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建的燕山水库工程为例,在分析工程建设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评价该水利工程的影响范围、程度等指标的选取原则与方法,初步建立了一个水利工程建设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模型,可以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影响的定量化评价该评价方法可以克服以往水土保持生态影响评价中单因素评价带来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水利工程建设造成的直接生态破坏和间接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通过自然和人工对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可改变水流运动规律,形成新的绿地,让生物有栖息之所,从而构建新的稳定的生态系统,对推进水资源持续利用、水环境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区域响应的机制与原理、分析与识别、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而导致生态系统失衡,进而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衡量一个水利工程的成败不仅要看它的工程技术解决的如何,还要看它在建设中对环境的影响是否得到重视,是否有具体的、完善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关于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工程在调控水资源时空平衡,防止洪涝灾害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对于河道治理工程来说,水利工程的建设破坏河道生态环境的平衡,从而导致一系列的河道生态问题。现今,河道治理问题与水利工程都已成为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就水利工程对河道生态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探讨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及对水资源的大力开发,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愈加严重。国家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以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为基本着眼点,重点分析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影响,并针对当前农业生态坏境现状提出相关保护措施,在施工中提高生态坏境保护意识,促进水利工程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6.
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环境较恶劣,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干旱区其表现更为突出.科学的分析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可为区域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以Landsat遥感影像和水文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分析开都河流域第一分水枢纽工程建成前后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径流量与生物量变化趋势,进一步讨论水利工程建设对开都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第一分水枢纽工程建成以后,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增加,其中耕地面积直线增加;2)通过对水利工程建设前后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得知水利工程可以调节开都河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配,适应人类对水资源利用的要求;3)水利工程运行后,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与生物量逐渐增加,裸地面积逐渐减少,说明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态水利规划对水文环境具有积极影响,实施科学的生态水利规划不仅利于工程建设的正常顺利开展,而且也符合国家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因此必须引起人们充分的重视。就生态水利规划的重要性、原则及其对水文环境的积极影响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水利工程的设计规划工作能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由此,着眼于构建发展生态水利的河道综合治理体系,着手于建设水利工程会给自然环境带来哪些负面的影响,建设生态环保的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实施这3个方面,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由此,着眼于构建发展生态水利的河道综合治理体系,着手于建设水利工程会给自然环境带来哪些负面的影响,建设生态环保的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实施这3个方面,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生态水利是尊重基于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相协调的水利资源利用方式,在进行水利工程开发和治理过程中应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结合凌源市青龙河(瓦房-东营子段)防洪治理工程建设中生态水利设计和施工等阶段生态理念的应用,对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对河道治理工程建设起借鉴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处理好经济效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证经济建设和生态系统的双重良性循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时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生态修复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多样且严重,主要表现在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草地退化严重;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等。分析了西北地区存在的各种生态问题及其本质,并探讨了其形成机制。提出了西北地区生态修复对策:加强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的综合利用;建立节水型的社会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特色经济体系;建立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机构,合理配置水利工程;稳定现有灌溉面积,提高用水效率;粮食生产,总体平衡,区内调节;合理确定水价,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建立生态产业发展机制;加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施必要的生态移民工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水库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恶化。水位的周期性变化使消落带生态脆弱性增强、水土流失加剧、地质灾难增加、岸边污染加重,并可能诱发流行病疫情,原有消落带生态系统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本文在阐述消落带的分类后,通过分析周期性淹水对消落带的影响,探讨了水库蓄水运行后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对策,以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落带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大型水利工程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复杂而深远,新形势下生态文明理念已逐步融入水利工程建设中。以大型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重大环境影响因素弃渣场为主线,以秦岭隧洞工程黄三段为例研究弃渣场的选址、设计思路更新变化、工程实施过程中弃渣场优化配置与防护设计,研究新形势下大型水利工程弃渣场设计理念更新、设计内容新要求及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其他工程贯彻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5.
浅析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使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有效的环境经济管理手段,是近年来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建立与完善我国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各生态环境建设参与者的积极性,而且对生态环境破坏者的破坏行为将起到经济制约,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实现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从经济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生态系统价值理论3个方面论述了建立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结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际,对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主要类型、实现的途径以及存在的主要困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当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还有若干问题需要探讨和研究 :一是水资源问题。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控制面源污染、保护水资源 ,同时会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必须研究生态用水的问题。二是生态自我修复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生态自我修复理论的基础是生态环境发展演变的自然规律 ,开展生态自我修复的实践基础是水土流失防治的现实需要。三是前期工作问题。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应避免生搬硬套水利工程前期工作阶段划分 ,或者流于形式、走过场两种倾向。四是群众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问题。根据中央农村税费改革精神 ,做好群众投工方式的调整 ,建立群众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借鉴国内外经验,在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和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通过重点工程建设和实施多元化投融资模式,是农业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重要途径。在系统阐述了宁夏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5大类型共23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并明确了投资导向。据此,提出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优化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建立持续灵活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双鸭山煤矿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煤矿的资源生产情况,分析了煤矿地面塌陷威胁社会经济安全,煤层气抽放破坏大气环境,煤矸石露天堆放污染生存环境,地下水抽干排放危机水资源,水土流失恶化生态环境的问题;总结当地环境保护与治理经验,借鉴国内外环境地质研究成果与先进技术,提出了提高现代生态意识,完善法制和监督管理;建立长效预防机制,降低生态环境污染影响;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建设责任制;建设资源节约型矿区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增加资金技术投入,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科学评价旅游地生态安全的时序演变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识别其影响因素,探讨其驱动机制对协调旅游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矛盾,推进区域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持续健康发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基于DPSIR模型构架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TOPSIS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研究区2009—2018年旅游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宁夏旅游生态安全贴近度由2009年的0.423增加至2018年的0.517,旅游生态安全状况有所改善,但其安全等级始终处于中等水平,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改善;就不同子系统而言,驱动力系统和状态系统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压力系统、影响系统和响应系统整体呈上升趋势;通过地理探测器探测发现,不同因素对旅游生态安全影响的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关键影响因子数量减少,单一因素对旅游生态安全的影响增加。而旅游空间密度高、压力大,生态环境质量不高、响应能力不足是宁夏生态安全整体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因此依据旅游生态系统承载力,合理把控游客数量,加大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提高系统响应能力是提升和改善研究区旅游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流域生态补偿作为流域管理的一个热点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汾河流域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成为阻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建立汾河流域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理论研究与分析,结合汾河流域的实际情况,明晰建立汾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因和原则,分析建立汾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主体、客体、方式和标准,同时提出建立汾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保障措施,从而构建起汾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整体框架.在汾河流域引入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可以调整生态效益及相关的经济效益在保护者与受益者、破坏者与受害者之间的分配关系,而且还可以保护和改善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全流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