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纹枯病菌毒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在改良的Richard培养基中培养能够产生毒素,培养滤液经离心,灭菌,活性炭粒吸附层析,甲醇洗脱获得粗提纯毒素结晶,生活活性测定表明:该粗毒素对水稻胚根,胚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水稻4叶期幼苗有致萎作用;用电导法测定,10^4ppm的粗毒素引进细胞膜的损伤率达60%左右,该毒素活性比较稳定,经1[^5Pa高压(121度)处理15分钟仍不失其活性,用毒素接种寄主要现出与病原菌侵染类似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立枯丝核菌毒素的产生及与致病力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培养滤液经活性炭吸附、甲醇洗脱、旋转蒸发浓缩获得粗毒素。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该粗毒素能诱发水稻叶片产生似纹枯病的典型症状,明显抑制水稻胚根生长,致使水稻幼苗萎蔫;粗毒素浓度越高,作用越强,当稀释至200倍时仍具有一定生物活性;不同菌株产毒能力差异明显,且与致病力呈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显示毒素在病菌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病菌最佳产毒条件为:菌丝在改良Richard培养液(pH7)中,25~30℃下黑暗培养15-20d,每隔6或12h人工振荡1次。水稻不同抗(特青和J-85)、感(LMNT)品种的胚根和幼苗对粗毒素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预示毒素可用于水稻品种抗纹枯病的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3.
烟草黑胫病粗毒素高产培养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烟草黑胫病粗提毒素对烟草叶组织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同一叶片不同部位对粗毒素的敏感性相似,不同生理年龄烟叶以及同一生理年龄不同品种的烟叶对毒素的敏感性不同。高压灭菌法和抽滤灭菌法所得到粗提毒素无明显差异。土豆600g/ L,糖50g/ L,硫酸铵3g/ L,硫酸镁0.8g/ L,培养时间24d 为最佳的粗毒素高产培养条件。菌丝干重与毒素产量高低无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稻曲病菌病毒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稻曲病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一种有毒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高浓度的稻曲球水浸出液对稻种萌发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稻曲球浸出液对稻种萌发有促进作用。用90%的甲醇,可以提取稻曲病菌的粗毒素。把粗毒素稀释100倍后对水稻种子萌发仍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用层析方法,将粗毒素大致分为4个组分,其中第3个组分的稀释液对稻种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化学定性法鉴定初步认为这种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物质是生物碱类化  相似文献   

5.
稻曲病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一种有毒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高浓度的稻曲球水浸出液对稻种萌发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稻曲球浸出液对稻种萌发有促进作用。用90%的甲醇,可以提取稻曲病菌的粗毒素。把粗毒素稀释100倍后对水稻种子萌发仍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用层析方法,将粗毒素大致分为4个组分,其中第3个组分的稀释液对稻种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化学定性法鉴定初步认为这种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物质是生物碱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番茄灰霉病菌毒素对种子发芽和组织生长的毒害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改良Fries培养液培养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Persoon),取其培养滤液为粗毒素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粗毒素对番茄种子萌发、胚根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离体根冠细胞具有毒害作用,并可导致幼苗嫩茎湿腐缢缩而死亡。粗毒素经高温高压(121℃,15磅,30min)处理,致病性不变  相似文献   

7.
用早疫病菌粗毒素在种子发芽期鉴定番茄品种的抗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个番茄品种分别在种子发芽期用番茄早疫病粗毒素和在苗期用病原菌孢子人工接种进行了抗性鉴定和抗性植株筛选。结果表明,不同番茄品种对粗毒素的抗性与对病原菌的抗病性明显相关,用粗毒素鉴定的成活率与用病原菌孢子接种鉴定的病情指数的相关系数为r=-0.845,其绝对值大于r0.01=0.834,达极显著水平。用粗毒素筛选出的抗性植株经人工接种病原菌孢子进行抗病性鉴定表明均属抗病。因此,可用致病毒素在种子发芽期进行抗病性鉴定和抗病植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8.
石楠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photiniae)是草莓根腐病的优势致病菌,主要通过毒素引发病害。为明确该病菌毒素对常见几种杂草的影响,本试验利用离体叶片和种子根芽伸长法研究了该病菌粗毒素对几种杂草的致病作用。结果表明:该粗毒素对供试的13种杂草叶片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作用,致病强度与杂草种类及粗毒素浓度有关,其中车前、马齿苋、马唐、反枝苋和灰菜5种杂草受害最重,经较低浓度(0.036mg/mL)毒素处理后1d即开始出现褐色斑点,第3天病斑面积达到最大(50%以上);该粗毒素(0.036mg/mL)对车前等5种杂草种子萌发、幼根和幼芽伸长也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毒素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抑制率均在53%以上,但对小麦和大豆种子萌发及根芽伸长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粗毒素经紫外线照射后,对车前和蒲公英的除草活性在自然光照下比黑暗下明显增强。这些结果揭示石楠拟盘多毛孢粗毒素有一定的除草潜力。  相似文献   

