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易忠奇 《湖南农机》2013,40(1):174-175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达到互利、互惠、双赢。同时以此来发挥行业企业优势,与学校教育形成高度凝聚的教育合力。职业院校当前的校企合作层次不深,且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与建设等方面为主,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等方面,同样应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才能符合企业对学生综合素养的需求,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在职场上能否取得成功。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发挥好企业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尽快转变成为受市场和企业欢迎的职业人,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全面性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在此社会背景下,培养技术性的人才就成为相关教育机构的主要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各大高校就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应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职业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应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人才培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企业需要的高技术应用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其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传统的笔试考核形式已不适应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目前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入手,分析对于考核评价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国外职业教育考核评价模式,提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考核评价改革思路,建立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了确保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符合企业需求,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推广。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重要的展示平台,能很好地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的产教融合,很好地契合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初衷。为了节约教学资源,通过开展技能竞赛校内选拔赛培训教学与现代学徒制教学相结合,提出一种新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致力于促进职业院校学生更好就业。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纷纷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与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提前获得企业工作经验,为学生后期步入社会奠定基础。这也能让更多的学生提前获得工作的资格,更好地提升职业院校的就业率。汽车专业的应用性较强,校企合作有较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文章针对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的校企合作经验进行论述,为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的进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周健 《现代农机》2022,(2):86-87
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就业方向有非常明确的定位.新时期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应当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文章结合实际,以中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及其组成要素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阐述目前中职院校CAD教学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常见的几种校企合作模式,以CAD教学为例作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普及到社会各个领域。与此同时,市场对计算机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高校作为为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机构,需要加强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基于此,本文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具体培养策略,仅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现代学徒制是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工作重点之一。将现代学徒制和职业教育有效结合,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就业率,同时也有利于为企业、为社会培养适应性更高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本文通过对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分析,提出相关的创新途径,旨在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进入"提内涵、优质量、勇创新"的改革发展期,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使命,专业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人才的未来就业和职业素养,和经济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职业院校要紧贴市场,开设与区域经济产业关联度高的专业,并适当开设新专业以满足市场需求,加强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共育人才机制,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优化专业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专业群建设,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施推进,这种模式逐渐显露出了某种不足,因而如何利用现有的校企合作资源,寻求一种能在职业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人才培养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介绍了现代学徒制的的内涵、具体实施策略,并深入探讨了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如何将现代学徒制融入其中,并与现代职业教育完美结合来培养高精专的汽车维修人才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机电专业是很多学校的品牌专业,如何使这个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技能人才,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重要课题之一;而校企合作可以达到教学互动,使学生人人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特长获得发挥,创新能力获得培养;联办厂也及时发掘人才,为企业输送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人才,达到了校企”双赢”的良好效果。因此,校企合作是机电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刘湘琼 《湖南农机》2016,(12):100-101
为了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湖南都市职业学院印刷技术系和机电工程系根据专业对应职业能力需求和学院实际情况,并利用特有的地理优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印刷技术专业采取"订单培养模式"和"四共校企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深度融合,机电系"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机电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电专业是很多学校的品牌专业,如何使这个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技能人才,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重要课题之一;而校企合作可以达到教学互动,使学生人人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特长获得发挥,创新能力获得培养;联办厂也及时发掘人才,为企业输送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人才,达到了校企"双赢"的良好效果.因此,校企合作是机电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也加深了校企合作维度。然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效果不尽理想,存在合作模式传统、企业缺失长期育人理念、教师行业敏感度低等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应积极采取综合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理论实践综合能力的同时,培养其职业态度与工作经验积累,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满足现代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6.
受益于政策的重视和产业升级,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显得更为重要。义务教育结束后的两次教育分轨中选择了职业教育的学生绝对占据着我国受教育人口中的大多数,接受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将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主要劳动力,重视职业教育人才素质教育的培养,注重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性,是职业教育中需要深思的题目。  相似文献   

17.
2019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将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释放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在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下,面向智能制造业,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与一汽模具、中车等高端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智能成型制造实训中心,组建兼职导师库,与新金享冷弯型钢合作成立冠名班,贯彻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教师与工程师互聘平台,校企共同培养符合区域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孙小小 《湖南农机》2011,(5):173-174
当前,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越来越明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实用技术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战线的共识,同时也成为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现代学徒制的完善与发展是建立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社会经济形态与职业教育改革共同构成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校企合作模式。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学校与企业必须展开更加深入、全面的合作,共同承担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以保证人才培养的有效性,推进社会的整体发展。文章阐明了学生管理工作中校企合作模式的核心内涵,结合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趋势,对现代学徒制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与优化。  相似文献   

20.
受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人类社会的通信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社会各方面也在逐渐信息化。与此同时,信息化同样推动着教育的进步,加速各类教育的变革,而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受到了信息技术冲击带来的便利。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兼备的教育,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观念、教育教学方式、教师综合素养、教育资源及质量、教育管理模式、教学实践活动重新提出了要求,因此,我国职业教育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以信息技术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研究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有助于我国职业教育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