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沙荒地糖用型甜高粱"近甜1号"(BJ0601)适应性以及探索其栽培技术,在河西走廊荒漠绿洲灌区开展了"近甜1号"甜高粱平地覆膜不同灌水量(4~8次,播前600 t·hm~(-2),生育期1 200 t·hm~(-2)·次~(-1))和施肥量(苗期施尿素150 kg·hm~(-2)作为基肥,生育期设置低、中和高3种施复合肥N-P2O5-K2O处理,即分别为225 kg·hm~(-2)、450 kg·hm~(-2)和675 kg·hm~(-2))耦合试验,并找出最佳的水肥需求条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栽培措施(平地/垄沟覆膜)和种植方式(1株·穴~(-1)、2株·穴~(-1)和3株·穴~(-1))对甜高粱生长发育、生物产量、茎秆含糖量、种子产量和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甜高粱对沙荒地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灌水量为7 800 t·hm~(-2)(播前600 t·hm~(-2),生育期7 200 t·hm~(-2))、施肥量为600 kg·hm~(-2)(苗期施尿素150 kg·hm~(-2),生育期施复合肥450 kg·hm~(-2))是甜高粱平地覆膜获得高产的最佳水肥耦合条件,可使其地上生物产量鲜重和干重达80. 7 t·hm~(-2)和28. 2 t·hm~(-2),茎秆可溶性糖含量达30%以上,籽粒产量达2 053 kg·hm~(-2),本区域甜高粱全生育期的灌溉极限阈值为4 800 t·hm~(-2),高/低水肥均不利于甜高粱生物产量和种子产量的提高。在最佳水肥耦合条件下,合理的耕作措施和种植方式更有利于甜高粱生物产量、茎秆含糖量和种子产量的提高;且与平地覆膜种植方式相比,垄沟作种植效果更为明显。以最佳水肥耦合条件为标准,甜高粱平地覆膜高产栽培收获茎秆、种子、茎秆和种子双收应分别采取的株距×行距为:23 cm×40 cm的2株·穴~(-1)、1株·穴~(-1)和1株·穴~(-1)栽培模式;垄沟覆膜高产栽培应采取株距×垄宽×垄高为:23 cm×30 cm×25 cm的2株·穴~(-1)、1株·穴~(-1)和1株·穴~(-1)栽培模式。平地覆膜和垄沟覆膜的栽培技术模式能够在荒漠绿洲灌区沙荒地推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坦桑尼亚主推水稻品种TXD306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坦桑尼亚广泛推广应用,2011年开始,中国援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专家在莫罗戈罗省达卡瓦镇开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坦桑尼亚水稻品种采用高产栽培技术后增产效果显著。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和推广实践,这项技术已经示范推广到莫罗戈罗、姆万扎、桑给巴尔、姆贝亚、滨海和西米尤等多生态农业省。从秧田准备、培育壮秧、秧苗移栽、本田管理、适时收割、晾晒入库等方面介绍坦桑尼亚主推水稻品种TXD306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采用科学方法对内蒙古玉米产量差与生产潜力进行定量化研究,对合理规划内蒙古玉米增产途径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品种×密度联网试验和Hybrid-Maize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06年以来内蒙古各生态区历年高产攻关田的最高实测产量和各区域农户平均产量,对内蒙古全区和6大生态类型区的玉米产量差和生产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各生态区的模拟产量、高产纪录、试验产量、农户产量皆表现为从东到西逐步提高。内蒙古玉米模拟产量潜力为14.9 t×hm~(-2),高产纪录产量为14.4 t×hm~(-2),试验产量为11.1 t×hm~(-2),农户产量分别实现了模拟产量潜力的49%、高产纪录产量的51%和试验产量的66%。基于模型模拟的产量差(YGM)、基于高产纪录的产量差(YGR)和基于试验产量的产量差(YGE)分别为7.5 t×hm~(-2)、7.0 t×hm~(-2)和3.8 t×hm~(-2)。基于YGE的短期生产潜力达3 525.2万t,是当前总产水平的1.6倍,短期增产潜力为1 191.9万t。其中,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4盟市对全区的增产贡献率将达61%,西部的呼和浩特市、巴彦淖尔市为16%。造成较大YGE主要原因是栽培管理措施不当,缩小YGE需要针对限制各生态区玉米增产的实际问题,通过栽培技术综合改良、技术简化和技术入户来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4.
