,经营方式主要有租赁承包、股份合作、买断、公司+农户等,土地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有种植、种养加、生态旅游和综合型。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资金扶持渠道不畅、政策难以到位和侵犯权益现象时有发生等。主要发展对策:配套政策,规范管理;确认产权,保障利益;大力扶持,强化服务;抓大放小,以大带小。  相似文献   

12.
杨斌  汪洋 《南方农业》2008,2(4):91-94
本文从法哲学角度来对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现状、受损原因进行反思,并指出我国当前应当明确界定土地产权、合理确定的土地价格、健全征收程序、发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提高农民素质等措施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3.
单正英  李何超 《土壤》2013,45(2):361-365
城乡统筹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之一是村镇规划,村镇规划需要着眼农业现代化发展,立足解决村庄空心化问题,实现村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合一,进行农村人居环境山、水、田、路、林、村综合整治,切实维护农民权益.文章以遭受汶川地震严重损害的四川省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灾后重建过程为例,介绍了具体的“三规合一”的实现模式.  相似文献   

14.
董娜  聂英 《当代生态农业》2012,(Z2):101-105
随着净月开发区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日渐凸显。本文通过对净月开发区失地农民权益保护和安置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征地补偿和失地农民安置过程中会产生过渡安置条件差、周期长,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符合净月开发区实际的失地农民权益保护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其他相似区域的开发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磊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1):386-393+403
基于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现况和学术研究前沿,采用文献梳理方法总结并分析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现状,结合国土空间治理的新时代背景,提出主体功能区治理理念下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改进路径思考。研究表明:当前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主要聚焦评价体系、驱动因素和提升政策路径三大方面,已有研究仍然有待从方法上加强空间计量的有益应用,指标体系应特别注重与国家和地方政策相符以确保其典型性与规范化,研究尺度应向县域和中心城市深入拓展,相关配套政策与制度改进应适应地区差别化管理要求并注重主体权益。同时,研究视角应与时代变革需求跟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管制的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模式,在传统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上,应更加注重政策优势叠加,形成一种集传统经济优势和政策优势为一体的国土空间强优势区土地资源利用与开发模式,充分发挥国土空间主体优势分工协作功能,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一种基本的生产资料,不断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仅可保障农民的生产权益和经济利益,而且也有助于加快新时期下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基于此,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别从完善制度保障、理清社会责任和优化配置本地资源等方面,就如何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管理的有序开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是法律赋予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农经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农经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多年来,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根据国家、省、市等上级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依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相似文献   

18.
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初探——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粮食安全问题、土地生态质量问题及土地经济、社会安全问题,参照压力一状态一响应(PRS)评价模式,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运用二次函数综合的方法对区域土地资源安全程度作了评价。研究表明,重庆市土地资源处于初步安全状态,从1999年和2004年土地综合安全值来看,土地资源安全整体状况处于好转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土地资源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评述了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综合整治、可持续土地利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安全与生态利用等领域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分析评判了中国土地资源学科发展的战略需求、目标定位和主要趋势。梳理总结了土地资源学术研究趋向和重点领域, 探讨了面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转型战略, 进一步深化中国土地资源研究的具体建议和对策。指出了适应转型发展新形势, 中国土地资源创新研究要加强土地多学科集成研究、创新土地工程与技术体系、支撑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和探索土地民生机制与途径, 扎实推进土地资源问题工程化、工程问题科学化和科学问题精准化。  相似文献   

20.
从制度的研究层面上出发,通过奥斯特罗姆的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理论,分析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各个参与主体的行为,讨论宅基地退出的机制,对城乡建设增减挂钩背景下宅基地的退出过程中农民权益问题进行研究,探究农民宅基地权益受损的根本原因,并尝试通过调整影响行动情境的应用规则,得到保护农民权益的宅基地退出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