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丁乡 《农村新技术》2012,(11):62-63
藁本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藁本和辽藁本的根茎,以干燥品入药.藁本主产于四川、陕西、江苏、江西、山东、湖南、河北等地,辽藁本主产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山区.该品味辛,性温,入膀胱经,气芳香,具有发表、祛风散寒等功效,除配方药外,还用作200余种中成药及新药、特药的原料.  相似文献   

2.
辽藁本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和根茎入药,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等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风湿肢节痹痛。其嫩茎叶可作蔬菜食用,口感独特,有很好的食用价值。辽藁本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以野生资源供应药材市  相似文献   

3.
王全  郁强 《农村科技》2007,(6):60-61
藁本别名辽藁本、香藁本,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0-180厘米,主产于四川、陕西、山东、新疆等地。新疆藁本主要分布在伊犁、塔城、阿勒泰海拔在1300-1800米、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的地区,多生于阴坡、树林。藁本以根及根茎干燥后入药,有驱寒、止痛、镇静、解热、止泻、祛风湿等功用;以新鲜茎叶配菜,口感独特,有很好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辽藁本作为我国大宗药材,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但是辽藁本栽培种较少、栽培技术落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研究不够深入,严重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文章综述了辽藁本在种质创新、栽培技术研究、种苗繁育、药用成分分析、分子生物学及微生物组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辽藁本未来研究应关注的方向,为辽藁本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辽藁本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藁本、北藁本、热河藁本、香藁本。根和根茎供药用,为常用中药材,也是东北地产药材。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等功能,用于治疗感冒风寒、头痛、风湿痹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辽藁本野生资源日趋减少,人工栽培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不同仿生栽培模式对辽藁本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辽藁本资源的保护和扩大资源量、探讨辽藁本最佳栽培模式,在异地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辽藁本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仿生栽培模式下,辽藁本株高、叶面积指数、分枝数和花序数等生育性状的变化规律相似,其中以模式1发育较迅速,其他模式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发育迟缓,发育量值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仿生栽培模式中光照强度有利于辽藁本植株生长和产量提高,以及挥发油的积累。综合分析认为,仿生栽培辽藁本方法可行,不仅可以利用闲置土地发展林下经济和立体开发资源,而且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长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辽藁本栽培的最适根芽数,研究不同根芽数对辽藁本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繁育根芽数。结果表明:随着根芽数的减少,生育期延长,株高、茎粗、茎充实度和产量等均有所增加,繁殖辽藁本的最佳根芽数为2个。  相似文献   

8.
对6省9个不同地区川芎种质、藁本及辽藁本样品的ITS2序列进行分析,并采用NJ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9个川芎种质、藁本与辽藁本的ITS2序列共有220个保守位点和8个变异位点,其中信息位点4个,单一变异位点4个。藁本、辽藁本与川芎间GC含量相近,变异位点相似,平均K2P遗传距离分别为0.008,0.011,小于川芎种内遗传距离0.013。NJ进化树分析显示,各地川芎种质、藁本、辽藁本间有着极为亲密的亲缘关系。结合前人本草考证的结果,对川芎的起源、川芎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首次提出辽藁本也可能是非主栽川芎种质野生种源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不同浓度多效唑对辽藁本生长·产量和挥发油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晓林  赵伟  王大伟  张连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837-17839
[目的]为提高辽藁本的产量与质量。[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100、200、300、400mg/L)多效唑对辽藁本的生长、药材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药材挥发油含量的影响。[结果]多效唑对辽藁本有明显的矮化增粗效应,以浓度为400mg/L的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300mg/L;随着多效唑浓度的升高,辽藁本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呈现降低趋势;100、400mg/L的多效唑控制辽藁本花量的效果较好;多效唑浓度为100~300mg/L时,可提高辽藁本的产量,有助于挥发油的积累。[结论]多效唑浓度为300mg/L时,有利于辽藁本的生长,可提高辽藁本的产量,有助于挥发油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
摘花序、打顶对辽藁本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孕蕾期辽藁本为材料,研究了摘花序、打顶等处理对辽藁本生育性状特征及根部产量的影响。结 果表明,孕蕾期摘花序后,辽藁本植株生长健壮,茎粗和、茎充实度、叶面积指数等性状表现较好,根部产量高;打顶 后植株生殖生长旺盛,花序数增多,但结实率低,根部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辽藁本为试材,测定不同采收期辽藁本中挥发油含量,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提取时间、粉碎度、料液比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时间4 h,粉碎度为10目,料液比1:14 g·m L-1,为辽藁本挥发油提取的最佳条件,此条件下测得辽藁本中挥发油含量最高的为10月15日采收,含量为6.42%。  相似文献   

