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智杰  董雪  张志毅  黄丽 《土壤》2017,49(4):795-802
以湖北省九宫山的4种垂直地带性土壤为对象,研究其剖面层次的黏土矿物组合和铁、铝氧化物的特征,揭示山地土壤中黏土矿物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土壤中黏土矿物类型从以高岭石为主,逐渐变为以14.0?矿物、伊利石及三水铝石为主,有从1︰1型向2︰1型矿物过渡的趋势;不同层次的土壤中黏土矿物类型和相对含量变化明显;土壤随垂直高程的升高,其中游离态铁、铝减小,非晶形和络合态铁、铝增加,各种形态铁、铝氧化物的总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2.
对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的5个土壤剖面15个土样的粘粒矿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和粘粒氧化物的化学选择溶提测试,结果表明:(1)莽山土壤中粘粒矿物组合的垂直变化明显。海拔500m以下的红壤、黄红壤的粘土矿物以1:1型高岭为主,粘粒氧化物中有较多的晶质氧化铁和热碱溶性氧化硅。海拔850m以上的黄壤、暗黄棕壤和山地灌丛草甸土的粘土矿物以2:1型的14×10-10m过渡矿物和水云母为主,粘粒氧化物中有较多的无定形氧化铁、铝和三水铝石。(2)随海拔升高,土壤粘粒的硅铝率、氧化铁的游离度变幅不大,而氧化铁的活化度和各种氧化铝的富集明显提高。根据这些结果,结合莽山土壤的风化威土的条件与过程,讨论了莽山垂直带土壤中粘土矿物和氧化物的分布与演化过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和化学不同农业利用方式对湘南第四纪红粘土及其发育土壤的粘粒矿物学组成和表面电荷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湘南第四纪红壤的粘粒矿物组成以高岭石为主,其次是1.4nm过渡矿物,经过人为耕种尤其在水田条件下,蛭石和水云母的含量增加,铁的活化度增大,土壤表面电荷数量和电荷零点的值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徐建民  袁可能 《土壤学报》1995,32(2):151-158
本文系统剖析了熊毅-傅积平改进区分的土壤结合态腐殖质的形成特点,胡,富组成及其结合特征。结果表明:(1)用0.1mol/LNaOH及0.1mol/LNaOH+0.1mol/LNa4P2O7混合液连续浸提的松结态(H1)和稳结态(H2)腐殖质所占的比例随土壤pH升高分别呈减少和增加趋势。统计分析显示H1与游离态铁,铝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交换性钙呈极显著负相关,H2则与交换性钙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游离  相似文献   

5.
HGMS技术与NaOH溶液浓缩土壤铁锰氧化物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文峰  刘凡  丁孺牛  贺纪正 《土壤》1998,30(5):267-271
以我国中南地区几种土壤和土壤锰结核为材料,比较了高梯度磁分选仪与5mol.l^-1NaOH溶液对土壤铁锰氧化物的浓缩效果。结果表明:(1)以1:1型高岭石为主的土样,经5mol.L^-1NaOH溶液处理后,其氧化铁浓缩倍数高于HGMS处理后的样品,以2:1型层状酸盐矿物为主的土壤浓缩倍数则相反。(2)HGMS处理浓缩土样锰结核中的锰氧化物,其浓缩倍数比5mol.L^-1NaOH溶液处理的低;但前者  相似文献   

