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我已养蜂31年,养蜂已融入我的生活,如果让我放弃,我还真的舍不得这一事业。一个优秀的养蜂员,不仅要有天赋,还要有较好的悟性,再加勤奋努力,有胜任工作的信心和养蜂技能,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养蜂凝聚着辛苦劳动和繁杂的工作,养蜂路是坎坷的,但依然焕发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而在世事下打磨得滑净。  相似文献   

2.
我是这样看待和运用养蜂书刊的养蜂学是一门极为有趣的自然科学,蜜蜂王国的奥妙无穷无尽,它正引起众多学者、专家和蜜蜂爱好者孜孜不卷地探索和追求。他们把宝贵的结晶写成专著或文章予以发表。我们就是凭着这些去认识蜜蜂,养好蜜蜂的。在我碰到的众多养蜂员中,不少是...  相似文献   

3.
我是广西北流县人,从事养蜂已经12年了。我以前应用的是传统的养蜂方法,一直未能把蜂养好,经济效益很差,连生活都难以维持,每年都得出去打工。1990年秋,因外出打工错过治螨时机导致垮场。我再也没有经济能力重建蜂场。蜂场虽然垮了,但我仍不甘心失败。恰在此时看到了《蜜蜂杂志》开始连载“数控养蜂法”,我立即从虎林县养蜂公司邮购了一本《数控养蜂法》  相似文献   

4.
跳出农门办农业———对鹤峰县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与认识鹤峰县在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农业产业化建设中,跳出农业办农业,带来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发展。196年可比价农业(大农业)总产值达2.07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34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27...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位农村小学校长,业余养蜂30年。2000年退休后,养蜂兴趣仍然不减,我只养3~6群蜂,不仅经济上有补贴,还陶冶了情操。我从1986年开始订阅《中国养蜂》,退休后,我又重读这20年的《中国养蜂》,把一些有实用价值的文章剪贴做为老师,用来指导我在养蜂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克宝 《蜜蜂杂志》2005,25(12):38-40
看了《蜜蜂杂志》2005年第8期第41页的“编者按”后。我的心里极不平静,兴奋得一夜没有睡好觉。“编者按”中希望广大蜂农把养蜂过程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讲出来。作为一名养蜂爱好者,我总想把自己过去在养蜂道路上遭遇的千辛万苦的生活写出来。感谢《蜜蜂杂志》给我提供了这个机会。1痴蜂恋蜜种下祸根山东省临沂地区是著名的沂蒙山区,也是革命老区,这里的野生中蜂资源十分丰富,甘甜的蜂蜜不知救过多少指战员的生命。但在和平年代的1966-1976年(文革期间)又有多少家庭为了饲养这些小小的精灵搞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我就出生在这风景秀美…  相似文献   

7.
王汉生 《中国蜂业》2010,61(3):19-20
<正>我自幼因病双腿致残,丧失了体力劳动的能力,靠养蜂谋生。40多年的养蜂生活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蜂业》(原名《中国养蜂》)是我时刻都离不开的良师益友,帮助我从失败走向成功,多次使  相似文献   

8.
甜蜜的事业     
<正>一提起养蜂,多数人会意识到这是甜蜜的事业。甜,不单单是蜂蜜甜,重要的是养蜂事业甜。我爱养蜂,更热爱养蜂事业。养蜂是我的职业爱好,养蜂是我一生的追求,养蜂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从事养蜂和养蜂研究已近60年,近几十年来又从事养蜂教学。历任河南省养蜂协会理事、常务理事、洛阳市养蜂协会理事长。退休后又参加洛阳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任常务理事。民革党员,曾任两届县政协委员。职称副教授。我1957年参加教育工作,当年21岁,1958年  相似文献   