12.
以1年生辽藁本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大小根茎繁殖材料对辽藁本地上部分生长状况、根部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以1级根茎作为繁殖材料辽藁本长势最好,根部产量最高;以3级根茎作为繁殖材料辽藁本成活率最高,但根部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正>藁本为伞形科植物藁本或辽藁本的的干燥根茎及根,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进入本世纪以后,由于藁本和辽藁本(以下简称藁本)的药用价值及其特殊疗效,已引起中医药界的普遍重视,尤其是价格的一路走高,逐渐成为药材市场角逐的焦点品种和药商、药农创收的重要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以辽藁本地上茎作为繁殖材料,研究辽藁本地上茎扦插繁殖方法。结果表明:辽藁本地上茎具有较强的扦插生根能力,以茎节中下部节间较短、节粗大并且带有成熟叶片的插穗进行扦插,并结合吲哚丁酸500~1 000 mg/L速蘸10 s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比分析不同DNA条形码候选序列对辽藁本及其混伪品的鉴定能力。以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新疆藁本(Conioselinum vaginatium)及藁本混伪品白芷(Angelica dahurica)、石防风(Peucedanum terebinthaceum)、当归(Radix angelica sinensis)为鉴定材料,提取总DNA,利用4对候选序列(Nr ITS、ITS2、acc D和trn H-psb A)分别进行PCR扩增,产物进行双向测序。得到的序列采用Codon Code Aligner V2.06进行拼接,Clustal X2.1进行多序列比对,MEGA 5.0计算K-2-P距离,构建系统发育NJ树。结果表明,Nr ITS和ITS2序列能够鉴别辽藁本与新疆藁本及其他混伪品。  相似文献   

16.
辽藁本(Ligusticum ieholense Nakai etkitag.)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藁本、北藁本、香藁本。其根及根茎入药,为我国传统药材之一,也是东北的地产中药材。  相似文献   

17.
辽藁本是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道地药材之一,应用广泛、发展前景广阔。作者综述了辽藁本生产现状及资源、育种、栽培方面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目前生产上及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藁本别名辽藁本、香藁本、火藁本等,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2米左右,多生于高山草丛中。根茎呈不规则团块状,有多数须根,以根及根茎入药,能散寒发表、止痛、镇静、止泻、祛风湿,用途广,需求量大。多年来人们习惯采挖野生藁本供药,既破坏了草场和生态环境,又使宝贵的野生资源濒临枯竭,因此,为满足市场需求需开展人工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控制辽藁本根腐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药剂对辽藁本根腐病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建立毒力回归方程,旨在为田间防效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0种药剂中,10%苯醚甲环唑、3%噻霉酮、80%乙蒜素、1.8%辛菌胺醋酸盐的EC50分别为0.0173 mg/L、0.3186 mg/L、0.7366 mg/L和2.6932 mg/L,抑菌率都超过90%,可作为防治辽藁本根腐病的参考用药。  相似文献   

20.
藁本别名辽藁本、香藁本、火藁本等,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2m左右,多生于高山草丛之中,分布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根茎呈不规则团块状,有多数须根,以根及根茎人药,能散寒发表、止痛、镇静、止泻、祛风湿,用途广,需求量大。多年来人们习惯采挖野生藁本供药,既破坏了草场和生态环境。又使宝贵的野生资源濒临枯竭,因此.为满足市场需求急需开展人工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