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芦笋茎枯病是东山县芦笋的1种主要侵染性病害。该病较轻的地块缺株减产,较重的地块,株病率69.2%~76.8%,严重地块株病率可达85.6%以上,死株达28.6%,普遍减产5~6成,个别地块甚至绝收。因此,为减轻和杜绝芦笋茎枯病侵害蔓延,减少损失,1997年以来,笔者在东山进行以芦笋茎枯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的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与综防示范,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 症状与病原该病全年发生,但以春季重,秋季和冬季较轻。初发病时,母茎和茎的分枝出现水渍状古铜色或褐色的病斑,中后期病斑中央灰色或褐色,凹陷,…  相似文献   

2.
李跃辉 《植物医生》2004,17(2):18-19
辣椒疫病是辣椒的毁灭性病害,2003年随着瓮安县商品蔬菜面积的扩大,辣椒种植面积也相应增大,特别是增大了甜椒种植面积,导致辣椒疫病流行,造成甜椒减产20%-30%,朝天椒减产5%-10%,33hm^2连片种植的甜椒感病田块达100%,发病株率32.4%,死株率21.8%,个别田块绝收,损失严重。因此,发展辣椒生产,必须抓好辣椒疫病防治。  相似文献   

3.
病原真菌低毒力菌株在欧美各国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我国近年来也开始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为了了解低毒性的情况,本文用低毒性研究最深入的栗疫病(Cryphonectriaparasitica)来评述低毒性的研究概况。1低毒性菌株的发现及菌株特征自从1904年美国发现栗疫病以来,栗疫病的发生使欧美栗树造成毁灭性损失,使美国的美州板栗主要靠死树桩萌发出小树枝来保存树种,虽然采用育种、检疫、药剂防治等方法,但均未取得效果。1965年法国植病学家Grente从意大利的不正常病斑上分离到与正常菌株不同的菌株,其致病力弱,Grente称该菌株为低毒力菌株(…  相似文献   

4.
南城淮山是一种著名的山药品种,已成为该县的一种特色作物,迄今种植面积已达1000hm2。当地淮山管理较粗放,农民对病虫害少有防治。2000年10月中旬,笔者到南城调查发现,不少乡镇种植的淮山普遍发生了炭疽病,病株率10%左右,严重的病株率达100%,病叶率为80%~90%,并出现了大量落叶或死藤现象。根据调查,现将该病的发生情况与防治措施简报如下。1症状淮山炭疽病主要为害叶和藤茎,叶柄也可受害。下部叶片先发病,初始病斑为暗绿色水渍状凹陷的小斑点,扩展后呈黑褐色、病健明显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常在…  相似文献   

5.
玉米圆斑病在瓦房店市严重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波  王传士 《植物保护》1995,21(2):52-52
玉米圆斑病在瓦房店市严重发生瓦房店市是辽南玉米制种基地之一,1994年玉米圆斑病在我市种子田严重发生。7月25日至8月19日,在谢屯、泡崖、杨家、复州湾、三台等乡(镇)调查,该病发病株率最低22.4%,最高达89.3%,平均为43.5%。重病田果穗下...  相似文献   

6.
棉花轮纹叶斑病(AlternariamacrosporaZimm.)又称棉花黑斑病,可造成棉花叶片焦枯脱落,严重影响棉花产量。棉花轮纹叶斑病过去在馆陶发生很轻,2001年突然严重发生。据调查,该病为害棉花叶片,发病初期在中、下部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圆斑,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或近圆形褐色斑,有的病斑出现不明显的轮纹,发病后期上部叶片也出现病症,严重时叶片焦枯脱落。据县植保站调查,7月31日发现病叶,当时发病部位为中、下部叶片,病株率30%,病叶率15%左右,到8月14日有病棉株上部叶片也出现病斑,病株率达50%,病叶率达80…  相似文献   

