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产后生殖疾病引起的母牛不孕,给牧场繁殖配种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如何预防奶牛产后生殖疾病,这是奶牛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环节。生产实践表明,干奶牛的饲养管理对奶牛产后生殖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这个问题,我们对380头干奶牛先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6,(10):1758-1762
随机选取分娩当天(0d,31头)、围产后期(产后14~21d,25头)、泌乳早期(产后50~60d,39头)、泌乳中期(产后120~150d,40头)和泌乳后期(产后200~220d,40头)的奶牛为试验动物,调查和记录临床各类资料并检测血钙浓度。结果显示,5个时期奶牛的低血钙症发生率分别为90%,64%,41%,25%和43%,分娩当天发病率最高;分娩当天患低血钙症奶牛随后易患繁殖疾病、乳房炎、肢蹄病、消化系统疾病和酮病,发病率分别为33.33%,22.22%,20.37%,9.26%和14.81%,淘汰率为41%。表明该牛场低血钙症较为多发,并易引发其他疾病,淘汰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选取40头经产奶牛,根据体重、胎次、预产期、上一泌乳期305d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产后的头3天喂给产后营养补充剂,研究奶牛产后营养补充剂对新产奶牛采食量、血液中血糖和血钙、产后疾病及繁殖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奶牛产后头3天喂给产后营养补充剂有增强奶牛产后食欲的作用,饮用后1小时奶牛血液中血糖血钙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4.02%,18.28%。繁殖方面试验组奶牛比对照组奶牛胎衣滞留发生率减少50%,子宫恢复情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氯霉素栓预防产犊后子宫炎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场从1976~1987年,平均年饲养繁殖母牛120—154头,根据年全群繁殖母牛疾病的统计,产后难妊和不育的母牛,占40%以上的为子宫内膜炎疾病。该病是奶牛场繁殖母牛的常见多发病之一。本病与乳房炎、肢蹄炎为构成奶牛场的所谓“三炎”,造成奶牛事业的巨大经济损失。因此,预防控制繁殖母牛产后子宫炎症的发病,是提高奶牛情期配种,提高情期1次受胎率的有效措施。我场于1987年,选用长春兽医大学研制的氯霉素栓,对我场产后奶牛进行了预防子宫炎症的发生,作了试验和对比。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补中益气散和当归四物汤对52头经产奶牛进行调理,以观察两种方剂对经产奶牛的保健效果.结果表明,能够明显提高奶牛产量,泌乳期延长22d,日均奶产量提高14%,产后疾病发病率降低11.5%.  相似文献   

6.
奶牛产后,胎衣在12 h内不能自然完全脱落下来称胎衣不下(Retention Fetal Membrane,简称RFM)。有资料显示,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通常在10%~25%,有的奶牛合作社为30%~40%,夏季可高达60%[1]。高清友等[2]研究报道,在717头分娩奶牛中有148头发生产后胎衣不下,发病率为21%。靳国旺等[3]于2007-2011年间,对安阳地区奶牛场的奶牛胎衣不下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856头分娩奶牛中,有188头在产后发生了胎衣不下,发病率22%。该病作为奶牛产后常发、多发病之一,在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的同时,可继发子宫内膜炎,造成繁殖障碍,导致奶牛因不孕而被提前淘汰,使奶牛养殖业遭受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奶牛的繁殖障碍即奶牛暂时性或永久性不孕症,随着奶牛产奶量的提高,不孕症的发病率亦提高。据台前县21个牛场的500头适繁母牛调查,不孕症发病率为24.3%。造成奶牛繁殖障碍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饲养管理不当引起(占30% ̄50%);二是生殖器官疾病引起(占20% ̄40%);三是繁殖技术失误引起(占10% ̄30%)。1高产奶牛繁殖障碍病因浅析1.1高产奶牛内分泌失调引起由于大量泌乳,产生大量催乳激素,脑垂体前叶抑制促黄体激素(LH)的分泌,同时降低卵巢对LH的正常反应,进而影响卵泡的成熟和排卵,造成不孕。1.2泌乳盛期的奶母牛产后30 ̄120d的奶牛…  相似文献   

