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年稻鱼鸭种养共生模式效益的研究表明,稻鱼鸭种养共生模式水稻增产lO%以上,增收鲜鱼1036.5kg/hm2,成鸭238.9~489.3kg/hm2;水稻土壤全N、P、K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27.9%、44.3%,6.5%和28.2%,提高了土壤肥力;水稻植株虫口量最少。稻鱼鸭种养共生模式提高了稻田产量和效益,其生态环境质量指教为0.8155,属良性循环的高教复合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稻田杂草群落的变化动态,运用植物群落生态的方法研究了规模稻鸭生态种养、常规稻鸭生态种养和水稻单一种植稻田杂草的群落变化特点及控草效果。结果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杂草密度显著降低,与水稻单一种植比较防效为94%;水稻分蘖到孕穗期稻田杂草主要由看麦娘(Alopecuruspratensis)、稗草(Echinochhloa crausgalli)、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鸭舌草(Mouochoria vaginalis)、水竹叶(Murdannia triquetra)和鳢肠(Eclipta prostrata)组成,抽穗期到成熟期主要由水花生、稗草、狗牙根和水竹叶组成。研究还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水稻分蘖期物种丰富度、Simp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略高于水稻单一种植,Pielou指数低于水稻单一种植;孕穗期到成熟期物种丰富度、Simp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低于水稻单一种植,Pielou指数显著高于水稻单一种植。水稻全生育期规模稻鸭生态种养与常规稻鸭生态种养比较稻田杂草密度、杂草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但杂草生物多样性指数略有提高。说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显著改变稻田杂草的群落结构和组成,可抑制杂草发生危害,达到有效控草目的。  相似文献   

3.
稻虾轮作共生,是根据水稻、小龙虾共生互利特点及两物种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合理配置时空,充分利用土地、降雨等农业资源,进行生态种养的稻田复种模式。因其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而被广大农户喜爱、接受、推广。从稻田改造、水草种植、虾苗投放饲喂、疾病防治、水位控制、水稻栽培管理及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作了针对性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稻鱼鸭种养共生模式效益的研究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3年稻鱼鸭各养共生模式效益的研究表明,稻鱼鸭种养共生模式水稻增产10%以上,增收鲜鱼1036.5kg/hm^2成鸭238.9-489.3kg/hm^2;水稻土壤全N、P、K和有要质含量分别增加27.9%、44.3%、6.5%和28.2%,提高土壤肥力;水稻植株虫口量最少。稻鱼鸭种养共生模式邮稻田较量和效益,其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0.8155,属良性循环的高效复合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5.
金玉姣 《南方农业》2021,(3):28-29,60
稻鱼共生的生态高效种养模式主要是运用环境保护理念,保证水稻与鱼苗共生,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保证区域的生态环境.基于此,以景德镇昌江区为例,阐述稻渔共生模式及其优势,分析农业生态环境发展面临的问题及稻渔共生应用难点,并提出稻渔共生种养模式的应用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目前,水产养殖空间一直压缩,向稻田要空间,发展稻田养鱼养殖前景广阔。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生产方式,是稻鱼、稻虾等共生的生态系统。基于此,利用稻田进行稻田鲤鱼生态养殖技术探究,从稻田工程到鱼种放养、水稻栽培和日常管理,最后收获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希望能够为稻田养鱼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稻—鸭—虾"生态种养模式水体中氮磷浓度及藻类生物量的变化进行研究,为控制稻田排水中氮磷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稻田生态环境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对比"稻—鸭—虾"生态种养模式与常规种植模式,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差异及优越性,重点研究"稻—鸭—虾"的内在协同作用对水体中氮磷及藻类的变化影响。[结果]①相比于常规种植,"稻—鸭—虾"生态种养稻田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含量分别减少32.43%和19.35%,且对初始灌溉水中TN,TP的去除率可达到38.7%和26.9%。②"稻—鸭—虾"生态种养可改变稻田水体中氮磷的形态,在水稻全生育期内,可溶性磷(DTP)和颗粒态磷(PP)比例更加稳定,而在水稻后期,稻田水体中有机氮(ON)比例显著提高。③"稻—鸭—虾"生态种养改善了水体中藻类植物群落结构,稻田排水中藻类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到2.34。④相比于常规种植,"稻—鸭—虾"生态种养中水稻的有效穗、穗粒数和结实率分别提高了4.83%,5.28%和2.84%,稻米中蛋白质含量增加了8.15%,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结论]相比于常规种植,"稻—鸭—虾"生态种养既能有效减少稻田水体中N,P含量,增加水体稳定性,又能提高水稻的有效穗、穗粒数和结实率,增加了经济效益,且并未带来重金属污染风险,是值得推广的大田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8.
