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冬小麦由于播种时间、播种量、出苗情况不同,导致冬前田间长势和群体结构不同。不同苗情在春季返青后状况不同,田间管理措施也应有所不同。一、田间苗情分类壮苗田:每667米2冬前总茎数70万~80万茎,主茎和大分蘖明显、粗壮、叶色深绿,单株分蘖2~3个,单株次生根5~7条。  相似文献   

2.
<正>1小麦越冬前苗情诊断1.1总茎数诊断。基本标准:1 050~1 350个/m~2,冬前总茎数为成穗数的1.5~2倍。分蘖日增量为1万~1.5万/亩。11月中旬叶面系数在1左右,在0.6以下为不足,在1.2以上则群体过大。达到1 350~1 650个/m~2的为旺长苗,中等苗、小群体苗密度一般在750~900个/m~2。1.2个体诊断。冬前苗壮:标准叶片肥厚、颜色正常、根系发达,分蘖壮冬前主茎叶片6~7片,单株分蘖5~8个,单株次生根10条以上,年前不旺长,  相似文献   

3.
<正>2009年闻喜县小麦播种面积为4.22万hm2,据2010年1月上旬调查,全县一、二、三类苗比例为3∶4∶3,其中,一类苗公顷基本苗270万,总茎数900万~1 050万,单株分蘖3~4个,次生根5~6条;二类苗每公顷基本苗330万,总茎数675万~900万,单株分蘖2~3个,次生根3~4条;三类苗中,旺苗每公顷基本苗225万,播期在9月10日左右,单株分蘖6~7个,总茎数1 350万~1 500万,次生根8~9条,弱苗基本苗450万~525万,单株分蘖0.8个,次生根1~2条,总茎数600万~675万。  相似文献   

4.
1小麦烟农19特征特性 产量指标:667平方米产500千克.有效穗36~38万,每穗35~37粒,千粒重38~40克.出苗期为10月中旬,基本苗12~15万.越冬期(12月20日),6叶1心至7叶1心,单株分蘖3~4个,每667平方米茎蘖50~60万.返青期,单株分蘖3~4个,667平方米总茎蘖数60~70万.拔节期,每667平方米总茎蘖80~90万,最高不超过100万.抽穗期,主茎绿叶4~5片,667平方米总茎蘖数50万左右.成熟期,植株落黄正常,667平方米成穗36~38万,每穗总小穗数20~22个,结实小穗18个左右.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夏邑县小麦种植面积8.64万hm~2,与2016年持平。为掌握小麦当前生产情况,夏邑县农技人员于2017年3月27—28日对全县不同区域的小麦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一、小麦种植面积比较情况(一)苗情2017年对夏邑县不同区域的苗情调查结果分析:一类苗面积6.11万hm~2,占70.7%,每667 m~2群体92.3万头,单株分蘖4.7个、单株大分蘖3.6个、单株次生根9.3条、主茎叶龄7.8片。二类苗面积2.13万hm~2,占24.7%,每667 m~2群体78.5万头、单株分蘖3.9个、单株大分蘖2.7个、单株次生根7.5条、主茎叶龄7.3片。三类苗面积4000万hm~2,占4.6%,每667 m~2群体  相似文献   

6.
1小麦烟农19特征特性。产量指标:667平方米产500千克。有效穗36-38万,每穗35-37粒,千粒重38-40克。出苗期为10月中旬,基本苗12-15万。越冬期(12月20日),6叶1心至7叶1心、单株分蘖3~4个,每667平方米茎蘖50-60万。返青期,单株分蘖3~4个,667平方米总茎蘖数60-70万。拔节期.每667平方米总茎蘖80-90万,最高不超过100万。抽穗期,主茎绿叶4~5片,667平方米总茎蘖数50万左右。成熟期,植株落黄正常,667平方米成穗36-38万,每穗总小穗数20-22个,结实小穗18个左右。  相似文献   

7.
正一、基本情况(一)越冬苗青今年夏邑县小麦生产形势较好,播种基础及越冬苗情都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小麦播种面积86443.2万平方米,与去年持平,其中:一类苗面积67700.5万平方米,占播种面积的78.3%,667平方米基本苗21.2万头,667平方米群体71.6万头、单株分蘖3.9个、单株大分蘖2.9个、单株次生根6.0条、主茎叶龄6.4;二类苗面积13740.2万平方米,占播种面积的15.9%,667平方米基本苗22.0万头,667平方米群体60.3万头、单株分蘖3.3个、单株大  相似文献   

8.
由于2009年11月初气温骤降,致使晋州市小麦比常年提早20d以上进入越冬期,冬前有效积温467.9℃,与形成冬前壮苗所需积温相比少110℃,冬前积温少、生长时间短,造成麦田群体小、叶龄小、个体弱。冬前平均亩茎数47.4万,单株分蘖2.2个,次生根2.3条,与常年同期比,亩茎数少45.5万、单株分蘖少1.6个、次生根少2.7条。麦田基本全部枯叶越冬,出现死蘖、死苗现象,是近十几年来苗情最差的一年。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小麦生长形势 2017年,淅川县小麦生产总体态势良好.因麦播基础较好,麦播以来气温较为适宜,降水较多,加上暖冬有利于小麦分蘖生长,苗情好于常年同期.全县4万hm2小麦,一、二、三类田及旺长田大体比例为42.5:35.5:6:16.其中,一类田面积1.7万hm2,占42.5%,亩群体数88.2万头,主茎叶龄8.3片,单株分蘖4.8个,次生根6.7条;二类田面积1.42万hm2,占35.5%,亩群体数68.6万头,主茎叶龄6.9片,单株分蘖3.7个,次生根5.3条;三类田面积0.24万hm2,占36%,亩群体数45.1万头,主茎叶龄4.5片,单株分蘖1.5个,次生根3.2条;旺长田面积0.64万hm2,占16%,亩群体数98.2万头,主茎叶龄7.1片,单株分蘖2.9个,次生根4.1条.  相似文献   

