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粤北地区是华南地区的重点林区,因生态发展的需要,目前正进行成熟针叶林和桉树人工林更新改造,更新树种的选择直接影响改造林分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西南桦是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优良速生乡土阔叶树种,在粤北地区引种时间较长,总体表现优良,然而其推广种植明显受温度因子限制。基于此,通过粤北地区冬季几次特殊寒潮后西南桦受害程度和恢复情况的跟踪调查,分析粤北地区西南桦对低温的适应性,进而探讨西南桦在粤北及其周边地区推广种植的可行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为该地区西南桦人工林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间伐对华北土石山区油松林生长及其林下植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伐是森林经营的主要措施之一,研究间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对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北沟林场4块油松人工林样地分别进行46.6%,56.2%,67.1%的3个强度间伐以及对照处理,通过植被群落调查,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后油松林生长及其林下植被发育。结果表明:油松林分经不同强度抚育间伐后单木胸径、树高、冠幅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但单位面积蓄积量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减小;弱度、中度间伐能够增加林下植物种类,提高林下植物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但是强度间伐后林下植物种类并不会增多,此现象符合"中度干扰假说";林分经不同强度间伐后,林下植被优势种各异;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林下植被生物量增加。综上,合理的间伐能够促进林分生长及其林下植被发育,研究区选择56.2%左右的间伐强度最优。  相似文献   

3.
以辽宁东部地区天然次生林的典型林型-柞树为主的杂木林为研究对象,在不同间伐强度的杂木林内采取埋置分解袋并定期观测的方法研究林分凋落物的分解规律。观测结果表明:辽东天然次生林凋落物分解过程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可划分为4个时期;用Olson指数衰减模型拟合了凋落物分解的年度变化动态,凋落物在刚凋落的前3年分解迅速,分解率50%以上。3年以后分解速率明显下降;杂木林内凋落物分解速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间伐后湿度变小是主要原因;凋落物分解速度和林分凋落量的动态消长过程决定凋落物贮量和土壤养分状况,弱度间伐林分和未间伐林分凋落物贮量、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中度间伐林分和强度间伐林分。  相似文献   

4.
郑威  李晨曦  谭玲  明安刚  何友均  覃林 《土壤》2020,52(5):1017-1024
土壤磷是制约南亚热带人工林生产力的关键因子,但至今对该地区不同树种人工林土壤磷组分及吸附特征知之甚少。本文研究了位于广西凭祥市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外来速生桉树人工林和典型乡土树种(马尾松、红椎)人工林不同土壤层次中(0~20、20~40和40~60 cm)磷组分含量及吸附性能。结果表明,3种林分土壤有机磷是全磷的主要形态,其含量(91.51~257.45 mg/kg)占全磷的46.25%~71.58%。桉树林土壤全磷、有机磷和无机磷含量明显低于马尾松林和红椎林。同时,桉树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磷含量显著高于2种乡土树种人工林,而其土壤磷酸铝盐、磷酸铁盐、闭蓄态磷和磷酸钙盐含量均低于2种乡土树种人工林。另外,桉树林土壤潜在最大磷吸附量低于2种乡土树种人工林,而土壤磷吸附饱和度却高于2种乡土树种人工林。因此,就土壤磷素供应水平和吸附性能而言,马尾松和红椎比桉树更适于作为当地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草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白音敖包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在内蒙古地区最适生于阴坡,适度抚育间伐可促进华北落叶松的生长;且其间伐开始期应为12~13年,尤其是幼龄林时进行弱度间伐(株树间伐强度为20%左右)效果最明显。华北落叶松与白桦或沙地云杉混交可促进华北落叶松生长,提高其景观价值。  相似文献   