水稻无公害高产栽培是现代水稻种植的一大趋势,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代表,要采用现代先进科技来培育水稻,提高无公害高产水稻的栽培量,而且要注重肥料、农药等的选配,以此培植出高产量、无污染的优质水稻。为了提高我国无公害水稻的产量,重点介绍了水稻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由于种植习惯、水利设施、栽培制度、经济状况等制约因素,雨养种植仍然是坦桑尼亚当地最普遍的水稻生产方式,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进程缓慢.中国援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实施"中国农业技术惠坦行"项目,送技术进村,让农户亲身体会和感受实践效果,这种推广方式易于被当地广大农民接受,"村级示范"已成为这些年中国专家在非洲示范推广高产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辽河三角洲单季稻区合理氮肥投入阈值,于2012、2014、2016、2018年依托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借助不同的分析方法,即产量-效应曲线法和土壤氮素平衡法,研究不同施氮水平(纯氮0~420 kg·hm~(-2))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产量-效应曲线法得出辽河三角洲地区的理论施氮量为217 kg·hm~(-2),采用土壤氮素平衡方法得出的理论施氮范围为221~235 kg·hm~(-2)。当施氮量为210~260 kg·hm~(-2)时,水稻产量(10 071~10 227 kg·hm~(-2))及氮肥利用率(36%~43%)均较高,施氮量超过260 kg·hm~(-2)时,水稻氮肥利用率显著降低。综合考虑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土壤氮素平衡三个指标,目标产量超过10 000 kg·hm~(-2)时,辽河三角洲地区氮肥施用推荐阈值为217~235 kg·hm~(-2)。本研究得到的推荐氮肥用量比当地农民常规用量(270~300 kg·hm~(-2))降低了13%~28%,有效减少了氮素在土壤中的盈余与淋失风险,为该地区水稻减氮高产栽培提出了切实可依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2011年雨季,从中国引入10个杂交水稻品种、2个常规水稻品种,与坦桑尼亚5个当地水稻品种在援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进行了小规模品比与栽培技术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坦桑尼亚5个当地水稻品种的实测产量仅有53~302kg/667m2,而引入杂交品种实测产量达555~798kg/667m2,可见中国杂交水稻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在坦桑尼亚有显著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草甸白浆土水稻科学施氮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在三江平原草甸白浆土上开展了氮肥用量研究的多点试验,根据施肥量—水稻产量对应关系提出草甸白浆土水稻优化施肥技术,并在大面积生产上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得出:草甸白浆土上水稻产量与施氮量呈2次曲线关系,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施氮量为101.50kg·hm~(-2),可得到最高理论产量为8 279.70 kg·hm~(-2);施氮量超过101.50 kg·hm~(-2)后产量则下降;施肥量为97.56 kg·hm~(-2),水稻理论产量7 909.43 kg·hm~(-2),水稻可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水稻产量与氮素累积量呈2次函数关系,随施氮量增加,植株氮素含量增加,但氮素累积量降低,水稻产量降低与水稻生物产量降低有关。大面积示范证明,草甸白浆土氮素最佳推荐氮肥用量符合农业生产实际,施氮量为100 kg·hm~(-2)可以达到高产兼高效的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9.
2017年灌阳县"一季+再生稻"百亩高产攻关基地头季稻产量15.14 t·hm~(-2),再生稻产量8.28 t·hm~(-2),两季相加最高达23.42 t·hm~(-2)。百亩示范区种植超级杂交稻及再生稻,通过采用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微环境,增强根系活力,实现壮苗、强根、大穗、实粒,夺取超高产。  相似文献   

10.
以宏硕899玉米为试验材料,设4个施炭处理(1 t·hm~(-2)、4 t·hm~(-2)、7 t·hm~(-2)、10 t·hm~(-2)),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有利于宏硕899的生长发育,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玉米在株高和茎粗上的性状表现越好。施入生物炭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当施炭量达到7 t·hm~(-2)时,宏硕899产量在本试验中达到峰值,比对照增产17.39%。  相似文献   

11.