10.
通过苏啤3号大麦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对大麦冬前苗情没有显著影响,对拔节期苗情有显著影响,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拔节期群体总苗数及成熟期有效穗数逐渐增加,但拔节期单株分蘖、次生根及成熟期每穗结实粒数和千粒重逐渐减少,产量也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基本苗达300万/hm^2时产量达最大值,当基本苗增加至337.57万/hm^2时,产量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1.
1生产地域 石家庄市山麓平原高水肥区的轻壤和中壤土区。 2产量指标 连片万亩以上平均亩产量550kg以上。 3主要生育期指标 冬前壮苗指标。越冬期亩茎数80万~90万,平均主茎叶片5.0~6.0片,单株茎数4~5个,单株次生根4~8条。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河北省中南部小麦正陆续进入返青期,壮苗面积较冬前增加,群体整体较适宜,个体转壮,墒情适宜。1当前苗情特点1.1群体适宜。当前农田平均亩总茎数68.5万,比越冬前增加5万;亩大蘖35万,比越冬前增加4.5万。其中亩总茎数、亩大蘖与常年同期略低,群体整体较适宜。1.2个体转壮。小麦平均单株叶片比冬前增加0.4片叶,比去年同期少1片叶;单株分蘖2.5个,比  相似文献   

13.
优质专用小麦的田间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质专用小麦的田间管理分为3个阶段: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和后期管理.   一、冬前管理   冬前管理的目标是以培育壮苗为中心,促根增蘖,协调生长,确保幼苗安全越冬.壮苗标准:一是苗龄主茎6片叶;二是3个以上大分蘖,每亩总头数为60~70万;三是根系强,单株次生根在6条以上;四是叶色正绿,不过浓也不过黄.田间管理的具体措施为:……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邯郸县小麦种植面积19.71万亩,目前全县小麦苗情总体状况表现为群体充足、个体偏小,一般苗面积较大。1当前麦田苗情据调查,目前小麦平均亩茎数44.8万,比常年减少约20万;亩大蘖24.6万,比常年减少12万;单株分蘖1.3个,比常年减少1.5个;次生根1.8条,比常年减少2.5条;4叶1心,比常年少一叶,几乎无一类苗,二类苗面积增加。2苗情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5.
苗博士种衣剂在早稻旱育秧、软盘育秧、水育秧等3种育秧方式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经苗博士种衣剂包衣处理后,秧苗素质明显优于未包衣处理,产量也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包衣旱育秧的效果较佳,秧苗叶片数比未包衣处理增加0.2片、苗高矮1.09 cm、假茎矮0.41 cm、假茎宽增加10.00%、苗重增加3.91%、单株白根数增加2.88条、根重增加25.58%、单株分蘖数和带蘖率均有所增加,每667 m2有效穗数增加0.93万条,每穗实粒数增加5.08粒,每667 m2增产14.3 kg,增产率为3.46%。  相似文献   

16.
一、水地冬麦区 1.冬前已灌冻水,底墒充足,0~20厘米土层相对含水率达70%,每667平方米(1亩)总茎数70万~90万的麦田,气温稳定回升到3℃以上时,抓紧时间中耕松土(锄划),适时镇压,保墒增温,促苗早发稳长.于拔节初期及时灌水追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0千克.  相似文献   

17.
据夏邑县农业部门调查:夏邑县麦播面积8.64万hm2,一、二、三类麦田比例为40:49:11,其中,一类苗麦田345万hm2,占40%,每667m2基本苗21.7万头,每667m2群体67.1万头、单株分蘖3.0个、单株大分蘖2.0个、单株次生根5.0条、主茎叶龄6.0片;二类苗麦田0.96万hm2,占49%,每667m2基本苗23.6万头。  相似文献   

18.
1小麦冬前旺苗形成的原因小麦冬前旺苗是指越冬前亩茎数超过80万甚至达到100万以上的麦田。形成小麦旺苗的原因有2种:一是由于土壤肥力高,底肥用量大,底墒足且播种过早而形成的旺苗。这类旺苗叶片肥大,叶色鲜绿,单株分蘖多,次生根多,冬前主茎第一节间伸长2 ̄3厘米以上,穗分化已  相似文献   

19.
刘云 《现代农业》2014,(5):52-53
<正>一、产量指标及产量构成因素1.产量指标700千克每亩。2.产量构成因素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15万~18万基本苗,冬前每亩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2.4~2.6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2.5~3倍左右,每亩穗数35万~40万;每穗粒数45~52粒,千粒重45~50克;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形品种每亩基本苗10万~12万,冬前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1.2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1.8~2.0倍,每亩穗数50万~55万;每穗粒数35~38粒,千粒重45克左右。二、土壤条件选择保肥水能力强的黑土或粘土地,土层深度  相似文献   

20.
<正>1苗情特点1.1群体充足,个体健壮。越冬以来群体充足、个体健壮、长势均衡。一、二类麦田占97.1%。全市返青期平均亩茎数97.6万,单株分蘖3.9个,单株次生根5.3条。1.2越冬状况较好。今年越冬期间气温高于常年,没有剧烈的温度变化和极端低温,没有死蘖死苗现象,麦田带绿越冬,有利于小麦早返青、早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