6.
量化间伐强度和林分特征对降雨分配的影响,可为基于水文基础的森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传统水文学方法,在宁夏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4个间伐强度的处理与未经过间伐的对照林分,进行穿透雨、树干茎流对比。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总降雨量为507.2 mm,华北落叶松对照林分穿透雨量为56.6%,穿透雨量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大,分别占总降雨量的62.1%、60.9%、68.6%和74.5%;树干茎流量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而减小,分别占总降雨量的0.91%、0.73%、0.54%、0.37%和0.36%;与对照相比,截留量分别减少5.3%、4.0%、11.5%和17.3%。穿透雨量与叶面积指数、郁闭度、胸高断面积和林分密度都呈线性负相关,这些变量和总降雨量形成的指数方程(T=Re~(aX))可以很好地模拟穿透雨量(R~2=0.95)。华北落叶松林为30年左右时,间伐强度为43.0%~53.4%(林分密度844~1 033株/hm~2)是增加六盘山地区华北落叶松穿透雨量的最优范围,有利于实现林分结构稳定和区域用水安全等多重要求。  相似文献   

7.
杉木人工林和阔叶杂木林土壤养分平衡因素差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李昌华 《土壤学报》1981,18(3):255-261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lata)是我国南方重要造林树种,人工林分布面积很大。在多年的林业实践中,发现杉木人工林,特别是速生的林分在连续栽植之后,一代不如一代,地力逐渐衰退。因此,连栽二、三代之后,就使其轮荒恢复杂木林。而阔叶杂木林则有恢复土壤肥力的作用,因而杉木一般以在常绿阔叶林或阔叶杂木林砍伐后第一次植杉的土壤上生长为最好[1]1)。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和油松是山西省雁北地区防风固沙的主要造林树种,由于该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使两树种的生长状况呈现出一定的差异。针对两树种的生长情况、树木蒸腾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樟子松自引种到我省雁北地区以来长势良好,胸径、树高等各项生长指标都远远超过了乡土树种油松,而且蒸腾强度弱,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是雁北地区造林的理想树种之一;油松是雁北地区的乡土树种,蒸腾强度弱,抗旱性强,也可作为雁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但是由于两树种生长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导致两树种在防风固沙方面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因而,研究两种树种的适生性和生长差异对雁北地区优选造林树种、适地适树、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和油松是山西省雁北地区防风固沙的主要造林树种,由于该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使两树种的生长状况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对两树种的生长情况、树木蒸腾等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樟子松自引种到山西省雁北地区以来长势良好,胸径、树高等各项生长指标都远远超过乡土树种油松,而且蒸腾强度弱,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是雁北地区造林的理想树种之一;油松是雁北地区的乡土树种,蒸腾强度弱,抗旱性强,也可作为雁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但是由于两树种生长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导致在防风固沙方面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方面有很大区别,因而,研究两树种的适生性和生长差异对雁北地区优选造林树种、适地适树,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荒山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对土壤的要求较低,对改善环境和拉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通过试验对比的方式总结不同林地清理方式、不同整地方式、不同抚育方式对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从中选取最适宜的造林技术,提高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刺槐耗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刺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多用途造林树种,水分生理研究是抗旱造林和林分管理的基础,从苗木、单木和林分三个层面论述了刺槐耗水特性及其研究进展。苗木耗水是林木水分生理研究的基础,刺槐苗木耗水量和耗水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中午12:00左右。苗木耗水速率除与自身遗传特性有关外,还与土壤水分条件密切相关,随着土壤水分亏缺的加重,耗水速率呈下降趋势。单木耗水除表现与苗木相似的日动态外,其耗水量和蒸腾强度还表现季节动态,生长季节初期和末期耗水量和蒸腾强度较低,生长盛期较强,此外蒸腾耗水还与光照、气温和风速等环境因子呈显著相关关系。林分蒸腾耗水占林分总耗水量的57.7%~60.2%,季节变化与单木相同,一般阴坡耗水大于阳坡,高密度林分耗水量大于低密度林分。  相似文献   