7.
1993~1995年“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综防区相对常规防治区烟草病害防治效果达77.21%,相对不防治区防效达89.23%,相对虫口减退率分别达54.14%,78.37%,增产率分别达18.65%,97.92%,增值率分别为46.12%,220.20%。  相似文献   

8.
芋头疫病识别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市出口芋头种植地疫病发生逐年加重,造成产量损失15%一30%。我们从1992年起经连续三年的观察、研究,现将芋头疫病的识别及防治措施简介如下: 一、症状 芋头疫病又称芋瘟,是由鞭毛菌西门疫霉属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球茎。叶片开始发病时,病斑呈圆形,黄褐色。病斑扩大后呈浓淡相间的同心轮纹,愈合后为不规则的大病斑。  相似文献   

9.
油桃疮痂病又名黑星病。近年来在周至县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油桃的主要病害。2002年油桃疮痂病发生严重,全县病园率达80%~100%,平均病果率15%~20%,重者达80%以上,给本县油桃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根据近年的调查和试验结果,现对其重发原因及防治措施予以总结。1为害症状油桃疮痂病是由嗜果枝孢菌(CladosporiumcarpophilumTh¨um.)侵染引起。主要为害果实,也能侵害叶片和新梢。果实发病多在肩部产生暗褐色圆形小点,逐渐扩大至2~3mm,后呈黑色痣状斑点,严重时病斑聚合成片。病菌扩展一般仅限于…  相似文献   

10.
芋疫病是古田县芋子主要病害之一,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多雨水时造成严重流行为害。一般株病率68%~100%,叶病率425%~100%。1症状与病原芋疫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叶柄。初病时,叶面初生黄褐色圆形斑点,以后各斑点渐渐扩大融合成不规则的黄褐色轮纹大斑,...  相似文献   

11.
《湖北植保》2011,(2):20-20
一、注意确定防治对象田。调查稻瘟病常发区、感病品种种植地区,发现本田出现发病中心(病株率达3%以上)或急性病斑(病斑为暗绿色水浸状,无光泽,多为椭圆形,密生青灰色霉层),即确定为叶瘟防治对象田。凡是稻瘟病常发区、感病品种种植区和发生了苗瘟、叶瘟的地方则确定为颈瘟预防田。  相似文献   

12.
芋是揭阳市的传统蔬菜作物,潮汕香芋也是著名品种,常年种植面积约200 hm2。20世纪 80年代以来,芋疫病严重发生,─般年份发病率30%~70%,重发病年份发病率达100%,使芋的产量受到巨大损失,甚至绝收。   芋疫病属藻菌纲疫霉属的真菌。是芋最重要的─种病害,在多雨高湿的盛夏为害最重。其特征是在叶片病斑上着生轮纹白色霉状物,以叶背面病斑外侧最为显著。病斑扩大后,使叶片逐渐枯烂,有时芋头也可感染而腐烂。近几年来,芋农经过反复试验,在众多的杀菌剂品种中找到防效最好的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又称雷多米尔·锰锌…  相似文献   

13.
泾河川道地区是彬县蔬菜主产区,2002年露地番茄定植不久早疫病、病毒病发生流行,发病之早、发病之快、发病之重为历年所罕见,造成严重减产和经济损失。一般田块减产达60%~70%,1/3的田块绝收。两种病害之所以发生流行,适宜的气象条件是主导因素。1发病特点1.1发病早,发病快5月中旬番茄定植,5月下旬即开始发生早疫病,部分植株下部叶片,叶面及主脉、茎叶交界处、近地面茎秆(25cm以下)出现零星小病斑,病斑直径2~5mm。到6月上旬开始迅速扩展蔓延,发病株显著增多,病斑扩大到5~10mm。6月中旬开始流行…  相似文献   

