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面对一株荒草般的野生稻,你不知道它经历过多少沧桑,内里有何等蕴藏,改变过多少世界。野生稻,是现代水稻的祖先。野生稻也被称为植物熊猫,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稀有植物资源。1992年我国发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将三类野生稻列为国家濒危二类保护植物。三类野生稻分别是我国发现的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疣粒野生稻。观其名字可以猜测,有的野生稻具药用价值,有的野生稻籽粒上会长痘痘。  相似文献   

2.
我国野生稻资源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伟  谢建坤  万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015-5016
[目的]研究近20年来我国对野生稻资源保护的进展。[方法]通过对原位保护、异位保护、原位保护和异地保护相结合的方法对野生稻保护效果的阐述,综述目前野生稻资源保护的研究进展。[结果]有的学者认为,原位保护是保护野生稻的一种有效途径;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异位保护是保护野生稻的有效途径;也有人认为应采用原位保护和异地保护相结合的方法保护野生稻。[结论]尽管目前的方法对我国野生稻资源的保护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具体、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己当老板?这是一个很诱人的念头。有的人怕这样怕那样,还是觉得打工好,有的人就偏不信邪,勇往直前要做这个成功的创业者。但是,自己创业,不是一名随便说说的话,究竟需要准备些什么?下面这篇文章也许会给你一些不一样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3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厅长谢泽宇率调研组赴南宁市隆安县考察调研,分别到隆安县粒粒谷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野生稻保护区、更望湖三角麦种植区等考察一二三产融合、"那文化"、秋冬种作物结合休闲农业发展等有关情况。调研组深入了解当地光伏农业生产、土地流转、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带动农民的模式等,深入调研当地"三产"融合有关情况。调研当地野生稻保护区时,谢泽  相似文献   

5.
对稻属植物18个种的谷粒形态和稃面乳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谷粒形态在稻种间差异较大,亚洲栽培稻、非洲栽培稻、普通野生稻、尼瓦拉野生稻、南方野生稻、展颖野生稻和巴蒂野生稻谷粒的长、宽和厚较大,短药野生稻谷粒的长/宽比最大。乳突类型在稻属组间差异较大,组内较稳定。亚洲栽培稻、非洲栽培稻、普通野生稻、尼瓦拉野生稻、南方野生稻、展颖野生稻、巴蒂野生稻、药用野生稻、根茎野生稻、高秆野生稻、宽叶野生稻和澳洲野生稻的外稃有双峰乳突,斑点野生稻、小粒野生稻和紧穗野生稻的外稃有多峰乳突,马来野生稻的外稃有单峰乳突,短药野生稻的外稃有凹痕乳突,颗粒野生稻的外稃有瘤峰乳突。颗粒野生稻外稃表面没有稃毛,短药野生稻和马来野生稻外稃稃毛较少,紧穗野生稻、高秆野生稻、斑点野生稻、澳洲野生稻、宽叶野生稻、小粒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外稃稃毛在外稃边缘较多,而中部较少,其余稻种外稃大多密布稃毛。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保护野生稻资源,保持物种多样性,水稻育种提供基础参考。【方法】通过调查贺州市野生稻资源现状及保护情况,分析野生稻保护存在的问题和部分野生稻资源及原生境消失的原因。【结果】发现贺州市有普通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2种野生稻资源,普通野生稻由1978年23个分布点减少到2015年的1个分布点,分布面积仅存1%;药用野生稻由16个分布点减少到5个。野生稻原生境保护点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管理机制不到位,土地权属不确定,缺乏后续资金保障,有害生物危害加剧及保护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建议】加大对野生稻资源保护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力度,加大资金投入,以及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和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等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广西野生稻自然资源濒危现状评估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对广西原记录有野生稻分布的14个市59个县240个乡(镇)1100多个分布点进行实地调查和濒危现状评估。实地调查发现有58个县属濒危以上等级,表明广西野生稻自然资源濒危现状严重。指出广西野生稻自然资源濒危现状严重主要是由于原生地消失、原生地环境质量恶化、外来物种入侵、过度放牧与频繁刈割等原因造成。提出提高野生稻保护级别;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野生稻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完善野生稻资源的保护法规;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完善的野生稻原生境保护体系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广西桂平市野生稻资源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桂平市原分布有两种野生稻,一种为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另一种为药用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2007年5月重新对桂平市野生稻资源进行调查与收集,结果表明:发现原生地新分布点2个,面积约1998 m2;普通野生稻原生地现存分布点24个,占原记载的42%,毁灭程度为58%;药用野生稻原生地现存分布点2个,占原记载的14%,毁灭程度为86%。导致桂平市野生稻资源严重被毁的原因主要是农业开垦、过度放牧、外来物种侵蚀以及开采矿石等,据此提出了提高全民对野生稻资源的保护意识、建立原生境野生稻保护区、加强异位保存等3项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云南3种野生稻中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根据已报道的NBS LRR类和STK类抗病基因结构中的氨基酸保守区域 ,设计简并引物 ,通过PCR扩增及克隆 ,从普通野生稻 (OryzarufipogonGriff.)、药用野生稻 (OryzaofficinalisWall.)、疣粒野生稻 (Oryzameye rianaBaill.)中共获得 14类NBS 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其中普通野生稻中的有 7类 ,药用野生稻中的有 2类 ,疣粒野生稻中的有 6类。药用野生稻中TO12代表序列与普通野生稻中TR19代表序列 ,同属一类 ,且具有 10 0 %的同源性 ,说明不同种野生稻中的同一类 (聚类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是完全一致的。同时 ,还获得 5类STK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其中普通野生稻中的有 4类 ;药用野生稻中的有 1类。通过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分析 ,发现笔者克隆到的抗病基因同源序列与已克隆的抗病基因L6、N、Bs2、Prf、Pto、Lr10和Xa2 1等的氨基酸同源性都相当低 (均低于 2 5 % ) ,暗示了这些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可能是目前尚未报道的抗病基因的同源序列。  相似文献   