12.
桉树属于一种速生造林树种,适应性非常强,是林浆纸一体化发展的优势树种,桉树的发展对改变纸浆原料结构、加速纸浆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近些年,桉树人工林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不仅影响了桉树的健康生长,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基于此,对广西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桉树属于经济效益比较高的树种,不仅有轮伐期短、生长速度较快的特点,还拥有成熟的种植技术及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在桉树速生丰产造林的过程中,应该合理科学地进行布局、规划及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才能为林业的科学发展作出贡献。由此,主要对桉树速生丰产造林技术进行了探讨,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在我国分布广泛,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特有的树种。马尾松抗逆性强、耐干旱瘠薄、生长迅速,是安徽省的乡土树种,也是主要的人工林造林树种之一。其板材可广泛应用于家具、建筑和造纸等行业,树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较高。基于此,从苗木培育、栽植、抚育、病虫害等方面分析马尾松丰产林的培育技术,推动马尾松相关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桉树具有生长快速、适应性强的优点,是我国引入最成功的造林树种之一,对我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重要作用。但在桉树人工林广泛种植过程中,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比较多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因此,寻求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林业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红锥珍贵速生树种,其优点是生长快、成材早、材质好、价值高。目前,红锥的人工培育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且红锥具有较强的萌芽能力,可一次造林多次采伐,为社会快速提供大量珍贵木材,在当前珍贵木材短缺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红锥人工林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基于此,针对红锥的生长特点,阐述了影响红锥生长的相关因素,分析了红锥的快速丰产技术。  相似文献   

17.
毛乌素沙地小叶杨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鑫  满秀玲 《土壤学报》2009,46(2):348-351
小叶杨(Populus simoniiCar·r)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常见的乡土树种之一,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的特点,并具有适应性广、生长优良、寿命长、可改善土壤等特性[1]。但是,在半干旱地区小叶杨林却生长缓慢,发育不良,能否成林是多年争论的焦点[2,3]。目前,黄土丘陵区小叶杨人工林生长的研究较多,表明地形、坡位、造林方式和土壤水分条件等因子对小叶杨的生长有显著影响[4],小叶杨人工林土壤水分严重匮乏等(1)。在毛乌素沙地,小叶杨也是人工植被恢复常选用的乡土树种之一,但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树种的选择、栽植方法、配置方式等方面缺少科学依据,营造的各种防护林和固沙林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于这一地区不  相似文献   

18.
滩地杨树人工林抑螺效果与碳汇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滩地综合治理、植树造林对抑制钉螺滋生的效果,在洞庭湖区有螺滩地采用南方型黑杨营造杨树人工林,对造林后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以及林分生长状况等的调查观测结果表明:人工造林后活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随林龄增加,其下降幅度增大.在外滩造林不经冬季间种的粗放经营条件下,若以造林第2年春季的螺情为分析基准,12年生滩地杨树林内的活螺密度下降85.2%~100%,活螺框出现率下降80.3%~100%;而同一洲滩,植被为苔草-芦苇的非杨树人工林滩地的活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在11年内分别增加108.2%和120.1%,且杨树人工林内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滩地杨树人工林具有很大的碳汇功能(19.42t·hm-2),对科学评价滩地综合治理的效果及林分价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纯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作为一种常绿乔木,在我国有着长远的经营历史,其用途非常广泛,利用率较高。基于此,结合近自然理论与实践经验对马尾松纯林进行改造。每667 m2选定20~25株作为母树,通过疏伐与择伐相结合的手段,适当地补植阔叶树,从而促进林木生长以及生物的多样性。通过20%、40%的间伐强度进行对照试验,结果显示,通过间伐马尾松林分都能够促进林木的生长,增长林分的抗逆性以及使土壤得到改良。但相比之下,40%的间伐强度更占优势。  相似文献   

20.
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林地土壤水分生态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建设引起的土壤水分效应问题愈来受到关注,林地的水分生态条件分析成为构建结构稳定的森林植被的前提,以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刺槐、油松和侧柏的坡面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林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监测,探讨其生长的水分生态条件,结果表明:本区人工林地的土壤持水力较高,土壤含水率随水势降低而递减的速度较慢;研究区主要造林树种中,刺槐及其混交林分的土壤水分利用范围最大,抗旱能力最强;无论丰水年或枯水年,坡面各林地土壤水分有效利用性大,土壤含水量在生长季都高于无效水临界值,林地土壤水分利用状况好,林分生长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