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了解贵州省甘蓝型油菜主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国家油菜区域试验DNA指纹鉴定使用的40对SSR引物对贵州省9个甘蓝型油菜主推品种进行多态性检测,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试验共扩增出条带191个,其中多态性条带143个,多态性比率为75%。经聚类分析,9个油菜品种被分为A、B 2簇,其中A簇包含7个品种,B簇为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的2个品种。A簇在相似系数0.643 4处又分为A1和A2 2个亚簇,A1亚簇为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的3个品种,A2亚簇为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4个品种。[结论]同一单位选育出的品种都有更为接近的遗传背景;在该研究所用品种中,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的品种遗传基础相对较广,但黔油17与黔油29的遗传相似性系数达0.87,遗传基础较为相近。  相似文献   

2.
利用SSR标记对16份甘蓝型油菜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4对引物共扩增出72条清晰的谱带,片段长度在100~650 bp之间,引物PIC值介于0.12~0.73之间,平均为0.39;供试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2~0.90之间,平均为0.63,其中pol-CMS恢复系间的遗传差异较大,pol-CMS不育系间与温敏核不育系间的差异较小;在遗传相似系数0.685处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聚类结果与已知的系谱来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国近年审定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筛选出的24对SSR引物,对我国1999年以后审定的66份甘蓝型油菜品种及4份杂交组合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主成分分析、Shaanon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AMOVA分析揭示我国4大冬油菜区品种的变异程度。【结果】利用24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04条清晰的谱带,其中86条呈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84.61%;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4.3条条带,片段长度在100~600bp,多态性比率为50%~100%。70份甘蓝型油菜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0~0.93,平均为0.6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参试材料分布比较分散,并没有因来源地域相同而明显地聚在一起。在4大冬油菜区中,长江中游区品种Shaanon指数(1.593)和Simposon指数(0.732)最高,区内成对材料平均差异也最高(0.343 1)。不同大区油菜品种区内及区间分子方差分别为96.74%和3.26%。【结论】我国近年审定的冬油菜品种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不同冬油菜区品种的变异以区内变异为主;长江中游区材料组内变异最为丰富,说明我国不同地区间材料交流比较频繁。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DH系的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甘蓝型油菜杂交组合青油14号×四达和北山繁×46号的F1植株通过小孢子培养所获得的DH(doubled haploid)群体中,各随机选择31个DH系,分别编号为:1~31,32~62,采用SSR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30对SSR引物分别扩增出82、80个多态性片段,其中多态性位点各占总扩增位点的75.2%和74.1%,片段大小介于120~900 bp间.每对引物在不同DH系间的等位基因数在2~9间,平均位点为3.63个.1~31 DH系PIC(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06~0.85,平均为0.60;32~62 DH系PIC变幅为0.06~0.86,平均为0.56.遗传距离分布频数分析表明,两个组合DH系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布在>1.0范围内的频数都超过了30%(分别为37%和34.4%).对SSR扩增结果进行UPGMA分析,在0.66处可将62个DH系聚为四大类.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小孢子培养获得的DH系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且不同组合的DH系基因型多样性不同.  相似文献   

