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7月2—11日,在麻妹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丹棱县)冷藏库,试验研究(3±1)℃、(6±1)℃、(9±1)℃三种贮藏温度下鲜藤椒的感官品质变化。结果表明:1)冷藏温度与鲜藤椒气味、油腺、新鲜度等感官指标关系密切,与色泽、滋味等感官指标有一定关系。在贮藏过程中先出现油腺发黑、芳香味减弱、新鲜度下降的劣变,然后出现色泽发黄变黑、麻度减弱的情况。2)鲜藤椒在(3±1)℃的冷藏温度下,贮藏4 d感官品质无明显变化;在(6±1)℃的冷藏温度下,贮藏3 d感官品质无明显变化;在(9±1)℃的冷藏温度下,贮藏2 d感官品质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以新鲜藤椒和一级成品菜籽油为原料,制备风味独特的麻香型食用调味油。对工艺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采用八成熟鲜藤椒与原油按质量比1.0∶2.6投入,投入温度为180℃,浸提时间为5 h,浸提过程不需要保温。制得的麻香型藤椒油的色泽、香气、滋味符合本研究中规定的标准,水分及挥发物、酸值和过氧化值均符合《绿色食品调味油》(NY/T2111-2011)标准中规定的要求,麻度偏高,麻感口中持续时21 min,适宜于川渝地区出生的"嗜麻"人群。  相似文献   

3.
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在四川省丹棱县杨场镇古井村建立生猪粪污还田种植藤椒试验地,调查其种植状况和经济收入,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比分析生猪粪污还田种植藤椒和"爱媛38"杂柑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采用生猪粪污还田种植藤椒后每年投入降幅16.1%,产出收益增幅29.3%,净收益提高410%。按1 hm2栽培面积折算,种植藤椒比种植"爱媛38"杂柑收益增加81 153.17元。采用生猪粪污还田种植藤椒的"猪-沼-肥-椒"模式作为一种循环经济,有利于解决丹棱县生猪养殖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维持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藤椒作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经济作物,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我国绿化环保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随着藤椒栽培的研究不断推进,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基于此,结合生产实际,介绍了藤椒栽培技术要点,以期能够为我国藤椒产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采收成熟度对晚熟W.默科特柑橘贮藏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W.默科特(Citrus reticulataBlanco)是中国重要的晚熟柑橘品种,为探究成熟度对果实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以7个不同采收期(分别为11月25日,12月10日,12月24日,翌年1月7日,1月21日,2月7日以及2月19日采样)的W.默科特果实为试验材料,对采收点及冷库贮藏期间(0~150 d)的色泽、糖酸组分、抗坏血酸含量、含水率、硬度、失重率及腐烂率等进行测定。在采收点,2月7日采收的柑橘果实完全转黄,抗坏血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固酸比均最高。冷库贮藏期间,11月25日采收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转色较慢;12月下旬和1月上旬采收的果实在贮藏期间未发生腐败变质,失重率均在5%左右,其中12月下旬采收的果实硬度降幅最低且抗坏血酸含量比其他采收期高。研究表明,鲜销及冷藏的W.默科特果实的较佳采收期分别为翌年2月上旬及12月中下旬。研究结果为柑橘果实适时采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丹棱县是藤椒原产地,藤椒栽培历史悠久。通过对丹棱县藤椒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产业发展优势进行调研分析,找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栽培生产环节、生产加工环节、流通环节提出发展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7.
不同采收期对苹果常温贮藏品质和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通辽地区的‘塞外红’苹果为试材,研究了生长发育期在116~134 d内的3个采收期果实常温(20±1)℃贮藏品质和软化衰老的变化,以确定‘塞外红’苹果的最佳采收成熟度和适宜采收期。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推迟,果实硬度逐渐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升高,种子颜色逐渐变褐到全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3个采收期果实的硬度、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均逐渐下降,从采收到贮藏结束,采期Ⅰ果实的硬度一直保持最高,采期Ⅱ保持了果实较高的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含量,采期Ⅲ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一直保持最高。结果还表明,采期Ⅰ的果实常温贮藏期间虽然具有较高的原果胶和纤维素含量,而且抑制了可溶性果胶的生成,推迟了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高峰,延缓了果实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的出现时间,但果实的外观色泽、口感和风味相对较差;采期Ⅲ的果实丙二醛和乙醇含量积累较多,果实衰老快。综合分析,采期Ⅱ的‘塞外红’苹果具有良好的内在品质、外观色泽和贮运性能。因此,建议通辽地区‘塞外红’苹果的采收期以9月5—10日为宜(可适当晚采1~2 d),采收成熟度参考标准为:果实生长发育天数123~128 d、果肉硬度11.0~11.5 kg/cm^2、SSC≥16.5%、种子的颜色3/4左右变褐、淀粉染色为4.5级左右。  相似文献   