9.
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对黄粉虫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崔阳  杨绍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502-11503
[目的]探讨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对黄粉虫的毒性。[方法]测定了5种大型真菌子实体及毒素粗品对黄粉虫的毒杀活性,并对筛选出的豹斑毒鹅膏菌进行了致死效应研究。[结果]随着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浓度的增大,防治效果越来越明显。当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浓度为17.5mg/ml时,黄粉虫死亡率为93.3%,效果显著。[结论]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对黄粉虫有较显著的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小麦黄化芽鞘生物测定法探测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的生物活性,以及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粗毒素的反应。以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作比较,证明了粗毒素具有与纯毒素DON相同的生物活性。对粗毒素在抗赤霉病性鉴定应用的初步探讨中,明确了小麦品种对粗毒素的敏感性与其在田间的抗赤霉病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分别用稻瘟病菌及其制备的粗毒素注射心叶和穗苞,结果表明,粗毒素对水稻叶部及穗部的毒性与产毒菌株对水稻的致病力基本相似.水稻品种与病菌小种之间的分化性互作,仅在个别品种与粗毒素的组合中表现出来.这种分化性互作是特殊情况还是较普遍存在的现象,仍然有必要进一步查明.粗毒素对水稻品种叶都与穗部毒性的一致性比病菌致病力的一致性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开发环境友好型生物杀虫剂,找到一种生物防治花斑皮蠹的方法,利用白毒鹅膏菌和烟草的毒素粗品对花斑皮蠹幼虫进行诱杀试验。结果表明:白毒鹅膏菌复合烟草的毒素粗品对花斑皮蠹幼虫有一定的诱杀作用,并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施药后5 d,烟草提取物对花斑皮蠹幼虫的平均引诱率达40%以上,效果明显;在3种大型真菌毒素粗品中,白毒鹅膏菌毒素粗品对花斑皮蠹幼虫的毒杀效果最明显;白毒鹅膏菌复合烟草毒素粗品的诱杀效果随着白毒鹅膏菌毒素浓度的增大而越来越明显,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当浓度达到12%时,花斑皮蠹幼虫的诱杀率为79.25%,效果显著。说明作为一种生物源复合杀虫剂的白毒鹅膏菌复合烟草的毒素粗品防治花斑皮蠹幼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用甘薯青枯菌液及其粗毒素在温室内测定甘薯幼苗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青枯菌菌株侵染甘薯幼苗的病情指数与其粗毒素的致萎度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458(n=88),达极显著水平;用5个不同致病力(强、中、弱)甘薯青枯菌株及其粗毒素分别接种抗、中、感甘薯品种华北48、广薯15、惠红早,结果表明甘薯品种对不同致病力青枯病菌菌株及其粗毒素的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9992-1.0000之间;以不同致病力甘薯青枯菌混合菌株及其粗毒素接种抗、中、感甘薯品种97-10、广薯15、惠红早,结果表明不同抗性甘薯品种病情指数与致萎度之间也存在极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57-0.9651。说明在室内用粗毒素检测甘薯幼苗的致萎度,能够反映甘薯对甘薯瘟病的抗病或感病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分别用稻瘟病菌及其制备的精毒素注射心叶和穗苞,结果表明,粗毒素对水稻叶及穗部的毒性与产毒菌株对水稻的致病对水稻的致病力基本相似。水稻品种与病菌水种之间的分化性互作,仅在个别品种与粗毒素的组合中表现出来,这种分化性互作是特殊情况还是较普遍存在的现象,仍然有必要进一步查明,粗毒素对水稻品种叶部与穗部毒性的一致性比病菌致病力的一致性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植物内生真菌镰刀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定了分离自7种植物上的11株内生真菌镰刀菌并研究了它们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菌活性。对峙培养试验表明:11株内生真菌镰刀菌对该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菌株e060-1, e060-3,e060-4的抑制率达50%以上。这些内生真菌镰刀菌的毒素粗提液对该病菌菌丝生长有更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e012-3,e060-4和e032毒素粗提液的抑菌率达100%。毒素粗提液能明显抑制晚疫病菌孢子对离体叶片的侵染,其中菌株e032毒素粗提液的抑制率达971%。  相似文献   

