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48%乐斯本乳油、99%绿颖机油乳剂、久效磷羊毛脂、25%绿晶印楝素和25%敌敌畏乳油等药剂,运用3种施药方法防治柑桔吉丁虫.结果表明,采用幼虫初龄期树干刮皮后涂药剂防治方法最好,药剂采用久效磷羊毛脂和25%绿晶印楝素100倍液,尤其是印楝素100倍液防治省时、省力、降低成本,对植株、果实安全无公害,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阿维茵素、藜芦碱、苦参碱、除虫菊素 苦参碱、印楝素、毒死蜱、吡虫啉等7种农药对大田南美斑潜蝇幼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0.5%藜芦碱是防治南美斑潜蝇较好的生物农药.0.3%印楝乳油对南美斑潜蝇的卵孵化抑制率较好,其中施药5 d后200 mg/L 的0.3%印楝素对卵的抑制率达到(80.12±2.8)%.药后1 d对南美斑潜蝇成虫的拒产卵率影响较大,最高达(95.6±0.6)%.印楝素乳油抑制幼虫取食的效果不明显,仅浓度为200 mg/L的印楝素乳油药后1 d的处理效果较好,达到(94.2±1.1)%.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阿维菌素、藜芦碱、苦参碱、除虫菊素 苦参碱、印楝素、毒死蜱、吡虫啉等7种农药对大田南美斑潜蝇幼虫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0.5%藜芦碱是防治南美斑潜蝇较好的生物农药。0.3%印楝乳油对南美斑潜蝇的卵孵化抑制率较好,其中施药5d后200mg/L的0.3%印楝素对卵的抑制率达到(80.12±2.8)%。药后1d对南美斑潜蝇成虫的拒产卵率影响较大,最高达(95.6±0.6)%。印楝素乳油抑制幼虫取食的效果不明显,仅浓度为200mg/L的印楝素乳油药后1d的处理效果较好,达到(94.2±1.1)%。  相似文献   

4.
0.3%印楝素乳油在果树上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楝素原产印度、缅甸、巴基斯坦等国,1985年以印楝素为主要成分的第一个商品药剂Margosan-o在美国获准登记,0.3%印楝素是继除虫菊后第2个被批准在美国使用的植物源农药,现已研制的商品药剂有印楝素悬浮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和印楝素微胶囊等绿色、生态、环保型杀虫、杀螨剂,是世界公认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首选植物源农药。  相似文献   

5.
李兆防 《中国蔬菜》2009,1(10):55-58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对茄二十八星瓢虫的毒力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减弱。施药后24 h和48 h,0.3 %印楝素乳油(EC)对1~2龄期幼虫的LC50都小于0.2 mg·L-1,对3~4龄期幼虫的LC50都小于1.0 mg·L-1,成虫对印楝素的敏感性明显降低,施药后24 h LC50为2.122 7 mg·L-1。田间试验结果显示:0.3 %印楝素EC 400~800倍液对茄二十八星瓢虫幼虫药后7 d的防效达91.17 %以上,400~600倍液对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药后7 d的防效达81.20 %以上,在生产上防治幼虫时建议使用浓度为600~800倍液,防治成虫时建议使用浓度为400~600倍液。  相似文献   

6.
印楝素作为一种植物性杀虫剂,以其绿色、环保、对害虫天敌相对安全、在自然环境中易降解、无残留等优点,成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理想植物保护剂.为了明确印楝素对果树害虫的防治效果,我们于2003~2004年应用0.3%印楝素乳油对山楂叶螨、蚜虫、梨木虱进行了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南美斑潜蝇发生较重时期,利用阿维菌素、苦参碱、除虫菊素 苦参碱、印楝素、毒死蜱、吡虫啉等8种农药防治大田中的南美斑潜蝇。结果表明,0.3%印楝素、0.5%藜芦碱是防治南美斑潜蝇较好的生物农药。利用高脂膜、0.3%印楝乳油对美洲斑潜蝇的室内试验表明,其中施药5d后高脂膜60倍液抑制效果最好,卵的孵化率为13.45%。3种不同浓度的高脂膜对南美斑潜蝇的产卵量有不同的影响,其中40倍处理药后4d的拒产卵率最高,为72.4%,其中高脂膜40倍液处理拒食效果好,4d后成虫拒食率达70.2%;0.3%印楝对南美斑潜蝇卵孵化的抑制效果不明显,150mg/L药后5d拒产卵率为30.5%。  相似文献   

8.
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0.6%印楝素防治效果较其它3种当地常规药剂要差,药后10天防效仅为61.4%,而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8%阿维菌素乳油对防治叶螨效果较好,药后10天防效分别为99.8%、99.4%、98.1%,生产中可交替使用。但考虑0.6%印楝素为植物源农药,可与其它几种药剂混合使用或者在发生较轻时使用,减缓叶螨抗药性,保证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9.
用0.3%印楝素乳油1000倍、1200倍和1500倍液进行防治桃粉蚜的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药后第1天0.3%印楝素乳油各处理的防效均不及阿维菌素;从第5天开始,0.3%印楝素乳油各处理的防效均显著超过阿维菌素;其1200倍液的效果最好,药后15天防效高达86.7%,比阿维菌素提高了12.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在南美斑潜蝇发生较重时期,利用阿维菌素、苦参碱、除虫菊素 苦参碱、印楝素、毒死蜱、吡虫啉等8种农药防治大田中的南美斑潜蝇.结果表明,O.3%印楝素、0.5%藜芦碱是防治南美斑潜蝇较好的生物农药.利用高脂膜、0.3%印楝乳油时美洲斑潜蝇的室内试验表明,其中施药5 d后高脂膜60倍液抑制效果最好,卵的孵化率为13.45%.3种不同浓度的高脂膜时南美斑潜蝇的产卵量有不同的影响,其中40倍处理药后4 d的拒产卵率最高,为72.4%,其中高脂膜40倍液处理拒食效果好,4 d后成虫拒食率达70.2%;0.3%印楝对南美斑潜蝇卵孵化的抑制效果不明显,150 mg/药后5 d拒产卵率为30.5%.  相似文献   