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稻渔产业带来了机遇,其中稻田养殖小龙虾是目前收益最高的一种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固始县稻田资源较为丰富,具备发展稻虾共生模式的良好条件,并且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如果能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农业和渔业发展,不断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也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基于此,通过简要阐述开展稻虾共生模式的稻田选择、田间工程建设以及虾种培育和放养,结合实际分析了病害防治措施,以期为未来稻虾共生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根据相关资料可知,稻田养鱼模式在我国南方地区使用较多,其属于一种生态种养模式,有着公害极少、投资较少、效益较高等多方面的特点,从而在很多地区广泛运用。基于此,分析和探讨稻田养鱼模式下的水稻栽培新技术,以进一步提高水稻种植产量、鱼养殖产量。  相似文献   

10.
稻蛙生态种养对土壤微生物及无机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稻蛙生态种养对水稻试验田土壤养分供给与微生物作用之间的关系,以施用化肥与农药的稻田为对照,分别对稻蛙种养的试验田和对照田在水稻种植后的不同时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度、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无机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青蛙养殖后,试验田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随着养殖时间延长而增加,并在养殖青蛙60~90 d后,土壤微生物数量、活度、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无机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田。此外,稻田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优势种也向利于土壤营养循环的方向发生改变。因此,稻蛙生态种养可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微生物活度,提高巨大芽孢杆菌数量以及酸性磷酸酶活性,促进难溶性的磷向可溶性磷的转化,从面提高试验田土壤磷的供应能力。稻蛙生态种养为稻田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稻鸭、稻鱼复合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展茗  曹凑贵  汪金平  代光照 《土壤学报》2008,45(6):1179-1183
21世纪以来,由于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市场对绿色安全稻米的需求,稻田种养复合生态系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模式多种多样,在我国南方地区主要以稻田养鸭、养鱼、养虾为主。同时对稻田种养复合生态系统的机理及其效应也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相关研究表明:稻鸭共生可利用鸭子的活动、觅食产生中耕除虫的效果[1,2],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稻鸭共生有利于稻田通风透光,改善水稻群体结构;提高土壤肥力[3~5];还能减少稻田中的产甲烷菌数量,减少甲烷排放[6~9]等方面作用。然而对于稻田养鸭、养鱼后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还很少,甘德欣等[10]研究表明稻田养鸭后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但对土壤微生物  相似文献   

12.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调控与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在我国粮食作物种植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保障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稻田是温室气体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的重要排放源。因此,控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对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具有稳产增效、绿色发展的重要功效,同时显著影响了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以及全球增温潜势(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稻鸭共作、稻田养小龙虾、稻鱼共作、稻田养蟹、稻田养鳖等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由于稻田养殖生物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添加生态位、延长食物链的增环作用,通过其持续运动、觅食活动等,不同程度地影响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GWP,总体呈现出减缓温室效应的趋势。本文概述了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CH_4和N_2O的排放特征及水分管理和施肥措施的影响效应,探讨了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减排途径,并分析了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前景,以期为我国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健康发展和稻田生态系统减排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通过对稻蟹生态种养田连续多年进行定位监测,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稻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以及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设置在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处理为稻蟹种养处理(CR)和单一稻田处理(FP),13年内连续监测土壤基本理化生物学性质、水稻与河蟹的产量,计算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种稻模式而言,稻蟹生态种养模式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尤其在最初的3 ~ 4年内变化显著,后续的10年内变化较小,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总的来说,土壤容重降低了0.05 g cm?3,土壤孔隙度增加了2.1%。