16.
用不同抗雪霉叶枯病的小麦品种,分别接种雪霉叶枯菌粗毒素液和分生孢子,测定了小麦叶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初步讨论了毒素在病害发生过程中的致病机理。结果表明:粗毒素液和分子孢子都有提高PAL活性的作用,但二者刺激的强度不同,毒素处理大于分生孢子接种,抗病品种大于感病品种。测定不同浓度粗毒素液处理的小麦叶片PAL活性表明,小麦叶片用40%的粗毒素液处理,叶内PAL活性值最高;低浓度的毒素液刺激PAL活性产生,而高浓度的粗毒素液抑制叶内PAL活性。  相似文献   

17.
雪霉叶枯病菌毒素对小麦叶片PAL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不同抗雪霉叶枯病的小麦品种,分别接种雪霉叶枯菌粗毒素液和分生孢子,测定了小麦叶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初步讨论了毒素在病害发生过程中的致病机理。结果表明:粗毒素液和分子孢子都有提高PAL活性的作用,但二者刺激的强度不同,毒素处理大于分生孢子接种,抗病品种大于感病品种。测定不同浓度粗毒素液处理的小麦叶片PAL活性表明,小麦叶片用40%的粗毒素液处理,叶内PAL活性值最高;低浓度的毒素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小麦幼胚培养特性的影响和再生R1、R2代植株的抗赤霉病性变异,结果表明,粗毒素对3个不同基因型幼胚的愈伤组织诱导、胚芽萌发及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和绿苗分化的影响有相同的趋势。①毒素浓度为6.0g/L时,愈伤组织生长受明显地抑制,但胚芽萌发生长受到促进,低于此浓度时,毒素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②毒素对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和苗分化均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前者的抑制作用最强;③适宜的粗毒素筛选浓度为1.5 ̄4.5g/L,在这一浓度范围内对愈伤组织形成无影响,而对胚性愈伤组织和苗分化有明显抑制,但又能使其保持有一定的分化能力。④经毒素筛选的抗耐毒素细胞系再生R1代植株中,抗病穗的比例明显提高,R2代再生植株的抗赤霉病性分离,并趋向于感病方的分离。  相似文献   

19.
用稻瘟病菌产生的粗毒素处理不同生育期的水稻,研究水稻品种间对稻瘟病菌毒素的抗性差异的结果表明:用粗毒素浸泡处理发芽后的稻种,不同品种(系)的根、芽生长受抑制程度无显著差异。而稻种根、芽受毒素抑制的程度与处理时间、毒素浓度成正比.不同品种(系)的稻苗心叶与稻穗部对稻瘟病菌粗毒素的抗性与其对产毒菌株的抗性反应基本一致.抗产毒菌株的品种(系)受毒素的毒害较轻,感产毒菌株的品种(系)受毒素的毒害较重.分别用同一菌株的稻瘟病菌孢子悬浮液及其产生的粗毒素测定,以粗毒素作选择压力所得水稻突变体后代与其亲本的抗性存在差异,其苗叶或稻穗对粗毒素及产毒菌株的抗性明显比其亲本强.  相似文献   

20.
来健  杨绍斌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801-3803,3808
利用豹斑毒鹅膏茵(Amanita pantherina (DC.:Fr.) Schrmm.)和褐鳞环柄菇(Lepiota helveola Bres.)的毒素粗品对剑水蚤(Cyclops)进行毒杀试验.结果表明,豹斑毒鹅膏菌和褐鳞环柄菇的毒素粗品对剑水蚤均具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并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在作用时间为12h时,豹斑毒鹅膏茵毒素粗品对剑水蚤的半致死浓度(LC50)要低于褐鳞环柄菇毒素粗品;在作用时间为48 h时,豹斑毒鹅膏菌毒素粗品对剑水蚤的LC50为0.049 mg/mL,褐鳞环柄菇毒素粗品对剑水蚤的LC50为0.038 mg/mL;在相同浓度下,豹斑毒鹅膏茵毒素粗品对剑水蚤的半致死时间(LT50)比褐鳞环柄菇毒素粗品的都要短.因此,在剑水蚤大量暴发的情况下,可选择豹斑毒鹅膏茵毒素粗品来治理;推测褐鳞环柄菇的毒性发作有一定的潜伏期,若需要较长时间的持续毒杀作用时,则可用褐鳞环柄菇毒素粗品来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