8.
烤烟上部烟叶质量是烟草质量的关键,不同的采收期对烤烟上部烟叶质量有重大影响。为了研究不同采收期对烤烟上部烟叶质量的影响,从诸多角度进行分析,探究烟叶最佳采摘期,以提升烟叶采摘质量、降低烟叶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发挥荞麦在房山区景观营造中的作用,开展了荞麦播期试验,研究播期对荞麦观赏期和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房山区荞麦春播适宜播期为4月5 — 16日,花期为70 d左右,初花至倒伏亦为70 d左右,封行至倒伏为60 d左右,盛花至倒伏可以持续60 d左右,观赏持续期最长;夏秋播适宜播期为7月20日至8月25日,植株不易发生倒伏,花期在34~57 d,其中7月20日左右播种最佳,花期达57 d;5月7日至6月9日也可播种,初花至倒伏在21~49 d;6月25日至7月5日不适合播种。  相似文献   

10.
节点渗灌下限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番茄整个生育期分为花前期、花果期、采收期3个生长阶段,通过对节点渗灌条件下不同灌水下限组合温室番茄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几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D根系活力明显好于其它处理,B、C、D处理叶绿素含量较高,番茄的整个生育期中,花前期、花果期、采收期的最佳灌水下限组合为20 kPa×40 kPa×55 kPa。  相似文献   

11.
以乔砧长富2号苹果幼树为试验材料,分别于6月10日、7月10日、8月10日将当年生新梢拉成与中心干成110°左右,研究不同拉枝时期对树体生长发育和花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拉枝能促进长富2号苹果中心干延长枝的伸长生长,减小中心干尖削度,增加侧枝数量、干枝比及花芽数量,抑制侧枝伸长生长,拉枝对中心干延长枝的加粗生长影响不明显,以7月10日拉枝效果较为理想,6月10日拉枝背上直立枝过多,梢头上翘严重,8月10日拉枝形成的花芽数量较少。推荐生产中拉枝时期以7月10日前后为宜。  相似文献   

12.
2018−2019年对伊宁县观测区的冰葡萄进行分期采收试验,并测定不同延迟采收时间果实的总糖、总酸、糖酸比,利用相关分析、偏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寻不同延迟采收期冰葡萄的品质变化、品质年际变化以及品质与气象因子关系的变化规律,并以此判别当冰葡萄达到“最优品质”时的最佳采收时间,为优化冰葡萄品质、合理化区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2018年及2019年随着冰葡萄成熟后采收时间的推迟,总糖和总酸含量的整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总糖含量随采收时间推迟逐渐增大,总酸含量随采收时间推迟呈先减后增的变化特点。(2)影响冰葡萄总糖含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有采摘前120d平均气温(T120)、采摘前120d平均最低气温(Tmin120)、采摘前30d平均气温日较差(ΔT30);影响冰葡萄总酸含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有采摘前120d平均气温(T120)、采摘前120d平均最低气温(Tmin120)、采摘前120d平均相对湿度(RH120)、采摘前60d平均相对湿度(RH60)。(3)形成“最优品质”所需的气象条件适宜区间为7.5℃≤T120≤18.3℃,4.8℃≤Tmin120≤9.6℃,48%≤RH60≤70%,52.3%≤RH120≤64.8%,研究区采收期气象条件满足上述范围时,冰葡萄达到最佳采收时间。2018年最佳采收时间为11月21日,2019年最佳采收时间为12月1日。根据此气象条件,对2020年伊宁县冰葡萄最佳采收期进行验证,结果与实际相符,说明研究结果可以用于实际推广。  相似文献   