5.
利用SSR对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30对引物对50份甘蓝型油菜黄籽种质和1份黑耔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3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30对多态性较高的SSR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再次筛选,得到17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一般有3~11务谱带,所选17个引物共检测到126条带.有103条带具多态性片段,一般片段在100~900 bp,平均每个引物有6条多态性谱带,占81.7%.对SSR扩增结果进行UPGMA分析.可将51个品种(系)分为8个类群体,聚类结果与种质来源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6.
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系及其亲本的SSR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60个通过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培育出的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品系及其3个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39对SSR标记共扩增出145个多态性片段,其中多态性位点占总扩增位点的97.3%,平均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3.72个,片段大小介于50~550 bp间。②聚类分析可将全部材料划分为A、B共两大类群,白菜型亲本浩油11号单独聚在A类,两个甘蓝型亲本(E144、039)和60个后代杂交种共同聚在B类,而来源于同一组合的品系又被划分到不同的亚类,没有完全聚到一起,说明利用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创造出来的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与它们的甘蓝型亲本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35个甘蓝型油菜(17个春性品种(系)和15个半冬性品种(系)以及3个春性品系与半冬性品系杂交选育出来的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30对SSR标记共扩增出90个多态性片段,其中多态性位点占总扩增位点的92.8%,平均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3个,片段大小介于100~1 000 bp间。②利用由非加权类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98处将35份材料分为5类,第I类包括17个材料,这17个材料除22号YYC-2为半冬性外,其余的均为春性材料;第Ⅱ类包括12个材料,其中18、19、20为春性和半冬性品系杂交选育出来的品系,其他的均为半冬性材料;第Ⅲ类包括3个半冬性材料,分别为华双3号、浙油758和华双2号;第IV类包括一个春性材料Wester;第V类包括两个半冬性材料中双9号和中双10号。从上述聚类结果看出总体上春性和春性材料聚在一起,半冬性和半冬性材料聚在一起,表明春性和半冬性品种(系)的遗传差异比较大。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高油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明确各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加快陕南地区高油育种进程,利用20对甘蓝型油菜首选的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核心引物,对陕南地区65份含油量达40.58%~53.52%的甘蓝型油菜育种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NTSYS-pc1.10e计算材料间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并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using arithmetic average,UPGMA)对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20对SSR核心引物中共筛选出7对最佳引物,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7个条带。供试材料的PIC值分布在0.33~0.86范围内,平均值0.5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54处将65份供试材料划分为两大类群。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较近,不利于陕南地区高油甘蓝型油菜的育种工作。加强种质创新,引进外来优良种质资源并加以改造利用是提高陕南地区高油甘蓝型油菜育种水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多态性,对来自我国19个省市和国外8个油菜主产国的104份不同类型、不同性状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进行了RAPD分析,在3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表现稳定的引物40条,在此基础上共扩增出DNA片段288条,其中具多态性的252条,多态率87.5%,每引物平均多态位点6.3个.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UPGMA)对统计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当遗传距离为0.3时,可将104份材料分为8大类,其中最大遗传距离0.6467,最小0.0729,表明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各类种质资源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与材料的来源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对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甘蓝型油菜育种资源间材料的遗传关系已明显的表现出遗传多样、基因融合、区域弱化的复杂状态.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亲本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SSR和ISSR分子标记对18份不育系、21份恢复系和11份对照品种共50份甘蓝型油菜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UPGMA聚类结果显示,50份材料被聚为四大类群,其中所有的不育系聚在第四大类,恢复系都聚在了其它三大类中。不育系又分为2个亚类,其中核不育系聚为一亚类(除1471AB外),而所有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均聚为另一亚类。不育系间的遗传差异比恢复系间小。  相似文献   

11.
 利用SSR、ISSR标记技术分析了3个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及22个不同来源的父本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这些亲本按NCII法配制杂种的产量性状表现及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非加权类平均法)聚类法可将25个亲本材料分为6组,SI-1300、SI-1320各为一组,来源于中国的2个父本品种为一组,SI-1310与来源于国外的其它品种分属另3组。这种分组结果与材料的来源及系谱关系基本一致。各组间亲本在产量性状、种子品质性状及物候期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别。SSR、ISSR标记的遗传距离与杂  相似文献   

12.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distance (GD) and hybrid performance, twotypes of molecular markers, microsatellites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SSRs) and intro-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s), were employed to detect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3 double low self-incompatible lines and 22 male pa-rental varieties of Brassica napu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origins. Hybrids were produced in a NC Ⅱ mat-ing design by hand-pollination.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25 parental varieties (lin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sixgroups by Un-weighted Pair Group Mathematics Average (UPGMA) clustering based on GDs. SI-1300 and SI-1320 could be singly clustered into one group, respectively. Varieties from China could be separated into an-other group, SI-1310 and varieties from foreign countries could be separated into other three groups. Thegrouping was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parental pedigrees and geographical origi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yield, quality and phenological period traits were observed among these parent groups. Although hybrid yield/plant showe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genetic distance based on SSR and ISSR markers, but the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was iow. It appeared to be unsuitable for using the genetic distance based on SSR andISSR markers to predict heterosis and hybrid performance in Brassica napus.  相似文献   

