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红964 是福建省农科院甘蔗所在1990年以闽红82/34与红麻917杂交后的F3再与芙蓉红麻369杂交,从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红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红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已进行多年,在生产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选配的“红优5号”杂交种在各地种植结果表明,具有生长势强,经济性状好,单株生产力高等杂种优势,增产效果明显,深受麻农的欢迎。然而,由于杂交制种成本较高,制种量少,影响大面积种植和推广。为此,我们根据杂交麻的增产潜力,进行了稀植、少播、撒播简化栽培试验和研究,探讨杂交红麻的经济价值,为杂交红麻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提供依据。现将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创立名牌,走杂交红麻种子产业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安国  李德芳 《种子》1999,(5):52-54
农作物杂交种子产业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红麻纤维市场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同时也蕴藏着新的生机和机遇,红麻种子市场主体不规范,种子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品牌意识薄弱,严重妨碍了红麻生产发展。本文从红麻生产实际情况出发,在面临跨世纪新农业的要求下,提出了走红麻杂交种子产业化道路,以点带面,推动红麻生产朝着协调,稳定,健康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4.
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以收获韧皮纤维或茎秆为栽培目的,易于获得强优势杂交组合.但前人尚未选育出雄性不育系,仅采用化学杀雄法杂交制种.因红麻是无限花序,花期长,需多次施药;且因施药后影响了昆虫传粉,需人工授粉.为节约成本,只能利用F2代.  相似文献   

5.
红麻光周期钝感材料的鉴定与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花期是影响红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期播种调查6份新引育的红麻品系的光周期反应,结果表明其光周期反应敏感度变化在36.0%~56.2%之间,其中赞引1号最低(36.0%),福红952B最高(56.2%)。将赞引1号与福红952B杂交,在自然短日照条件下对其正反交F1分析表明,开花期性状受核基因控制,不存在细胞质效应,光周期敏感对光周期钝感为显性。在自然短日照条件下对该组合的4个群体(P1、P2、F1和F2)联合分析发现,赞引1号的光周期钝感特性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D-1)控制,主效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为8.2 d,遗传率为80.2%。该研究有助于红麻光周期钝感种质改良及主效基因定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前期高通量测序结果为基础,利用MISA软件分析了所获得的转录组数据的SSR位点,发掘了11个EST-SSR标记。这11个EST-SSR标记了红麻响应干旱胁迫的关键基因外显子区的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并且在遗传变异来源广泛的红麻品种中具有多态性,可以区分44个红麻品种。通过5个红麻品种的初步筛选和44个红麻品种的验证,这11个多态性标记可稳定检测,可以直接将本研究所开发的标记应用于更多红麻品种的检测,进行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多样性评价、亲缘关系鉴定和关键抗旱基因的特定外显子区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为红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良好的标记储备,也为红麻自然变异中筛选关键基因的功能等位变异提供一种检测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7.
红麻是最重要的自然纤维作物之一,然而SSR标记的匮乏限制了其遗传改良。本研究从红麻90 175个EST序列中挑出含有转录因子的EST,开发了94对SSR引物。以24份不同红麻种质资源的DNA为模板,利用9%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多态性。结果表明,85对引物(占90.4%)至少在2个材料之间存在多态性,表明开发的EST-SSR具有很好的多态性。其中,三核苷酸重复所占比例最多,重复基元AAT和ATG的多态性较高。聚类分析表明,24份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在0.62~0.92之间,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基础。这些结果不仅丰富了红麻的分子标记数量,而且为红麻的遗传分析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8.
红麻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和不育基因的ISSR分子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麻不育系的选育为红麻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红麻雄性不育基因的分子标记,可用于优良不育系或保持系的选择。采用单株选择回交的方法进行不育系的选择,用BSA法进行ISSR引物的筛选。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红麻育种课题组在海南三亚发现的红麻不育株AT-1做母本分别与15-4,04K1做杂交,再用父本回交4次,选育出2个高度不育的不育系。用CTAB法提取红麻单株DNA,利用BSA法构建近等基因池—不育池和可育池,以近等基因池DNA为模板,进行ISSR引物的筛选,筛选出一条能在不育池和可育池间产生稳定差异带的ISSR引物U859。对不育系鉴定表明,不育系为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且不育性稳定。通过不育和可育单株对ISSR引物的鉴定表明,U859是与雄性不育基因连锁的ISSR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9.
正青研桃1号作为大果型早熟水蜜桃优良品种,易栽培、好管理,深受桃农青睐,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桃树品种之一。1986年,山东省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自然杂交和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了大果型早熟桃的育种工作。从上海水蜜桃自然杂交实生苗中选出一个大果型早熟桃品系,原名86-2-18桃,进行多年试栽,所结果实果个大、着色好、汁糖丰富,性状稳定。1999年6月,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青研桃1号。  相似文献   

10.
红麻抗病高产杂优组合H005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杂交红麻的纤维产量优势效应和优势性状表现的特点两方面对选育的抗病、高产杂优组合 H005(722×青皮3号)进行了论述。大量试验证明:红麻杂种优势是显著的,植株营养体的优势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单株纤维重和单位面积有效株数的优势最显著。在组成单株纤维重的诸因素中,按优势指数大小的顺序依次为茎粗、株高、出麻率  相似文献   