13.
苹果树体氮含量与氮累积量的年周期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富士"苹果树为试材,对树体生物量及不同器官氮含量和氮累积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月26日至4月30日,树体和树冠的生物量变化较小,4月30日以后迅速增加;3月26日至7月30日,根系生物量几乎没有变化,7月30日以后快速增加。果树新生器官(果实、叶片和新梢)中氮含量均表现为物候期前期较高,中后期较低;成龄器官(枝、干、根系)中氮含量呈"V"字变化。3月26日到4月30日,器官建造时树体氮累积量逐渐增加;4月30日到7月30日,树体氮累积量稳定变化;7月30日至1月15日,树体氮累积量明显增加。年周期内不同时期各器官中氮累积量差异较大,树冠氮累积量始终高于根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天鹰椒氮磷肥效应试验研究,建立了天鹰椒产量、单株椒、单椒重及吸收N、Ca、Mg养分数量依N、P2O5用量的回归方程;应用产量回归方程计算出最高产量、最佳经济产量及相应的N和P2O5用量;应用天鹰椒产量、单株椒、单椒重及吸收N、Ca、Mg养分数量依N、P2O5用量的偏回归曲线,说明N、P2O5用量对天鹰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超高压条件下烟叶含水率对香味成分的影响,将烟叶在500 MPa压力、25℃、烟叶含水率为12%~28%条件下处理20 min后,利用同时蒸馏萃取和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烟叶香味成分的变化,并进行了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烟叶香味物质总量在烟叶含水率为24%时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酮类物质的变化与香味物质总量的变化趋势相似;而β-苯乙醇、苯甲醇、丁香酚和芳樟醇等香味成分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持续增加。感官评价表明:烟叶含水率为24%时品质亦最佳。超高压处理可以明显改善烟叶的内在品质,对烟叶陈化加工具有潜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组分、面粉色泽的调控效应,明确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组分与面粉色泽间的关系,在河南郑州进行了两年2种筋力型小麦品种(郑麦366和矮抗58)不同施氮水平的定点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两年结果表现一致。强筋小麦郑麦366产量和品质均提高的最佳施氮量为N 225 kg/hm2,而中筋小麦矮抗58为N 150~225 kg/hm2。蛋白质各组分随施氮量增加的变幅因品种不同存在差异。随施氮量增加两个小麦品种的面粉色泽亮度(L*值)降低,红度(a*值)增加。相关分析表明,面粉色泽亮度(L*值)与蛋白质和醇溶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红度(a*值)与蛋白质及各蛋白质组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黄度(b*值)仅与球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施氮量显著影响小麦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施氮量对面粉色泽的影响在不同品种和不同年度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氮磷用量对天鹰椒产量及氮钙镁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天鹰椒氮磷肥效应试验研究,建立了大鹰椒产量、单株椒、单椒重及吸收N、Ca、Mg养分数量依N、P2O5用量的回归方程;应用产量回归方程计算出最高产量、最佳经济产量及相应的N和P2O5用量;应用天鹰椒产量、单株椒、单椒重及吸收N、Ca、Mg养分数量依N、P2O5用量的偏回归曲线,说明N、P2O5用量对天鹰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柴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甘肃中部的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柴胡根长、根粗、根干重从 5 — 9月一直以不同的增速在上升,根干重在9月下旬达到最大。生物量累积高峰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8 — 9月累积速度最快。10月进入干枯期,植株鲜生物量明显降低,干生物量略有降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累积达到最大。10月果实成熟之后进入干枯期,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皂苷含量(柴胡皂苷a+d)、单位面积皂苷产量都呈下降趋势。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的柴胡产量和皂苷含量相对较高,干根产量2 008.33 kg/hm2。因此,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柴胡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采收期坛紫菜的营养和开发利用价值,本研究对不同采收期坛紫菜中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和无机元素进行测定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坛紫菜蛋白质、总糖、粗纤维、灰分和脂肪含量随采收期的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坛紫菜中共检出17种氨基酸,其中末水紫菜氨基酸含量最高,为34.62 g·100g-1,二水紫菜含量最低,为30.87 g·100g-1。以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为标准,蛋氨酸(Met)为各采收期坛紫菜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不同采收期的坛紫菜共检出13~16种脂肪酸,均含有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不同采收期的坛紫菜均检出12种无机元素,包括Na、Mg、K、Ca 4种常量元素和Mn、Fe、Cu、Zn、As、Se、Cd、Pb 8种微量元素。本研究结果为我国坛紫菜加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均细化处理方式对桃果浆色泽的影响,本试验对新鲜桃原料进行打浆和超细粉碎(50 Hz)处理,对热烫后的桃原料进行打浆、胶体磨和湿法超细粉碎(18、26、34、42和50 Hz)处理,分析不同均细化处理对桃果浆表观色泽以及物质成分的影响.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和逐步线性回归方程分析,进一步明确均细化处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