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生产概况继1970年我国蚕茧产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1位以后,1980年我国桑蚕茧总产量达到24.99万吨(499.7万担)。超过了我国历史上最高水平22.05万吨(441万担),改变了多年来丝绸工业原料不足的被动局面。“六·五”期间,桑蚕茧收购总量达135.1万吨(2702万担),比“五·五”期间的94.45万吨(1889万担)增长43.00%。以1986年为例,全国700余万亩桑园共生产桑蚕茧32.15万吨(643万担)、蚕茧收购为30.75万吨(615万担),1985年产丝4.18万吨,丝绸工业总产值82亿元。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我省蚕茧受各种因素影响连续下降,一九八七年收购蚕茧24.63万担,比一九八六年减产37.42%。蚕茧产量已经下降到六十年代后期的水平,这与我省缫丝工业和不断发展的外贸出口需要是不适应的。我省现有17家缫丝厂,需要原料茧60万担;从出口和织绸用丝来看,也需要原料茧60万担,而目前茧蚕缺口较大。近几年,省丝绸公司  相似文献   

3.
西农笔耕生涯四十年,而今皓发未旁观。尽使余热为民富,学习先贤黄帝妃。岁月流逝一瞬间,行年已是八十七。自知老牛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最近看了一些有关蚕茧质量下降的报导:重庆市1991年收购鲜蚕茧2.56万吨(51.2万担),居全国第五位,仅次于四川、江苏、浙江、广东。但自从1987年以来,由于丝绸在市场上走俏,蚕茧供不应求,加上“蚕茧大战”的危害,我市生产量在2.5万吨(50万担)左右徘徊。单产连年下降,茧质日趋滑坡,已严重影响和制约到我市丝绸工业的发展和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4.
杜刚双 《四川蚕业》2000,28(2):37-39
<正> 1999年,宁南县蚕业生产又创辉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收购蚕茧81327担,较去年净增12000担。蚕茧出库单产较去年又净增1.56公斤,达到40.56公斤。茧丝长达1050米以上,解舒率达70%,上车率达到94%,蚕茧销售呈供不应求之势。蚕农售茧总收入3883万元,销售干茧1700吨,上缴税利1880多万元。全县三座丝厂共14400绪  相似文献   

5.
绵阳市中区沉抗乡,距绵阳市城区21公里。全乡有2.2万亩耕地(其中水田9000亩,旱地1.3亩),1.5万人口,分为11个行政村,105个生产合作社。全乡有小桑园4530亩,“四边桑”70多万株。从1988年开始起步建设万担茧蚕桑基地,三年内蚕茧产量翻了两番。1991年全乡养蚕1.5万张,收购蚕茧9000担,蚕茧收入405万元。蚕茧产量  相似文献   

6.
蚕桑丝绸历来是我市工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市现有投产桑7亿株,年养蚕100万张,产茧2万吨(40万担).缫丝能力达到17万绪,年产生丝3300吨,丝织品4000万米,年工业总产值10亿元,税利8000万元左右,最高年创汇5000多万美元.近年来,丝绸市场行情欠佳,丝绸工业企业产值、产量、效益大幅度下降,蚕茧价格降低.同时,蚕用物资价格上涨,养蚕成本增加,单张产值下降,粮食、棉花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比较而言养蚕效益下降,  相似文献   

7.
<正>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蚕桑生产在党的一系列农村工作政策的推动下,经过蚕区广大干部群众和蚕桑科技人员共同努力,获得了蚕茧连续六年增产和苗、桑、茧、种全面丰收的可喜成绩。 1984年全省全年发种240.5021万张,总产蚕茧129.8997万担,比上年增产33.3978万担,增长34.6%,提前一年实现并超过了“六五规划”。第一次实现全省原料茧满足现有丝绸工业的需要,达到了茧、丝、绸的同步增长。全省除南京市以外,其余10个市普遍增产,南通市总产达33.6737万担,继续保持全省总产最高市的桂冠,盐城市总产  相似文献   

8.
<正> 为适应四川优质蚕茧基地逐步向攀西地区转移,增强凉山蚕桑竞争力,确保烟桑战略目标按期完成,州茧丝绸公司、州农学会、蚕桑专业委员会最近在州丝绸公司召开了全州科技兴蚕技术研讨会。会议围绕两个根本转变,以提高桑、蚕、种、茧质量和效益为主题,开展讨论。形成了如下几点共识: 一、96年凉山蚕桑生产的形势。就全国和四川省而言、全国蚕茧比上年减 48%,四川减 42%,凉山 96年生产蚕茧14.1万担,收购蚕茧13.54万担,比上年仅减5.7%,在全国蚕桑大滑坡、凉山农村产业结构大幅调  相似文献   

