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评价酮粉法和血酮仪法诊断奶牛酮病的性能。于某集约化牛场选取1~6胎次,产后7~21 d泌乳奶牛291头,分别用血酮仪检测血液β-羟丁酸含量和酮粉法检测乳液,诊断奶牛酮病。结果表明:血酮仪法具有检测准确,检测率高,但费用较高,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等特点,不适合集约化牛场大批量使用。酮粉法具有样品采集简便,价格低廉,且具有较理想的检测灵敏度等特点,适合奶牛群体酮病筛查诊断。酮粉法更适合大型牧场泌乳初期奶牛酮病的群体检测,血酮仪可用于对疑似牛的确诊性检测。 相似文献
3.
4.
5.
6.
7.
奶牛酮病是由各种病因造成泌乳奶牛体内缺糖,由此引起体脂分解、大量酮体生成并蓄积而出现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又称为醋酮血病、母牛热、产后消化不良及低糖血性酮病。临床上以消化功能障碍、血酮、尿酮及乳酮含量增高,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为特征。主要发生于经产而营养良好的高产乳牛,以3~6胎母牛发病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发病较多。我国高产乳牛群酮病的发病率约10%左右。 相似文献
8.
10.
11.
[目的]研究新疆荷斯坦奶牛酮病血清中的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酮病致病机理的探讨。[方法]以新疆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用酮粉法和改良的水杨醛检测法对其血清进行检测,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应用DTNB显色法测定血清中GSH-Px活力,应用黄嘌呤氧化法测定血清中T-SOD活力,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中MDA含量。[结果]酮病奶牛血清中GSH-Px活力极显著降低(P0.01),T-SOD活力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奶牛血清中的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显著高于阳性组。[结论]酮病不但影响奶牛的抗氧化系统而且也会降低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酶的活性,对于揭示奶牛酮病的发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选取84头荷斯坦乳牛,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牛采食常规日粮,试验组牛采食常规日粮和120g利乳多。206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牛平均日产乳量极显著地增加,饲料利用效率提高11.80%。饲用利乳多还可极显著地提高乳牛血钙离子浓度,但对血液其他生化指标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乳牛耐热性指标的检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黑白花乳牛初夏急性热应激期间产乳量下降幅度划分为耐热和不耐热两组,测定两组牛整个夏季7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其与耐热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组牛6:00时直肠温度、日平均直肠温度和红细胞钾含量差异显著,可作为耐热性评定指标;根据19:00时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评定耐热性的准确度较低;血红蛋白值与耐热性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甲状腺素和皮质醇水平的变化在评定耐热性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发治疗奶牛酮病的新方法、新药物,从抗氧化性能方面揭示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临床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酮病治疗复方制剂——“酮康”对奶牛酮病的疗效.[方法]2013年6月,采用改良水杨醛比色法检测广西南宁某规模化奶牛场围产期奶牛46头,其中9头为酮病牛,并将其分为治疗组(6头)和阳性对照组(3头),另从37头中选取6头与治疗组奶牛体况相似、胎次相近、产奶量接近的奶牛作为健康对照组.试验期间,治疗组每天灌服“酮康”400ml,连续治疗5d,阳性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均不灌服.分别采血检测试验前后奶牛各抗氧化酶活性(CAT、GPX、MDA、SOD、TAC、VE).[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奶牛血酮含量明显降低,血糖明显上升,SOD和GPX的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CA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MDA含量稍有下降,差异不显著(P>0.05),虽稍低于健康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但差异也不显著(P>0.05).VE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VE含量均比治疗前高.治疗组在治疗后TAC和CAT活性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酮康”对降低酮病奶牛的血酮含量、提高血糖含量和改善抗氧化性能的作用明显,效果良好.若不进行治疗和科学的饲养管理,酮病将持续伤害奶牛. 相似文献
15.
烟酰胺对高产奶牛泌乳中期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烟酰胺对高产奶牛泌乳中期产奶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40头泌乳中期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每头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6、10、14 g/d烟酰胺,检测采食量、产奶量、乳成分、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各组奶牛干物质和粗蛋白质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烟酰胺的添加对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NAM后,显著降低了血清NEFA含量(P<0.05);而对血清葡萄糖、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尿素氮和胆固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10、14 g/d烟酰胺可比对照组显著增加产奶量0.86和1.34 kg/d(P<0.05)。在泌乳中期奶牛日粮中添加10~14 g烟酰胺,有助于奶牛生产潜力的发挥,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饲粮处理对奶牛产奶量及脂肪组织瘦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饲粮处理对奶牛产后泌乳量、血浆瘦素浓度和脂肪组织中lept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妊娠后期健康奶牛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其中Ⅰ组为对照组,Ⅱ组和Ⅲ组为试验组;Ⅰ、Ⅱ、Ⅲ 3组于产前28 d开始分别饲喂中国奶牛饲养标准(2000)标准饲粮 (能量摄入100%组)、标准增加20%饲粮(能量摄入120%组)和标准饲粮减少20%饲粮(能量摄入80%组);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同一标准饲粮,至56 d结束。【结果】试验结果表明,Ⅲ组与Ⅰ组和Ⅱ组比较,不仅显著提高了产后奶牛产乳量,而且明显提高了产后奶牛血液leptin浓度,同时脂肪组织中leptin基因表达水平也增强。【结论】奶牛不同饲粮摄入水平与产奶量、血液leptin和脂肪组织中leptin基因表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的实质和核心是氨基酸营养,由于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奶牛日粮中直接添加氨基酸,会在瘤胃中部分或完全降解,最终到达小肠的氨基酸不能满足需求。赖氨酸(Lys)和蛋氨酸(Met)是泌乳奶牛饲喂玉米为基础日粮合成蛋白质时的第一或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是反刍动物增重、产奶或产毛的主要限制性氨基酸,因此过瘤胃氨基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2种氨基酸上。使用少量的瘤胃保护氨基酸(RPAA),不但可以代替数量可观的瘤胃非降解蛋白(UIP),还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因此,开发和利用过瘤胃氨基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昆明地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病原与发生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荫武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6(2):98-104
本文旨在探索昆明地区奶牛临床乳房炎的病原特点,为本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987~1990年期间,对昆明地区4个农场和个体户的93例临床型乳房炎的306份乳样进行了病原的分离与鉴定。从这些乳样共检出15个科,23个属的30种病原,共113株。其中包括主要病原81株,检出率为87.1%(81/93),混合感染病原32株,混合感染率为39.5%(32/81),培养阴性率为12.9%(12/93)。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在雨季发病率最高;年龄以3~6岁的牛发病率最高;在发病乳室中,以后乳室,尤其是右后乳室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20.
健康妊娠奶牛20头随机分为照射组和对照组各10头。照射组奶牛分别于分娩前10~3d和产后1~3d,用TDP辐射仪交替照射百会和后海穴区,每天1次,60min。奶牛分别于分娩前20、15、10、5、3、1d,1~4h和产后1~4h、1、3、15d,颈静脉采血样。检测血样的ηb80s-1,ηb20s-1,ηp,PCV,ηr,RI,AI和血浆的Glu,TP,FG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结果:TDP穴区照射对奶牛分娩前和后一定时期内的ηb80s-1,ηb20s-1和ηp具有一定调整作用;调整和改善分娩过程中的血糖含量和血液的流动性与变形性,减少血液丢失等,从而提高机体分娩应激反应综合适应能力。其作用机理可能是TDP辐射红外热能的经、穴感应调整作用和机体产生的生物能量效应等的综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