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园立体间套,是指在茶园里以种茶为主,间种其他植物.合理的茶园立体间套不仅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而且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因为立体间套的茶园不但能增加地表覆盖,减轻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还可改善茶园小气候,有利于茶树生长.  相似文献   

2.
<正> 茶园立体间套,是指在茶园里以种茶为主,兼种其它植物。合理的茶园立体间套,不仅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而且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因为立体间套的茶园能增加地表覆盖,减轻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改善茶园小气候,有利于茶树生长。 实践证明,以下几种立体间套模式适于广大茶区采用:①茶园中间种杜仲,茶厢中种马铃薯;②茶园中种山楂,茶厢中间种蘑芋;③茶园中间种厚朴,茶厢中种黄豆或红苕;④茶园中间种乌柏,茶厢中  相似文献   

3.
依据生姜生长所需环境条件,在陕南秦巴山区的河谷川道区域开展玉米生姜间套立体栽培,不仅能减轻生姜因高强光照引起的各种生理病害,且能增收一季玉米.本文研究提出两种作物立体种植的适应地域,间套带型比;品种选择,姜种处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适时收获高杆玉米、生姜等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福建省纯茶园地表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衰老和幼龄茶园光能利用率低、肥料过量偏施导致碳排放增加等茶叶生产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福建茶园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和茶园营养物质循环与贮存的减排潜力,提出适合福建茶叶优质稳产的立体生态茶园、复合生物循环茶园和因需施肥免耕茶园等增汇减排的低碳茶业经济技术构建模式。估算在福建20万hm2茶园的80%纯茶园中建立人工立体复合生态茶园,每年可增加生物固碳3.88×105t以上,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7.30×105t以上;优化施肥,有机碳储量可提高4.70×105t。通过技术构建,相当于固定CO2量5.82×106t以上,增强了山地茶园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5.
安康富硒茶发展迅速,为提高新栽茶园土地利用率和比较效益,结合安康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设计粮、油、菜3类5种不同作物间套,观察其对茶树生长发育、成活率的影响,分析间套产量、效益,寻找出适合一年期新栽茶园间套的作物摸索出其具体间套方法和管理规范,经多次、长时间观察记载知:一年期新栽茶园隔行间套不同作物其物候期、农艺性状与大田作物表现相同,在其整个生育阶段不影响茶树的生长发育,对新栽茶树的成活率无明显影响。对不同间套作物产值(效益)统计分析知:一年期新栽茶园间套粮、油、菜不同作物经济效益差异极显著,套茄子、辣椒与套玉米、马铃薯、花生比经济效益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套茄子与辣椒经济效益相互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套花生、马铃薯、玉米相互之间经济效益差异不明显。最后得出结论:一年期新栽茶园完全可以套种茄子、辣椒、花生、马铃薯、玉米作物,为不影响茶园管理操作,可采取套一行隔一行的方法,新栽茶树和间套作物相互之间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以套茄子最好,产值达到了4 101.50元·667 m~(-2),其次为套辣椒,产值达到了2 365.69元·667 m~(-2),第三为套花生,产值达到了374.88元·667 m~(-2),第四为套种玉米,易种易管好收,省事省工,产值达到了220.56元·667 m~(-2)。  相似文献   

6.
吴新文 《农技服务》2009,26(5):156-157
发展多熟立体间套复种制,对提高棉田效益、稳定棉花生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棉田多熟立体间套复种的必要性、主要模式、发展前景及对策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不同配比的蔬菜与玉米间套作削减农田径流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11年7月到9月采用田间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对滇池流域不同比例蔬菜与玉米间套作蔬菜种植模式下农田地表径流产生量与地表径流、TN、TP、COD、SS的流失量进行分析,寻求控制农田径流污染的蔬菜与玉米适宜比例种植模式.结果表明:蔬菜单作地表径流流失量为73.78 m3·hm-2,TN、TP、COD和SS流失量分别为0.79、0.195、2.86、44.46 kg·hm-2.1∶2玉米//青花-西葫芦间套作地表径流流失量为41.06 m3·hm-2,TN、Tp、COD和SS流失量分别为0.41、0.112、1.08、13.06 kg·hm-2.1∶3和1∶4玉米//青花-西葫芦间套作地表径流和TN、TP、COD、SS流失量均高于1:2模式.与蔬菜单作相比,1:2玉米∥青花-西葫芦间套作能削减44.35%的地表径流量、48.46%的TN、42.38%的TP、62.13%的COD、72.92%的SS.因此,1∶2玉米//青花-西葫芦间套作种植模式削减农田地表径流和径流污染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棉田间作套种制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多熟立体问套复种制是以提高棉田整体效益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体系,改革棉田耕作制度,发展多熟立体间套复种制对提高棉田效益、稳定棉花生产具有战略意义.发展多熟立体间套复种制,可以解决耕地少、农村劳动力富余的矛盾.根据我国棉花生产实际及其有利条件,归纳总结了当前棉田间套制度的主要技术模式,提出了未来棉田间套作的发展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辣根系十字花科辣根属,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一种利用地下根的调味品。棉花辣根间套作是一种棉田高效立体种植方式,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获得棉花辣根双丰收,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生态农业模式类型(1)时空结构型。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置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是在时间上多序列、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佳。具体有果林地立体间套模式、农田立体间套模式、水域立体养殖模式,农户庭院立体种养模式等。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高效立体种植的理论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内首次提出立体种植理论模式的概念,意义在于可将生产中纷杂的间套复种类型和方式通过理论模式给予归纳和提高,有利于指导生产实践和应用推广,便于不同地区相互交流和因地制宜参考借鉴。文内还对山东省的小麦套种粮油、以粮为主间套复种菜瓜油饲、以棉花为主间套复种粮菜瓜、以菜瓜为主间套复种粮棉作物等高效立体种植类型进行了理论模式的分析,介绍了典型。  相似文献   

