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甘蔗宿根矮化病(Clavibacter xyli subsp.xyliDavis et al.)是甘蔗的主要病害之一,于1944~1945年首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甘蔗品种Q28上发现[1]。我国1986年确诊存在RSD之后,广东[2]、福建[3]、广西[4]曾对全省蔗区进行普查  相似文献   

2.
甘蔗是广西来宾市兴宾区主要农业产业,也是农民收入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农民栽培管理水平还是较低,产量维持在6.75万kg/hm~2左右。因此,提高栽培技术是甘蔗增产的有力保障,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培法和收割期对甘蔗单产及含糖量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1975~2008年33年间日本南大东岛甘蔗生产数据, 分析了甘蔗栽培方法[新苗种植(包括夏植和春植)、宿根]和收割时期对其产量、品质和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栽培法甘蔗多年平均产量依次为夏植>宿根>春植; 新植甘蔗的种植期越早产量越高; 宿根甘蔗产量与前茬甘蔗的收割期呈二次函数曲线关系, 前茬甘蔗收割过早或过迟均对宿根甘蔗生长不利; 宿根甘蔗产量随宿根次数增加呈下降趋势; 宿根甘蔗含糖量通常高于新植甘蔗, 且不同栽培法下3月下旬前收获的甘蔗含糖量随收割期后延而逐渐增加.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依据栽培方法、收割时期预测甘蔗单产和含糖量的数学模型, 模型对我国甘蔗种植业具有理论和实际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1、《甘蔗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研究和应用》,由柳城甘蔗研究室、广西甘蔗研究所、合浦县农科所、广西农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柳州地区甘蔗组培苗应用研究协作组、合浦县糖办、柳城县甘蔗组培苗栽培技术指导小组、柳城县糖办等九个单位合作完成,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 2、《柳江魚类调查研究》,由牧医系梁亮主持,柳州地区畜牧水产局与我院共同完成,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广西农牧渔业技术改进一等奖。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模式对甘蔗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多年单一化的宿根栽培导致甘蔗产量下降,而套种豆科作物能较明显地提高宿根蔗产量。本研究以赣蔗18 的新植栽培、 宿根栽培和宿根/大豆套种栽培的甘蔗根际土壤为对象,结合土壤微生物区系、 土壤酶活性,甘蔗基本农艺性状及其产量、 质量指标,揭示宿根蔗套种大豆的增产机制及生物学意义。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甘蔗蔗糖含量基本一致,但宿根蔗套种大豆由于茎径粗大而较宿根连作表现出明显的产量优势。不同栽培模式下甘蔗根际土壤酶活性有显著差异,套种明显提高了宿根蔗根际土壤酶活性,尤其是与碳、 氮、 磷循环相关的蔗糖酶、 脲酶、 酸性磷酸单酯酶。不同栽培模式下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有显著性差异,单一宿根连作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和细菌/真菌比例降低,而宿根蔗套种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和细菌/真菌比例提高,使甘蔗根际土壤微生物从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总之,单一的宿根连作可导致根际土壤总微生物量及酶活性下降,引起土壤微生物介导的营养循环受阻,从而使甘蔗产量下降,而宿根蔗套种大豆模式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宿根蔗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6.
