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九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选择市面上常用的9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通过叶面喷雾处理,定期调查纹枯病发病情况。结果表明,9种药剂中,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5%己唑醇悬浮剂、20%井冈·蜡芽菌可湿性粉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及300 g·L-1苯甲·丙环唑乳油这5种药剂对防治水稻纹枯病有较高的防治效果,防效均在70%以上,最高防效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葡萄酒中苯醚甲环唑的测定方法,以超声辅助-凝固-漂浮分散液液微萃取(UADLLME-SFO)为富集、净化手段,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检测葡萄酒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量,应用正交试验对萃取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宜的萃取条件为:萃取剂十一醇30μL、超声时间5 min、氯化钠浓度30 g·L~(-1),此条件下苯醚甲环唑的检出限为2.3 ng·L~(-1),相对标准偏差(n=5)在3.5%~6.2%之间,当添加浓度为1μg·L~(-1)和50μg·L~(-1)时,苯醚甲环唑的添加回收率在90.2%~98.4%之间。本研究结果为葡萄酒中苯醚甲环唑残留的检测提供了研究方法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2011年在重庆市垫江县采用农药"福戈"对水稻螟虱类害虫的防效作了初步示范。示范区每667 m2用福戈(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8 g防治稻纵卷叶螟、水稻二化螟、稻飞虱,对照区每667 m2用1.8%阿维菌素乳油50 mL防治稻纵卷叶螟、40%毒死蜱乳油80 mL防治水稻二化螟、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 g防治稻飞虱,结果表明,福戈的防效优于对照农药。  相似文献   

4.
梅片树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天然右旋龙脑提取的新资源,目前生产上正遭受炭疽病的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防治梅片树炭疽病,本研究选择8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与筛选。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对炭疽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15%咪鲜胺微乳剂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为0.039 mg/L、0.170 mg/L和0.260mg/L;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8.8%噁酮锰锌水分散粒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抑制作用较弱。该研究结果为田间梅片树炭疽病防治杀菌剂选择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不同杀菌剂对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效果,在大田条件下对70%甲基硫菌灵WP、50%多菌灵WP、48%肟菌·戊唑醇SC、25%嘧菌酯SC、30%代森锰锌SC、12.5%烯唑醇WP和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SC共7种杀菌剂防治玉米大、小斑病进行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治玉米大、小斑病的无公害药剂。结果表明: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SC 2 000倍液、30%代森锰锌SC 500倍液、48%肟菌·戊唑醇SC 3 000倍液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明显;48%肟菌·戊唑醇SC 3 000倍液、30%代森锰锌SC 500倍液、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SC 2 000倍液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理想。综合多种因素分析,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SC 2 000倍液、30%代森锰锌SC 500倍液、48%肟菌·戊唑醇SC 3000倍液可作为防治药剂,在大田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党参根腐病最佳抑菌化学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选择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噁霉灵、十三吗啉、噻呋酰胺、福美双6种常见杀菌剂,每种药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开展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研究其菌落生长及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十三吗啉、甲基硫菌灵对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苯醚甲环唑、噁霉灵、噻呋酰胺能有效减少病菌色素分泌。十三吗啉、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对党参根腐病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EC_(50)分别为0.46×10~(-3)、0.852×10~(-3)、1.31×10~(-3)g·L~(-1);福美双、噁霉灵对其抑制作用稍弱,EC_(50)分别为154.99×10~(-3)、435.31×10~(-3)g·L~(-1)。噻呋酰胺对该病菌基本没有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安全、高效的除草剂,选用了6种除草剂进行玉米田间杂草防治药效试验。结果表明,960 g·L~(-1)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 275 g·hm~(-2)、72%异丙甲草胺乳油1 620 g·hm~(-2)对玉米田间杂草防除效果较好,建议在玉米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防治梨黑斑病的高效低毒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 11种杀菌剂对梨树黑斑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40%氟硅唑乳油对梨树黑斑病菌丝的毒力最强,EC50 值最低,为0.401 6 μg/mL;其次是10%苯醚甲环唑乳油、20%丙环唑乳油、25%戊唑醇乳油,EC50 值分别为1.478 0、2.018 5、4.101 0 μg/mL;1.5%噻霉酮乳油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对菌丝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差,EC50较高,分别为886.52、759.468 μg/mL。11种杀菌剂对梨树黑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榆中县旱作农业区,进行了4种药剂对西葫芦白粉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已唑醇微乳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27%高脂膜乳剂等4种药剂对西葫芦白粉病均有一定防效。其中以喷施5%已唑醇微乳剂1 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0倍液防效较高,分别为54.63%、52.12%;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72 863.6、72 836.4 kg/hm2,较清水对照分别增产9.87%、9.83%。建议生产中5%已唑醇微乳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交叉使用,最好在发病前喷施,同时结合药剂防治及时清除病、老叶,有效提高药剂防效。  相似文献   

