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5个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46,自引:11,他引:46
应用十聚体随机引物.对原产于福建、湖南、浙江、陕西、贵州、江西和湖北等省的15个无性系品种及其中2个品种的扦插繁殖后代的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20个随机引物在15个品种中共扩增出1050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52.5个,每个品种70个位点。在得到的137条谱带中只有8条是所有品种共有的(单态的),129条是多态的,多态性程度达94.2%,证明了中国茶树品种资源在DNA分子水平上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类平均法聚类结果表明,可将15个品种分成五个类群:A类群为江苦2号、蓝山苦茶、蓝标1号、北斗1号、福建水仙和政和大白菜等6个品种,B类群为早春早芽、乌牛早和黄叶早等3个品种,C类群为蒿坪茶、狗牯脑、大方贡茶和恩标等4个品种,汝城早芽、龙井43单独成为二个类群。从类群内多态度来看,类群B多态性最低,类群C次之,类群A最高。从类群间平均多态度和净遗传距离反映出类群A与B、B与C之间的差异程度较小且基本相似.而类群A与C之间的差异程度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2.
3.
茶树基因组DNA提纯与鉴定 总被引:44,自引:10,他引:44
采用在细胞核被裂解之前去除细胞质中的茶多酚和蛋白质,而后用SDS裂解细胞核,异丙醇和乙醇沉淀基因组DNA的方法,分别从不同茶树品种新梢、干梢及冰冻新梢中成功地提取和纯化基因组DNA,并对其DNA的得率和质量进行了鉴定。DNA的得率在205~963ng/mg鲜重之间,所得到的DNA样品片段均大于21kb,适宜于进行限制性酶切和RAPD反应。实践证明,上述提取富含酚类物质植物基因组DNA的方法,不仅迅速简单,而且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4.
对茶树品种进行基于常规生化成分的鉴定和多样性分析,可以指导茶树育种中优势互补亲本的选择,从而提高优异基因的交流累加和新品种选育效率。对189个茶树品种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参试茶树品种的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含量分别为2.3%~3.8%、21.5%~33.5%、11%~20%、3.7%~4.9%,4个常规生化成分性状Shannon-Weaver指数均值为1.83,变异系数均值为22%,遗传多样性丰富。基于4个常规生化成分性状分别计算乌龙茶品种与红绿茶品种的欧氏遗传距离,结果显示两类品种之间呈完全重叠的包含关系。主成分分析可将参试茶树品种分成3个亚组,亚组间具有相似的欧氏遗传距离,但又具组内品种特色,可提供茶树育种亲本选配利用。 相似文献
5.
在相同生态、栽培条件下,对相同树龄的福建省40个通过国家、省级审(认、鉴)定的茶树品种进行连续2年的春梢物候期调查、生化成分检测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6个乌龙茶品种中,31%为早生种,46%为中生或中晚生种,23%为晚生种;在14个绿茶品种中,29%为特早生种,7%为晚生种,其余64%为早生或中生种;各品种间存在显著的芽期差异,为生产用种芽期搭配提供了有利条件。参试品种的水浸出物含量为40%~52%,茶多酚9.8%~20.8%,游离氨基酸3.0%~6.8%,咖啡碱2.9%~5.0%,说明各成分含量在品种间具有较大差异。参试的40个品种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早春毫、政和大白茶、霞浦元宵茶和悦茗香4个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其他36个品种聚类可分为铁观音类群、闽南类群、福鼎大白茶类群和黄旦类群等4类。本研究结果为茶叶生产用种的多样性选择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利用自主开发的EST-SSR标记分析了四川(川)和重庆(渝)的90份地方茶树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84对EST-SSR引物在供试样本中共扩增出275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可鉴定3.3个等位位点,平均位点杂合度为0.33.90份地方品种的平均基因多样性(H)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62、0.407.比较分析表明,重庆地方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略高于四川,川、渝南部(Lat.<N30°)地方茶树品种的多样性明显高于北部( Lat.≥N32°).基于数学模型和Nei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均表明,川、渝茶树地方品种在群体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表明其可能具有不同的演化和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7.
茶树品种资源遗传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利用RAPD技术对中国不同生态型的31个品种资源进行了遗传亲缘关系研究。从Sangon 120个引物中筛选出21个长度为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对31个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产生18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为170条(90.43%),31个品种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219-0.708,并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构建了品种亲缘关系树图。根据树图,当结合距离T2=0.24时,31个品种可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包括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的品种;第二大类包括广东所选用品种及福建的小叶乌龙品种 相似文献
8.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遗传多样性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简述了目前国际上几种主要的DNA分子标记技术,着重讨论了RAPD技术在茶树遗传多样性研究上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43份茶树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3个茶树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多态性分析。用37对可扩增引物对43个茶树品种(系)扩增,经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其中有34对引物产生多态性,不同引物扩增带数分布在1~11条之间,扩增片段大小介于150~350bp。应用DPS软件,进行遗传距离和相似性系数计算,43份材料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在0.059~0.820之间,说明供试茶树资源间的遗传变异十分宽广。根据UPGMA法构建聚类树状图,在平均遗传距离水平上,可将43份材料划分为7个类群。 相似文献
10.
