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建设美丽茶园、打造生态茶业,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义,也是发展现代茶业的必由之路,更是当前加快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近年来,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以"建设美丽茶园、打造生态茶业"为目标,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使公司在创新中稳定发展,在2015年公司成功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17年,在绍兴市美丽茶园评比中,获综合考评排名第一,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2.
生态茶园建设是引领茶叶转型升级,实现茶叶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生产,推进茶叶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对重庆市生态茶园发展现状、建设模式和典型案例的调研分析,总结提出茶-林复合型、茶-果复合型、茶-草(肥)复合型、茶-(林)-菌复合型4种主要建设模式,并提出"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科技支撑、提升茶园建设质量"等促进重庆市生态茶园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茶叶属于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茶叶是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最大的民生产业,近几年来,西坪镇在生态茶园建设示范推广成功的基础上,加大了有机茶园建设与技术管理,促使有机茶园建设得以更好地发展,更好地实现有机茶叶种植。  相似文献   

4.
重庆是茶树原产地之一,也是人工种植茶树最早的地区,具有悠久的茶叶产销历史。2015年重庆市茶园面积4.55万hm~2,干毛茶总产量3.1万t、总产值15.76亿元;重庆茶叶消费以针形名优绿茶为主,红茶、乌龙茶、黑茶消费较少;茶叶出口以红碎茶为主,其中,荣昌区的红碎茶出口量占全国的40%。简述重庆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重庆茶叶产业发展建议:建设茶树良种繁育与标准生态茶园基地;加强品牌与流通体系建设;挖掘茶文化,发展茶旅游;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四川米苍山生态茶园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茶园所涉及的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多样,是开展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活动的理想场所。以四川广元黄茶种植园为例,根据茶园土地利用的自然景观格局特征,提出了茶园以坡地水土保持、道路水土保持、庭院水土保持和溪沟生态治理等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为主的镶嵌式布设封禁治理措施的总体水土保持布局模式。以茶叶全产业链为科普活动为主轴,在种茶、赏茶、品茶和售茶4个关键节点的主要游憩场所为科普对象选择了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内容,并组织了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活动。围绕"农旅融合"发展理念,将生态茶园打造为以茶树种植和茶叶采摘体验、生态茶园观光、茶文化宣传和生态茶园水土保持技术展示与交流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运用田间实体展示、体验感知、标识牌、专题展板、移动多媒体等手段,向社会公众诠释水土保持措施功能、普及水土保持科技知识和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进入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并行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和治理越来越重视。我国传统茶园虽然通过茶林、茶果、茶药等种植模式提高了茶叶产量,增加了经济收入,但大部分茶园还是普遍存在茶叶品质不高、茶叶农残高、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不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全国对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与日俱增,基于此,侧重于生态,从生态茶园的技术服务系统、标准化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理论体系四个方面来谈生态茶园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湖南丘陵茶区绿茶生产优劣势及主要生态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丘陵区具有茶叶知名品牌多,茶叶生产成本低、产量高等优势,丘陵区茶园在湖南省茶叶生产中占有山区茶园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但丘陵茶园存在土壤贫瘠、季节性干旱严重、生态组分简单等生态问题,造成茶叶品质下降,并影响茶叶的生产效益。小区试验表明:在丘陵茶园开展稻草覆盖可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显著提高茶树生长季节(3~10月)表层土壤的水分含量;夏秋高温季节进行遮阳网覆盖遮荫,可改善茶园光照、温度和水分条件,有利于新梢中氨基酸和叶绿素等内含物的积累,提高名优茶的产量;建立人工复合生态茶园和遮阳网覆盖遮荫同样有改善丘陵茶园生态环境的效果,还可增加天敌数量,抑制茶园主要害虫的发生和发展。建议在湖南丘陵茶区推广复合生态茶园技术,在茶树行间种植落叶乔木,全园覆盖稻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利用"茶园贷"发展生态茶产业的调研,努力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利用"茶园贷"发展生态茶产业的对策,从而使所有利用"茶园贷"发展生态茶产业的项目实施得到有力推进,确保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户从中获得产业扶贫政策的红利。  相似文献   