6.
谷俊  杨飞  李德成  宋效东  张甘霖 《土壤》2023,55(4):871-879
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动态是有机碳输入输出平衡和土壤固持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前者主要受生物气候条件控制,而后者则主要受黏粒及无机矿物等土壤理化属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沿海拔梯度选择表土地形序列作为“自然试验场”,探究祁连山区SOC含量及组分变化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该地形序列土壤母质主要来源于黄土沉积,土壤黏土矿物以绿泥石和水云母为主,指示该区域的整体弱风化特征。在巨大的水热梯度影响下,地形序列内土壤成土强度差异明显,低海拔地区土壤含有碳酸盐,随着海拔上升,碳酸盐物质逐渐淋失,SOC和铁铝氧化物含量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铁铝氧化物是SOC含量及组分方差的主要解释变量。偏相关分析显示,当控制铁铝氧化物后,气候对SOC含量及组分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气候对SOC的影响可能主要通过影响土壤属性,造成铁铝氧化物等属性的差异,间接影响SOC的长期固存,且该机制主要作用于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组分。本研究对理解SOC固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幕阜山五个海拔高度计21个土层的土样,测定了粘粒矿物组成,阳离子交换量,电荷量和对磷酸根的吸附。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粘粒的层状矿物,氧化物组成和有机质含量出现规律性变化,从而导致了粘粒的表面电荷性质和离子吸附特性出现相应差异,表现为阳离子交换量和阴离子交换量升高,土壤可变电荷量增高,对磷酸根离子的吸附量增大,解吸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衡山土壤的粘粒矿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曾维琪  殷细宽 《土壤学报》1986,23(3):243-250
衡山的土壤,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依次分布着成土过程由强到弱的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草甸土.这个规律在粘粒矿物的组成上得到较好的反映.从山脚到山顶高岭石渐减,而三水铝石渐增.埃洛石则普遍存在,但以B,C层为多.风化程度较低的次要矿物如水云母、水黑云母、14(Å)过渡矿物和绿泥石等也是衡山的上部较多.从粘粒矿物组成的特点判断,衡山上部不存在山地黄棕壤,而只有山地黄壤和山地草甸土.衡山上部土壤的三水铝石含量很高,以致粘粒的硅铝率甚小.三水铝石可能是斜长石的直接风化产物.由这种方式产生的富铝化现象,在发生学上有别于热带土壤的富铝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律兆松  徐琪 《土壤》1996,28(3):113-118
本文对中国的4个白浆土典型剖面的粘土矿物、氧化铁矿物的几个特征以及伊毛缟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白浆土的粘土矿物种类相同,但含量及结晶程度各异。粘土矿物有水化云母、高岭石、蒙皂石、绿泥石及蛭石;(2)结晶氧化铁矿物主要是针铁矿,并普遍发生铝对铁的同晶替代作用;(3)用透射电镜法未发现白浆土中含有伊毛缟石,表明白浆土中不存在硅-铁-铝以无机复合体的形式移动。而是以铁铝的有机络合物形态淋溶的。  相似文献   

10.
鉴定了测定土壤和粘土矿物阳离子交换量(CEC)的4种方法:(1)常规NH4-Na交换法;(2)亚甲基蓝与亚甲基蓝酸容量法;(3)焦磷酸钠法:(4)亚甲基蓝滤纸点测滴定法。供试样品为采自台湾农田的18份表层(0-15cm)土样,并以粘放物学分的4份样品为参照。试验结果表明,在亚甲基蓝溶液的絮凝,平衡时间和浓度都合适的条件下,能用亚甲基蓝吸附法测定土壤和粘土矿物的阳离子代换量。与常规NH4-Na交换法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土壤粘粒矿物特征与土壤系统分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海南岛不同母质土壤的粘粒矿物特征:都含有较多的高岭石,其中玄武岩发育土壤粘粒中高岭石最多,但其结晶最差。片岩和紫色砂岩发育土壤含相当多的水云母,粘粒部分水云母含量高达40%~45%,石灰岩发育土壤水云母含量亦较高,达20%~37%,此类水云母属二八面体型的水化白云母。玄武岩和花岗岩发育的“湿润”土壤粘粒中针铁矿与赤铁矿的含量之比为(3~4):1,而花岗岩发育的“常湿”土壤粘粒中只有针铁矿,不见赤铁矿存在,证明土壤中氧化铁矿物的类型是土壤湿润状况的反应,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可以用来区分“湿润”和“常湿”土壤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研究了土壤、矿物对Cr(Ⅲ)的吸附和沉淀作用,结果表明:在pH4.0时,三种土壤对Cr(Ⅲ)的吸附量是青紫泥>黄筋泥>旱地红壤。Cr(Ⅲ)的吸附量和沉淀量之和随pH的变化曲线可分为四个区域。在Cr(Ⅲ)吸附或吸附-沉淀区域的pH范围内(pH<6.0),土壤对Cr(Ⅲ)的吸附分量随溶液中pH升高而减少,沉淀分量则随pH升高而增加;溶液中富啡酸和柠檬酸的存在可以增加Cr(Ⅲ)的沉淀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方一些土壤的钾素状况及其含钾矿物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朱永官  罗家贤 《土壤学报》1994,31(4):430-438
本文研究了我国南方一些土壤的钾素状况及其含钾矿物。结果表明,土壤含钾矿物的含量和种类因成土母质和土壤发育程度而异。花岗岩发育土壤的含钾矿物随粒烃增大而增加(>50μ除外),沉积岩发育的土壤情况相反。土壤的非交换性钾与云母类矿物含量呈较好的相关性(r=0.669^*),交换性钾与土壤CEC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8^**)。不同粒级对土壤全钾量贡献不一,花岗岩发育土壤的全钾量主要集中于10-50  相似文献   

