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煤对山西省的环境影响及其生态修复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全国产煤最多的山西省煤矿区环境受损的现状和类型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后,得出采煤对山西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危害是严重的,并结合实例对其进行成因剖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山西省的实际,从政策和技术2个层面提出了山西省煤矿区生态修复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深圳大水坑东信采石场停止采矿后,进行了生态修复工程,为了解生态修复效果,在野外调查采样分析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学原理,评估大水坑东信采石场修复后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大水坑项目的核心生态价值主要包括土壤保持、固碳释氧、景观美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四项,产生的主要生态价值约为62.1~66.4万元/a.由于恢复前生态系统遭到毁灭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微生物和植物在受损入海河口附近重金属污染的盐碱滩涂湿地上的生态修复效果,选择适合于该类型区域的生态修复方法,通过极端微生物——耐辐射奇球菌、盐生翅碱蓬及其组合处理等方式在受损滩涂湿地进行修复作用研究,分析不同处理对滨海湿地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上述处理均能部分改良试验区域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添加耐辐射奇球菌后,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重金属Cd(II)含量降幅达25.24%、有效磷含量增加12.75%、有机质含量增加13.1%、水溶性盐含量降低3.37%;耐辐射奇球菌处理在增加土壤有效磷、有机质和微生物数量,降低Cd(II)和水溶性盐含量等指标方面优于其它处理,表现出更为明显的修复效果。本研究结果为利用极端微生物进行受损湿地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生态修复策略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实施植被生态修复的经验和黄土高原生态安全考察成果,论述植被生态修复的特点和功能,提出植被生态修复的核心内涵是将人为促进群落演替的人力与天然群落演替的自然力结合起来,实现区域生态系统整体恢复与局部快速恢复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黄土高原植被生态修复的目标是:区域内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平均增加10%-15%;地带性植被的代表种盖度在群落中占到20%-25%;植被总覆盖度75%-85%;水土流失强度有显著性减少。目前植被生态修复的关键问题是有关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措施积累不足,方法简单,效益不高。未来应采取正确生态修复思路,尽快解决生态修复中关键技术理论;科学规划,在典型地区黄龙森林区和安塞森林草原区建立示范点,实施综合的植被生态修复措施,建立法律保障体系,为黄土高原植被生态修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准格尔旗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境内高强度的矿产资源开采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体现在存在边坡安全隐患、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植被退化、替代产业不可持续等方面,主要原因包括责任主体不明和生态意识淡薄、缺少科学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撑、多头管理和执法不严、发展替代产业缺少科学论证等,妥善解决煤矿开采与生态修复、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全旗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通过现场调研,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做好总体规划,全面统筹;制定技术标准,统筹相关技术方案;加强技术指导,完善技术措施;生态修复效果监测常态化,严把评估验收关;多部门联合执法,加强监督监管;严格基金使用要求,落实资金保障;科学规划替代产业,建管并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修复治理等。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态退化类型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以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现状,结合对生态修复的理解,从理念、方法、原理、重点、关键、目标、适宜区域和实质等方面阐述生态修复的内涵。在综合分析生态退化和水土流失成因与驱动因子的基础上,归纳出造成水土流失的5种生态退化类型,揭示不同生态退化类型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不同生态退化类型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7.
丹东地区生态修复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4次辽宁省土壤侵蚀遥感普查结果,表明丹东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总的趋势是流失面积在减少、轻度侵蚀面积在减少,而中、强度以上侵蚀面积在增加。说明流域治理初见成效,但治理任务仍十分艰巨。针对丹东地区水土流失现状,找到制约生态修复的因素,即能源因素、柞蚕场因素、林牧矛盾因素,开发建设因素。针对生态修复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开源节能;轮牧、圈养、封育;柞蚕场压缩、改造、保护;强化法规等生态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存在问题与生态修复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杨新民  李玲燕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5):98-100,106
生态环境退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分析了西北地区生态退化的原因及过程,强调了生态修复的原则,指出生态修复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必要途径,它与传统的封山育林有所不同;提出了西北地区生态修复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土资源是人类发展与文明的根基,如何整治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是一个费省效宏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办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在分析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概括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成效与经验,明确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需要亟待加强的几个领域,提出未来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作的若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严登华  何岩 《土壤与环境》2000,9(3):193-196
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满洲里市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其基本景观型包括城镇、水域、垦殖地和矿区景观。根据各类景观破坏的原因和现状,将产业生态学与流域生态学的原理相结合,提出重建,修复的措施或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张天琪  杨光  刘峰  穆其尔  涛力  马勇 《水土保持通报》2021,41(4):331-338,349
[目的] 研究呼伦贝尔沙地土地利用动态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演变情况,为该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以及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以呼伦贝尔沙地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ENVI 5.3和ArcGIS 10.2的支持下,运用土地动态度空间分析模型、变化强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采用中国沙地生态服务价值表的计算方法对呼伦贝尔沙地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呼伦贝尔沙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以及敏感性指数。[结果] ①研究区沙漠化呈逆转趋势,各沙漠化土地面积均减少,极重度沙漠化土地面积共减少627.3 km2,林草地面积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来看,主要以沙漠化逐级转移为主,其他转换类型的转化比重相对较小;②从变化速率来看,林草地的变化幅度最大,以年变化率9.3%的速度增加;从变化强度的绝对值来看,轻度沙漠化的变化强度最大,20 a间面积减少70%;③呼伦贝尔沙地的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林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最高,极重度沙漠化的生态服务价值最低;生态服务价值的敏感性指数均<1,说明沙地的生态服务价值相对较稳定。[结论] 研究区应扩大林草地面积,合理治理沙漠区域,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槽形风蚀坑表面气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野外对呼伦贝尔沙质草原槽形风蚀坑表面二次流的观测结果,利用相对风速(v/vR400)比较不同部位之间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异情况。发现:槽形风蚀坑内气流结构紊乱,坑内前部位置出现风速随高度降低的现象,形成反向回流;风蚀坑内在斜向气流的情况下有螺旋环流产生,由于气流聚集,在坑后部形成的高速气流容易将大量沙物质搬运到坑后;在坑口积沙区坡脚遇阻减速后气流辐散溢出。认为槽形风蚀坑是在碟形坑的基础上,沿强风能方向延伸扩展,3个出风口最终合并而形成的大型风蚀地貌形态。  相似文献   

13.