8.
牛产后12小时胎衣没有脱落即为胎衣不下。也有人认为,奶牛在产后12小时胎衣尚未能排出,即可认为是病理性的胎衣不下。奶牛胎衣不下是临床上常见的繁殖疾病,发病率平均为10%以上,该疾病使奶牛繁殖性能和产奶性能降低,严重影响养牛业  相似文献   

9.
产复康预防产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奶牛产前服用产复康中药散剂对产后预防子宫内膜炎的效果,试验分为预试验和扩大试验。预试验将66头临产奶牛随机分成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各22头。从产前1d开始喂服产复康,添加量为试验1组每天200g/头、试验2组每天300g/头、对照组不添加。结果显示,试验1组和试验2组奶牛各项指标基本相似,且2个试验组较对照组胎衣不下和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明显降低。说明每天200g/头的剂量可以达到促进子宫复旧和预防子宫内膜炎的效果;在预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区的6个奶牛场352头奶牛进行了扩大试验,试验方法、观测指标和预试验类似,产复康的添加剂量为每天200g/头。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胎衣不下和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分别下降9.92%和18.23%,产后85d妊娠率提高10.85%,产后第1次发情时间和第1次配种时间平均提前约10d。扩大试验的结果进一步证明服用产复康可降低子宫疾病发病率,促进奶牛子宫机能恢复,使奶牛提早发情配种,提高受胎率,对奶牛产后子宫内膜炎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近十多年来,我国奶牛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不断增加,单产水平不断提高,繁殖障碍疾病发生率呈现增高趋势。据统计,我国奶牛繁殖障碍发生率达20%40%,其中产后乏情奶牛占繁殖障碍的26.68%;美国约有38%奶牛产后6040%,其中产后乏情奶牛占繁殖障碍的26.68%;美国约有38%奶牛产后6080 d不表现发情[1]。集约化牛场高产奶牛产后乏情的现象更为普遍,乏情率可高达50%以上。据报道,1头奶牛缩短一个空怀期可节约饲养费600多元人民币,经济效  相似文献   

11.
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本文统计了伊犁某荷斯坦奶牛场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1 200头分娩奶牛生产瘫痪发病情况,分娩奶牛发生产后瘫痪104头,产后瘫痪平均发病率为8.65%,以1月、12月、2月发病率较高,为11.11%~13.89%;而4月、9月、10月发病率低,为6.61%~6.71%。高产奶牛在5胎以上产后瘫痪发病率达10.30%~11.79%,而第2胎发病率很低,在3.59%。本文着重对1例典型病例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发病特点进行详细论述,采取补钙、补糖及结合乳房送风治疗效果明显,从而得出了一些治疗预防的方法,为减少养殖场奶牛产后瘫痪发病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常德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产后常发疾病之一,常引起奶牛繁殖障碍,严重影响奶牛的发展.刘琼霞等(2004)报道,该病的发病率日趋升高, 由原来的10%上升到30%,甚至有些牛场的发病率能够达到40%.  相似文献   