11.
用0.3%印楝素乳油1000倍液进行苹果主要害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1000倍液防治苹果红蜘蛛和二斑叶螨效果最好,但对绵蚜、苹小卷叶蛾及康氏蚧等的防效不及其他农药。此外,该农药具有促进叶片生长和新梢增粗,增加短枝和叶丛枝,特别是一类短枝比率,延长叶片寿命及增产提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两种植物源农药防治山楂叶螨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苦参碱和印楝素两种植物源农药对山楂叶螨防治效果的试验表明:0.36%苦参碱水剂500倍液和0.3%印楝素乳油1 200倍液防治山楂叶螨效果显著,药后第3天防效近85%,药后第5、7、15天防效均在95%以上;两种农药除了速效性稍差外,与常规使用的农药1.8%阿雏菌素乳油4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且有持效期长、环保、无公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凤舞剑 《北方园艺》2010,(16):159-161
测定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印楝素混剂对苹果叶螨的毒力,筛选出混剂最佳配比。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印楝素=1∶3时为最佳配比;田间使用最佳稀释浓度为1 500倍,该混剂对苹果叶螨的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防治石榴蓟马的高效、低毒和无污染的生物杀虫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4种生物杀虫剂和1种化学杀虫剂(吡虫啉)对石榴蓟马不同虫态的毒力效应。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对两种石榴蓟马的毒力依次为:乙基多杀菌素印楝素苦参碱吡虫啉除虫菊素。其中乙基多杀菌素对黄胸蓟马3龄若虫和成虫的LC_(50)分别为8.550和12.078mg/L。对西花蓟马3龄若虫和成虫的LC_(50)分别为13.647和20.185mg/L。印楝素和苦参碱亚致死浓度均可引起两种石榴蓟马的化蛹率和羽化率显著下降。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印楝素和苦参碱均能对两种石榴蓟马种群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平菇菌丝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菌丝干重法和拌料法测定4种杀虫剂对平菇生长的影响,为其在平菇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4种杀虫剂对平菇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印楝素高效氯氰菊酯除虫脲灭蝇胺。印楝素对平菇子实体产量和农艺性状的负面影响最大,其余3种杀虫剂影响较小。高效氯氰菊酯、灭蝇胺和除虫脲可用于拌料栽培平菇,建议施用剂量范围分别为:5.63~11.25、80~160、15~60mg/L,印楝素对平菇生长抑制较大,生产中应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16.
以韭菜迟眼蕈蚊为试虫,采用药液定量滴加法及盆栽试验,研究了4种植物源药剂对韭蛆幼虫毒力及亚致死剂量效应。结果表明:印楝素、莨菪碱、烟碱和苦参碱对韭蛆幼虫毒力较高,其毒力与阿维菌素差异不大。苦参碱和印楝素亚致死剂量处理试虫的存活率均降低,并抑制成虫产卵,成虫产卵率下降;此外,苦参碱和印楝素处理的幼虫发育历期较对照和辛硫磷也显著延长。盆栽试验证明,植物源杀虫剂对韭蛆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并且半剂量噻虫胺与印楝素混用对韭蛆控制起到明显的增效作用,而噻虫胺与烟碱混用对韭蛆控制无明显的增效作用。因此,推荐生产中采用噻虫胺与印楝素混用,共同控制韭蛆。  相似文献   

17.
印楝素等药剂防治重阳木锦斑蛾药效试验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重阳木锦斑蛾无害化药剂防治试验,探索印楝素等一批生物农药的应用技术,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从而为本地区绿化苗木无害化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对菜青虫的毒力,并筛选了2种药剂的最佳复配比例.结果表明,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按1:1的比例复配,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共毒系数达到187.综合考虑药效、成本等因素,确定2.5%混剂(1.25%印楝素+1.25%高效氯氰菊酯)进行田闻试验,结果表明2.5%混剂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高于2种单剂,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区的蔬菜是宁波城区重要的菜园子之一,特别是新鲜的绿叶蔬菜供应更是占重要地位。随着绿色、环保、健康的理念渐入人心,人们对食用农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愈加关注,化学农药施用的弊端愈加凸现,一到夏秋季更是谈“药”色变。为此,我区2006年引进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商品名大印)防治蔬菜害虫。为明确印楝素对蔬菜重要害虫小菜蛾的杀虫效果,特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初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对菜青虫的毒力,并筛选了2种药剂的最佳复配比例。结果表明,印楝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按1:1的比例复配,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共毒系数达到187。综合考虑药效、成本等因素,确定2.5%混剂(1.25%印楝素 1.25%高效氯氰菊酯)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混剂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高于2种单剂,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