11.
红麻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和性状的基因定位,可促进红麻的分子辅助育种研究的发展。本研究以埃及的阿联红麻与福建农林大学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福红992杂交,F1和F2自交衍生162个F2:3家系为材料,在笔者已完成的红麻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的工作基础上,对红麻的叶柄色、叶形、花冠大小、花冠形状、后期茎色5个质量性状进行基因定位。用Mapmaker/Exp 3.0软件进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后期茎色基因与叶柄色基因连锁,存在紧密的连锁关系,其遗传距离为2.8 cM,定位于第5条连锁群;花冠大小与花冠形状这2个基因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连锁关系,其遗传距离为14.7 cM,定位于第6条连锁群,叶型与花冠大小和花冠形状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8.2 cM 与23.5 cM,虽然都定位于第6条连锁群,但是否存在连锁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所获结果在红麻遗传学和育种学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分子辅助育种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红麻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各项遗传效应、关联性及其杂种优势表现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杂交红麻亲本和21个F1 代组合的12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1)株高、鲜皮厚、单株干皮重、千粒重、纤维支数同时受到加性和显性效应的控制;而茎粗、单株干茎重、皮骨比、出麻率、单株纤维重、精  相似文献   

13.
红麻对炭疽病近似免疫高抗材料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芳  刘伟杰 《作物学报》1995,21(1):122-123
我国红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之首。红麻主要用于纺织和造纸。红麻炭疽病(Colletotrichum hibisci Pol)是我国红麻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50年代初该病在全国麻区大流行,使我国华北、东北红麻因该病为害而被迫停种,致使当时全国红麻从20万公顷减少到不足340公顷。直到1975年前后,由于对红麻炭疽病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才使红麻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下来。尽管目前我国生产上种植的红麻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与过去的品种比较有较大提高,但在人工接菌条件下,病情指数一般在50—70%之间,烂头率在13%左右,只属于中抗水平。在红麻生长季节雨水较多的年份,该病的发生仍较严重,这对我国红麻生产的稳产性仍是一个制约因素。国外因种植红麻的面积很小,对红麻只有一些零星的研究,虽然对红麻炭疽病的抗源及抗性有过一些报道,但未见有对红麻炭疽病  相似文献   

14.
我县地处苏北,红麻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然而,我县种植的红麻就地不能繁殖,种源主要来自两广。两广调来的麻种价格高,数量又不可能完全恰到好处,往往会有部分积压。过去,积压的麻种只是用麻袋包装后堆放在仓库里,由于我县夏季高温多湿,所以一年后全部报废,经济损失很大。为了解决麻种就地保种问题,1986年6月,我们将当年积压的青皮3号新麻种,在水泥晒场上连续曝晒两天,使水分从晒种前的13%下降到8%以内,  相似文献   

15.
红麻种子含油量较高,在贮藏中,一旦保管不善,易引起发芽、发热霉变甚至丧失种子生活力,隔年红麻种子比当年红麻种子贮藏难度更大。经多年实践,我公司采用砻糠贮藏隔年红麻种子,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能较好地保持隔年红麻种子的播种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为鉴定本所选育的红麻新品系对根结线虫病的抗病性,连续3年对7份红麻品种(系)进行田间自然发病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经济性状指标方面,福红991×J-1-113表现最好,其中2010年和2012年的单株干皮重分别为63.62g和23.88g,2011年的单株鲜生物产量为296.67g;在根瘤指数方面,福红991×J-1-113(品种名:ZHKX-01)3年根瘤指数的均值最小,为39.27,对花生根结线虫的抗病性状表现为抗病(R),其它6份红麻品种(系)均表现为中抗(MR)。  相似文献   

17.
红麻是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草本纤维植物,又名洋麻、槿麻等。红麻适应性强,在盐碱地、低洼涝地、城市周边地均可种植。红麻主要作为纺织麻袋、绳缆、捆扎的原料,还可以作为纺织帆布、窗帘、地毯、土工布、贴墙布、造纸等原料。红麻的副产品麻秆可制成麻屑板、活性炭等。红麻再生能力强,其生产能力是桉树林的3倍,麻制品天然可降解,具有很高的环保性,红麻造纸还可大大减低对森林的砍伐。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晒烟杂交优势利用,选配适合我县的杂交组合。宣汉县烟草研究所与宣汉县农技站,从1984年起进行晒烟杂交试验。杂交F1经1985和1986年的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栽培,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势强,抗病  相似文献   

19.
名词解释     
杂交杂交是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生物体进行有性交配或无性嫁接的过程。前者称为有性杂交,后者称为无性杂交。如果杂交过程是自然发生的称为自然杂交,如果在人工控制下进行的称为人工杂交。杂交是人工创造变异的重要方法,通过杂交、选择可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0.
纸纤两用红麻新品种86-4赖占钧(江西省麻类科学研究所,宜春市336000)86-4是由江西省麻类科学研究所与鹰潭农校、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江西省农业厅经作局共同协作,利用中熟品种7804作母本、极晚熟品种青皮三号作父本配组杂交,青皮三号采取短光照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