9.
正茶叶产业是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重点产业之一。云南省近期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云茶产业朝绿色、有机方向发展。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介绍,云南省决定对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建设、茶叶绿色加工、打造茶叶绿色品牌给予财政资金补助。以"领证后补"方式,对面积33.33公顷以上,获得国内外具有认证资质的机构绿色认证、有机认证的茶园,云南省财政分别按照100元/667 m2、200元/667 m2的标准给予茶园经营主体一次性补助,获有机农产品证书的最高奖励8万元/个,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武隆区是全国最适宜种植茶叶的区域之一,截至2017年底,武隆区茶园在地面积0.368万公顷。茶叶产业已经成为武隆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分析了重庆市武隆区茶叶产业的发展优势、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5个发展对策:坚持文化为魂,挖掘千年茶史;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坚持市场导向,打造生态品牌;坚持茶旅融合,提升产业价值;坚持政策整合,优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分析发展生态观光茶园的意义,剖析重庆市云阳县发展生态观光茶园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强化政府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培育主体扶名扶强、着力打造营销品牌、制定产业扶持政策"等5条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析发展生态观光茶园的意义,剖析重庆市云阳县发展生态观光茶园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强化政府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培育主体扶名扶强、着力打造营销品牌、制定产业扶持政策"等5条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茶叶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备品,茶叶品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茶叶企业的品牌形象。从源头把控好茶叶的品质,则需要茶企业做好茶园生态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基于此,阐述安溪乌龙茶茶园生态的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农业+旅游"是一种新兴农业经营形态。通过对海南省茶旅产业发展现状、优势与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海南省茶旅产业发展的4个对策:完善茶区功能布局,提升茶园基地建设标准;提升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加强品牌推广与市场培育;做好茶园基础认证工作,加强海南红茶的特色宣传;整合茶旅相关产业资源,加快茶旅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上犹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2011年度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这是该县被列为"全省茶叶十强县"、"国家级有机茶标准示范县"、"全省标准茶园创建活动县"、"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示范县"和"全国产茶重点县"之后,再次获得的国家级荣誉,也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  相似文献   

16.
梅村乡地处安徽省贵池市南部山区,辖10个行政村79个村民组2560余户10139人,全乡总土地面积1.36万hm2,其中山场面积1.14万hm2,耕地599.5hm2,素有"九分山场半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之称。1998年梅村乡被安徽省科委批准为"安徽省高效与持续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区",以此为契机,梅村乡结合实际制定了生态农业总体规划和各个园区的具体实施方案。该乡面向市场调整农业结构,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经过2年的实践,已初步建成6大园区,即生态粮油科技示范园,从湖南省引进中稻优质米品种"香两优68号",在必胜村建成7hm2示范园,采用"两稻一肥"栽培模式,单产高达6375kg/hm2,比常规稻增产15%~20%,收购价提高10%;在新村村建立7hm2"皖油14号"油料示范园,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实施"一油一稻"种植模式,油菜籽大获丰收;生态经果林科技示范园,发展以苦岭为中心的667hm2板栗生产基地,其中重点建设140hm2生态板栗园,以当地优种"必胜板栗"为主,采用矮化密植栽培方法,并对百年树龄的老栗园进行更新复壮;生态茶叶科技示范园,主要以发展肖坑优质茶园为主,茶园管理严格按照生产有机食品的标准进行科学生产,采取深沟吊槽、埋青,增施农家肥,施用生物肥料,保护该地独特的小环境,确保茶叶品质,兴建高标准机采茶园16hm2,改造了低产茶园56hm2生态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按照"山顶乔灌草,山腰梯茶绕,山沟节节套"的总体布局,疏通河道1900m,整治道路3700m,新建梯级和坡改茶园36hm2,建成水保监测亭、水保监测站各1座;生态能源庭院经济科技示范园,建立沼气池,并通过沼气及其产品的纽带作用,形成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的庭院经济模式,目前已有2个自然村建沼气池已达70户,预计到年底建池户可达到500户,有力地推动了全乡生态能源工程建设;生态林保护与利用科技示范园,对肖坑村海拔500m以上的667hm2常绿阔叶林实行重点保护,停止采伐天然林,将生态产业重点投向发展有机茶、珍珠菜、魔芋、山野菜、竹产品加工等项目,其中珍珠菜已申请注册,作为名优产品参加了农业博览会展览,使梅村乡形成了相对独立、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新格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60%,农田、水利、水土保持设施配套建设初具规模,生态能源建设有了新的突破,生物多样性得到很好的保护;经济效益显著,粮油增产增收,以茶叶为主的开发性农业成效显著,肖坑茶已获"有机食品"证书,产品销往全国,并打入澳大利亚市场。全乡五大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加工业兴起,已建起茶叶、木材、竹制品加工厂,沼气池建设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1999年全乡人均纯收入2564元;社会效益明显,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强化了群众的生态意识。科技园区已步入生态保护-生态产业-综合利用的良性循环之路,示范区每年直接增加经济收入100万元,其中粮油示范园每hm2增收2250元,生态茶叶示范园有机茶叶增值40万元,生态能源庭院经济示范园增值9万元,板栗增值10万元,竹木产品加工增值40万元,梅村乡真正成为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科技示范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复合生态茶园经济效益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差异,为茶园管理与决策优化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试验地位于浙江省,始于2012年。供试茶园包括单一种植(CK)、茶草复合(GT)、茶菌复合(BT)和茶禽复合(PT) 4种生态模式,均已持续经营10年。2019—2021年调查了茶叶产量、收入与支出明细,2021年采集0—60 cm茶园土壤测定pH、有机质、养分含量等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土壤进行了综合肥力评价。以茶园收入作为经济指标,土壤pH、土壤有机质(SOM)、综合肥力作为生态指标,对不同类型茶园经济与生态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1)CK模式茶园3年茶叶平均产量为189 kg/hm2,净收入为65000元/hm2。GT、PT和BT模式的茶叶平均产量分别较CK模式提高了63.5%、79.4%和99.2%,3年平均净收入提高了66.7%、99.7%和83.7%,BT模式中的黑木耳和PT模式中的散养鸡带来的附加收入,分别占该模式总收入的40.9%和22.1%。CK、GT、PT和BT模式下茶园的产投比分别是2.57、3.23、3.69...  相似文献   