5种茄果类蔬菜氮素经济效益最佳施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张掖市连续种植6~11年的日光温室内,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5种茄果类蔬菜氮素经济效益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氮素施用量与西葫芦、黄瓜、茄子、辣椒和番茄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388、0.8812、0.8044、0.8418和0.9058;随着氮素施用量梯度的增加,茄果类蔬菜产量在增加,但边际利润和单位氮素增产量则随氮素施用量梯度的增加而递减,出现了报酬递减律。经回归统计分析,西葫芦、黄瓜、茄子、辣椒和番茄氮素经济效益最佳施用量分别为450 kg·hm~(-2)、360 kg·hm~(-2)、240 kg·hm~(-2)、420 kg·hm~(-2)和480 kg·hm~(-2)时,理论产量分别为129.7 t·hm~(-2)、96.2 t·hm~(-2)、82.5 t·hm~(-2)、69.3 t·hm~(-2)、105.7 t·hm~(-2),统计分析结果与田间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栽培模式对寒地粳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寒地粳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协调的栽培技术,以龙庆稻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未施氮处理(N0)、当地农民栽培(对照,FP)、高产高效栽培(HYHE)和超高产栽培(SHY)4种栽培模式,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高效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两年的平均产量分别为8.58和11.73 t/hm~2,分别较对照提高13.19%和54.74%。与对照相比,在高产高效和超高产栽培模式下,水稻各器官及全株氮、磷、钾含量均显著提高,并在齐穗期保持了较高的全株氮素积累量,同时提高了全株氮、磷、钾素积累能力;在成熟期,植株各器官氮、磷、钾素积累量表现为穗部茎鞘叶片;高产高效和超高产栽培模式降低了氮、磷、钾素干物质和稻谷生产效率,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叶片和茎鞘氮素转运量、氮素表观转运率以及氮素转运贡献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均表现为:超高产栽培高产高效栽培当地农民高产栽培未施氮空白对照。综上所述,高产高效和超高产栽培模式在保证水稻高产的同时,显著提高各器官及全株的氮、磷、钾含量以及氮、磷、钾的积累量,有利于寒地水稻养分的高效吸收与利用,从而获得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3.
2016年,重庆市开州区白桥镇以丰产、抗病、广适、强再生力杂交水稻新品种冈优916为示范品种,设立了20 hm~2中稻-再生稻高产攻关片,取得中稻实际产量达到10.25 t/hm~2,再生稻实际产量达到4.3 t/hm~2的良好效果。从"适期播种,培育适龄壮秧""合理密植,增加基本苗数量""减施化肥,重施再生稻粒芽肥""干湿交替,严防螟虫和纹枯病为害""适时收割,高留稻桩喷施赤霉素"几个方面介绍根据高产攻关片做法总结提出的中稻-再生稻两季丰产栽培技术。最后提出,建议在重庆开州、江津、铜梁、大足、永川及四川泸州、自贡、隆昌、宜宾等再生稻优势产区加强冈优916及再生稻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广西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措施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促使我国农业种植业必须向优质高产的目标发展,要求农作物走上无公害优质高产的产业道路。我国水稻栽培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广西就是主要的水稻产区之一,为使水稻的无公害优质栽培工作得以实施,应具备肥沃的土壤且富含多种的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并创新栽培技术措施。基于此,简要分析优质无公害水稻栽培的前期准备工作,并指出现今广西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阐述现今广西水稻高效生产的栽培技术措施,目的在于有效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为农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通过8年长期定位试验,以不施肥(CK)为对照,研究减量20%化肥配施22.5、30、37.5、45 t·hm~(-2)紫云英(CF_(0.8)G_(22.5)、CF_(0.8)G_(30)、CF_(0.8)G_(37.5)、CF_(0.8)G_(45))及单施化肥(CF)对豫南稻区土壤无机磷形态及水稻产量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减量20%化肥配施22.5~45 t·hm~(-2)紫云英及单施化肥均显著增加土壤Al-P、Fe-P、Ca-P、O-P、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及水稻产量。减量20%化肥配施不同量紫云英(CF0.8G)较单施化肥提高土壤Fe-P、Al-P、Ca-P含量及组成比例,降低土壤O-P含量及组成比例。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土壤Fe-P为最有效磷源,土壤Al-P、Ca-P为缓效磷源,土壤O-P为非有效磷源。土壤Al-P、Fe-P、Ca-P与水稻产量及土壤无机磷、碱解氮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减量20%化肥配施紫云英较不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24.26%~26.01%,较单施化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3.75%~5.38%,以配施30 t·hm~(-2)紫云英处理水稻产量最高。