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围网下纲沉降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余继宏  邓素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25-8525,8596
研究了绿原酸的稳定性并进行了沉降试验,结果表明,绿原酸在温度小于60℃保持4 h以下及酸性、室内闭光的条件下比较稳定,而在碱性、强光照射下不稳定;同时,沉降剂(cjh∶cjj=1∶3)使用不利于杜仲叶中有效成分绿原酸的提取,造成绿原酸1%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围网下纲沉降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曾对挪威鲱鱼围网的下纲沉降深度在围捕作业中进行了测试。本文根据海上实测数,对围网下纲沉降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探求下纲沉降变化规律以及收绞括纲和投网速度对下纲沉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围网设计和围捕操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垂向异重流式分离鳃在动水中的集成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集成垂向异重流式混合流体水沙分离鳃的动水沉降试验,分析了沉淀时间、进流速度与溢流浓度的关系,并对溢流液体进行了颗分试验。试验表明,通过控制进流速度,可以调节溢流浓度的大小。动水沉降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泥沙在静水沉降时的效果,对加速水沙分离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大量固结试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e~p曲线的关系式;导得了确定先期固结压力的计算式,从而弥补了长期以来采用casagrande法时最小曲率半径难以确定或因人而异的缺陷.本文导得的沉降计算公式仅与土中应力有关而与孔隙比无关,因此,在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时不再依赖于e~p曲线.  相似文献   

6.
选用不同面筋强度的小麦样品,分析了样品放置时间,实验室温度,样品粉碎粒度等试验绎Zeleny和SDS沉降值的影响充及两种沉降值与小麦性状关系的研究。以期为Zeleny和SDS沉降试验标准伦及优质小麦品种选育和品质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排放至大气中的氮持续增长,大气氮沉降已成为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土地利用变化之外的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第四大因素。通过大气沉降到生态系统的氮一部分可作为营养源供植物生长,过量的氮则会产生消极作用。文章围绕大气氮沉降的氮素组成及其沉降通量,氮沉降的时空特征,氮沉降对土壤及植物的影响三方面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大气氮沉降的不同氮素形态及沉降通量,对比了氮干、湿沉降的时空特征,阐述了大气氮沉降对土壤生态系统及植物生长的影响。从现有的文章来看,我国对各地区大气氮沉降情况的监测越来越多,包括农田、城市、森林等,但关于大气氮沉降的影响研究多与水体、森林、草地等相关,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例如对土壤微环境、农作物生长及作物产量、农产品质量等的影响研究尚且较少。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进行地基沉降预测,介绍一个简易计算方法—双曲线模型法.该方法采用双曲线函数来反映地基沉降的非线性,且提出通过原位土压板载荷试验来确定模型参数,从而避免因地基土体采样扰动造成的参数误差.将其应用于某筏板基础沉降计算中进行验证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吻合,即原位土双曲线模型法用于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不同生态区大气氮沉降量的初步估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008年,对陕西省4个不同生态区5个监测点的干湿沉降输氮量进行为期1年的观测研究,旨在对不同生态区大气氮沉降量进行初步估算。结果表明,2008年各生态区总无机氮(TIN)沉降量在8.25~16.12kg·hm-2之间,其中以地处长城沿线风沙草原生态区的榆林地区最小,渭河谷地农业生态区的杨凌地区最大。榆林、洛川、西安、杨凌以及安康地区NH4+-N沉降量分别为3.10、3.66、8.60、9.14和9.96kg·hm-2,NO3--N沉降量分别为5.15、7.54、6.29、6.98和5.66kg·hm-2,NH4+-N沉降量的不同是造成TIN沉降量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各生态区湿沉降输氮量为6.57~14.43kg·hm-2,干沉降输氮量为1.19~2.74kg·hm-2,均显示出一定的时间变异性。受降雨量影响,湿沉降量在降雨量大的夏秋季较高,降雨量小的冬春季较低;干沉降量则与之相反,可能是由于雨水的冲刷作用和冬春季节扬尘天气较多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208高速公路集丰段的地质情况;通过对该路段高填方路基实施的沉降稳定观测作业,介绍了观测仪标的布设目的和观测作业的意义;基于双曲线法,应用MATLAB语言自编了程序对该路段沉降观测断面进行了长期稳定监测分析,所得结果均满足我国高速公路工后沉降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太原市近郊农田区域大气氮干湿沉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山西省太原市不同农田大气氮干湿沉降输入通量,于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用雨量器、降水降尘自动采样仪、Delta系统对太原市近郊东阳和阳曲两地氮干湿沉降进行为期2 a的试验。结果表明,东阳和阳曲氮湿沉降量中,NH_4~+-N分别为8.2,7.7 kg/hm~2,NO_3~--N分别为4.7,6.0 kg/hm~2,NH_4~+-N在两地湿沉降中占较大比例;此外,东阳NH_4~+-N湿沉降量是阳曲的1.06倍,而阳曲NO_3~--N湿沉降量是东阳的1.3倍。