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月鹏 《中国蚕业》2003,24(4):73-73
最近两年本场安排了晚秋丝茧育生产,其散卵普通种的催青方法与原种相同,为了达到一日收蚁足量而适当提高了催青积温。收蚁当日凌晨散卵从黑暗室取出发种时,已有部分孵化的苗蚁,然后从散卵盒中倒出散卵及苗蚁一起感光,收蚁时发现有逆出蚁发生,且两年晚秋都有发生。而平附原种在类似的情况下,从未明显发生过逆出蚁。这种逆出蚁(俗称戴帽子蚕)外观上看,蚁蚕腹部和尾部在卵壳外,而头胸部在卵壳内,顶着卵壳无法脱落,因无法食桑而死亡。为此,笔者对逆出蚁的发生进行初步试验性调查。  相似文献   

2.
原种的制种型式,一直都采用框制种。它虽便于淘汰不良卵圈及有毒母蛾所产的卵,但浸酸挖补费工、费时,净种折扣率低、成本高,且蚕卵个体间开差大,质量也不够理想。为了进一步提高原种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我省开始改革原种制种型式,1987年中秋期,将省原种场生  相似文献   

3.
我场今年春期计划饲养蚁量5430克,其中浙蕾春晓1080克,系框制原种270张,菁松皓月4350克,全部为散卵原种,计1048盒。散卵原种催青,我场还是首次,我们根据品种催青积温和兄弟场经验的介绍,作了精心计划安排,严格催青技术标准,采取二段简易催青法,达到各催青批全部一日收齐有余的目的,皓月原种270盒,共收蚁量1284.6克,余蚁40.5克,平均每盒一日孵化4.91克,菁松原种270盒,收蚁1217.4克,  相似文献   

4.
冬季收蚁的滞育蚕卵孵化法实验徐厚镕(安徽农业大学轻工学院蚕桑系230036)春制滞育蚕种,需要在夏秋季使用时,生产上一般采用冷藏浸酸法,即:滞育卵从母蛾产下后在,25℃温度中保护3天左右,卵色变为赤豆色,入库冷藏。根据生产需要,可用卵色深浅不同、冷藏...  相似文献   

5.
一、影响蚕卵孵化的因素蚕卵的孵化,是蚕卵自体的机能。蚕卵产下后,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在完成它蚁体之后,经光线、温湿度的刺激,就能自然孵化为蚁蚕。但是,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由于各种原因,当蚕卵需要的客观条件不够满足或蚕卵内在的虚弱性会出现孵化不良现象:如孵化不齐、孵化率低,出现死卵、催青死卵、或者孵化中途死亡不能出壳,甚至有逆出现象等等,以上有些是属于蚕卵的素质,有些是属于环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如何提高有毒蚕卵的检出率,对3个品种和12个有毒母蛾所产的12圈蚕卵进行了蚕卵、蚁蚕和卵壳镜检。其结果是:蚕卵、卵壳共检5次,检出微粒子孢子的有9圈,检出率为75%;蚁蚕镜检1次,检出微粒子孢子的有12圈,检出率为100%。根据镜检蚁蚕检出率高的特点,我站1991年春的原种补正检查,采取了以改检转青卵为检蚁蚕为主的“五改”办法,避免了原种漏毒而导致胚种传染,在同往季一样进行严格消毒防病的情况下,合格蚕种率由去春的79.8%提高到了98.5%。  相似文献   

7.
(一) 蚕卵的孵化,是蚕卵的本能。蚕卵产下后,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在完成蚁体之后,经光线、温湿度的刺激,就能自然孵化为蚁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当蚕卵需要的客观条件不能满足或因蚕卵内在的虚弱性会出现孵化不良现象,如孵化不齐、孵化率低,出现死卵、催青死卵、或者孵化中途死亡不能出壳,甚至逆出等等。有些是属于蚕卵的素质,有些是属于环境条件引起的。本文所说的蚕种保护。就是指如何创造适合于蚕卵生理的环境,达到孵化率高,孵化齐,更好地增产蚕茧。  相似文献   

8.
蛾区育蚕卵转青后的包种一般都用棉纸,取其透气性好,不会影响蚕卵呼吸。但棉纸表面粗糙,蚁蚕对棉纸的抓着力强,给桑后掸蚁时,部分附着在棉纸上的蚁蚕很难排下,易伤蚁体,特别是日系品种更是如此。玻璃纸与棉纸相反,表面光洁,透光性好,用它包种不仅掸蚁方便,而且感光时透光性好,收蚁前进行卵圈选择时,可以不打开包种纸直接选择孵化优良的卵圈,对逸散性强的品种,可避免因以蚕爬散而带来的麻烦。从转青日下午包种到第3日早晨感光,  相似文献   