13.
奶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本文统计了伊犁某荷斯坦奶牛场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1 200头分娩奶牛生产瘫痪发病情况,分娩奶牛发生产后瘫痪104头,产后瘫痪平均发病率为8.65%,以1月、12月、2月发病率较高,为11.11%~13.89%;而4月、9月、10月发病率低,为6.61%~6.71%。高产奶牛在5胎以上产后瘫痪发病率达10.30%~11.79%,而第2胎发病率很低,在3.59%。本文着重对1例典型病例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发病特点进行详细论述,采取补钙、补糖及结合乳房送风治疗效果明显,从而得出了一些治疗预防的方法,为减少养殖场奶牛产后瘫痪发病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中药增乳Ⅰ号进行了产后调理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羊草采食量,产奶量,乳脂率、受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GOT、ALP、钙、磷和血糖浓度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且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该方剂能够改善产后奶牛体况,提高奶牛生产性能,对预防多种产后疾病具有一定意义,适宜于奶牛产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E和硒防治奶牛乳房炎及繁殖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维生素E和硒混饲投服的方法,对87头中国荷斯坦奶牛进行了乳房炎和其它繁殖疾病的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E和硒对降低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和流产的发病率效果显著;而对隐性乳房炎、胎衣不下和产后子宫感染的发病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胎衣不下(Retention of Fetal Menbranes,简称RFM)是奶牛产后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一般的奶牛场中,发病率为10~25%,少数的高达40%以上,并常继发子宫炎综合征,严重影响病牛以后的繁殖和生产性能,给奶牛业造成巨大损失。作者于1986年调查了北京地区奶牛胎衣不下发病情况,在总共1025头次分娩中,193头次  相似文献   

17.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极其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母牛产后胎衣尚未全部排出体外者均可定为胎衣不下。目前,本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中奶牛的发病率可高达40%。而对于本病的发生,不但对奶牛产奶量带来明显的影响,而且还可造成奶牛产后发情周期延长、屡配不孕等一系列繁殖问题,直接造成奶牛生产中经济效益的下降。为此,本文就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做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临床酮病对奶牛产后疾病、繁殖性能及产奶性能的影响。选择产后1~2周的荷斯坦泌乳奶牛807头,其中酮病组336头(1胎样本数量134头,2胎样本数量104头,3胎样本数量98头),正常组471头(1胎样本数量262头,2胎样本数量78头,3胎样本数量131头)。统计每组牛只产后真胃移位、淘汰、配次、受胎率、产奶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产奶量数据65万条。结果显示:2胎、3胎牛的亚临床酮病发病率高于1胎牛;亚临床酮病牛只产后真胃移位的发病率是正常牛的5.2倍,死淘率是正常牛的2.3倍;亚临床酮病会导致2胎、3胎牛配次增加,首配受胎率下降13.05%~23.58%;亚临床酮病对1、2胎高峰奶量无负面影响,但会导致3胎牛高峰奶量下降0.14kg/d。本试验结果显示,亚临床酮病会增加奶牛产后疾病发病率及配次,并降低奶牛首配受胎率。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胎次、妊娠天数、围产时间、犊牛初生重及月份与奶牛产后疾病的相关性,为降低奶牛产后疾病发病率提供参考。本文调查了宁夏某场2 975头中国荷斯坦牛不同胎次、妊娠天数及月份等对奶牛产后疾病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炎、蹄病及产后瘫痪的影响程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胎次的增加,奶牛胎衣不下、乳房炎、蹄病和产后瘫痪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但对子宫炎发病率的影响不明显,其中第6胎奶牛的产后发病率最高。5-7月份奶牛产后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妊娠天数和奶牛进入围产圈时间的增加使得产后疾病的发病率降低。犊牛初生重的增加使得奶牛胎衣不下和产后瘫痪的发病率升高。患胎衣不下导致乳房炎和子宫炎发病率增加,患蹄病导致胎衣不下、乳房炎和子宫炎发病率增加,产后瘫痪导致胎衣不下、乳房炎发病率增加。不同胎次、妊娠天数、产犊月份、围产时间和犊牛初生重对奶牛产后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炎、蹄病和产后瘫痪有一定的影响,且产后疾病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0.
奶牛围产期(产前1个月至产后2个月)是奶牛繁殖与奶牛生产周期中最重要的环节,奶牛80%~90%的普通病或因病死亡均发生在该时期。围产期保健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奶牛泌乳期产奶量的高低及下一轮繁殖的效率及能力。因此,笔者制定了奶牛围产期的保健措施,目的是较好地对奶牛围产期疾病进行预防,大大降低奶牛围产期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该措施已在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推广应用1年并取得了成功。该措施包括3个阶段,即产前计划、分娩计划及产后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