呼伦贝尔市53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学斌    吴昊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1):178-182
利用呼伦贝尔市下属16个气象台站的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观测数据以及距平分析、M-K检验、Kriging差值、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呼伦贝尔地区1960—2012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为水土保持、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基础性研究成果。研究表明:研究期呼伦贝尔市平均温度为-0.7℃,倾向率为0.43℃/10 a。各季节的平均温度均有增加趋势,夏季增温最为显著,冬季最差,气温低的地方增长率越高。全市的平均降水量为396 mm,未发现有减少趋势,降水从东向西依次递减,主要表现在10 a和26 a时间尺度上的周期性变化。随着气温的升高,10 a尺度下的周期性变化趋于明显,降水年际间差距将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4.
门头沟煤矿区生态修复功能及生态农业工程规划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成为中国煤矿区的共性问题,对破坏了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成为现阶段矿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生态修复总体规划的编制是煤矿区生态修复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生态修复功能区划又是生态修复总体规划的首要步骤。以北京市门头沟煤矿区的生态修复为例,结合门头沟煤矿区生态修复总体目标,重点探讨了生态修复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将整个研究区划分为生态修复区、生态维护区和生态保持区,分别对3个区的修复方式、修复方向进行了界定,并根据区划结果对生态农业修复工程进行了指导。  相似文献   

15.
采样分析了呼伦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u、Zn、Pb、Cd、Cr、As、Hg)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富集状况,分别以现代工业化前正常颗粒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最高背景值和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级自然背景值为参比值,采用瑞典学者Lars 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呼伦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生态危害系数以及各采样点的生态危害指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呼伦湖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的空间变异性较小,其中Zn、Cr、Cu的含量变化具有相同趋势,其他元素的含量分布无明显区域变化;以两种背景值为参比得出的重金属污染水平顺序相近,Cd和As为对呼伦湖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主要重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矿井式采矿还是露天采矿,煤矿开发必然引起区域地形、地貌的变化,造成采空塌陷,从而对生态系统施加不确定的影响。在煤矿开采项目设计阶段,对矿区土地进行生态恢复规划,可最大程度降低这种影响。论文以板集煤矿开发项目为例,在对矿区生态影响预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预防性、治理性、复垦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监测一体化生态恢复规划方案,以期实现对煤矿开发生态影响的全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7.
以霍林河露天煤矿排土场的植被恢复实践为例,在实地考察与观测的基础上,对过去排土场复垦工程中的种植模式、植物种类选用和生长表现等方面的成就与不足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的复垦成果,提出一套场地整理、表土覆盖、排土场稳定和边坡护理、植物种类选择、种植模式,以及种植与管护等适合霍林河露天煤矿排土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可供草原地区露天煤矿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论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恢复是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目前,恢复已被用作一个概括性的术语,包括重建、改建、改造、再植等含义,一般泛指改良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使其重新有益于利用,并恢复其生物学潜力。生态恢复的原则包括自然法则、社会经济技术原则和美学原则。我国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是通过工程的手段进行生态恢复的典范。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应以生态经济系统理论作指导,正确处理好人口再生产、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的方法是系统工程方法,包括综合调查与系统诊断、模型开发与治理规划、防治体系与模式设计、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内容。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亟需开拓创新,创新是水土保持工作的灵魂。只有认真纠正目前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2种偏向,全面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方针,把当地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与水土保持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丛枝菌根对矿区环境修复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定位监测菌根的生态来探索菌根生物技术在矿区环境治理的效应与推广模式.菌根对植物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接种菌根6个月后杨树和白蜡的胸周和株高分别较对照明显增加,菌根侵染率达到80%以上,菌根与植物共生作用好.接种菌根菌6个月后,菌根际菌丝长度远远高于对照,产生的孢子数量也明显增加,接种菌根菌对于降低煤矿区环境修复成本以及增加未来生态收益具有很大的潜力,维持了矿区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