14.
辣椒疫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国庆  丁和明 《湖北植保》2014,(1):26-26,28
辣椒疫病是辣椒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随着辣椒市场需求量增大,生产规模不断扩展,生产投入和产出的增加,使辣椒疫病逐年加重,一般年份病株率在15%~35%,重发年病株率达80%以上,甚至绝收,严重制约着辣椒生产。因此,抓好辣椒疫病的防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板栗干枯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孝感师专林特系(432100)李国元板栗干枯病又名胴枯病、栗树腐烂病。在我省北部山区大部分板栗产区均有发生。据近几年在我省大悟县、孝昌小悟乡栗区调查,栗树被害率达40%~65%,枝干被害率达18%~30%。部分产区受害严重造...  相似文献   

16.
百合种球经11种药剂包衣,浸种处理,配合花前药剂灌蔸二次.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百合成苗率、收获率、茎腐病、根腐病防治效果、产量质量的影响.差异较明显。其中以18%绿野种农剂包农最好,成苗率达100%,收获率达99.17%,对茎腐病、根腐病的防效分别达85.88%和87.85%,其余处理除50%施保功对茎腐病防效达75.97%外,防效均在60%以下,产量也以18%绿野包衣剂最高,平均产量达2.1kg/m^2,折合667m^2产量为1400.7kg.较对照增产149.99%,且对百合生长安全,应用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撩荒地生态系统飞蝗的持续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海南蝗区飞蝗每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发生为害时间长等特点,提出了应用蝗虫微孢子虫持续控制海南蝗区飞蝗灾害的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第2代飞蝗发生期应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低、中密度蝗群和采用蝗虫微孢子虫与卡死克互补协调应用技术防治高密度蝗群,处理后5周,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达76.6%-97.2%和79.8%-88.3%;且存活蝗虫感病率分别达33.6%-95.0%和23.3%-26.7%。蝗虫微孢子虫防治第3代高密度蝻群,处理后2周,校正虫口减退率达50%左右,群居型蝗虫占整个蝻群的比例下降了90%以上,存活蝗虫感病率也在10%以上。1998年蝗虫微孢子虫处理地区,1999年蝗虫的虫口密度仍在防治指标以下,且存活蝗虫感病率达10.5%-31.3%。初步认为,在低、中密度下,每hm^2施用30个单位的微孢子虫,在高密度下,每hm^2施用45个单位的微孢子虫及卡死克(105ml/hm^2)与微孢子虫(60单元/hm^2)协调应用技术治理蝗群,均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栗瘿蜂(DryocosmuskuriphilusYasumatus)又名栗瘤蜂,属膜翅目瘿蜂科,是板栗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曾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北京地区暴发成灾。1999~2000年平谷县又有约3333hm2板栗发生栗瘿蜂为害。1999年调查,6~10年生树被害株率达96%,10年生以上的树达100%,6年生以下的树受害较轻。为害严重的栗树几乎绝产,大部分栗树上果枝受害达70%以上,受害较轻的栗树达30%左右。并且随着树龄的增长,受害程度也越重。1形态特征成虫体黑色有光泽,长2.0~3.0mm。触角丝状,14节;…  相似文献   

19.
葱紫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汝州的葱紫斑病发生较普遍,个别地块病株率达50%以上。现将该病的发生与防治要点提供农户参阅应用。葱紫斑病在苗期、生长期及采种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及花梗。病斑多从叶尖或花梗中部开始发生,然后向下部蔓延。开始病斑很小,白色稍凹陷,中央呈淡紫色,以...  相似文献   

20.
卢胜进 《植物医生》2006,19(4):44-45
药剂防治有害生物是目前农业获得优质高产的重要手段,占总防治面积的95%左右,然而,一些不法农药生产或代理销售企业,钻农药监督不到位、个体农药经营者素质较低、果农识别能力较差的空子,生产或销售假、劣、过期农药,致使农民购回农药使用后,农作物产生药害——如果树.叶片产生药斑或变色或畸形或脱落率50%以上,幼果迟迟不长或脱落率达60%以上,果实表面药斑多,使其销售价下降6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