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征地补偿直接关系到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本文以江西横峰县征地补偿为例,在统一年产值的基础上,通过贴现值法和因子修正法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测算,介绍了征地补偿倍数和补偿标准的测算方法,并制定了横峰县新的征地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演绎法,对江苏省征地补偿与被征地农民安置政策的变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省征地补偿与被征地农民安置政策经历了探索、发展和完善三个时期改革,已经初步形成了科学的征地补偿标准和以社会保障安置为基础的多元化政策体系。但部分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制定征收集体土地专门性法规;对征地补偿机制进行改革;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内容;建立就业扶持机制。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玛纳斯县农民征地满意度为例,分析了玛纳斯县政府在征收土地过程中,征地补偿标准、征地补偿程序、征地补偿分配以及征地补偿方式及由此引发冲突不断,导致大量群众上访的原因。得出玛纳斯县政府对征地补偿标准不满意;征地补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被征地农民对政府征地工作不满意等结论。  相似文献   

4.
现行重大建设项目征地补偿安置制度仍然按照传统的生计补偿模式,对被征地农民的发展权考虑不够。其制度弊端日益显现:未充分考虑土地价值增值收益分配、未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收入增长的要求、侵犯了农民集体土地发展权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建立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被征地农民再就业培训以及建立农地发展权转移国家购买机制等方面着手来完善制度。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失地农民征地补偿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倩均  曾贤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238-3238,3240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耕地不断减少,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农民问题是城镇化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我国现行征地制度的现状分析,指出对失地农民征地补偿存在的不足,提出现阶段完善失地农民征地补偿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昌吉市征地安置补偿模式为例,分析了昌吉市征地安置补偿标准、安置补偿程序、安置补偿方式等三个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征地安置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标准过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及创业扶持不到位等问题,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围绕被征地农民意愿、农民对土地征收补偿政策、安置补偿方案的满意度、所希望的补偿方式、征地安置补偿后生活状况及满意度等五个方面进行调查,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昌吉市"1+2+N"征地补偿安置优化模式,并提出了保障该模式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工作变得更为艰巨,征地过程中发生的矛盾也变得愈加突出,完善征地补偿制度、提高失地农民对政府征地工作和征地补偿的满意度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深度访谈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以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现状及补偿标准为切入点,分析了被征地农民补偿满意度,指出征地和补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征地工作及补偿标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征地补偿中农民间接损失及其量化为研究对象,重新界定征地补偿的范围,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的生态价值及社会保障价值列入到补偿范围内,并运用收益还原法、成果参照法等数学方法测算农民的间接损失,建立间接损失评价体系。以长春市为例,将上述评价体系运用到实践中,得到长春市各区县农民间接损失补偿的具体数值,分别与其现行征地补偿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长春市各区县农民的间接损失补偿均高于现行征地补偿水平,证明了对农民间接损失进行补偿的必要性,并为重建科学、合理、公平、高效的征地补偿制度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村问题当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农村征地补偿问题.征地补偿制度涉及政治和经济层面,与农村土地合理利用、农民的利益保护以及维护社会的安定密切相关.征地补偿制度基础的制定应当遵循公平补偿的原则;补偿方式既要考虑短期损害,又要考虑长期损害;补偿标准要结合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来综合设定.  相似文献   

10.
<正>国土资源部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征地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应支付给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费,要直接足额支付给农民个人。《通知》透露,国家将每2~3年对补偿标准进行调整,逐步提高征地补偿水平。  相似文献   

11.
福州大学城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办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通过对福州大学城被征地产权所有情况的研究,探讨在土地产权变更以后如何制定补偿安置原则。并且通过对现有可选择补偿安置办法的研究分析,提出改善福州大学城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办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2010年以来铜仁市所采用的征地补偿安置模式,主要有货币安置、社会保障安置、留地安置;分析了这些安置模式存在的问题,如被征地农民就业安置难以实施,社会保障陷入困境,统一年产值区域与区片价补偿价格相差较大,留地安置适用范围小等。结合铜仁市实际,提出了完善征地补偿安置的方法,如将优质教育资源向被征地农民子弟倾斜,加强失地农民技能培训,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征地补偿安置模式。最后,将创新提出的预留农村建设用地安置模式、土地入股安置模式与原有的安置模式进行了比较,对各种安置模式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对比,为农村土地征收与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征地补偿制度有失公平,以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行积累,大部分失地农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生活水平下降,面临生活困境。该研究借鉴其他国家征地补偿制度,立足我国国情,主张公平补偿原则,即提高补偿标准,扩大征地补偿范围,确保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下降,建议将原来规定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改为7项补偿:1土地补偿费;2安置补助费;3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4社会保障费用;5生活补助费;6转岗期间的费用补助;7其他费用。  相似文献   

14.
《天津农业科学》2016,(11):99-102
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失地农民不但失去原有土地,而且也失去土地附带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成本,对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情况、生产方式、经济情况等产生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都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征地意愿。本文基于乌鲁木齐县征地现状,根据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分析了失地农民的个人情况、家庭收入情况、征地过程对征地补偿情况和征地后失地农民的安置保障情况,通过分析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黎诚  赵凯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404-5405,5407
从土地具有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功能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传统征地补偿方式存在的缺陷;接着以陕西杨凌示范区为例,从土地的功能和失地农民有关的生活保障、子女上学、合作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出发构建新型征地补偿方式。通过对一次性征地补偿和新型征地补偿两种方式现值的比较,完善了原有征地方式中因土地增值和农民生活保障等问题的不足,并分析了新型征地补偿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吉林农业》2006,(6):5-5
以前,征地补偿安置发生纠纷。农民要不只能以信访的方式反映问题.要不就是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今后,农民群众解决征地纠纷有望获得新的途径。国土资源部已要求各省、区、市,力争年内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制度。依据土地管理法度其实施条例,凡是对征地补偿标准有争议的,均可申请协调和裁决。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在河南省扶沟县的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数据,了解了当地农民的基本生活状况和对征地补偿的意愿,进而建立有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计算得出农民期望得到的征地补偿价格.结果表明,扶沟县农民对征地补偿的期望值为119.79 ~ 173.91元/m2,这一结果是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54.42元/m2的2倍多.为了尽量满足农民的意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长远生计,当地政府应适当提高征地补偿价格,从而真正保证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需要越来越多的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在征地补偿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农民的基本利益。本文在分析征地补偿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经验,提出了完善征地补偿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为了适应于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积极推进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改革,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指导性文件,但具体实施的效果不甚理想。曹县国土资源部门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在征地补偿安置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通过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提出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制度的建议。一、我国征地补偿安置制度基本情况1.征地补偿及安置的概念征地补偿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按照被征地的  相似文献   

20.
《农家顾问》2005,(11):21-21
从今年9月1日起,江苏省正式施行《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有关人士指出,出台这个《办法》,是解决当前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迫切需要,将改变江苏此前以一次性货币安置为主的做法,采取“以土地换保障”的新机制,适度提高补偿标准,建立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以维护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办法》规定,国家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后,给予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