10.
温室产业真正可以出售的商品是什么?也许有的人可以很快的回答这个问题,植物、花和它们带来的美好与快乐,以及对客户的服务都是温室行业的商品,但我们也许忘记了我们真正可以出售的是什么。无论我们出售什么都是为了得到利润,这是最简单的看法。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并没有留给我们更多的时间可以关注那些商业行为中的经济利益以外的东西,这样,我们关注的东西很容易就变得只有金钱,“什么销售更快”的观念变成了“什么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润”。Katy Moss Warner先生,美国园艺学会主席,2003年在伊利诺斯州查尔斯大街举行的多年生植物研究成果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野生稻的分布及栽培稻的起源问题栽培稻是由野生稻培育成功的,而野生稻不只一种,栽培稻品系更为复杂。所以要探索栽培稻的起源,特别是某一地区是否即是起源中心之一,除了在那里必须发现有较早的栽培稻遗存以外,还必须有(或历史上曾经有过)野生稻的分布,而那种野生稻同当地最早的栽培稻又必须在遗传学上具有最密切的亲缘关系。对于我国现有野生稻的调查开始于本世纪初年。1917年,美国人麦尼尔在广东罗浮山麓至石龙平原一带首次发现了普通野生稻。1926年,我国水稻学家丁颖在广州东郊犀牛尾的沼泽地带发现了野生稻;随后在番禺、增城、丛化直至广西的西江流域的很多地方都发现  相似文献   