13.
概括了常用分子标记RFLP、AFLP、RAPD、SSR和新型分子标记SRAP、EST在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核心种质筛选是植物遗传资源研究和利用的便捷途径,利于种质资源杂种优势利用。遗传多样性分析有利于最优亲本组合的鉴定,以期能够产生遗传变异最大的后代群体和促进不同资源的有利基因渗透到栽培品种。该研究通过表型数据分析表明,初选核心种质能够有效地代表参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20对 SSR 标记对20份黄籽甘蓝型油菜的核心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128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在不同材料之间的等位基因数在4~11之间,平均位点为6?40个,多态信息量 PIC 值在0?81~0?92之间,通过 UPGMA 法,核心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17~0?61之间,说明黄籽甘蓝型油菜核心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该研究为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因资源的挖掘和黄籽杂交育种的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赵福永  鲁军雄  黄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8-720,794
[目的]分析甘蓝型油菜与野生芥菜型油菜杂交子代的性状遗传。[方法]选用1个甘蓝型油菜种(湘油15号,编号138)与2个野生芥菜型油菜品系(编号153和154)作为试材,进行正反杂交并获得了杂交种子。对杂种F1、F2代的发芽率、叶片大小及形状、株高、花粉育性、籽粒颜色等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芥甘杂交较易获得杂交种子,F1代种子发芽率、成苗率及花粉育性均相对较高,平均株高低于双亲;而甘芥杂交较难获得杂种,且F1代自交亲和性差,结实率低,平均株高介于双亲之间;不论正反交,F1代营养生长优势和叶形母本效应明显,F2代株高出现明显分离,呈正态分布,未获得黄籽品系。[结论]为将甘芥杂交子代进一步应用于油菜遗传育种与品质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26份贵州省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RAPD标记,对26份贵州省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6条RAPD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48条带,其中85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57%.通过UPMGA法建立了贵州省26份芥菜型油菜的亲缘关系聚类图,在遗传距离0.30740上,26份材料分为Ⅰ、Ⅱ两个类群,第1类群2个品种,第Ⅱ类群24个品种;在遗传距离0.90337上,第Ⅱ类群划分为3个亚簇ⅡA、ⅡB、ⅡC,亚簇ⅡA有1个品种,亚簇ⅡB有6个品种,亚簇ⅡC有17个品种.万山苦油菜和镇远苦油菜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44168,亲缘关系最近.结果表明,贵州芥菜型油菜资源间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25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9对AFLP引物扩增出193条带,其中,73条呈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38%.每对引物检测出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56,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1.基因多样性、香农指数和遗传差异分别为0.25、0.62和0.39.在遗传相似系数0.66处,所有的甘蓝型油菜可分为3个类群,遗传相似系数表明,橄榄型油菜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UPGMA聚类分析表明,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种质性状或来源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肖霞  殷家明  林呐  柴友荣  李加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6011-6012,6018
[目的]研究甘蓝型油菜转查尔酮异构酶反义基因T1代植株及其小孢子成苗的遗传表达,为甘蓝型油菜的转基因和种质资源创新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甘蓝油菜转查尔酮异构酶反义基因T1代5个独立转基因植株为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通过GUS报告基因的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对外源转基因在花粉植株中的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5个独立转基因植株均获得了胚状体和花粉植株;转基因在花粉培养后代和有性自交后代中遗传行为一致;在每个独立转基因植株的花粉植株中GUS阳性和阴性的分离比均为3∶1,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表明有2个转基因拷贝整合到受体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3个独立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GUS阳性和阴性的分离比符合15∶1,同样表明有2个转基因拷贝整合到受体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结论]通过转基因油菜的小孢子培养快速获得转基因纯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