18.
通过现场调研和样品测试,研究分析了长江流域丘陵茶园的生态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丘陵茶园普遍面临土壤贫瘠、季节性干旱严重、高温和强光直射、外界环境污染、生态组分简单、生态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造成茶叶品质下降,农药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茶叶生产效益低。试验表明,夏秋季高温时覆盖遮阳网可降低土壤温度,提高茶园环境湿度和土壤水分含量;茶园覆盖稻草和种植豆科绿肥在夏秋干旱季可增加土壤含水量,改善茶园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  相似文献   

19.
复合微生物肥料对茶园土壤结构和茶叶生长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态茶园、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茶园土壤改良和茶叶品质的问题愈来愈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微生物肥料因其环境友好、绿色安全等特点而倍受关注,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在安溪县感德镇茶园开展田间试验,研究复合微生物肥料对茶园土壤结构、土壤养分、茶树生长、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究复合微生物肥料在茶树栽培中的应用前景。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短期内对降低土壤容重效果显著,对调节土壤pH值、缓解土壤酸化情况有一定效果,对促进茶树生长和改善茶叶品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陕南茶园茶叶品质分析及重金属含量现状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陕南茶园茶叶品质及茶园重金属含量现状,以茶叶主产区为研究对象,采集了8个县区330个茶园土壤样品,测定分析了pH值和铅(Pb)、锌(Zn)、铜(Cu)、铬(Cr)、汞(Hg)、砷(As)、镉(Cd)等7种重金属含量;同时测定分析了33个茶园茶叶品质及茶叶和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茶叶中茶多酚平均含量为25.58%,儿茶素平均总量为20.74%,茶氨酸含量均值为2.45%,游离氨基酸总量均值为4.86%。茶叶中各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Pb为0.04~2.65 mg/kg、Zn为34.82~55.38 mg/kg、Cu为3.18~20.16 mg/kg、Cr为0.09~4.89 mg/kg、Hg为0.02~0.30 mg/kg、As为0.66~1.16mg/kg和Cd为0.02~0.19mg/kg;32茶园茶叶符合《无公害食品茶叶》(NY5244—2004)和NY659—2003标准,33个茶园茶叶Cu含量符合有机茶标准。浸出液中仅检测出Zn、Cu和Cr,平均浸出率分别为:32.65%、24.96%和10.50%。土壤中重金属Pb、Zn、Cu、Cr、Hg、As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03、87.61、16.42、12.38、0.20、6.89和0.11 mg/kg,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95.4,潜在生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