9.
<正> 84年我省蚕茧总产129.9万担,比上年增长34.6%,提前一年实现并超过了“六五”规划110万担的指标。全省蚕茧总产第一次突破了百万担,增产茧量第一次超过了三十万担,第一次实现了我省原料茧满足现有丝绸工业的需要。全省除南京市以外,其余10个市普遍增产。南通市全年产茧33.6737万担,居全省之首,比上年增长33%;盐城市全年产茧23.4156万担,居全省第二,比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蚕业在振兴临海经济,农民奔小康,出口创汇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本市建立巩固的蚕桑生产基地,使我市蚕茧产量上万担.市林特局蚕桑站,从1991年开始实施万担茧工程建设,计划1993年使全市蚕茧产量上万担,由于各级领导重视,目标明确、规划落实,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提前一年1992年已实现了全市蚕茧上万担,现将我市万担茧(500吨茧)工程建设工作实施情况介绍如下:一、认真总结本市蚕桑生产历史经验,制订规划,明确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 武胜县1988年全县发蚕种16.7万张(盒),总产茧4.2万余公担,比1987年增产蚕茧1万余公担,增产33%。全县5个区,区区蚕茧产量超5000公担。1988年已有两个区蚕茧产量超过1万公担。全县1988年人平产茧达6.3公斤,比1987年人平增加1.5公斤,茧款收入3200万元,增收1600余万元,实现了全县户平养1盒蚕。武胜县是以“四边桑”为主的县。全县有7400余万株“四边桑”,占总桑树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 四川蚕茧生产发展很快,1978年全省收茧5万吨,1992年达到16万吨。随着蚕茧生产的发展,在加快茧站建设,提高茧站职工素质和管理水平,推行承包责任制,实行干茧试缫定级和按质计价,改革“茧本加费用”的干茧调  相似文献   

13.
《北方蚕业》2016,(1):62-62
2016年4月15日,商务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2016年度全国桑蚕种、茧、丝生产引导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2015年,全国桑园面积82.13 hm2(1232万亩),比上年(下同)减少0.8%;桑蚕茧发种量1578万张,减少3%;桑蚕茧产量63万吨,减少2.1%;桑蚕茧收购均价1698元/50kg,下降5.8%,蚕农实现收入199亿元人民币,减少6.6%;桑蚕丝产量16.9万吨,增长3.9%;真丝绸商品出口额31亿美元,下降0.4%;丝绸内销出现恢复性增长。鉴于2015年桑蚕种减产、丝绸出口低迷、国内原料库存较大,2016年若无重大气候变化或自然灾害,预计桑蚕种繁制发放1500~1600万张,桑蚕茧产量60.5~63.5万吨,桑蚕丝产量16.2~16.8万吨。为加强我国茧丝绸行业宏观引导,保持茧丝供需基本平衡,维护农工贸三方利益,加快推进茧丝绸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知》要求各地要参考产量预测,结合本地实际,切实做好2016年桑蚕种、茧、丝生产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 茧丝绸是中江县财政增收、农民致富的骨干产业。1995年全县有桑树2.5亿株,小桑园4.5万亩,制合格蚕种19万张,养蚕农户28万户,发蚕种35万张,产茧15.6万担,收购鲜茧14.2万担,年产干茧2750余吨,蚕农茧款收入5700余万元。全县目前有蚕茧收烘站五十个。其中:国营茧站40个,乡办代收烘蚕茧站10个。全县从事蚕茧生产收  相似文献   

15.
建国三十年来,蚕业生产得到很快的恢复和发展.全国桑蚕茧量,从1950年的61.4万担上升到1978年的330万担.今年可收购420万担,将比1950年增加五倍.我国已成为世界产茧和产丝最多的国家,我国出口生丝已占国际生丝贸易量的80%.78年换取六亿美元自由外汇,占我国出口商品的第二位(仅次于石油),对支援四化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我省的栽桑养蚕和丝绸生产具有悠久历史。据《中国统计提要廿四专辑》记载,1918年陕西产蚕茧28万担(1.4万吨),占全国产茧量的11.49%,仅次于浙江和江苏,居全国第三位。以后由于历史上天灾人祸种种摧残,到解放前夕陕西的茧、丝、绸业已奄奄一息,濒临绝境。1949年全省仅产茧0.65万担(325吨),只占全国总产量的1%。解放后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建设,特别是农业多种经营方针的贯彻落实,1992年我省产茧量达1.3万吨,占全国产茧量的1.99%,为解放后最高产量。全国1992年产茧67.8  相似文献   

17.
<正> 今年蚕茧收购工作已经结束。全省今年已收购蚕茧260万担(其中:重庆50担),比去年250万担增长4%,今年全省蚕茧收购秩序基本正常,没有发生。“蚕茧大战”。国务院蚕茧收购工作组春、季两季深入四川各地检查指导,对今年蚕茧收购总的评价是:入购秩序良好,“大战”得到制止,价格基削稳定,质量有所  相似文献   

18.
八三年我县试种桑22亩,采桑叶养蚕生产蚕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随后逐年扩大种植面积,至九○年,桑园面积达18000亩,产茧40000担,收购蚕茧30000担,成为我省的蚕茧主产县之一。蚕桑生产是种养结合的劳动集约产业,需要掌握种桑养蚕技术,才能种好桑,多养蚕,养好蚕,取得好的经济效益,蚕桑业才得以巩固和发展。我县是新蚕区,蚕户种养  相似文献   

19.
"六五"期间,我省蚕茧生产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85年蚕茧产量达到84573吨,比1980年增加30.1%,年递增5.4%,基本满足了丝绸工业对原料茧的需求.蚕茧生产的经济效益也有明显提高,1985年亩桑产茧量达到64.5公斤,比1980年提高24.7%.商品茧基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1985年产茧500吨以上的有26个县,产量达77516吨,占  相似文献   

20.
新丰县栽桑养蚕虽从八十年代开始已有,但1990年冬才开始扩大发展,到1992年冬有桑园面积354.7公顷(其中新桑276.3公顷),由于新桑多且大部份是新养户,技术跟不上。所以1992年全县共发放蚕种8,620张,收购蚕茧175.75吨。试办“小蚕共育室”18个(其中乡镇办2个,管理区办7个,村办3个,个体办6个)。共育蚕种2,826.5张,产茧75,449.9kg,单张产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