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近年来,吉林省的农村经济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就长远来看,农村消费市场还需不断完善。农村居民消费问题是实施乡村战略中重要的内容,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此,分析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并运用Eviews 8.0软件,通过收集2000—2018年吉林省农村居民年人均年收入、消费支出的相关统计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ADF检验分析其平稳性、EG两步法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等实证分析得出二者的具体关系,得出人均年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性,并对如何提高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等调研方式获取重庆茶叶消费行为的第一手资料,借鉴霍金斯模型对重庆市场茶叶消费行为进行研究,从消费需求特点、消费偏好和茶叶消费影响因素等方面加以分析,为重庆茶叶企业营销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用能显著增长。在分析概括相关学者关于我国农村用能的研究的基础上,对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梳理,归纳了农村能源的类型与特点,探讨了我国农村能源政策以及我国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能情况,总结其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农民信息素养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保障,基于安徽农村的调研研究了农民信息素养的内涵,分析了农民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县域农村居民纯收入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ESDA空间相关分析理论和GIS技术相结合,揭示了1980-2009年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空间格局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江西省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绝对差异增大,相对差异明显缩小,空间结构呈纺锤型(中间集中型),集中于中上收入区、中下收入区和低收入区3种类型,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县域之间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呈现空间上的集中分布,高收入区集中于浙赣铁路及京九铁路北段沿线,低收入区集中在赣南地区;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09年位于HH和LL象限的县域分别占总单元数的53.85%、69.23%、65.93%和71.43%,局部集聚格局显著,集聚能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8.
9.
激发我国超大规模的农村市场优势和农村居民潜在需求,大力促进其消费结构和品质升级,是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重要一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夯实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基础.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应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加快消费创新融合,营造农村居民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基于此,阐述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必然性,分析促进农... 相似文献
10.
立足当前社会上具有实际价值和重要的科学问题,以期通过本次研究,以相关计量分析理论为指导通过调整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而改善农村居民贫困现状提供指导作用,从理论上通过切实研究为改善农村贫困居民的现状提供一条科学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中国率先在农村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至今为止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我国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绝大多数农民群众已经解决了温饱并过上了小康生活。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现出来,而且已经成为阻碍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论文从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所在;总结出了要想彻底地解决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想,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唯一科学可行的方法;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的具体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生计方式下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制定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规划及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西安市城郊地区381份调查问卷,采用优势能源系数法与Tobit模型开展研究。[结果](1)纯农户主要使用秸秆、玉米芯、薪柴等生物质能源,经济性、可获性优先;兼业户生物质能、液化气和太阳能使用突出,可获性与便捷性兼顾,呈现互补性消费;非农户优势能源为煤及其制品、电能、太阳能等商品能源,便捷性、清洁性与高效性优先。(2)可获得性是影响纯农户生物质能消费的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作物种植面积的多少,人均收入提高会减少其消耗;非农户生物质资源缺乏,煤及其制品、电能为主要生活用能,常住人口越多,煤炭、电能消费量越大,人均收入、家庭有效最高受教育程度对电能消费正向影响;兼业户液化气、太阳能消费受家庭规模与人均收入影响明显。[结论]农户生活能源消费行为受家庭特征、人均收入、能源可获得性等方面影响,纯农、兼业、非农3种生计方式伴随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商品化、高质化用能的演替过程,呈现了生活用能的阶梯提高。城郊农户大量使用排放系数较高的煤及其制品,不利于城市地区环境改善,应重视这类群体的用能导向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代际收入流动性反映的是社会公平与机会平等。农村低收入群体由于家庭经济资本薄弱、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受社会资本和贫困文化限制,导致其子代机会与能力双重缺失,表现出明显的代际低收入传递特征。教育具有补偿性和发展性效能,有助于提升农村低收入群体职业技能、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扩充社会关系网络和消除精神贫困。建议充分发挥教育阻断农村居民代际低收入传递的价值,完善公共教育政策,优化职业教育供给,引导低收入家庭转变教育投资观念,从而促进代际收入流动。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江苏省农业过剩氮与农村居民消费关系拟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江苏省1990—2007年的农业生产数据,运用曲劳(Truog)的养分平衡法理论,测算了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过剩氮的总量,研究了江苏省农业过剩氮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关系的变化趋势。在对时序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模型模拟发现3次回归曲线能较好地反映过剩氮排放量与人均生活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农业生产中过剩氮的产生是从1990年开始的,2007年过剩氮的总量已经达到1.48×106 t,是1990年的8.38倍。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1990年787元增长到2007年4 792元,17a间增长6倍,年均递增11.6%。(2)证实了EKC(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一种可能而不是一种必然。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转折点以及到达转折点的不同时间跨度;(3)江苏省的过剩氮量与人均生活消费量关系曲线并不完全符合标准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N型曲线特征。政府应积极引导农民合理施用肥料,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