9.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昆虫卵孵化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桑蚕卵孵化收蚁袋。设有底板、附蚁层,底板和附蚁层的边沿覆合在一起,底板上设有胶条和支撑体,其底板上胶条的面积为250-350cm^2。本实用新型可使蚕卵整齐地排列在底板胶条上,使蚕卵不出现顶壳卵、胶条不出现空卵点现象,使蚁蚕出壳后不带卵壳,也不被粘在胶条上,具有桑蚕卵孵化率高、蚁蚕成活率高、蚁蚕成长快等优点,是一种理想桑蚕卵孵化收蚁工具。  相似文献   

10.
产后100小时内蚕卵的即时浸酸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液温46.1℃,比重1.075的盐酸浸渍8个家蚕现行品种(或杂交型式)产下后20至100小时的滞育性卵(25℃保护中),无论是普通孵化率,还是实用孵化率(二月或一日),要达到一定高值,在5至23分钟浸酸时间内,浸酸时期越迟,所需浸渍时间越长。产下后100小时以内的蚕卵,浸酸后都有较高的实用孵化率,而且产下后60至100小时的蚕卵比产下后20至40小时的蚕卵有效盐酸浸渍时间范围更广,安全系数更大。所有供试蚕品种,达到95%以上两日实用孵化率所需的盐酸浸渍时间分别为:产后20至40小时蚕卵5分钟;60小时蚕卵11至14分钟(7532×75新在14分钟时略低);80小时蚕卵14至23分钟;100小时蚕卵为20至23分钟。浸酸时期越迟催青经过也越长,25℃中催青的收蚁时间,产后20至40小时浸酸卵为浸酸后第11日,产后60、80、和100小时浸酸卵分别为浸酸后第12、13和14至15日。由于浸酸时期推迟,加上催青经过延长,产后20至100小时浸酸卵,收蚁时间可在蚕卵产下后第12至19日变动,这样不仅扩大了即时浸酸的适期范围,还可代替因收蚁推迟而需要的浸酸前冷藏处理。  相似文献   

11.
原蚕蚁量育收蚁采用纸引法,往往由于引蚁效果不好,造成工作困难,采用绷落或打落又容易造成蚁体损伤。 1979年我们根据杭州蚕种场冷库催青孵化试验中用尼龙网进行引蚁称蚁的方法,在秋季原种收蚁中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正>原种框制型式,制成的毛种,在浸酸或浴消前,初步选除空圈、双蛾卵圈、不良蛾卵、产附差、卵量少的蛾卵和镜检发现有毒蛾卵的整张蚕种,浸酸或浴消后,再严格复选蛾卵区,挖去不合格蛾卵,整理成28圈合格蛾卵的规格原种(净种).配发计划蚁量,平均每张框制原种收4克.如遇特殊情况,估计收不足蚁量,则增加配发原种的张数,这些规定和做法,是提高原种框制质量和数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蒋满贵 《广西蚕业》1997,34(2):58-59
家蚕微粒子病曾因给法国和意大利的蚕丝业以致命性的打击而出名。此病在今天也还是养蚕中危害严重的蚕病。其感染途径有患病雌蛾产下带毒卵,通过母蛾传染给蚕卵的胚种传染;以及病蚕排出带微粒子孢子的粪便,与蚕座内的桑叶一起被健康蚕食下,从而传播给健康蚕的食下传染两大种类。由于微粒子病毒可通过胚种传染,因而要进行母蛾检查,因此对含病毒的母蛾产下的蚕卵.按规定要进行淘汰。昭和43年以后,为了省力化.改一蛾区检查为14~30蛾一批的检查,即转变为集团母蛾检查。  相似文献   

14.
“消毒王一号”是以氯制剂为主的新型蚕室、蚕具、桑叶消毒剂,具有药效稳定、便于运输贮存、使用方法简便的特点,在农村大面积养蚕生产中已开始使用.为进一步掌握该蚕药在种茧育生产中的使用效果,1998年秋季我们进行了环境消毒和养蚕试验调查,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供试材料1.1蚕品种:取本场1998年春制秋用原种,将品种为782×734单蛾制种、单蛾镜检的无毒蚕种入库,冷藏40天后,出库浸酸、自然催青,蚕卵转青后用含有效氯0.3%的漂白粉澄清液进行卵面消毒,然后用白纸将其逐蛾封包待收蚁.  相似文献   