12.
水稻品种在不同纬度下持久抗瘟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0~1994年,经在不同纬度、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稻作生态类型的重病区设立6个持久抗性稻瘟病鉴定圃。从38000份国内外稻种资源中筛选出140份材料,通过多个抗性组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表明,Tetep、小粒野生稻(Oryza minuta J.S.Presl ex C.B.Presl)湘资3150、天津野生稻、谷梅2号、魔王谷等被认为具有持久抗性品种的特征和性能,其中小粒野生稻为兼具抗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的多抗性品种;研究还表明从古老的地方品种及野生稻中发掘持久抗瘟性抗源获得率高。通过对品种多抗性组分主成分分析和品种抗性系统聚类分析,提出了持久抗瘟性鉴定的4个有效组分和品种抗性分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野生稻对潜根线虫的抗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水稻分蘖期和乳熟期,调查了9份野生稻及4份栽培稻对潜根线虫的田间抗性,结果表明:根内线虫量栽培稻大于野生稻,普通野生稻大于其他类型野生稻;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受多种潜根线虫侵染,药用野生稻、南方野生稻和尼瓦拉野生稻上仅发现水稻潜根线虫(Hirschnanniella oryzae),表明野生稻对潜根线虫种间存在选择抗性.  相似文献   

14.
云南3种野生稻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差别较大,疣粒野生稻花药最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为3.3%,其次是景洪普通野生稻为2.1%;元江普通野生稻再次之,为1.2%;药用野生稻诱导率最低,仅为0.8%。疣粒稻花药愈伤组织植株再生能力最强,再分化率在37.4%~52.6%,普通野生稻再分化率为19.2%~26.3%。本试验建立了疣粒野生稻、景洪类型和元江类型普通野生稻的花药培养离体无性系,为长期保存云南野生稻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依据20年前贵港市覃塘区野生稻分布记录情况,对该区原生地野生稻现状进行了重新考察评估。通过考察,弄清了该区野生稻分布现状及原生地野生稻濒危现状和原因,并抢救性收集了一批宝贵的野生稻种质新资源;提出建立野生稻保护区、加强抢救性收集保存、加强保护野生稻的立法与宣传、加强对野生稻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创新利用与合作研究等措施,以保护和利用现有的野生稻资源,充分发挥野生稻种质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库存野生稻种质资源发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初贤  望飞勇  温东强  覃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664-12666,12676
[目的]为种质库贮藏野生稻种子及其他作物种子发芽力监测、方法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种质库中贮藏21~28年的2177份野生稻资源种子的发芽率进行监测,分析不同类型的野生稻种子贮藏后发芽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中期库贮藏24~28年后的野生稻种子发芽率下降差异极明显,贮藏28年的药用野生稻种子平均发芽率从50.56%下降至11.34%;在长期库贮藏21~27年的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外国野生稻各种种子平均发芽率下降差异不显著,同一类型不同编号的野生稻种子同时入库贮藏后种子发芽率变化有差异。[结论]野生稻种质资源在长期库中贮藏比在中期库贮藏效果好,寿命长,能安全保存24年以上。  相似文献   

