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和分析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3项血小板指标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COULTER- JT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了 1 8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 (CRF)患者和 96例正常对照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计数 (BPC)、血小板压积 (PCT) ;肾功能损害不同阶段 (即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 )血小板参数变化的比较。结果 :CRF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BPC、PCT明显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 ;CRF各组间 BPC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 (P<0 .0 5) ;肾功能衰竭期组、尿毒症期组的 MPV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 .0 1 )。结论 :MPV、PCT可作为判断 CRF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及出血倾向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实验室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参考值,探讨血小板参数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98例样本,其中男142例,女156例;年龄10~90岁.Sysmex-XS 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并应用严格的质控措施保障数据准确.结果 血小板相关参数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血小板计数(platele...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脑梗死患者45例及健康体检者45例进行血小板参数及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检测,按不同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1~3d)和恢复期组(10~14d);按梗死面积分为腔隙性梗死组(19例)、小面积梗死组(16例)、大面积梗死组(10例)。对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促血小板生成素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比较均统计学差异(P0.01);脑梗死恢复期P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TPO水平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梗组和小面积梗死组血清TPO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小面积梗死组与腔梗组以及大面积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急性期组及恢复期组,血清TPO水平和血小板总数与梗死面积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脑梗死后TPO水平改变在脑梗死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可能在脑梗死后脑保护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感染性休克患儿血小板(PLT)计数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3例感染性休克患儿(代偿期38例,失代偿期15例)入院后1、24、72、120h的PLT计数、MPV,并与同期50例健康儿作对照。结果感染性休克患儿入院时PLT计数低于对照组,而MPV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失代偿期组更明显。死亡组PLT计数在各时点均低于存活组,但MPV均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感染性休克患儿PLT计数、MPV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和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方法:检测68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及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 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4项参数,采用玻璃球法检测血小板粘附功能,采用比浊法检测聚集功能,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4项参数。结果:冠心病组血小板粘附率和聚集率分别为(47.32±3.21)%、(66.24±4.16)%,均高于对照组的(40.68±3.07)%、(57.37±3.88)%,P<0.01;且血小板参数中PLT和PCT显著性降低,而M PV和PDW则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减少而活性增加,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IFG)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分布水平.方法 观察12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120例IFG者(IFG组)和120例血糖正常者(健康组)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MPV、血脂差异.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糖尿病组、IFG组的BMI、FPG、MPV、血小板分布宽度、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P<0.01);MPV与BMI、FPG呈显著正相关,但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 糖尿病和IFG者中MPV水平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CHO)及总胆汁酸(TBA)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了89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与84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CHO与TBA水平,并根据不同肝功能分级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血清CH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TB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在肝硬化组中CHO在C级中最低,与A级和B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A在A级、B级和C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高而增高。血清TBA在肝硬化早期的阳性率高于其他肝功能指标(P<0.05)。结论TBA能敏感地反映肝硬化的进展情况,特别是在肝硬化早期,黄疸及其它常规肝功能实验尚未检出异常时,血清TBA已能敏感地提示肝脏的受损;联合检测CHO有助于病情的判断,且对Child-Pugh分级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H-750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多参数在不同类型贫血和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Beckman-Coulter公司产的LH-750自动血液分析仪对175例患者血液中的网织红细胞进行多参数分析,包括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MRV)、平均球形红细胞体积(MSCV)、高光散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HLR%)以及高光散射网织红细胞绝对值(HLR#)。结果溶血性贫血患者的RET%、RET#、IRF、MRV、MSCV、HLR%、HLR#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RET%、RET#、IRF、HLR%、HL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MRV、MSCV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ET%、RET#、IRF、HLR%、HLR#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MRV、MSCV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患者的RET%、RET#、IRF、HLR%、HLR#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MRV、MSCV亦增高,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结论网织红细胞多参数测定可以更标准、更全面地描述网织红细胞的成熟状态,从而更好地判断骨髓造血的功能,对不同类型贫血初诊和肝硬化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和NO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干扰素-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一氯化氯(NO)与肝硬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比色法和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8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和NO水平.