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实施轮作休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轮作休耕制度,是提高耕地质量、缓解粮食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实行轮作休耕还存在着耕地比较紧缺,国家相关政策措施普及推广力度较低,实行轮作休耕补贴及收入保障措施不完善,一些干部群众对轮作休耕的认识不足等现实问题,必须采取建立健全粮食市场供需对接预警体系,加强轮作休耕相关政策的普及力度,完善政府补贴,加大轮作休耕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开展耕地轮作休耕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应对农业发展转型与粮食安全挑战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自2016年起,仪征市成为了江苏省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区域,2018年被列为耕地轮作休耕部级试点县。为保障仪征市轮作休耕工作的持续推进,特对其实施成效和主要做法进行总结,并针对耕地轮作休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应用不到位、核查工作标准难以量化等,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指导、提升综合效益、完善补贴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周边地区实施耕地轮作休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轮作休耕符合制度变迁规律。研究从制度供求、制度创新、产权理论、监管制度及交易成本等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农村耕地轮作休耕的制度内涵。研究发现轮作休耕弥补了当前农村耕地制度供给不足,具备制度创新的两种动力;农村耕地确权是保证轮作休耕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轮作休耕制度与"三权分置"相辅相成。加大监管力度,减少机会主义,合理分配其交易成本,保证各主体在轮作休耕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收益,确保轮作休耕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轮作休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保障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六大区域内的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区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轮作休耕作为一种合理的耕地利用方式,对我国耕地的利用质量和粮食安全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轮作休耕对我国粮食总产量、质量、供给结构、农民复耕与转移就业等作用机理,探讨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认为轮作休耕短期内对我国粮食总产量影响不大,但对粮食质量的提高、粮食供给结构的调整、耕地复耕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提出明确轮作休耕的规模和试点区域;建立轮作休耕与粮食安全结合的宏观调节机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轮作休耕需与耕地流转有效结合,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大轮作休耕土地生态恢复和综合治理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有关轮作休耕的土地类型,国家出台的《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明确了对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休耕试点,对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等地开展轮作试点。因此,以下几个区域的农民就要考虑是否轮作休耕了。1.重金属污染区。一些耕地受到重  相似文献   

6.
我国休耕制度实施的体制性障碍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的推进,体制性障碍已成为影响休耕制度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阻力。现行休耕制度试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休耕政策与农业补贴政策目标矛盾,降低了休耕制度的吸引力;产权界定与休耕预期收益模糊,抑制了休耕主体的积极性;休耕市场化补偿机制欠缺,阻碍了休耕地的维护和改善动力;休耕监督与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影响了休耕地的持续利用等。从休耕计划制定、休耕保障与技术相结合对休耕制度试点进行再思考,提出包括构建耕地保护计划与休耕计划的转换机制;推进多元化休耕保障渠道,稳定休耕农户预期;构建休耕推广路径,健全监督与养护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推进,轮作补贴是否真正起到作用,及其制度试点效果如何等问题成为政策制定者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基于轮作试点区农户调研微观数据,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Tobit模型,分析轮作补贴对轮作试点区农户轮作行为和农户经营效率的影响,探讨轮作政策下农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78.63%的农户认为有必要进行轮作,63.63%的农户认为轮作能够改善耕地质量;轮作补贴对于农户轮作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轮作补贴每增加1个单位,农户进行轮作概率增加0.3%;轮作补贴对经营效率改进并不明显,经营效率更多的还是受劳动力成本、农业经营利润、农业直接投入和农业保险费的影响。因此,为进一步推进轮作试点的实施,完善耕地生态补偿机制,提出3点建议:1)补贴标准可以通过拓宽轮作补贴来源方式加以提高;2)补贴侧重点仍应聚焦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轮作补贴的模式要与提高科技水平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为促进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现对吴中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并针对绿肥种植面积占比不高、绿肥种植效果不够理想、补贴标准不高等问题,提出了相关推广建议,具体建议为大力倡导耕地轮作休耕模式、提高绿肥种植...  相似文献   

9.
速览     
<正>全国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增至1200万亩近日,从农业部召开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推进落实会上传出消息:今年,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规模扩大,轮作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休耕面积扩大到200万亩。据悉,轮作试点的重点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主要是玉米与大豆、薯类、饲草作物、杂粮杂豆及油料作物轮作。休耕的重点地区是河北黑龙港地下水漏斗区、湖南长株潭重金属超标的重度污染区,以及西南石漠化区、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地区。要把试点区打造成政策改革的"试验区"、生产方式变革的"样板区",要把握试点  相似文献   