12.
我国茶园生态控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杂草防除的基本原理、防控量及效果等方面对间套作、覆盖、生物防除3个生态控草技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概述,并通过对茶园杂草研究的展望,指出了茶园杂草管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种植模式科学化,能提高农产品的种植效益,让农业增效,农户增收。生产实践发现,采用红皮洋葱—毛豆—秋莴笋高效立体间套作模式,以红皮洋葱为主,年每667m~2可产5500kg,产值5000元;毛豆(青荚)700kg,产值2100元;秋莴笋1500kg,产值4500元;年667m~2总产值11600元。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不同土壤管理对茶园氮磷径流损失的影响,为茶园管理提供基础,在千岛湖地区的茶园中分别设置了常规施肥(CF)、50%有机肥替代化肥(COF)、在CF基础上施用调理剂(CFC)、在CF基础上覆盖稻草(CFM)等 4个处理3次重复的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动态监测了不同处理的径流量、径流水中氮、磷浓度并计算氮、磷流失量。结果表明,茶园地表径流量介于1 049.3~1 417.3 m3·hm-2,稻草覆盖显著降低了茶园地表径流量的25.4%~26.0%(P < 0.05);茶园地表氮、磷径流损失量介于1.48~2.23 kg·hm-2,0.39~0.54 kg·hm-2,与CF相比,COF、CFC和CFM处理的氮流失量分别减少了24.8%、11.1%和33.9%,磷流失量分别降低了26.5%、24.8%和29.8%;径流水中不同形态氮、磷浓度与地表径流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 < 0.01),相关系数介于﹣0.55~﹣0.75。为降低茶园氮磷面源污染流失风险,今后在茶园土壤管理中可优先推广稻草覆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茶叶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湖南省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园建设从最常规的基本茶园建设到立体茶园发展,实现了从普通茶园到无公害茶园再到有机茶园的跳跃。1.茶树管理部分茶园区域内可能因干旱等自然原因出现死苗现象,必须及时更新补苗。合理开展修剪,包括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采  相似文献   

16.
对林-茶-草立体生态茶园的营建模式及其效应进行阐述,具体分析了该模式的应用效果和特点及相关的栽培管理技术,介绍了生态茶园配置植物的种类、栽植方法,并综述了生态茶园复合栽培对茶园气温和土壤温度、茶园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及茶园光照强度的影响。表明立体生态茶园具有改良土壤、建立茶园良好微生态、净化环境,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节本增效等效果,指出生态茶园建设是今后茶树栽培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马村区九里山乡北庄村蔬菜专业户李二红,依靠科技进步,发展蔬菜生产;依靠立体种植,增加经济效益。三年来,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他采用的甘蓝—茄子—菜花一年三熟立体种植间套复种技术,一般667m~2产甘蓝4500~5000公斤,667m~2收入3200余元;茄子667m~2  相似文献   

18.
西湖名胜区茶园地表径流水的氮磷流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湖风景名胜区代表性茶园地设置径流小区,研究常规施肥条件下茶园生态系统地表径流及其氮磷流失状况。结果表明,1年的观察期内(2010年7月-2011年6月),自然降雨条件下常规施肥茶园地表径流总氮平均浓度为5.5 mg.L-1,总磷平均浓度为0.5 mg.L-1,地表径流流入水体存在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可溶性氮是茶园土壤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氮磷流失量、径流量与降雨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种氮素形态之间也呈极显著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要避免下雨前施肥、少施肥料和挖沟施肥来减少氮磷的流失。  相似文献   

19.
新垦幼龄茶园套种经济绿肥的生态效应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义平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8):17-18,21
研究了新垦幼龄茶园套种4种经济绿肥对茶园生态环境所产生的效应,结果表明:茶园套种经济绿肥在高温期能平均降低地表温度6.64℃;0~10、10~20、20~30 cm土层温度分别降低5.54、2.95、1.97℃;0~30 cm土层含水量平均提高1.93%;土壤速效养分平均提高为:有机质2.68 g/kg、全氮0.09 g/kg、碱解氮27.81 mg/kg、速效磷2.92 mg/kg、速效钾5.13mg/kg;减少茶园泥沙流失量平均为:坡面41.75%、台面24.64%。  相似文献   

20.
吊瓜学名栝楼,系多年生宿根型植物,其果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利用茶行空间进行吊瓜立体间作,不仅为茶树起到遮阳避霜作用,又能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收入,是茶园复合生态立体种植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