用易感茶芽枯病的6个品种和3个抗病品种进行间栽和净栽试验,并对10个品种种质的遗传多态性、亲缘关系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10个茶树品种聚类结果分为2个复合组和3个独立组,多态性谱带为110条(占89.43%),间栽比净栽茶芽枯病叶片受害面积,受害面积百分率,发病率及病情指数间栽后均有显著下降。易感品种下降幅度更大,防治效果达28.5%~73.77%,利用品种的多样性混合间栽是控制茶芽枯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南昆山毛叶茶和云南大叶种的RAPD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南昆山毛叶茶和云南大叶种进行DNA分子标记研究。从3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6个有效引物共产生4382条DNA片段,平均每个单株扩增出109.55条带,片段大小分布在0.15 kb~3.70 kb之间。在扩增出的315条不同分子量的DNA谱带中,21条是单态的,294条是多态的,多态性高达93.33%,其中云南大叶种多态性谱带达286条,多态性为90.79%,南昆山毛叶茶多态性谱带有265条,多态性为84.13%。通过类平均聚类(UPGMA)法,绘制出南昆山毛叶茶与云南大叶种DNA之间的遗传关系树状图。 相似文献
12.
乌龙茶种质资源种群遗传多样性AFLP评价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银染法AFLP分子标记技术用5对引物组合对来自福建武夷山市、安溪县、台湾省和广东潮安县45份乌龙茶品种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对引物扩增出208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为92.03%;最大遗传距离为0.481,最小遗传距离为0.124,种质资源间遗传多样性估值较高,达0.311。按照地理分布分组分析表明,种群内遗传多样性以武夷山最高,其次为安溪乌龙茶种质资源,以台湾的乌龙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最小;种群间遗传相似性,以武夷山与安溪种群间最高,达0.9505,以台湾和潮安县类型间的相似性最低,相似性系数为0.77。构建的种间和种群间进化树表明,可将45份乌龙茶品种划分为二大类型,福建类型和广东潮安类型。结合种群间相似系数,提出乌龙茶种质资源与其加工工艺的演化路径是一致的,也是由武夷山向安溪再向台湾传播。 相似文献
13.
海南主栽芒果品种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采用6个随机引物对海南岛主栽的10个芒果品种进行RAPD研究,共扩增出325个DNA片段,其中清晰可辨,重复的有201条,占61%;检测出不同品种的RAPD标记,计算了各品种间的相似系数;初步确立了RAPD技术进行芒果DNA指纹图谱构建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目标起始密码子(SCo T)标记对159份1923-2005年育成的中国黄淮海和南方大豆育成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0条目标起始密码子(SCo T)标记引物中筛选出27条引物,27条引物共扩增出130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0条,多态性比率为84.62%。Nei's基因多样性变化范围为0.24~0.49,平均为0.3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7。黄淮海大豆育成品种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的平均值和变幅范围略高于南方品种,黄淮海大豆育成品种平均值多态信息含量(PIC)也略高于南方品种,但变幅范围略低于南方品种。基于SCo T标记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表明:I类群中99个主要是黄淮海大豆育成品种,Ⅱ类群中60个主要是南方大豆育成品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呈递增趋势,至1971-1990年达到最高并保持不变,表明自70年代以来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有所拓宽。结果表明SCo T可用于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为拓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利用RAPD标记分析咖啡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物筛选获得18条RAPD多态性引物,利用该引物对72份咖啡种质资源进行RAPD扩增,共扩增出149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6条,多态性位点为84.6%。运用UPGMA方法构建了聚类图,在相似系数0.632的水平下可将72份资源聚为3个大类,其中A类群包含了所有的中粒种资源(Coffea canephora Pierre)及一份由云南德宏所选育的中小粒种杂交种(阿拉伯斯塔),共34份咖啡种质资源;B类群包括了6份查理种(Coffea excelsa Chevalier)和大粒种(Coffea liberica Bull ex Hiern);C类群由小粒种(Coffea arabica.Linne)咖啡组成。结果说明咖啡种质的遗传关系种间容易划分,在种的分类水平上存在遗传关系多样性,部分资源的分类学地位与地理来源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茶树RAPD反应系统和扩增程序优化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以龙井43为材料,使用国产PCR仪,对茶树RAPD分析中影响PCR扩增结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茶树RAPD的最适反应系统和扩增程序,即在25μl反应体系中,含25~50ng模板DNA、2mmol/LMgCl2、各0.2mmo/LdNTPs、0.2μmol/L引物和0.5~1.0UTanDNA聚合酶;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180s,94℃变性60s,38℃退火90s,72℃延伸120s,共进行40~45个循环,最后72℃延伸300~600s,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扩增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