10.
耕地休耕是保护性耕作的重点工作内容,是保障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总结国外耕地休耕制度和政策经验,探讨中国休耕实践区的模式与特点。结果发现,国外利用科学评价指标识别休耕地、审慎确定休耕规模、以市场机制为手段确定补偿标准及精准差异化的休耕与补贴的做法对中国的耕地休耕可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和经验借鉴。结论表明,中国应积极借鉴国外休耕经验结合本国实践,探索符合国情的休耕制度。制定严密详细的耕地休耕审核评价体系;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视角下审慎确定休耕规模;引入市场机制来协调主体利益,调动农民休耕积极性;充分考虑中国资源禀赋差异,因地制宜实施耕地休耕模式;建立以经济激励为核心的精准化和差异化补贴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农业农村部召开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推进落实会议透露,今年轮作休耕试点在制度化上取得了新突破,轮作以县(市)为单位、休耕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位,集中连片整建制推进。轮作新增长江流域江苏、江西两省的小麦稻谷低质低效区,休耕新增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区、黑龙江寒地井灌稻地下水超采区。节资源、提品质:农业绿色发展的应时之举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就要改变过  相似文献   

12.
正本报讯从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些年,通过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等,我国在构建绿色种植制度上取得积极进展。一批绿色种植技术模式初步集成:在休耕区实行保护与治理并重,并形成了一套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的技术模式。绿色种植制度的政策框架初步构建:轮作注重作物间收益平衡,休耕注重收入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六合区耕地实施轮作休耕的现实意义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实施耕地轮作休耕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阐述了南京市六合区实施轮作休耕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六合区及其他条件相近地区实施轮作休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实施耕地轮作休耕是国家为应对农业发展转型与粮食安全挑战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苏州作为江苏省的首批耕地轮作休耕自主试点地区,轮作休耕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总结苏州市耕地轮作休耕的做法与实际成效,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优化耕地轮作休耕的对策建议,为相关地区耕地轮作休耕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实施耕地轮作休耕这一制度既可以产出高质量农产品,保障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又能让耕地休养生息,增加肥力,可持续发展。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耕地轮作休耕势在必行。指出我国农民采用轮作休耕的必要性,提出当前耕地轮作休耕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促进我国耕地轮作休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朱晓玲 《农学学报》2022,12(6):85-89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运行的关键就是要解决轮作休耕补助的问题。中国的轮作休耕机制起步较晚,目前发展还不完善。在轮作休耕补助方面存在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补助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补助对象不明确、补助标准不易确定、对补助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管等问题。为保障耕地轮作休耕试点的进一步推进,本研究建议完善轮作休耕补助的法律保障机制、积极拓宽补助资金来源渠道,明确补助对象、制定合理的补助标准、加强对补助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等等。  相似文献   

17.
<正>本报讯近日,农业部新闻办举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进展"新闻发布会。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介绍了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进展情况,江苏省农委副主任张坚勇介绍了该省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做法。据介绍,去年以来,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中央农办等10个部门和单位,在全国9个省(区)扎实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取得了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18.
开展耕地轮作休耕是中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深入分析了近年来江苏省耕地轮作休耕实施成效,并结合本地耕作制度和农业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探讨耕地轮作休耕未来发展趋势,为探索符合江苏省情的耕地轮作休耕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动态性耕地轮作补偿价值的测算,基于休耕机会成本法,提出轮作机会成本测算方法。结果显示,利用机会成本法测算依兰县达连河镇诚信玉米专业种植合作社的耕地轮作补偿价值为2 300元/ hm2,国家发布轮作补贴标准为2 250元/hm2,两者存在一定差别。由此可知,基于机会成本法的动态性耕地轮作补偿价值测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同时能够保证补贴政策的动态调整,具有较高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轮作休耕制度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中国土地污染严重,再加上长期处于高负荷的运转状态,使得粮食的高产稳产受到严重威胁。为了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形式的转变,保持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本文归纳了轮作休耕的提出、内涵及可行性,认为推行轮作休耕具有保护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等现实意义,并例举出国内外轮作休耕的典型案例加以描述,提出了有效推进轮作休耕的6 点建议:制定科学的计划;明确轮作休耕的范围;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宣传力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