综合考虑土壤磷素有效性、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以减量20%化肥配施22.5~30 t·hm~(-2)紫云英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稻秸秆磷分布及其还田对土壤磷输入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水稻秸秆资源丰富,水稻秸秆还田是向土壤输入磷素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我国各省区不同季别水稻秸秆还田的土壤磷输入贡献进行测算,可有针对性地为水稻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磷素优化管理及平衡调控提供科学参考和指导。本研究基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水稻生产统计资料和文献调研参数,对2013—2018年我国主要稻区不同季别水稻秸秆磷养分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单位播种面积水稻秸秆还田的土壤磷素输入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我国主要稻区早稻、双季晚稻和中晚稻秸秆产量分别为2327万t、2783万t和13 527万t,长江中游和长江下游稻区的水稻秸秆资源量居于全国前列,分别占33.6%和21.8%。2013—2018年我国水稻秸秆磷(P_2O_5)养分产量呈缓慢增长的趋势,从2013年的59.7万t增加到2018年的62.8万t。2018年水稻秸秆磷养分资源主要分布在黑龙江(15.0%)、湖南(12.5%)、江苏(10.0%)、湖北(9.9%)和江西(9.6%)等省份。2013—2018年我国主要稻区早稻、双季晚稻及中晚稻秸秆还田的年均土壤磷养分输入量分别为13.9~15.1kg(P_2O_5)·hm~(-2)、16.0~20.9 kg(P_2O_5)·hm~(-2)和19.3~29.3 kg(P_2O_5)·hm~(-2)。从全国范围来看,早稻、双季晚稻和中晚稻秸秆还田下的土壤磷养分输入量平均分别为14.4 kg(P_2O_5)·hm~(-2)、18.2 kg(P_2O_5)·hm~(-2)和24.4 kg(P_2O_5)·hm~(-2)。基于上述测算结果,建议我国主要稻区各省份在水稻特别是中晚稻秸秆还田条件下,基于秸秆磷素携入量适当调整磷肥投入量,以实现土壤磷养分收支平衡,控制农田磷养分盈余及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17.
应用无公害富硒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生长健壮、优质且高产的水稻品种,将高效性、安全性与生态性作为基础,培育出无公害富硒水稻作物。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树立正确观念,积极采用无公害富硒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升富硒水稻的产量与质量,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富硒水稻产业的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农业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水稻种植户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结合水稻栽培现状创新并实践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以此优化水稻质量,提高水稻产量。现今,水稻栽培活动普遍存在技术水平偏低、肥料低效利用、机械设备片面普及等问题。据此,提出高产栽培技术创新及实践措施,希望技术研发者以及农户能够以此为借鉴,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大范围推广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水稻插秧机高产栽培技术、归纳水稻栽培方法和经验,选择本地某水稻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同种类型的两块田地作为水稻栽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田地主要采用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对照组田地则采用传统的移栽方式和栽培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水稻的种植效益。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水稻的栽培速度更快,病虫害的发生率更低,施肥和浇水成本更低,水稻稻米品质和产量更高,667 m~2产量增加比例高达25.3%。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应用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有助于提高水稻栽培速率,降低水稻种植成本和病虫害发生率,同时也有助于显著提升水稻种植品质和产量,值得在水稻种植中进行大力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20.
过量施肥无益于大麦甘啤7号产量和品质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啤酒大麦甘啤7号为参试品种,在甘肃省黄羊镇进行两年试验,设置4个施肥处理:分别为A (N285 kg·hm~(-2)+P_2O_5 285 kg·hm~(-2))、B (N 240 kg·hm~(-2)+P_2O_5 240 kg·hm~(-2))、C (N 195 kg·hm~(-2)+P_2O_5 195 kg·hm~(-2))和当地常规施肥处理D (N 150 kg·hm~(-2)+P_2O_5 150 kg·hm~(-2)),其中处理D为对照,研究了施肥量对优质高产啤酒大麦甘啤7号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增加,产量除了处理C较对照增产(增幅仅为1. 34%)外,其余处理均减产,而且随着施肥量增加减产幅度增大,籽粒蛋白质含量升高、千粒重和饱满度(腹径≥2. 5 mm)降低;氮素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降低。增量施肥不利于产量形成,降低了肥料的利用率。因此,优化施肥,控制肥料的零增长是实现甘啤7号高产优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