土壤有机质含量从25.5 g kg?1提高到了28.4 g kg?1,增加了2.90 g kg?1;土壤全氮含量增加了0.19 g kg?1,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了21.2 mg kg?1、2.23 mg kg?1、29.0 mg kg?1;土壤微生物量碳增加了128%。从氮肥利用率来看,CR处理比FP处理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0.3%,增幅显著。从水稻及河蟹经济效益来看,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稻米品质优化促使稻米价格上涨13.8%,加之河蟹的产出,每公顷纯经济效益增加18269元,实现了稻蟹双收的目的。综上所述,稻蟹生态种养模式不但使土壤性质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还保证了水稻产量和河蟹的经济效益,是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佳生态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2017年,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总面积达6 646.7 hm~2,主要模式有"稻-虾""稻-鱼""稻-蟹""稻-鳖""稻-鳅""稻-鸭-鱼"等,全市实现种养效益增收3亿元以上。2016—2017年在崇州、邛崃两个点组织实施了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品种筛选试验研究。通过对参试品种的生育期、株高、产量、株叶形态、抗倒伏能力、抗稻瘟病能力和米质等指标综合分析认为,宜香4245、德优4727、宜香优2115、川优6203、宜香优7633等5个品种可作为成都市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的水稻主推品种,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即将向全市推介发布。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能值分析的稻蛙生态种养模式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蛙生态种养模式将蛙类引入稻田,提高水稻生产系统的生产效率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重要的生态农业产业之一。为评价稻蛙生态种养模式的经营效益,本研究运用能值分析法,综合分析2015—2019年上海市青浦区稻蛙生态种养模式生产系统的能值投入和能值产出,并选用能值自给率、能值投资率、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可持续发展指数5项指标评价其能值效率。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9年青浦区稻蛙生态种养模式生产系统中,农田灌溉水、雨水化学能、复合肥、有机肥、基础设施等是主要的能值投入内容;稻谷、秸秆、成蛙以及政策性收入为主要产出能值内容。稻蛙生态种养模式生产系统能值自给率与能值投资率均值分别为0.18和4.86, 5年中无明显变化趋势;净能值产出率均值为3.65,呈逐年上升趋势;环境负载率均值为0.46,总体呈下降趋势;可持续发展指数均值为8.52,总体呈上升趋势。由于研究区域与经营模式的差异,与其他系统相比,稻蛙生态种养模式生产系统承受环境压力较小,能值可持续指标表现良好,可持续发展潜力大,是值得拓展推广的绿色生产模式;但系统自我维持力弱,受经济社会影响波动较大,农业生态系统经济发展程度与生产效率仍有提升空间,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适当增加能值投入,开拓多元化产品,提高系统产出率。本研究为稻蛙生态种养模式进一步健康稳定发展和推广提供了参考依据与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改革,紧紧围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建设,确保粮油生产稳定发展,保障粮油产品安全,实施"就地储粮、科技储粮"的粮油发展战略。于广西灌阳县新圩镇开展绿色水稻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区,并开展了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和稻田养鱼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每667 m~2放养1 733尾效益最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阐明了潜育性稻田水稻起垄栽培,形成垄面种稻、水面养萍、水中养鱼的立体种养结构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水稻、红萍、鱼类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氨挥发是稻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探究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氨挥发产生的影响,可为该模式的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为评估稻蛙共作模式对水稻-紫云英轮作系统氨挥发的影响,通过开展田间小区试验,采用密闭式间歇抽气法采集氨气,对水稻-紫云英轮作系统的土壤氨挥发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空白对照(CK,不施肥,不放蛙)、常规水稻种植模式(CR,施化肥,不放蛙)、稻蛙共作模式(RF,施化肥,放蛙)。结果表明:稻蛙共作模式水稻季氨挥发累积量为47.02kg·hm~(-2),占当季施氮量12.9%;其后茬紫云英季的氨挥发累积量为16.27kg·hm~(-2);全年轮作系统的氨挥发累积量为63.29kg·hm~(-2),较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的氨挥发累积量降低15.3%。稻蛙共作模式全年水稻-紫云英轮作系统的氨挥发累积量占施氮量的比例为17.4%,显著低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所占比例(20.5%)。水稻田面水的铵态氮浓度是影响水稻季氨挥发的主要因素,水稻田面水p H、水温、气温、风速等因素的影响次之,随温度上升,水稻田面水铵态氮浓度对氨挥发速率的影响逐渐增大。放蛙对水稻产量、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氮肥利用效率及后茬作物紫云英产量的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稻蛙共作模式在水稻-紫云英轮作系统中具备一定的氨减排潜力,但该模式对稻田氨挥发影响的长期效应及其影响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生对土壤养分和水稻病虫害防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上海淀山湖稻区,设置稻鸭共生田间试验,研究稻田养鸭对水稻土壤养分、田面水和水稻病虫害防控的影响.试验分为四个处理:(1)稻鸭共生(DR);(2)受稻鸭共生区田面水影响,但无鸭子进入(ND);(3)受稻鸭共生区田面水影响,无鸭子进入,但人工除草(NDW);(4)不受稻鸭共生区田面水影响,水稻单作(CK).结果表明:无论...  相似文献   

20.
垄栽稻萍鱼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阐明了潜育性稻田水稻起垄栽培,形成垄面种稻,水面养萍、水中养鱼的立体种养结构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水稻,红萍,鱼类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