15.
对家蚕微粒子病感染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裕兴 《蚕业科学》1998,24(3):156-161
本文研究了家蚕微粒子病的食下传染、胚种传染、蚕座传染的规律性。指出对丝茧育来说感染越早危害越大,对种茧育来说感染越晚危害越大;食下感染的次数具有累积效应,但以起蚕期和将眠期(5龄为将熟前)影响最大;在蚁蚕就有感染蚕存在的情况下,丝茧育有二个蚕座传染周期,种茧育有三个蚕座传染周期;淘汰措施无论对丝茧育还是种茧育均是有效的,但其有效性随着基数毒率的增大而降低,只有当丝茧育的基数毒率在3%以下,种茧育的基数毒率在1%以下时淘汰措施才能取得95%以上的有效性,而且淘汰得越早越彻底效果越好;微粒子病对次代蚕的遗传毒率是一个变量,母蛾的带毒程度是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毒母蛾产下卵通过催青后,遗传毒率在蚁蚕期已基本达到最大值,蚁蚕经高温高湿处理后遗传毒率的增幅不大而主要是孢子密度的增加;同一有毒母蛾产下卵用不同方式保护后,越年种蚁蚕毒率显著大于即时浸酸种蚁蚕毒率,说明微孢子在蚕卵的休眠期仍在增殖中;胚种传染带毒蚕的死亡时期大部分在3龄以前,影响发病死亡早晚的主要因素是母蛾的带毒程度。  相似文献   

16.
<正>1 原蚕收蚁首先抓好蚁量落实,做到叶蚕平衡,防止余叶或缺叶现象的发生.经种场催青室催青后的蚕种,一般在转青较齐稍有苗蚁时开始发种运往各原蚕点,并做好补催青工作.对连纸收蚁的平附种,丝棉纸由种场催青室在进暗室前统一称量包种,按各户计划蚁量进行配发,零头部分由场催青室在蚕种黑暗保护前抽出整盒,把散卵进行黑种分配,同时标明蚕户姓名和数量,到原蚕区后连同整盒一起发给蚕农.  相似文献   

17.
<正> 目前生产上原种的制种型式是28蛾框制,其特点是便于进行母蛾的微粒子病镜检,以及在蚕种浴消整理前进行蛾圈间的选择。但是按目前的原种初步淘汰,蚕种折净率低,且无法进行蛾圈内的选择。普通种场在收蚁时采用4克定量育,框制原种在原蚕收蚁时已无必要。同时由于近年来普通种场在收  相似文献   

18.
吴琼芳 《四川蚕业》2013,41(2):34-34,36
<正>自推广散卵以来,技术人员一直感到发蚁难。不少地方将蚕种从催青室领出后,不进行补催青,直接发至蚕农手中,蚕农因受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常遇不良气象环境的影响,农药、鼠耗或蒸烤加温不当,保管不善等,造成蚕卵损失大,孵化率低,孵化时间长,形成多批收蚁,多批饲养发育不齐,导致"多代同堂",蚕病发生严重,收成甚微。过去用大白纸或的确良布铺箔,采用打落、扫蚁、称量等流程收蚁,致使部分蚁蚕受伤和损失。若一个点蚕种过多,收蚁时间拖得过长,也不利于蚁蚕生理。同时,这种收蚁方法一般要2-3d才能收完,蚕农普遍不要第2天、第3天的蚁蚕。为此我们在总结过去各种收蚁、发  相似文献   

19.
<正>为改革传统的养蚕工艺,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1990年起我市引进了小蚕人工饲料育的先进技术,并在大蚕期配套进行条桑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91年夏季我们建成了1120m~2、一次可饲养200张蚕种的小蚕人工饲料育饲育中心,采用1~3龄人工饲料平板1回育。饲育前蚕室、用具彻底消毒,每张蚕种备干体饲料4公斤,收蚁前1日将干体饲料与清水按1:2.2比例充分搅拌均匀、装袋、成型、高压灭菌后备用。蚕卵卵面进行充分消毒,蚕种定量分区,放入纸盒内进行补催青。收蚁时将纸盒中的蚁蚕连同卵壳与少量未孵化的蚕卵扫落在饲育框内的平板饲料上,饲育室的温湿度,1~2龄温度为29~30℃,湿度为85—  相似文献   

20.
原种的催青与普种大同小异,然而,其技术处理及操作要求远远高于普种,工序也较为复杂。它不但要求在预定日期准时收蚁,达到孵化齐一,蚁体健康,原蚕好养的目的,而且还要考虑化性的稳定性,使其朝多产越年卵方向发展,减少生种的发生。提供更多的优质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