9.
我第一次参加“数控养蜂法”学习班 ,让我难忘的有两个人。一是“数控养蜂法”的创始人杨多福先生 ,他是我的老师 ,也是我的益友 ;二是陈宜斗先生 ,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形势下老一代养蜂者 ,他不遗余力地推广养蜂新技术 ,其精神让我折服。杨多福师傅几十年如一日 ,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数控养蜂法”的创立与完善之中。为了事业 ,他深居老岭 ,近乎“不食人间烟火”!过着清贫原始的生活。他的一些学生曾对我讲 ,寂寞原始的生活是无法长期下去的 ,只有杨老师能适应。确实杨师傅为事业已“头发稀少鬓毛衰”。看到他第一眼就让我肃然起敬。每办一次…  相似文献   

10.
杨曙 《中国蜂业》2004,55(1):21
我是一名养蜂"新兵".在养蜂老师傅易明百和<中国养蜂>杂志的帮助指引下,克服了重重困难,总算把蜂养起来了.  相似文献   

11.
罗贵勇 《蜜蜂杂志》2014,34(10):42-42
<正>笔者是一位养蜂爱好者,从学生时代就迷上了蜜蜂。20世纪60年代,江浙一带的养蜂师傅常到我的家乡放蜂,由于跟他们的交往使我对蜜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革回乡,学业中断,苦闷之时,忽然想到养蜂,于是到野外收捕2群中华蜜蜂进行活框饲养。神秘的蜜蜂王国,一下就吸引了我。通过精心饲养,不到2年的时间蜂群增至十多群。后来割掉资本主义尾巴,不许私人养蜂(在那个年代养蜂也算搞资本主义),我也不敢养蜂了,只好无偿上交生产大队。生产大队组建蜂场,大队领导看我喜欢饲养蜜蜂又是回乡青年,便把我安排到蜂场养蜂,从此,我便真正走上了养蜂之路。跟全国各地的养蜂者一样,浪  相似文献   

12.
应多登些养蜂人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奉献的文章我是业余养蜂爱好者,我的本职工作是乡电视台台长。十多年来我在《蜜蜂杂志》上学到了很多养蜂知识、经验及做人的道理。现在我有一种感觉,假如没有《蜜蜂杂志》这份刊物,好像是要养好蜂就没啥信心和把握似的,生活中和心里总...  相似文献   

13.
人生活在大千世界里,各有所好所爱,谈蜂色变者为数众多,而我钟爱小蜜蜂。养蜂是陶冶情操,保健祛病的最佳活动之一,对于我更具特殊意义。一个偶然的机会,出于职业的敏感,使我迷恋上了蜜蜂。当初为了获得蜜蜂,我用心爱的物品换来一群蜜蜂,放在自家的阳台上饲养。自制蜂具并大量阅读养蜂书籍,细心管理,认真观察,思索着蜜蜂许多有趣的活动。当今美国有21万人养蜂,其中热衷业余养蜂的居民,在闹市区住家的庭院或阳台上饲养蜜蜂者竟达90%以上。难怪流传着“工人养蜂尝甜头,农民养蜂硕果增,疾残者养蜂忧疾除,老人养蜂添寿辰,少年养蜂长智慧,学者养蜂…  相似文献   

14.
根据许多蜂友来信提出的各种问题 ,结合 2 0 0 2年第 9期《蜜蜂杂志》上开展的关于“城镇阳台养蜂”的专题讨论 ,笔者写了此文 ,与同行们交流。1 我是如何开始城镇阳台养蜂的我是在农村当知青时开始养蜂的 ,后来知青回城时 ,我的蜂群已有 2 0多箱。由于我对养蜂的偏爱 ,回城后我没有丢弃这项工作。开始是定地加小转地养蜂 ,主要是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的时间。后来 ,养蜂规模不断扩大 ,子女们相继成人 ,养蜂慢慢地由亲自管理改为定期指导管理 ;特别是 1988年以后 ,我将原平房住宅改造为二层楼房 ,并把屋顶改为阳台养蜂场后 ,才使阳台养蜂走上…  相似文献   