10.
选用4%四氟醚唑水乳剂、20%戊菌唑水乳剂、4%嘧啶核苷水剂、12.5%苯醚甲环唑+20%嘧菌酯悬浮剂、5%己唑醇悬浮剂浮剂、24%晴苯唑悬浮剂6种药剂进行葡萄白粉病的防效试验。从试验结果,12.5%苯醚甲环唑+20%嘧菌酯悬浮剂效果最好,其次是4%嘧啶核苷水剂,再其次是20%戊菌唑水乳剂,防效最差的是24%晴苯唑悬浮剂。通过试验为葡萄白粉病防治提供了最佳药剂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高效防治药剂,研究32.5%苯甲·嘧菌酯SC、30%苯甲·丙环唑EC、75%肟菌·戊唑醇WG、24%噻呋酰胺SC、12%井冈·蜡芽菌AS这5种不同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综合防治效果表明,5种药剂中32.5%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药效最好,且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荸荠又名马蹄,我国是盛产荸荠的地方,它以个头大、皮薄肉嫩,水分充足,清甜无渣,爽脆可口闻名。探讨24%的噻呋酰胺悬浮剂应用于防治荸荠秆枯病药效以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加充分的生物学材料。[方法]选取来自于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鹅塘镇塘面村12组黄日宜农户荸荠田,面积约为0.15 hm~2,严格观察荸荠田的生长状况,待荸荠处于球茎膨胀期,即荸荠秆枯病流行期,采用不同剂量的24%噻呋酰胺悬浮剂进行防治,观察防治效果。[结果]第1次、第2次施药防治效果均未达到60%,效果不佳,但有所提高,24%噻呋酰胺各计量组在第2次施药后防治效果提升显著(P0.05),但25%苯醚甲环唑的防治效果提高不显著(P0.05),第3次施药后24%噻呋酰胺1 100倍液和25%苯醚甲环唑组的防效提高显著(P0.05),均达60%以上;每次次施药后24%噻呋酰胺1 100倍液和25%苯醚甲环唑的防效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药效相近;3次施药后病情指数控制良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合适剂量的24%噻呋酰胺悬浮剂能够显著提高荸荠秆枯病的防治效果,提高生长质量,增加收益。  相似文献   