甘蔗收获机刀盘轴向振动对甘蔗宿根切割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甘蔗收获机刀盘轴向振动对甘蔗宿根切割质量的影响,该文根据刀盘切割和传输甘蔗时的工作状况,在试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刀盘轴向振动及其对宿根切割质量影响的系列相关试验,即通过在切割试验平台刀盘上安装不平衡质量块的方式实现刀盘轴向的可控振动,以模拟刀盘在切割和传输甘蔗过程中产生的轴向振动工况;并在刀盘轴向振动状态下,通过进行一系列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平衡质量大小、刀盘转速、进给量等因素对甘蔗宿根切割质量的影响规律。经过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可通过安装不平衡质量的方法实现刀盘轴向的可控振动;2)刀盘的轴向振动振幅与甘蔗宿根切割质量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87;3)在正交试验条件下,不平衡质量对刀盘轴向振幅及宿根切割质量在显著水平0.05下均具有显著影响,各试验因素对甘蔗宿根切割质量影响的大小排序为刀盘的不平衡质量、甘蔗输送速度、刀盘转速。该文初步揭示了刀盘轴向振动对甘蔗宿根切割质量具有显著影响的规律,为深入研究复杂激励下刀盘振动对甘蔗宿根破头的影响机理、探索基于动态特性的甘蔗收获机设计方法、开发适于丘陵地区的甘蔗收获机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甘蔗根际土壤化感潜力评价及其化感物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农28"和"赣蔗18"的新植、宿根甘蔗根际土壤为材料,以未种植甘蔗的土壤为对照,探讨甘蔗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及不同极性有机溶剂浸提液化感作用潜力及其主要化感物质成分(GC-MS鉴定)。结果表明:甘蔗根际土壤的水浸提液对莴苣幼苗具有化感作用,表现为高抑低促,且宿根甘蔗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莴苣的抑制作用比新植甘蔗强;有机溶剂浸提液的生物测试结果表明,弱极性的乙醚、石油醚浸提液对莴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极性的氯仿和强极性的甲醇浸提液则相反,且甲醇浸提液对莴苣的抑制作用最强。水浸提液及有机溶剂浸提液的测定结果均表明,"赣蔗18"宿根甘蔗根际土壤的化感潜力高于"福农28"。"赣蔗18"宿根甘蔗根际土壤甲醇浸提液物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赣蔗18"宿根甘蔗根际土壤中存在与化感作用相关的物质有54个,主要分为5大类:酸类、萜类、酚类、甾类、酯类。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宿根蔗平茬对甘蔗出苗的影响,就甘蔗品种“GT42”进行了宿根蔗平茬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宿根蔗平茬后能提高甘蔗发株率、分蘖率,增加甘蔗有效茎,提高产量和含糖量,对甘蔗株高、茎径影响不明显;平茬+腐殖酸处理与平茬处理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粉垄耕作对宿根蔗和新植蔗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甘蔗对养分吸收以及植株解剖形态的影响,为粉垄耕作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糖42号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试验,以常规耕作为对照(CK,耕作深度25 cm),粉垄耕作(垂直旋深40 cm)为处理,甘蔗种植采用新植甘蔗和宿根两种方法.在甘蔗主要生育期,采集植株...  相似文献   