15.
杨小林毅然决定回船转舵,把投资重点转向农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养猪业. 20世纪50年代末,杨小林出生于江西瑞金的一个偏僻小山村,跟大多数农家子弟一样,他也曾寄希望于考学、参军,或招工、招干,一劳永逸地跳出农门.1972年,机遇终于降临,他应征入伍来到了福建厦门沿海前线,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顺利转为志愿兵.超期服役后又转业到厦门进出口公司,官至副总经理兼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16.
##正##光阴飞快的走在流年里,不知不觉笔者已经订阅《蜜蜂杂志》21年了,每期都成了我的期待,她让笔者养蜂生活充实起来了,精神也有了支持,在常年的养蜂生涯中,对养蜂人的寂寞也有了一些感悟。每位养蜂员都很寂寞,养蜂员一直在蜜蜂圈子里面颠沛,生活十分枯燥、单调,难免寂寞。笔者认为寂寞也是一种修养,认真仔细的琢磨寂寞二字,颇含深刻的道理,养蜂人对寂寞有着深刻的认识,有着深  相似文献   

17.
杨德华 《蜜蜂杂志》2009,29(12):44-44
养蜂是我一生的爱好,从业余养蜂到辞掉工作专业养蜂,几十年来蜜蜂与我结下不解之缘。常年转战南北,追花夺蜜,历经风雨,饱受冰霜,尝尽酸甜苦辣,也领悟到养蜂带来的各种生活乐趣和丰收喜悦。好多事都因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了,惟独令我心酸而又庆幸的一件事,至今难忘,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8.
《中国蜂业》2015,(11):39-40
<正>中蜂活框饲养在养蜂书籍上称为科学养中蜂,相对中国传统的中蜂土法饲养,也就成了落后的养蜂方式。本人以活框、传统两种方式饲养中蜂多年,总结对比,发现各有所长。我把活框养蜂的技术注入到中蜂土法饲养的管理中,经反复实验,给传统中蜂饲养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在此,我把自己的经验,作为对中蜂传统饲养的入门知识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喜爱中蜂传统饲养的人们有所帮助。传统养蜂的好处是蜂具简便,蜂种易得,投资少,  相似文献   

19.
朱学良 《蜜蜂杂志》2005,25(7):40-40
许多蜂友建场前都要学徒,为事业打基础。我也有过两段学徒生活,每当回想起来,往事历历在目,引发许多感慨,藉此谈点个人体会。初次学徒,学期按传统是3年,管理蜂群却应用了“数控养蜂法”。我的蜂业启蒙老师姓冯,是我地一养蜂能手孙师傅的徒弟,他们于1993年开始学习、应用“数控养蜂法”,养蜂效益得到提高,群均年纯赢利超千元。我有幸初学养蜂就接触到了“数控养蜂法”。“学做事必先学做人”,受师傅的影响,我在学技术的同时也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2003年12月,我通过《蜜蜂杂志》的信息,参加了在湖北荆门举办的第9届“数控养蜂法”学习班。学…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 5 0年代养蜂技术就是抠王台、抓雄蜂和收捕分蜂团等 ,我与老伴就用这套“养蜂技术”养蜂不但没垮 ,4年之间蜂群从 4群发展到 4 6群 ,年年收入都不错 ,究其原因 ,一是自然条件好 ,蜜粉充足 ;二是蜂群没受到人为过多的干扰 ,蜂群是顺应自然发展的 ;三是病虫害少。随着蜂场的扩大和生产蜂王浆 ,但不知为什么 ,蜂越来越不好养。一次进城从书店买回〔苏〕戚尔宾纳著《养蜂学》 ,书中第一章就说 :“要掌握现代养蜂技术 ,必须对蜜蜂进行全面的研究。”作为一名养蜂员 ,只能研究怎样把蜂养好。但在实践中发现 ,我的蜂群在三个不同生活时期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