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茶园建设是引领茶叶转型升级,实现茶叶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生产,推进茶叶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对重庆市生态茶园发展现状、建设模式和典型案例的调研分析,总结提出茶-林复合型、茶-果复合型、茶-草(肥)复合型、茶-(林)-菌复合型4种主要建设模式,并提出"加强政策引导、强化科技支撑、提升茶园建设质量"等促进重庆市生态茶园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茶叶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备品,茶叶品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茶叶企业的品牌形象。从源头把控好茶叶的品质,则需要茶企业做好茶园生态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基于此,阐述安溪乌龙茶茶园生态的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四川米苍山生态茶园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茶园所涉及的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多样,是开展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活动的理想场所。以四川广元黄茶种植园为例,根据茶园土地利用的自然景观格局特征,提出了茶园以坡地水土保持、道路水土保持、庭院水土保持和溪沟生态治理等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为主的镶嵌式布设封禁治理措施的总体水土保持布局模式。以茶叶全产业链为科普活动为主轴,在种茶、赏茶、品茶和售茶4个关键节点的主要游憩场所为科普对象选择了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内容,并组织了水土保持科普教育活动。围绕"农旅融合"发展理念,将生态茶园打造为以茶树种植和茶叶采摘体验、生态茶园观光、茶文化宣传和生态茶园水土保持技术展示与交流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运用田间实体展示、体验感知、标识牌、专题展板、移动多媒体等手段,向社会公众诠释水土保持措施功能、普及水土保持科技知识和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4.
重庆是茶树原产地之一,也是人工种植茶树最早的地区,具有悠久的茶叶产销历史。2015年重庆市茶园面积4.55万hm~2,干毛茶总产量3.1万t、总产值15.76亿元;重庆茶叶消费以针形名优绿茶为主,红茶、乌龙茶、黑茶消费较少;茶叶出口以红碎茶为主,其中,荣昌区的红碎茶出口量占全国的40%。简述重庆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重庆茶叶产业发展建议:建设茶树良种繁育与标准生态茶园基地;加强品牌与流通体系建设;挖掘茶文化,发展茶旅游;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茶叶属于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茶叶是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最大的民生产业,近几年来,西坪镇在生态茶园建设示范推广成功的基础上,加大了有机茶园建设与技术管理,促使有机茶园建设得以更好地发展,更好地实现有机茶叶种植。  相似文献   

6.
基于森林旅游蓬勃发展的大背景,阐述在林场发展生态茶园的优势和必要性。利用苍梧县森林资源和六堡茶品牌优势,在林场建设新型生态茶园,促进当地茶产业和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以在苍梧县国有天洪岭林场建设六堡茶生态茶园为例,分析其发展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结合森林旅游发展,走可持续道路;借鉴其他地区的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加强项目管理"等生态茶园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7.
施肥是保证茶树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证。单施无机肥或有机肥均能够对茶叶产量、茶产品品质及土壤肥力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存在明显的缺陷和隐患,如土壤酸化、氮素损失严重和茶鲜叶产量降低等。因此,在无机肥和有机肥配施基础上结合新型肥料和新型施肥技术体系,如硒肥、炭基水溶肥和智能水肥一体化等是茶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综述了无机肥、有机肥、无机肥和有机肥配施3种施肥模式对茶树生长发育、茶叶产量、茶叶品质、土壤肥力等方面的影响,并结合茶园新型肥料和施肥技术,从多方位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为实现茶园合理施肥、生产高产优质茶叶和提升茶园土壤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等高条播密植茶园效益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茶叶是歙县主要栽培的经济植物之一,该县年产干茶1万t以上,茶叶收入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在全县1.9万hm~2茶园中,坡地(5°以上)茶园有1.7万hm~2,其中40%~50%为低产茶园。这些茶园因坡陡棵稀,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造成茶棵萎衰,单产低而不稳,严重制约着歙县经济的发展。如何控制坡地茶园的水土流失,并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能,是该县茶叶生产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探索坡地低产茶园的改造途径,我站从1985年开始,对等高条播密植茶园的水保、经济效益进行了为期7年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生态茶园建设是皖西大别山茶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 ,小流域综合治理为生态茶园建设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在政府牵头、多部门配合基础上 ,以生态茶园建设为突破口 ,结合水土保持工程、植物和园艺等综合措施 ,可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复合生态茶园经济效益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差异,为茶园管理与决策优化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试验地位于浙江省,始于2012年。供试茶园包括单一种植(CK)、茶草复合(GT)、茶菌复合(BT)和茶禽复合(PT) 4种生态模式,均已持续经营10年。2019—2021年调查了茶叶产量、收入与支出明细,2021年采集0—60 cm茶园土壤测定pH、有机质、养分含量等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土壤进行了综合肥力评价。以茶园收入作为经济指标,土壤pH、土壤有机质(SOM)、综合肥力作为生态指标,对不同类型茶园经济与生态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1)CK模式茶园3年茶叶平均产量为189 kg/hm2,净收入为65000元/hm2。GT、PT和BT模式的茶叶平均产量分别较CK模式提高了63.5%、79.4%和99.2%,3年平均净收入提高了66.7%、99.7%和83.7%,BT模式中的黑木耳和PT模式中的散养鸡带来的附加收入,分别占该模式总收入的40.9%和22.1%。CK、GT、PT和BT模式下茶园的产投比分别是2.57、3.23、3.69...  相似文献   