10.
出于实现甘蔗优质高产的目的,在甘蔗种植的过程中应注意做好田间管理,保证甘蔗能够吸收到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同时避免受到病虫害的侵害。要想使甘蔗田间管理充分发挥作用,应强化甘蔗田间管理主要技术的应用。基于此,立足于甘蔗田间管理,分别分析新植蔗和宿根蔗田间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甘蔗是广西环江县农村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近年来调查了环江县甘蔗双高(高产、高糖)栽培技术应用现状,发现存在种茎不消毒、密度偏低、基肥不足、出苗不齐等问题,提出促进甘蔗双高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的对策:推广双芽种茎播种,做好种苗消毒处理;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提高蔗田有效苗数;施足农家有机肥,推广甘蔗专用配方肥。  相似文献   

12.
观察了三代组培蔗及其第一年宿根大田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组培甘蔗第一、二代和宿根糖分含量不及供体;第三代较供体略好。茎径比供体小,差异明显。有效茎则明显多于供体。蔗产量、糖产量第二代及宿根组培蔗优于供体。组培蔗植株第一代有6%的形态变异,变异没有遗传性。讨论了甘蔗组培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甘蔗种植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市场调查分析,甘蔗种植在我国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并且为甘蔗种植区的农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对提高当地农户的生活水平具有极大的帮助。但是,目前的甘蔗种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创新种植方法,提高甘蔗种植的栽培技术,才能有效地保障甘蔗的产量和质量。基于此,针对广西河池地区的栽培技术应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有效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从广西来宾市象州县在甘蔗种植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从选用良种及处理、选土与整地施肥、适时开沟播种、及时覆盖地膜,做好田间管理等几方面对甘蔗双高栽培技术进行分析,为蔗农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切割压力的甘蔗收割机刀盘高度自动调节装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蔗收割机在丘陵山地收割过程中,切割刀盘无法随蔗垄高度变化自动调节是甘蔗宿根破损和甘蔗浪费的主要原因.针对此问题,研制了切割刀盘液压马达压力数据采集装置和刀盘切割高度随垄高变化自动调节装置.将切割液压马达压力数据采集装置安装在4GZQ-260型甘蔗收割机上,采集甘蔗机收过程中切割液压马达压力数据,测量表明,当甘蔗种植密...  相似文献   

16.
甘蔗是世界最主要的糖料作物.甘蔗栽培的主要目的是获得高产优质的制糖原料.以增加蔗农收入和提高糖厂的经济效益。产量高、蔗糖分高是甘蔗良种必须具备的条件。但还应该具备宿根性好、抗逆性强以及其他优良的工农艺性状。甘蔗良种是指在某一区域、某一时期、某一栽培制度下获得单位面积最高的产蔗量和产糖量,而且产量稳定,适宜当地生态环境.栽培制度和制糖工艺的要求.经济效益显著.能为蔗糖业工农双方所接受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甘蔗是南方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助力。提升甘蔗种植产量,带动经济效益上涨,需积极应用高产栽培技术,做好种植管理。基于当前甘蔗栽培现状,以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展开分析,提高甘蔗的生长效果,为后期甘蔗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糖料蔗的种植面积分布,研究甘蔗栽培技术的实际运用,按照试点先行逐步铺开的原则,实行糖料蔗高效种植节水灌溉,保证糖料蔗的高产和高糖。糖料蔗可以选用可选用高糖、高产及抗逆性、宿根性、适应性好的品种,如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桂糖31号、桂糖32号、桂糖42号、新台糖22号等品种。基于此,介绍如何通过科学方法使甘蔗达到双高水平,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栽培甘蔗。  相似文献   

19.
基于作物发育动态理论模型原理及钟模型方法构建甘蔗发育期模拟模型(SDSM,sugarcane development simulation model),模拟新植蔗和多年宿根蔗不同发育期。利用广西甘蔗主产区(宜州、沙塘、来宾、扶绥、贵港)的甘蔗发育期多年观测资料及同期气象数据,结合甘蔗各发育阶段的三基点温度指标,通过试错法确定甘蔗发育期模拟模型(SDSM)参数,模拟新植蔗、宿根蔗各发育期(播种-出苗、出苗-分蘖、分蘖-茎伸长、茎伸长-工艺成熟)。通过模拟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对模拟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机理性,模型中基本发育函数部分反映了品种的基因特性,模型能够有效模拟甘蔗的发育期。新植蔗各发育阶段NRMSE在5.2%~26.31%,播种-出苗阶段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差8.1d,出苗-分蘖相差7.4d,分蘖-茎伸长相差4.6d,茎伸长-工艺成熟相差7.4d;宿根蔗各发育阶段NRMSE在6.52%~21.66%,上一年工艺成熟-发株阶段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差8.8d,发株-分蘖相差8.7d,分蘖-茎伸长相差7.5d,茎伸长-工艺成熟相差9.9d。说明模拟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相关性,模型可以实现对甘蔗发育期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甘蔗全膜覆盖轻简化生产是一项甘蔗综合栽培配套技术。为探究甘蔗全膜覆盖轻简化生产的效果,开展了宿根蔗和新植蔗全膜覆盖与未全膜覆盖栽培管理技术大田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甘蔗采用全膜覆盖,新植蔗的苗壮,长势旺,宿根蔗出苗率高,有效茎多,每667 m~2甘蔗增产1.64 t,增产31.5%,增产效果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