17.
疣粒野生稻(Oryza meyeriana Baill.)是稻属中保存较多原始性状特征的种类,对病害、虫害及非生物胁迫的抗性良好,尤其是高抗白叶枯病,蕴含大量优良基因,既可作为抗病、抗虫、耐旱和耐盐碱基因发掘及水稻育种的优良抗源材料,也可作为稻作高蛋白、高赖氨酸等改良稻米品质育种的优异种质资源;但疣粒野生稻(GG基因组)与栽培稻(AA基因组)亲缘关系较远,其遗传特性研究和发掘利用远落后于普通野生稻等其他野生稻.文章通过综述疣粒野生稻分类和命名、优异性状、遗传特性及其在水稻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疣粒野生稻研究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指出当前疣粒野生稻赖以生存的原生境不断遭到破坏,其生存形势已十分严峻,若现存的居群得不到有效保护,将会造成更多的资源流失;此外,疣粒野生稻基因组的复杂程度限制了其功能基因及基因家族的研究,同时增加了同源基因克隆的难度和准确度,致使疣粒野生稻有利基因的发掘和利用进程缓慢,以疣粒野生稻为亲本的育种研究非常有限.因此,今后要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疣粒野生稻研究:(1)重视疣粒野生稻的保护,加强保存、保护措施研究;(2)借助现代生物技术,包括第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蛋白组学分析和代谢组学技术等开展疣粒野生稻优异性状调控机理研究,加强抗病、抗虫、耐旱及耐阴等功能基因的发掘.(3)加强疣粒野生稻杂交障碍和杂交后代不育研究,寻求克服杂交障碍及挽救杂交后代的方法,促进疣粒野生稻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野生稻是水稻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来源。广东自1978—1980年开展首次全国野生稻资源普查搜集以来,在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广州建立了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和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库,目前入圃种植保存野生稻资源5 188份、繁殖种子入库保存4 000余份,涵盖20个野生稻种;在广州和茂名各建立了1个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形成了种茎入圃、种子入库保存及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的野生稻资源保护体系。利用广东野生稻资源直接或间接育成156个品种通过国家、省、地品种审定,其中18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而且大部分品种米质达到国标、部标或省标优质3级或以上等级,说明野生稻资源在优质稻品种培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广东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与育种利用工作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布局不全面,野生稻自然生存呈现濒危趋势;野生稻资源鉴评设施设备条件不完善,深度鉴评基础薄弱,影响野生稻资源充分利用。建议加大野生稻保护与鉴评经费投入,加强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野生稻资源优异种质创新、育种新材料创制和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以促进野生稻资源保护和育种利用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耐冷性强的野生稻种质,研究野生稻耐冷性遗传的稳定性,为水稻耐冷性育种和研究提供抗源。【方法】利用人工气候箱对收集的广西野生稻资源进行苗期耐冷性鉴定,在桂北高寒山区自然低温条件下进行宿根期耐冷性评价;选择耐冷性较强的材料通过连续套袋自交或花药培养进行耐冷性遗传纯合研究。【结果】筛选出苗期1级耐冷材料广西普通野生稻20份,广西药用野生稻1份,普通野生稻花培株系92份;宿根期3级耐冷材料广西普通野生稻43份,药用野生稻2份,普通野生稻花培株系5份;耐冷性较强的直立或半直立型种质8份;广西普通野生稻苗期和宿根期耐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26),广西药用野生稻苗期和宿根期耐冷性相关性不显著(r=-0.11);广西普通野生稻在苗期耐冷性与宿根期耐冷性上,平均耐冷等级均表现为匍匐型耐冷性最强,倾斜型次之,半直立型与直立型间无差异且最弱;来自桂北的野生稻苗期耐冷性最强;来自桂南的野生稻宿根期耐冷性表现最强。【结论】鉴定筛选出的材料可用于耐冷育种及抗逆机理研究。筛选出的材料可用于水稻耐冷性研究和育种,同时可以通过套袋自交与花药培养加快获得耐冷性更强的纯合株系。  相似文献   

20.
段峰森  刘虹  陈雁  覃瑞  李刚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548-2552
采用药用野生稻C基因组DNA及C0t-1 DNA为探针,分别对药用野生稻(CC)自身和大颖野生稻(CCDD)体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利用C基因组DNA探针进行分析显示,药用野生稻24条染色体都被杂交信号覆盖;而在大颖野生稻中可区分为24条CC型染色体(杂交信号较强)和24条DD型染色体(杂交信号较弱)。以C基因组C0t-1 DNA探针进行分析显示,在药用野生稻染色体的端粒、着丝粒、近着丝粒区域有很强的杂交信号,而大颖野生稻中也有24条染色体在这些区域红色杂交信号较强,另24条染色体的杂交信号很弱。表明利用C基因组DNA和C0t-1 DNA为探针的GISH和FISH技术,都能很好地将大颖野生稻C、D染色体组区分开,C和D基因组亲缘关系较远,二者具有不同起源。与药用野生稻C基因组相比,大颖野生稻C基因组出现了一些分化。这些都为研究大颖野生稻C和D染色体组起源,探讨异源四倍体进化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