14.
对黔中典型喀斯特地区,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矿物磁性做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典型喀斯特地区发育的土壤的磁性矿物组成一致,基本上是以亚铁磁性矿物为主,多畴颗粒(MD Multi-Domain,〉0.04μm)、稳定单畴颗粒(SSD Stable Single Domain,0.02~O.04μm)和超顺磁颗粒(SP Super Paramagnetism,〈O.02μm)三种颗粒都含有。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的磁性特征有着明显的影响,林地和耕地的磁性矿物中含有较多的细颗粒物质,而撂荒地、草地和灌丛地则相对较少;土壤中细颗粒的磁性物质的含量又与土壤本身的黏粒含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土壤中反铁磁性矿物的含量均较少,其中耕地的反铁磁性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土壤,可能与长期渍水和耕种翻作有关。  相似文献   

15.
浙西石灰岩发育土壤中氧化铁矿物组成及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章明奎  胡国成 《土壤》2000,32(1):38-42
本计浙西地区4个具不同颜色的石灰岩发育土壤的氧化铁矿物组成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亚热带生物气候作用下,这些土壤已经经历了一定的风化,从氧化铁游离度来看;风化强度红壤性土(油红泥)〉棕色石灰土(油红黄、油黄泥)〉黑色石灰土(碳质黑油泥)。氧化铁矿物类型与土色存在一定的关系,油红泥含较高的赤铁矿,土色以红色和棕红色为主;油红黄 油黄泥主要以针铁矿为主,赤铁矿含理较低土色以黄棕色为主;碳质黑油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水热条件渐变的地带性土壤中G1、G2组胶散复合体有机、无机物的化学组成及其结合特点。结果表明:G2组中铁有积累现象,游离态铁、铝氧化物含量为G2>G1,但均随土壤类型变化。松结态腐殖质(H1)为G1>G2,紧结态腐殖质(H3)则为G1<G2。可提取腐殖质中,松、稳结态腐殖质之比值H1/H2和胡敏酸、富里酸之比值HA/FA,除个别土壤之外,都相关不大。G1、G2两组复合体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络  相似文献   

17.
我国几种土壤铁锰结核中的锰矿物类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用X-射线衍射和化学选择溶提技术研究我国几种土壤中铁锰结核的锰矿物类型的结果表明:供试土壤铁锰结核都含有锂硬锰矿,除山东钙积潮湿变性以钙锰矿占优势外,其它样品中的锰矿物均以锂硬锰矿为主,结晶程度较高;湖北武汉和枣阳的粘磐湿润淋溶土的铁锰结核含有钠水锰矿和羟水锰矿;湖南宜章富铝湿润富铁土、湖北枣磐湿润淋溶土和山东钙积潮湿变性土的铁锰结核中的有钡硬锰矿;湖南桂阳富铝湿润富铁土的铁锰结核中检测出少量的铅  相似文献   

18.
我国酸性硫酸盐土壤中铁锰形态转化及迁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兆辉  王遵亲 《土壤学报》1994,31(4):376-384
酸性硫酸盐土壤酸性很强,有机质含量高,造成了这种土壤所特有的铁锰淋洗、转化和迁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硫酸盐土壤中全铁含量较低,一般在35-50g/kg(以Fe2O3计),全锰含量也低,一般在0.25-0.55g/kg(以MnO计),一般滩涂中全铁大于60g/kg,全锰大于1g/kg。酸性硫酸盐土壤中,铁的游离度较小,一般在37-70%,铁的活化度较大,一般在8-20%,而滩涂中铁的游离度一般  相似文献   

19.
耗竭条件下层间钾的释放及耗竭后土壤的固钾特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本文通过盆栽耗竭试验和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五种含钾量差异较大的土壤供钾特点和固钾能力。试验结果表明:(1)黑麦草根系发达而密集,它对土壤钾的利用能力很强,能在短期内吸收大量钾,而致使土壤缺钾,在缺钾严重时土壤交换性钾和缓效钾还能达到“最低值”,“最低值”因受质地和粘土矿物组成及含量的影响而有较大差异。(2)作物吸收钾中,层间钾所占比例很大,其中又以1mol/L HNO2煮沸一次不能提取的钾为主。所以  相似文献   

20.
土壤中植物有效锰的形态分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4种方法测定土壤有效态锰含量,并加以比较和评价,从而确定出最优的土壤有效锰测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种顺序浸提的方法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土壤的供锰状况,锰组分及其相应浸提剂为:易溶态锰(0.05ml/LCa(NO3)2)提取、弱吸附态锰(pH8.5,CaDTPA-B4O7)、碳酸盐束缚态锰(石灰性土壤,用1.6mol/LHNO3快速浸提)或专性吸附态锰(非石灰性土壤,用1.6mol/LHNO3快速浸提)或专性吸附态锰(非石灰性土壤,pH4.4,0.05mol/LCa(NO3)2+0.05mol/LCu(NO3)2提取)和氧化锰(pH2.0,0.1mol/LNH2OH.HCl)。由盆栽试验辣椒吸收的锰与土壤锰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易溶态锰是植物最易吸收的锰,其回归方程为:Y=-14.409+21.658X,r=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