13.
高效低毒农药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析高效低毒农药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4—8月,选取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城厢镇格兰村一农户水稻责任田100 m~2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处理方法分为喷洒清水的对照组、喷洒30%爱苗乳油225 mL·hm~(-2)的A组、喷洒20%好年冬750 mL·hm~(-2)的B组、喷洒30%爱苗乳油225 mL·hm~(-2)加20%好年冬750 mL·hm~(-2)的C组,对4组病虫害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4组病虫害防治效果相比较,C组最佳,A组次之,B组再次之,对照组最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低毒农药有助于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而30%爱苗乳油225 mL·hm~(-2)加20%好年冬750 mL·hm~(-2)方案具有重要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甘南州青稞田杂草滋生的问题,验证除草剂组合5%唑啉草酯乳油+2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在青稞田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剂量,采用裂区设计,5%唑啉草酯乳油和2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均分别设3个用量水平,进行了2种除草剂不同剂量配比筛选试验。结果表明,5%唑啉草酯乳油1 500 mL/hm2+2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75.0 g/hm2兑水450 kg处理不仅对青稞田安全无药害,而且对青稞田野燕麦和阔叶杂草防除效果好,药后25 d株防效分别达到92.22%、91.87%,药后60 d鲜重防效分别达94.76%、92.33%。同时该处理的折合产量最高,为5 450 kg/hm2,较空白对照(不施用除草剂)增产32.28%。综合考虑认为,5%唑啉草酯乳油1 500 mL/hm2+2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75.0 g/hm2为甘南州青稞田防除野燕麦和阔叶杂草的最优除草剂组合。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氟硅唑、戊唑醇、多菌灵对菌丝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氟硅唑在处理剂量为0.800 μg/mL时,抑制率为96.04%;戊唑醇在处理剂量3.200 μg/mL时,抑制率为96.21%;多菌灵在处理剂量0.320 μg/mL时,抑制率为92.20%。氟硅唑和多菌灵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较强, EC50分别为0.038 52 μg/mL和0.067 54 μg/mL;其次为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EC50分别为0.154 8 μg/mL和1.504 23 μg/mL;苯醚甲环唑和异菌脲EC50分别为4.357 08 μg/mL和4.875 82 μg/mL。苯醚甲环唑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最弱。  相似文献   

16.
造成上市蔬菜农药残留量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很多菜农在防治病虫害时,往往不注意蔬菜上市前的农药使用间隔时间。对于蔬菜上常用农药的合理使用,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早有明确规定。现将蔬菜常用农药合理使用标准介绍如下,供菜农在蔬菜上市前使用农药时参考。(1)杀菌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在上市前7天使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3~5天;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4~7天;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7天;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4~5天;50%加瑞58%瑞毒雷锰锌可湿性粉剂2~3天;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3~4天。(2)杀虫剂10%抵氰菊酯乳油2~5天;2.5%溴氯菊酯2天;2.5…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1.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0%虫螨腈悬浮剂(除尽)、0.5%烟碱·苦参碱水剂、5%氟啶脲乳油(抑太保)和20%甲氧虫酰肼悬浮剂(美满)5中杀虫剂防治榨菜小菜蛾的防效,结果表明20%甲氧虫酰肼悬浮剂(美满)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5%氟啶脲乳油(抑太保)。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晚稻上施用四种药剂有效防控水稻"三虫三病"(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晚稻用药三次,从而达到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减量用药(减少施药次数、减少用药成本)、有效控害(提高综合防治效果)和增效增产(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目的。经过4个多月的试验示范,晚稻全程用药模式取得了成功,每季晚稻减少施药1~2次,防治3、4代二化螟效果分别为93.70%、92.0%,防治4、5代稻纵卷叶螟效果分别为93.9%、91.8%,防治4、5代稻飞虱效果分别为93.91%、95.44%;对纹枯病的防效达到84.6%;同时,也对稻曲病和稻瘟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控制效果。晚稻平均产量增加61.50 kg/667 m2,平均增收179.20元/667 m2。  相似文献   

19.
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化州市为害水稻的重要细菌性病害,近年来常常暴发成灾为害,对水稻高产稳产构成极大威胁。按照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比较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两种处理和对照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50~80 g,第2次药后14天对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分别为73.61%~76.58%、61.43%~66.76%,优于对照每667 m~2施用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100 g(防效分别为60.11%、49.05%)。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在水稻细菌性病害田间防治上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广西柑橘生产季节,由于受高温高湿环境的影响,很容易滋生柑橘炭疽病等各种病害。针对柑橘炭疽病,采用新型防治药剂400 g·L~(-1)氯氟醚酯菌唑悬浮剂开展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推荐防治药剂适宜使用剂量为5 500~2 500倍,防效可达76.58%~86.48%,以2 500倍液相对防效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