东阳气态活性氮NH_3和NO_2年均沉降量分别是11.4,3.2 kg/hm~2,依靠重力沉降颗粒物NH_4~+-N和NO_3~--N沉降量之和为2.9 kg/hm~2;阳曲5种大气活性氮NH_3、NO_2、HNO_3、颗粒态NH_4~+、颗粒态NO_3~-年均沉降量分别是6.1,2.9,3.3,2.1,1.4 kg/hm~2,年总沉降量是15.8 kg/hm~2,NH_3在2个农田区大气活性氮干沉降中占较大比例;东阳干沉降中气态NH_3浓度和沉降量是阳曲的1.9倍,阳曲气态HNO_3和NO_2沉降量之和占总干沉降量的40%。总之,东阳大气活性氮主要受农业源影响,阳曲氮沉降受交通运输源影响不可忽视,今后应注意太原市近郊工业及交通运输气体排放对该区域大气活性氮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路基沉降的定性分析,阐述引起路基沉降的影响因素,并以某条地处平原微丘的高速公路为例,通过全过程管控,来分析减少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陕西关中地区大气氮湿沉降通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陕西关中地区大气氮沉降量进行估算,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对西安和杨凌两地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湿沉降观测。结果表明:监测期内,西安、杨凌两地区年降雨量分别为620.5、532.3 mm,西安ρ(NH+4-N)和ρ(NO-3-N)平均值分别为3.058、2.356mg·L-1,杨凌ρ(NH+4-N)和ρ(NO-3-N)平均值分别为3.990、2.709 mg·L-1;季节变化上,西安监测点ρ(TIN)(总无机氮)和杨凌监测点ρ(NH+4-N)呈现春、冬季高于夏、秋季的趋势,而杨凌监测点ρ(NO-3-N)则呈秋、冬季略高于春、夏季的趋势。西安、杨凌TIN沉降通量分别为24.791、28.894 kg·hm-2,且均以NH+4-N为主导,分别占TIN的67.3%和56.3%。氮素沉降量与降雨量之间呈现正相关趋势,随着降雨量的增加,NH+4-N、NO-3-N和TIN的沉降通量均明显增加。湿沉降输入农田的无机氮占施肥投入的比重相当大,在施肥中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4.
15.
区域尺度大气硫沉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硫的沉降一直是人们很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区域尺度上的硫沉降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发达国家最先开始有关于区域尺度硫沉降的研究,近年来我国也引进并建立了很多基于观测数据的各种模型来研究区域尺度大气硫沉降中的科学问题,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综述了区域尺度大气硫沉降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硫在大气中的迁移变化过程与污染源、气象条件、不同下垫面沉降速率对区域尺度大气硫沉降的影响并对今后该领域应开展的研究工作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以工程界熟悉的分层总和法为基础,分别对路基和填石路堤进行了沉降分析与计算;再借助依托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提出了高填石路堤工后沉降的工程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计算实例及工程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固结试验的基础上,研究超固结比对次固结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固结比的增大,次固结系数变小。  相似文献   

18.
基于混合法的基本思想,提出了用于群桩沉降非线性计算的近似混合法。近似混合法通过构造单桩沉降荷载曲线的插值函数以及采用相互作用系数考虑群桩之间的弹性影响,避免了因各桩离散成许多单元而导致土体柔度矩阵[δs]集成的费时,从而可进行多桩数群桩的非线性计算而不受微机内存和运算速度的限制。算例证明,本法与混合法的计算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9.
凌爽  于成广  卢思乔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764-10765,10792
[目的]探讨大气干湿沉降向城市系统输入重金属元素通量特征.[方法]根据沈阳市不同行政区采样点重金属元素沉降通量,分析沈阳市不同行政区重金属大气干湿沉降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在不同的采样点,大气干湿沉降中元素的年沉降通量差异较大,但其在沈阳市不同行政区分布规律大致相同.Cd、Pb、Hg的年沉降通量在各地区的分布分别表现为:铁西区>皇姑区>沈河区>和平区>大东区>东陵(浑南)区>于洪区,铁西区>沈河区>皇姑区>和平区>东陵区>于洪区>大东区>浑南区,铁西区>沈河区>皇姑区>和平区>大东(东陵)区>于洪(浑南)区.大气降尘污染的空间分布与污染源地域分布具有一致性,即工业区>商业区或交通区>文化区>居民区>郊区.[结论]该研究为大气干湿沉降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太原周边农田雨季硫氮湿沉降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太原市周边典型农田区大气氮硫元素的沉降特征及其来源,于2016年6—10月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东阳试验基地进行了湿沉降监测。结果表明,降水中SO42-S,NH4+-N,NO3--N的加权平均质量浓度分别是11.84,2.72,0.85 mg/L,沉降量分别是34.50,7.93,2.47 kg/hm2,SO42--S沉降量分别是NH4+-N,NO3--N的4.3倍和14倍,硫沉降占总沉降的77%,无机氮占23%,无机氮沉降中NH4+-N所占比例较高;SO42--S与NO3--N的质量浓度和沉降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8和0.619,说明二者有相同的来源;降雨中SO42-/NO3-和NH4+/NO3-的加权平均浓度比值分别为13.94,3.20。该地酸雨类型主要是硫酸型,氮沉降以农业排放源为主;SO42--S和NO3--N沉降受周边交通运输及生活燃料燃烧等因素影响较大。高硫沉降对农田生态系统供给氮硫元素的作用不可忽视,也应引起有关环境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