11.
湖南丘陵茶区绿茶生产优劣势及主要生态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丘陵区具有茶叶知名品牌多,茶叶生产成本低、产量高等优势,丘陵区茶园在湖南省茶叶生产中占有山区茶园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但丘陵茶园存在土壤贫瘠、季节性干旱严重、生态组分简单等生态问题,造成茶叶品质下降,并影响茶叶的生产效益。小区试验表明:在丘陵茶园开展稻草覆盖可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显著提高茶树生长季节(3~10月)表层土壤的水分含量;夏秋高温季节进行遮阳网覆盖遮荫,可改善茶园光照、温度和水分条件,有利于新梢中氨基酸和叶绿素等内含物的积累,提高名优茶的产量;建立人工复合生态茶园和遮阳网覆盖遮荫同样有改善丘陵茶园生态环境的效果,还可增加天敌数量,抑制茶园主要害虫的发生和发展。建议在湖南丘陵茶区推广复合生态茶园技术,在茶树行间种植落叶乔木,全园覆盖稻草。  相似文献   

12.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模式与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生态茶园建设技术模式的应用背景和内容,详细阐述了该技术模式所采用的技术体系,具体分析了该技术模式的应用效果和特点,表明其具有改良土壤、营造茶园良好微生态、净化环境、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及增加收益等效果。  相似文献   

13.
茶叶是北川羌族地区茶农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从茶园建设、茶树定型修剪和草害防控等方面探讨了北川苔子茶高山幼龄茶园管护问题。建议根据北川茶园地貌、北川苔子茶的茶树特性,加强北川苔子茶幼龄茶园的基本建设、查苗补苗、施肥管理、杂草防除、茶树修剪、合理间套作等环节。  相似文献   

14.
安溪县茶园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溪县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近年来,茶叶价格不断攀升,出现了毁林、高坡度开垦茶园的现象。由于缺少合理规划和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导致水土流失现象相当普遍,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针对安溪县茶园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了茶园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和成因,提出安溪县应从生态农业建设和环境综合保护出发,进行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的防治对策。做到宜林则林、宜茶则茶、宜草则草,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相结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使茶产业朝可持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与中国茶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型茶业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氮肥盲目超量不科学施用,农药频繁高成本不合理施用,茶叶品种结构单一、适期采摘难度大、茶叶资源利用效率低,低产茶园面积大、产投比低、效益差,茶园物种单一、生物链短、物质能量循环利用效率不高。最后提出了以低碳经济为导向促进中国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包括减量施用氮肥,研究应用提高茶树氮肥利用率的施肥技术;结合农业措施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施用量,提高农药利用效率;优化茶树品种结构,加速低产茶园改造步伐;建设复合生态茶园,延长生物链,促进茶园内物质能量循环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间种白三叶草和稻草覆盖控制丘陵茶园杂草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开展丘陵茶园杂草生态控制,可减少对茶园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消耗,避免使用化学除草剂。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野外应用小样方多点采样调查茶园杂草种群数量、生物量、平均株高和茶芽密度等指标,结合实验室的茶叶内含成分分析和感官评审。结果表明:茶园共有杂草16科31属31种,春季(4月)以生长速度较慢、生物量小、株高在30cm以下的杂草为主,夏季(7月)以生长快、植株高和生物量大恶性杂草为主,秋季(9月)恶性杂草开始减少,酢浆草、白花蛇舌草等生物量小、株高矮的杂草逐渐增多;稻草覆盖处理茶园春、夏和秋季3个观测时期杂草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H)、均匀度(J)等指数均高于清耕对照,优势集中性指数(C)低于清耕对照;间种白三叶草处理春、夏和秋季3个观测时期杂草总数量和生物量均显著低于清耕对照,夏、秋季杂草平均株高显著低于清耕对照;稻草覆盖和间种白三叶草处理春季茶芽重和产量显著高于清耕对照,鲜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清耕对照,茶叶感官评审得分高于清耕对照处理。这表明稻草覆盖和间种白三叶草能改变茶园杂草群落结构,有效控制杂草生长,增加茶叶产量和改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7.
在茶叶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会导致其产量和质量降低,进而使得茶农收益降低。基于此,从组织机制、生态调控、农艺改良、物理生物防治技术等方面,阐述了福建省安溪县茶园虫害绿色防控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以供茶企及茶农在茶园害虫防治过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寿宁县龙虎山茶园现状,分析龙虎山茶场生态茶园建设的必要性,提出龙虎山生态茶园建设规划、配套设施建设及植树绿化、种草护坡、套种绿肥、绿叶回园等防护体系建设、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主要管理技术措施,并总结了龙虎山生态茶园建设成效和示范带动。  相似文献   

19.
"农业+旅游"是一种新兴农业经营形态。通过对海南省茶旅产业发展现状、优势与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海南省茶旅产业发展的4个对策:完善茶区功能布局,提升茶园基地建设标准;提升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加强品牌推广与市场培育;做好茶园基础认证工作,加强海南红茶的特色宣传;整合茶旅相关产业资源,加快茶旅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武隆区是全国最适宜种植茶叶的区域之一,截至2017年底,武隆区茶园在地面积0.368万公顷。茶叶产业已经成为武隆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分析了重庆市武隆区茶叶产业的发展优势、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5个发展对策:坚持文化为魂,挖掘千年茶史;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坚持市场导向,打造生态品牌;坚持茶旅融合,提升产业价值;坚持政策整合,优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