另设32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蛆.结果:肝硬化备圾患者的血清TNF-α,IL-6和NO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瞳着肝功能越差其值升高越明亚(P〈0.01);有腹水姐的TNF-α、IL-6和NO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腹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硬化时TNF-α、IL-6过度分泌和NO合成增加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清TNF-α、IL-6和NO水平有助于评估肝硬化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妊娠期易栓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相关指标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比较51例妊娠期易栓症患者和40例正常晚期孕妇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相关指标.结果 易栓症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值、抗凝血酶Ⅲ均低于正常晚孕组(P<0.05),而部分凝血酶时间、血小板平均体积和分布宽度均高于正常晚孕组(P<0.05).结论 监测孕产妇血小板和凝血相关指标可预防易栓症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和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微量元素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I- 10 0 0 T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 7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130例、急性肝炎35例、重型肝炎38例、肝炎肝硬化70例)及4 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镁、铁、铜、锌的水平。结果:各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锌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 1)。除急性肝炎组外,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镁、铜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 1) ,血清中镁、铜、锌水平以重型肝炎组最低。各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铁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 .0 1) ,以重型肝炎组最高。结论: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微量元素,对了解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联合血清铁蛋白(SF)检测在缺铁性贫血(ID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5例IDA组和39例MDS组的MCV、RDW值和SF,然后与6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IDA组的MCV、SF数值都比对照组低,而MDS组的都比对照组高(P〈0.01);另外IDA组和MDS组的RDW值都比对照组高,但IDA组和MD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V、RDW和SF之间数值的变化在IDA和MDS的鉴别诊断以及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了解肝硬化患者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值,探讨其梯度与疾病发展,变化的关系。方法用IL-1400型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105例肝硬化患者与30例对照组A-aDO2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水平变化与紫癜性肾炎的关系。方法对过敏性紫癜合并紫癜性肾炎36例(观察组)及29例无合并紫癜性肾炎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对照组)急性期及恢复期的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急性期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P〈0.01);观察组恢复期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水平于急性期和恢复期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水平参与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过程,过敏性紫癜治疗过程中联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有可能防止或减轻过敏性紫癜患儿并发紫癜性肾炎。  相似文献   

15.
<正>1.在单位体积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最低值,就称为贫血。2.血红蛋白测定值,成年男性低于120克/升,成年女性低于110克/升,一般就认为是贫血。3.血液之所以呈红色,是由于红细胞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所决定的。血红蛋白担负着输送氧气的特殊使命,称为人体内运氧的船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功能、血液流变学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方法:经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患者28例,分别在病情初期及恢复期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PAG)、血小板粘附功能(PAD)、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沉(ESR)、红细胞体积分数(Hct)及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初期PAG—M、PAD、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ESR及FIB均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急性胰腺炎患病初期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血小板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凝血-抗凝系统以及血小板活化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进展型脑梗死和48例完全脑梗死)治疗前同时进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PAC-1)检测,ELISA定量分析血管血友病因子(vWF)。其结果与本院体检健康者45例进行对比。结果脑梗死患者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MPV外,进展型脑梗死患者与完全型脑梗死各项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存在着明显的高凝血状态,应尽早采用抗凝治疗以及应用血小板活化抑制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PA)及血液粘稠度的变化 60例慢支、肺气肿、肺心病PA及血液粘稠度进行检测结果:慢支、肺气肿组病人PA比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肺心病组患者的PA比慢支、肺气肿组增高(P〈0.001),慢支、肺气肿组血液粘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0,肺心病组全血粘度及红细胞比容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值分别为P〈0.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IL-18B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7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A级、Child—PughB级、Child-PughC级各25例)和25例正常对照血清IL-18、IL-18BPa亚群(IL-18BPa)水平。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8、IL-18BP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并且Child—PughA、B、C三级IL-18、IL-18BPa的水平依次递增,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检测血清IL-18、IL-18BP水平有助于判断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情的严重程度,IL-18BP可能不足以中和IL-18。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的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55例慢性肝炎、35例肝硬化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L-6、TGF-β及TNF-α的水平。结果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6、TGF-β及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且随着肝病病情的加重,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递增,三项指标均以肝硬化患者组升高最为显著(P〈0.01)。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存在分泌调节紊乱,其水平的变化与慢性肝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在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